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6)
2023(7399)
2022(6210)
2021(5642)
2020(4609)
2019(10259)
2018(10580)
2017(18141)
2016(10986)
2015(12561)
2014(12972)
2013(11916)
2012(11179)
2011(9823)
2010(9914)
2009(8794)
2008(8562)
2007(7967)
2006(6849)
2005(6065)
作者
(33522)
(28056)
(27811)
(26424)
(17521)
(13560)
(12744)
(11080)
(10768)
(10346)
(9575)
(9463)
(9287)
(8984)
(8855)
(8809)
(8557)
(8414)
(8206)
(7889)
(7275)
(7152)
(6908)
(6586)
(6477)
(6387)
(6220)
(6087)
(6036)
(5946)
学科
(31719)
经济(31671)
管理(27947)
(23217)
(18854)
企业(18854)
中国(11649)
方法(11489)
(11009)
(10758)
(10395)
(10091)
理论(9955)
数学(9413)
数学方法(9228)
教育(8561)
教学(8311)
地方(8286)
环境(7660)
业经(7470)
(7132)
农业(6803)
(6750)
银行(6688)
(6407)
(6302)
金融(6295)
(5996)
制度(5988)
技术(5915)
机构
学院(146360)
大学(141961)
研究(53021)
(47356)
管理(45675)
经济(45659)
理学(37767)
中国(37495)
理学院(37245)
科学(36768)
管理学(36200)
管理学院(35941)
(33793)
(31660)
(29361)
业大(27015)
农业(26714)
研究所(26633)
(26205)
中心(24277)
(24124)
技术(23072)
(21737)
(20925)
(20597)
师范(20566)
北京(20008)
(19809)
财经(18183)
农业大学(16991)
基金
项目(97627)
科学(72352)
研究(69970)
基金(63994)
(58492)
国家(57974)
科学基金(46822)
(43051)
社会(39441)
社会科(37055)
社会科学(37044)
(34888)
教育(34636)
基金项目(33699)
自然(30891)
自然科(30135)
自然科学(30123)
编号(29971)
自然科学基金(29517)
资助(26479)
成果(24921)
课题(23642)
重点(23204)
(21621)
(20690)
计划(19663)
(19606)
创新(19291)
(19198)
科研(18731)
期刊
(59846)
经济(59846)
研究(41289)
中国(40914)
学报(33086)
(31422)
教育(28865)
科学(25071)
大学(23583)
学学(22207)
农业(20996)
(20494)
管理(17154)
技术(15091)
(11986)
金融(11986)
(11523)
业经(10407)
职业(10286)
业大(9626)
(9507)
财经(8617)
经济研究(8458)
林业(8406)
图书(8250)
科技(7734)
农业大学(7611)
(7549)
(7156)
论坛(7156)
共检索到230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武刚  程丽莉  周志军  刘建立  
对24对cpSSR通用引物进行筛选,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引物对板栗的4个野生居群和9个地方品种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位点在128个样本中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1.635,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381,各遗传参数值远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4个等位基因共组合出8种单倍型,既有共享率超过57%的单倍型,也存在特异稀有单倍型,其中陕西汉中与安徽广德板栗天然野生居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671和0.78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显示两地是板栗的分布及遗传多样性中心。基于cpSSR数据,对板栗地方品种与天然野生居群间的遗传结构、关系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丽莉  胡广隆  苏淑钗  黄武刚  
为了探明板栗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并分析栗属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cp SSR引物,对板栗及其近缘种、野生种共6个种,56份材料进行遗传结构、遗传关系等分析。4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554,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06,群体Nei’s遗传多样性(Hs)为0.320,各遗传参数值均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另外,各种之间有丰富的cp SSR多样性,尤以野生板栗多样性指数最高。结果表明,我国天然野生板栗群体内蕴含更丰富的遗传变异,为我国板栗野生种质保育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卫  包满珠  
利用RAPD标记分析了梅16个栽培品种间的遗传变异。32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扩增出181条谱带,其中138条为多态性谱带。相似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梅栽培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态性,但主要表现在真梅系与杏梅系、樱李梅系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RAPD能区分开梅的3个系,并且支持形态学分类中将枝姿作为一级分类标准的论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雁红  俞琦  杨佳  赵鹏  李忠虎  赵桂仿  
【目的】短柄枹栎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森林树种之一,近年来受人为活动影响物种退缩严重,对该物种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以及遗传结构与地理分布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对短柄抱栋提出相关的保护策略。【方法】共采集到24个短柄抱栋居群共计398个个体样本覆盖短柄抱栋现今的分布范围。采用8对变异丰富的核微卫星(nSSR)分子标记统计短柄抱栋各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使用分子方差分析(AMOVA)计算物种的遗传差异,并采用STRUCTURE和AllElES In SpACE软件分析物种整体的遗传结构探讨短柄抱栋遗传结构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结果】短柄抱栋居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期望杂合度H_E=0.43,平均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志伟  陈爱华  张志勇  陆勤勤  张朝晖  姚国兴  蔡永祥  吴杨平  曹奕  张雨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辽宁丹东(DD)、河北秦皇岛(QHD)、山东日照(RZ)、江苏吕四(LS)和广西北海(BH)近海5个不同地理野生群体共计150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4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696~0.853,均呈现高度多态性,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8~22个,共检测到19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4.2,等位基因丰富度为11.05,5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69(DD),0.791(QHD),0.826(RZ),0.815(LS),0.785(BH),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837(DD),0.812(QHD),0.87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春妮  李健  刘萍  陈萍  高保全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我国大连黑石礁(DL)、莱州湾(LZ)、青岛鳌山湾(QD)、海州湾(HZ)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引物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11~17不等,10个位点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3.600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8.592 0;各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18 2~0.858 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46 6~0.923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28 0~0.914 0,说明各位点在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内均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分化指数(FST)为0.032 74~0.088 03。群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沈同  沈玉帮  孟新展  王荣泉  李家乐  
为探究经过2个选育世代后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变化,实验采用多重PCR技术对4个野生草鱼群体(邗江、九江、石首、吴江)和2个选育群体(F1和F2)进行了微卫星序列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6个草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2个选育群体除了平均等位基因数外,其他遗传多样性参数均小于4个野生群体。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检测显示,在120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62个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62个群体—位点组合中只有11个组合其近交系数值为负值,其余的51个组合的Fis均为正值。6个草鱼群体AMOVA分析结果显示,3.7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96.2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整体的遗传分化指数值为0.038。进一步分析各个群体间Fst,只有石首群体与F1、F2群体之间的Fst大于0.05,处于中等分化,其余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且F2群体与4个野生群体之间Fst比F1群体与4个野生群体之间的Fst大。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2个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大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基于Dn建立的UPGMA系统发育树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即2个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比4个野生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研究表明,经过2个世代选育后,相比4个野生群体,2个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虽有部分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2个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已发生变化,但其遗传分化程度尚不明显。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出更加完善有效的选育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捍东  黄宝龙  
应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 ,研究板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建立了板栗品种RAPD标记的标准程序 ,以及板栗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 ,并为板栗品种鉴别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标准方法。 4 6个板栗品种样品的DNA ,用 1 6个引物进行扩增反应的位点总数为 1 1 9个 ,产生 69个多态位点。建立了 4 6个板栗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 ,并分析出这些板栗品种分子鉴别的最优化引物组合。对特定的引物组合 ,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矩阵 ,从而确定引物组合对这些品种鉴别的特异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崔景香  李传忠  孟祥凯  尹逊河  王慧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检测了山东省3种地方鸡种:汶上芦花鸡、济宁百日鸡和日照鸡的遗传多样性,在40种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且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6个引物。统计分析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S)和相似系数(I)。采用UPGMA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3个地方鸡种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共发现了1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3个;每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5、2.2和2;大小在110~300bp之间,期望杂合度与观测杂合度比较接近。芦花鸡(W)多态信息含量最大,为0.3075;日照鸡(R)中最小,为0.2915。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先仁  李思发  唐首杰  蔡完其  
利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国内外8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8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61~5.1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81~3.76,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861 1~0.925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03 9~0.697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22 9~0.637 3。表明这8个养殖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2)在对8个群体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进行估算基础上所作聚类分析表明,8个群体分为两大支,3个"吉富"群体明显聚为一支,其他5个群体聚为一支,反映了这8个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应杰政  施勇烽  庄杰云  薛庆中  
【目的】为正确评估中国水稻(Oryza sativa L.)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位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已筛选的24个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组合(每条染色体2个),分析63个主栽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亲本(2002年推广面积达6.67×104ha(100万亩))的遗传变异。【结果】共检测到13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5.6个;多态性频率(frequency of polymorphisms,FP)变动范围为0.486~0.840,平均0.682。水稻恢复系比保持系/不育系遗传差异大;与常规籼稻品种相比,常规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鸿德  张天真  
作物遗传作图与QTL定位常应用在源于两自交系的单交群体上,是利用2个亲本之间的遗传多态信息;而育种实践中经常用到的四交群体却很少用于遗传作图。本研究将异交物种中F1分离群体的作图方法应用于常异花授粉作物棉花上,以4个陆地棉栽培品种泗棉3号、苏棉12、中4133和8891为亲本,构建陆地棉品种间四交作图群体泗棉3号/苏棉12//中4133/8891,利用JoinMap3.0构建了1张陆地棉栽培品种间的SSR标记遗传图谱。该图谱由56个连锁群组成,总长为2113.3cM,含有286个SSR多态位点,覆盖率达42.3%;单个连锁群的标记数2~24个,平均5.2个;长度为0.37~125cM,平均3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伯望  洪菊生  施行博  
对 5个杉木和 7个秃杉天然群体进行胚的叶绿体微卫星分析 ,每个群体分析了 1 2~ 36粒种子。试用了两种DNA提取方法 ,这两种方法获得的DNA数量和质量相仿 ,可以采用较为经济的方法。研究了各种DNA扩增条件并获得了合适的条件组合。应用Arlequin和PHYLIP软件分析了群体分子变异模式及群体遗传关系 ,结果表明叶绿体微卫星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出杉木和秃杉的群体以及树种内的变异情况 ,对于研究针叶树种的进化历史、基因保存策略和育种策略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纯佳  覃伟  徐超华  刘洪博  毛钧  陆鑫  
【目的】探明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遗传变异特征,筛选优良基因型,并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于大伸长期对50份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顶端全展叶6项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包括净光速率(A)、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E)、固有水分利用效率(WUEin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nst)。通过方差分析、广义遗传力计算、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明确气体交换参数变异特征,并通过聚类和判别分析筛选优异基因型。【结果】所有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在参试基因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程度依次为gs>A>E>Ci>WUEintr>WUEinst。各项参数广义遗传力较高,除WUEinst为58.8%外,其余参数均达70%以上。除WUEinst与E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气体交换参数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气孔导度同其他参数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相关,体现了其对气体交换的重要调控作用。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两项公因子,可分别解释为"碳同化性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二者在基因型间的变化彼此独立,表明兼具高碳同化性能和高水分利用效率材料的筛选是可能的。通过聚类分析最终筛选出B4362、B51-410、US67-22、BH10-12、C323-87、Co685等6个碳同化能力突出、且同时具有极佳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异基因型。【结论】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中蕴含丰富的气体交换参数变异,遗传差异是该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鉴定筛选到6份兼具高碳同化性能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异材料,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种质资源和优化建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谷龙春  黄桂菊  何毛贤  喻达辉  
利用6对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三亚和北海的大珠母贝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分别为10.5和9.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7.0和6.3,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88和0.445,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59和0.82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53和0.796;卡方检验发现只有位点Pmx+022、Pmx16-41和Pmx16-23在三亚种群中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不显著(P>0.05),其他位点在两个种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