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2)
2023(4917)
2022(3557)
2021(3124)
2020(2546)
2019(5346)
2018(5491)
2017(10263)
2016(6049)
2015(6839)
2014(6888)
2013(6481)
2012(5602)
2011(5020)
2010(4854)
2009(4326)
2008(4216)
2007(3759)
2006(3408)
2005(3191)
作者
(19913)
(16695)
(16470)
(15898)
(10725)
(8017)
(7467)
(6464)
(6430)
(5900)
(5705)
(5616)
(5559)
(5513)
(5320)
(5281)
(5085)
(5017)
(4862)
(4819)
(4407)
(4391)
(4371)
(3896)
(3816)
(3754)
(3752)
(3735)
(3529)
(3436)
学科
(22688)
经济(22668)
(13693)
管理(13349)
(9924)
企业(9924)
中国(8508)
方法(7959)
(7936)
(7403)
数学(6878)
数学方法(6802)
业经(6529)
农业(5450)
(5092)
地方(5024)
(4880)
产业(4353)
发展(4243)
(4237)
(4078)
信息(3667)
(3643)
总论(3462)
信息产业(3424)
(3421)
(3397)
金融(3394)
银行(3394)
(3294)
机构
学院(84761)
大学(84740)
研究(33171)
(30436)
经济(29793)
管理(25731)
(24837)
科学(24721)
中国(22775)
理学(22254)
理学院(21893)
管理学(21226)
管理学院(21092)
农业(19742)
(18853)
业大(18484)
(18356)
研究所(17526)
中心(14188)
(13566)
(13304)
农业大学(12818)
(12206)
(11851)
(11356)
技术(11329)
科学院(11090)
北京(10998)
财经(10752)
(10700)
基金
项目(62036)
科学(46920)
基金(44298)
(41253)
国家(40957)
研究(39090)
科学基金(33483)
(25570)
社会(24251)
基金项目(23230)
自然(23160)
社会科(22923)
社会科学(22919)
自然科(22633)
自然科学(22615)
自然科学基金(22215)
(21093)
教育(17800)
资助(17711)
重点(14923)
编号(14412)
(13971)
计划(13678)
科技(13116)
(12653)
(12565)
科研(12495)
创新(12016)
(11926)
成果(11660)
期刊
(33431)
经济(33431)
学报(24685)
(24189)
研究(21412)
科学(18242)
大学(17848)
中国(17402)
学学(17254)
农业(16172)
(10324)
管理(9753)
(8390)
业大(7931)
教育(7494)
(6769)
金融(6769)
农业大学(6726)
(6560)
技术(6196)
业经(5839)
经济研究(5628)
财经(5595)
科技(5103)
林业(5074)
问题(5038)
(4880)
自然(4451)
中国农业(4155)
自然科(4038)
共检索到123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柏宏伟  成军  杨柳  姜奕晨  曹庆芹  张卿  秦岭  
【目的】研究板栗雄花序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效果,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方法】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板栗雄花序乙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4个部分;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共培养测定抗菌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鉴定出板栗雄花序中的鞣花酸(EA),并对其进行初步定量与结构分析。【结果】1)通过系统提取法得到板栗雄花序醇提物提取率为16.6%,其他4种萃取物提取率在2.6%~26.2%,其中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嘉莉  马江  肖爱华  朱仲龙  桑子阳  马履一  
【目的】研究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工艺,并对其化学组成、抗氧化及抗菌活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旨在为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建立一套可行的工艺体系,并为其后续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以‘娇红1号’红花玉兰阴干花蕾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结合自动化质谱解卷积和保留指数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定性和定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能力法评价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挥发油抗菌活性。【结果】阴干预处理条件下,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7℃,萃取压力40.7 MPa,动态萃取时间102 min,该条件下挥发油的萃取率为(1.217±0.014)%。GC-MS共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占检测到的挥发油总量的70.65%。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得到挥发油IC_(50)值为12.82 mg/mL AEAC值为198.64 mg,表明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还原力测定也得到了这一结果。抗菌试验表明,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首次建立了红花玉兰阴干花蕾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确定了该工艺条件下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并验证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晓霞  李建科  张研宇  
【目的】研究蚕蛹油(silkworm pupa oil)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最佳工艺、蚕蛹油的理化性质、影响蚕蛹油氧化的因子和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类提取物对蚕蛹油的抗氧化效果。【方法】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建立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数学模型,获得最佳萃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蚕蛹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因子和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提取物对蚕蛹油抗氧化稳定性影响。【结果】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响应曲面分析得出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02W,超声时间20min;超声温度40℃[0],在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段续伟  邓舒  沈元月  冯永庆  秦岭  
利用RT-PCR与RACE扩增方法,分别从板栗正常雄花序和芽变短雄花序cDNA中分离出编码板栗天冬氨酸蛋白酶cDNA全长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cDNA片段总长分别为1 822 bp和1 909 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大小均为1 539 bp,可编码长度为51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蓖麻、可可和葡萄的天冬氨酸蛋白酶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3%,80%和75%。正常与芽变短雄花序中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存在6个氨基酸的差异,其中有3个位于活性区。后证实分离出的2个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在正常雄花序和芽变短雄花序中共同存在,命名为CmAPs1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红  董硕  熊颖  谷明灿  郭凯军  
【目的】氧化应激在畜牧业生产中普遍存在,诱发氧化应激的因素很多,热应激是诱发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氧化应激能够影响动物生长性能,甚至造成动物死亡,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植物多酚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效日益而受到关注。故研究不同剂量板栗总苞多酚对常温和高温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生长、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包括两个试验。试验一:将40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雄性雏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阳性对照组,饲喂日粮为基础日粮中添加0.15%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HT)添加剂预混料(其中BHT含量0.015%);Ⅲ—Ⅴ组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统帅  吴小杰  钟明旭  赵海桃  邱隽蒙  符群  
【目的】为高效制备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获得与传统提取方式相比更加环保且活性优良的提取方法。【方法】以黑果腺肋花楸果为原料,以ABTS~+·和OH·清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双水相法萃取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成分的工艺,以V_C为阳性对照,分别测定了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对OH·、ABTS~+·和DPPH·清除率的IC_(50)值,并分析提取物中多酚、黄酮、花青素与抗氧化的相关性。【结果】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1 g/mL,硫酸铵质量浓度0.31 g/mL,乙醇体积分数43%,超声功率510 W,超声时间50 min;此时提取物对2种自由基平均清除率为(59.36±0.80)%,其中OH·清除率为(51.77±0.97)%,ABTS+·清除率为(65.20±1.43)%,较单一双水相法和常规醇提法均有显著提升。在此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得率为(12.67±0.43)%。提取物中多酚、黄酮、花青素含量分别达到了(128.75±0.85)、(47.70±0.74)、(19.95±0.67)mg/g。提取物对ABTS~+·、OH·和DPPH·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0.614、2.273、0.386 mg/mL。【结论】超声辅助双水相法较超声辅助醇提法的ABTS~+·清除率提高了8.24%(P <0.01)。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法能高效制备黑果腺肋花楸中活性成分,并保持其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高翔  董娟娥  马希汉  行冰玉  张靖一  雷鸣  
以杜仲雄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相(萃余相)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各相总酚含量的基础上,选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抗脂质过氧化活性4项指标评价杜仲雄花各萃取(余)相的抗氧化活性,并与抗氧化剂BHT和V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杜仲雄花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相(393.47mg·g-1)和正丁醇相(287.33mg·g-1)中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石油醚相(105.42mg·g-1)和水相(114.74mg·g-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1.55%和80.32%,接近于BHT和VC;正丁醇相对羟自由基清除率较高(80.47...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献平  李兴亮  段续伟  邓舒  曹庆芹  秦岭  
为探明芽变雄花序赤霉素含量降低的分子机制,对板栗野生和芽变雄花序赤霉素合成关键酶基因古巴焦磷酸合成酶(CPS)、贝壳杉烯合成酶(KS)、贝壳杉烯氧化酶(KO)、贝壳杉烯酸氧化酶(KAO)、赤霉素20-氧化酶1(GA20ox1)和赤霉素3-氧化酶1(GA3ox1)的cDNA序列,以及KO基因DNA序列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两类花序中KO基因在开放阅读框的872、1 115和1 150bp存在3处碱基差异,分别造成了氨基酸由Glu、Tyr和Tyr突变为Gly、Phe和His,最终导致了跨膜区的改变,且发现cDNA上碱基突变是由DNA的碱基差异造成的。推测KO基因的这种突变导致板栗短雄花序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丽华  李保国  齐国辉  郭素萍  赵志磊  
In order to study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mail sterile Chestnut during male inflorescence abortion, the activities of SOD, POD, CAT and the content of MDA of male sterile variety of `Fulaiwuhua' and male fertile variety of `Dahongpao'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le inflorescence were measured...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燕  张万刚  周光宏  
探讨不同剂量八角茴香提取物在4℃冷藏过程中对调理猪肉饼抗氧化能力、抑菌效果和品质特性的影响。将0.03%、0.06%和0.09%的八角茴香提取物分别添加到调理猪肉饼中,测定其在10 d冷藏过程中羰基含量、TBARS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菌落总数、pH值、颜色、质构、出品率和感官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八角茴香提取物的各处理组在冷藏4和7 d后表现出显著的抗蛋白氧化效果(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黄荣  祝华根  童品璋  
板栗受桃蛀螟的危害十分严重,受害率可达29%。用40%氧化乐果3倍液于8月中旬涂干,防治效果达76.5%以上,防治成本为34.8元/hm ̄2,净增板栗77.5kg/hm ̄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伟  潘梓健  叶宇  程思佳  黄永芳  单体江  
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提取叶下珠次生代谢产物,并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通过TLC–MTT–生物自显影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DPPH法测定叶下珠不同提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叶下珠不同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对木麻黄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较强,其EC_(50)和IC_(50)分别为(1.02±0.15) mg/mL、(20.14±0.58)μg/m 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保留时间9~12 min内。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作为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的候选资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伟  潘梓健  叶宇  程思佳  黄永芳  单体江  
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提取叶下珠次生代谢产物,并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通过TLC–MTT–生物自显影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DPPH法测定叶下珠不同提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叶下珠不同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对木麻黄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较强,其EC_(50)和IC_(50)分别为(1.02±0.15) mg/mL、(20.14±0.58)μg/m 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保留时间9~12 min内。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作为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的候选资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梓鸾  张艳东  张华  王振宇  包怡红  
本文以红松松针精油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红松松针精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通过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总还原力探讨红松松针精油的抗氧化活性;以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种,测定抑菌圈和最低抑菌浓度来研究红松松针精油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精油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_(50)值分别为4.24、4.46、3.26 mg/m L;精油对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燕燕  李来好  刁石强  李刘冬  杨贤庆  陈培基  
针对鱼油在常温放置时极易氧化的问题 ,本文以罗非鱼内脏油为研究对象 ,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对罗非鱼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 :不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为迷迭香 >TBHQ >茶多酚>VE。添加了迷迭香、TBHQ和茶多酚后 ,可使罗非鱼油在 2 0℃时贮存 ,时间从 16天分别延长至 6 7 2天、6 5 6天、6 4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