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3)
2023(2238)
2022(1945)
2021(1797)
2020(1574)
2019(3456)
2018(3345)
2017(5858)
2016(3658)
2015(4058)
2014(3775)
2013(3832)
2012(3642)
2011(3259)
2010(3307)
2009(2810)
2008(2710)
2007(2310)
2006(1969)
2005(1729)
作者
(13080)
(10915)
(10842)
(10337)
(7146)
(5550)
(4854)
(4374)
(4327)
(3862)
(3828)
(3783)
(3715)
(3631)
(3624)
(3554)
(3348)
(3219)
(3210)
(3176)
(3035)
(2964)
(2939)
(2482)
(2449)
(2438)
(2435)
(2411)
(2406)
(2382)
学科
(9850)
经济(9842)
(6178)
(5565)
管理(5483)
方法(5158)
数学(4758)
数学方法(4718)
教育(4414)
(4162)
企业(4162)
研究(4003)
(3958)
研究生(3494)
(3290)
(3059)
中国(2914)
(2675)
(2606)
(2562)
制度(2554)
税收(2482)
(2447)
服务(2284)
(2111)
医疗(2108)
(2000)
地方(1839)
生物(1767)
(1767)
机构
大学(51334)
学院(48274)
研究(23262)
科学(17535)
(16032)
(14986)
经济(14389)
中国(14248)
(13285)
管理(13201)
农业(12882)
研究所(12513)
业大(11887)
(11387)
理学(11386)
理学院(11100)
管理学(10672)
管理学院(10594)
(9692)
中心(9463)
(9322)
(9147)
实验(8804)
实验室(8506)
农业大学(8429)
(8369)
重点(8036)
(7118)
研究院(7043)
(6940)
基金
项目(38295)
科学(28513)
基金(27264)
(26508)
国家(26343)
研究(22435)
科学基金(20724)
自然(15806)
(15783)
自然科(15423)
自然科学(15410)
自然科学基金(15139)
基金项目(14641)
(13865)
社会(12478)
社会科(11750)
社会科学(11749)
教育(11252)
资助(11229)
重点(10012)
计划(9820)
科技(9463)
(8515)
科研(8385)
(8137)
(8039)
专项(7970)
编号(7922)
创新(7715)
(7117)
期刊
学报(16320)
(15879)
经济(15879)
研究(14807)
(13622)
中国(12532)
科学(12450)
大学(11446)
学学(11085)
农业(9388)
教育(7928)
(6317)
业大(5260)
(5128)
(4971)
农业大学(4396)
林业(4215)
管理(3820)
(3771)
自然(3322)
(3188)
卫生(3188)
研究生(3129)
学位(3112)
科技(3081)
中国农业(2842)
自然科(2753)
自然科学(2753)
资源(2752)
财经(2621)
共检索到71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闾星  窦桂铭  汪慧华  李如华  江泽平  李志朋  严东辉  
[目的]探明果实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是了解果实健康微生物组功能和机制的基础。[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组织分离方法,对6个板栗品种的健康果实及其果肉(子叶)和果壳(含种皮)组织的内生真菌群落进行了多样性和组成分析。[结果]6个品种的果实及其2个组织共36个样本总共产生3 229 205条高质量序列,注释出真菌1 557个OTUs,分属10个门,38个纲,97个目,203个科,350个属。板栗果实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平均相对丰度80.40%)丰度最高,其次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平均相对丰度7.70%),优势纲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平均相对丰度43.00%)和酵母纲Saccharomycetes(平均相对丰度15.10%)。品种间共有(Shared)真菌类群富集在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上,其丰度>90%。板栗果实品种间,子囊菌门在每一个品种中同样体现为最丰富类群,相对丰度为57.96%~90.15%,其次为担子菌门,相对丰度为3.28%~23.71%;纲水平上,优势类群出现变化,酵母菌纲真菌相对丰度(39.21%)在毛板红品种中是最高的,而粪壳菌纲真菌是另外5个板栗品种中最丰富类群(29.47%~59.56%)。果实组织间,果肉组织较之果壳具有更高的特有真菌多样性,果肉组织特有优势类群全部为担子菌,尤其是银耳纲Tremellomycetes的红菇目Russulales。LEfSe分析显示,果壳和果肉组织存在显著性差异群落组成或种群,镰孢属Fusarium、梅奇酵母属Metschnikowia、迈耶氏酵母属Meyerozyma和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真菌在果肉组织中具有显著优势。采用人工培养方法共获得有效菌株2 346株,分属子囊菌、担子菌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除酵母菌类需特殊培养基筛选外,可培养方法显示果实及其果壳、果肉上的真菌优势类群,在群落组成和丰度上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结果相似。[结论]板栗果实具有丰富的以子囊菌粪壳菌纲和酵母菌纲为优势类群的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种群多样性,但建群种类主要来自座囊菌纲。板栗果实品种间的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具有明显差异。板栗果肉较之果壳组织有更为丰富的特有内生真菌多样性。板栗果肉和果壳组织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分化。本文系统报道了板栗果实内生真菌组的组成结构,为利用板栗健康微生物组防控果实病害和了解坚果类果实微生物组提供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莉莉  武海斌  宫庆涛  刘庆莲  孙瑞红  
为探明板栗贮藏期真菌群落结构的种质间差异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6种板栗的栗壳和栗仁进行真菌ITS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不同种质板栗的主要病原菌差异较大,祝阳镇麻塔村古栗病原菌未大量检出,祝阳镇桐花沟村古栗为赤霉菌,黄前镇大峪村古栗为镰孢菌和葡萄座腔菌,下港镇砖瓦窑古栗为青霉菌,角峪镇洪河村古栗为木霉,燕山早丰板栗为青霉菌和炭疽菌。α-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祝阳镇麻塔村古栗的真菌多样性、优势度、菌群丰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均较高。种质内比较发现,祝阳镇麻塔村古栗栗壳的镰孢菌丰度显著低于栗仁;桐花沟古栗栗壳的赤霉菌丰度显著低于栗仁;角峪镇洪河村古栗栗壳的青霉菌丰度显著高于栗仁;燕山早丰品种栗壳的青霉菌丰度显著高于栗仁,炭疽菌属真菌丰度显著低于栗仁。同时,祝阳镇麻塔村古栗、黄前镇大峪村古栗、桐花沟古栗和燕山早丰板栗的栗壳和栗仁的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高;角峪镇洪河村古栗和下港镇砖瓦窑古栗栗壳和栗仁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于蓝   张园可心   王宝英   黄杜鹃   林广宁   魏富刚   张金波   蔡祖聪   赵军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健康与罹患根腐病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特征差异及在不同植株部位的分布特征与随生长年限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一年、二年生健康与罹患根腐病的三七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根、茎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966株内生真菌,经鉴定隶属于3门5纲14目25科31属。从菌株分离数量及分离率看:罹病植株>健康植株,二年七>一年七,根部>茎部。健康和罹病三七的可培养内生真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曲霉属、耙齿菌属、毛壳属和青霉属在健康三七内生真菌群落中占主导,而镰刀菌属、曲霉属、篮状菌属、毛壳属和木霉属是罹病三七内生真菌的优势属。植株部位对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影响,其中罹病三七根部镰刀菌属的分离频率高达52%,显著高于其茎部的11.2%,且木霉属和篮状菌属等有益真菌在罹病三七根部大量分离,其分离频率分别为11.0%和14.5%,而三七茎部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根部。此外,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的发育更加完善,健康和罹病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也随之变化,其中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在罹病三七植株中的分离频率大幅增加,达到14.5%和32.9%。健康三七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随生长年限增加逐渐上升,而罹病三七内生真菌多样性和均匀度逐渐降低。[结论]三七植株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健康和罹病三七可培养内生真菌定殖数量及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且植株部位与生长年限均对三七可培养内生真菌群落特征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三七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碧林  王政  罗周瑜  武卉  郑贺元  郑永良  
【目的】为了解中国板栗主产区(罗田)的板栗地下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对罗田地区80年以上的代表性板栗园的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和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共采集到300份板栗根系样品,根据形态、颜色和分叉程度等特征进行分类后获得55个外生菌根类型。每种类型选取3个重复根段制备混合样品,对混合样品进行ITS分析。【结果】前50位的OTU分属于34属、15个未分类种和其他类群。其中丰度前20的类群占95.99%:Basidiomycota约占60%,包含Lactarius、Guehomyces、Inocybe、Russula和未分类Thelephoraceae 5个主要属;Ascomycota约占30%;Mortierellomycota约占5%,其余5%则属于未分类的真菌。在分离得到的22种外生菌根真菌中,Trichoderma物种丰富度最高(6种),其次是Fusarium (4种)、Penicillium(3种)、Talaromyces(3种)、Pestalotiopsis(2种),Ilyonectria、Castanediella和Leptodontidium各1种。其中与Fusarium、Trichoderma、Talaromyces和Penicillium等4种真菌同源性较高的11株菌已被报道具有生防功能,分离得到11株菌也可能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结论】本研究系统揭示了中国板栗主产区的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分离得到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的菌根真菌,为进一步提高板栗抗性奠定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柴迪迪  郭素娟  孙小兵  秦天天  
【目的】明确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板栗菌根真菌侵染机理研究以及菌根真菌的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研究不同温度(15,20,25,30,35℃)、pH值(4.0,5.0,6.0,7.0,8.0)、碳源(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氮源(蛋白胨、KNO3、(NH4)2HPO3、酵母浸出液)对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存在差异,大红菇(Russula alutacea(Pers.)Fr)、黄丝膜菌(Cortinarius turmalis Fr.)、淡紫红菇(Russula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妍  陈思宇  肖健  宋静静  杨尚东  
【目的】解析果实形状不同番茄品种植株茎部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探究内生细菌与果实形状间的相关性,为构建新型番茄育种评价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4种果实形状(椭圆形、扁平形、长形和圆球形)番茄的植株茎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进行相关代谢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4种果实形状番茄的植株茎部内生细菌中共鉴定到31门84纲206目347科655属1045种1660个分类操作单元(OTU),其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间和丰富度指数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分类水平,4种果实形状番茄的植株茎部优势内生细菌门类均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但门分类水平丰度占比存在差异;在属分类水平,青枯菌属(Ralstonia)、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短颈细菌属(Brevibacterium)、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是4种果实形状不同番茄的植株茎部共有优势内生细菌属。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表明,4种果实形状番茄植株茎部内生细菌基因的一级功能层共有6类生物代谢通路,其中代谢(Metabolism)为4种果实形状番茄茎部内生细菌的主要功能,而内生细菌的二级功能层预测基因种类相近,但基因拷贝数存在差异。【结论】4种果实形状番茄的植株茎部均富集了共有优势内生细菌属,但各共有优势内生细菌属丰度占比各异;同时还富集了特有优势内生细菌属。其中,特有优势内生细菌属及其代谢功能参与调控或影响番茄果实形状的形成。番茄植株茎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有望作为指示番茄果实形状的生物学指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曾燕如  仲山民  林海萍  郑钢  喻卫武  
对5个无性系板栗栗实采后生理的研究表明,板栗属具呼吸跃变的干果。栗实脱蒲1周后呼吸速率及淀粉酶活性都逐渐增加,酶活性峰值的出现要比呼吸跃变的峰值晚。无论是呼吸速率还是酶活性,各无性系间均有差异。对栗实进行保鲜处理宜在脱蒲后1周内完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侠  纪燕玲  邢转青  王志伟  
本研究在2011和2012年夏季从安徽省黄山市4个采样点采集大雀麦(Bromus magnus Keng)559株,镜检结果表明含菌率为48.0%~77.8%。含菌植物样品经表面消毒分离得到31株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将这些菌株分为2个菌群:快速生长(fast growing,FG)菌群,生长速度为每周16.0~18.8 mm;慢速生长(slow growing,SG)菌群,生长速度为每周4.3~5.3 mm。FG菌群分生孢子[(4.5~5.1)μm×(2.9~3.6)μm]及分生孢子梗(15.8~24.6μm)等无性形态结构比SG菌群略大。从同一地点、同种宿主植物中分离得到分属于FG和SG菌群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坚  王伟  张宏伟  应廷龙  
对桐庐林场板栗园内的64个板栗无性系或品种的叶、叶脉、枝条皮孔、枝条颜色、雄花序、雌花以及20个品种花粉的萌发器、形状和纹饰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各品种之间叶形、叶厚、被毛程度、枝条皮孔数、枝条颜色有一定的差异;花粉极面观形状基本一致,但花粉萌发沟孔深度、花粉赤道面形状及花粉粒大小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来友  童品璋  孙宣军  相聪伟  张倩  许小婉  杨共鸣  斯海平  
[目的]通过板栗幼苗人工接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分析其对板栗幼苗生长指标和根系菌根化的效果,以验证大红菇(菌株编号2014-10)、红绒盖牛肝菌(菌株编号2014-14)和美味牛肝菌(菌株编号50559)这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作为板栗接种体的有效性及其促生效应,为进一步探索"板栗食用菌根菌新型经济林栽培模式"提供基础。[方法]在板栗播种时分别接种上述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并设空白作对照。对当年生幼苗苗高、地径、根系干质量、侧根数、侧根总长、幼苗侵染率、吸收根侵染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作菌根石蜡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正>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属壳斗科栗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栗属大约有8~9种,包括中国板栗、锥栗、茅栗、日本栗、美洲栗、美洲榛果栗、欧洲栗等,其中中国板栗、锥栗、茅栗为中国原生种。目前世界栽培食用栗主要以中国板栗、日本栗、欧洲栗为主,锥栗在我国也有少量栽培。我国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栽培范围广,以河北迁西和湖北罗田栽培的板栗最为知名。
关键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敏  张荣锋  胡国良  俞彩珠  李文彪  马良进  
板栗枝干疙瘩好发于春天, 严重影响幼龄嫁接板栗植株的生长。采用野外调查、病原物分离培养和接种的方法, 查明板栗枝干疙瘩的发生原因有小蠹虫危害、林地排水透气不良以及嫁接口愈合不好等, 以小蠹虫危害最为常见。图1 参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曦晨  李萌  杨书珍  彭丽桃  冯柏如  杨菁菁  
为明确板栗采后优势致腐真菌种类及植物精油对其控制效果,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板栗采后腐败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显微观察和双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优势致腐菌作进一步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紫苏醛、肉桂醛、柠檬醛、叶醛、丁香酚、芳樟醇、橙花醇、麝香草酚、香芹酚、香茅醇植等10种植物精油单组分对板栗采后优势病原真菌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板栗采后优势致腐菌包括镰孢属、新壳梭孢属、地霉属和毛霉属在内的多种真菌,其中菌株BL-8和BL-18经双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亚洲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和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10种植物精油单组分对板栗采后优势致腐菌菌株BL-8和BL-18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香芹酚对板栗采后优势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对菌株BL-8和菌株BL-18的EC_(90)值分别为24.431和11.768μL/L。体外病原菌生长抑制试验和自然贮藏试验结果发现,香芹酚显著抑制了2种优势致腐菌的生长,香芹酚熏蒸处理有效控制了由菌株BL-8和BL-18侵染所引起的板栗采后病害的发生。因此,香芹酚作为熏蒸剂,在板栗采后真菌病害的控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仲东  唐光辉  曹支敏  
【目的】陕西小叶杨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差异显著的陕北和秦岭北麓地区。研究小叶杨叶内生真菌群体特征,明确影响小叶杨生态分布的生态因素。【方法】通过对2种生境下小叶杨林分代表植株叶片定点、定时采集,在严格的表面消毒下,进行PDA和纸培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技术对分离真菌进行鉴别,并用SASS软件对内生真菌群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宝鸡和榆林的小叶杨内生真菌相似系数较高(0.444 5),优势种群相似。交链孢属、单隔孢属、茎点霉属真菌相对分离率分别为23.1%,22.5%,28.44%,皆为优势菌群,呈现明显的暗色有隔菌群特点,这可能与小叶杨树种旱生发育型相关。地区内的内生真菌群体相似系数大于地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增伟   文国卫   赖文峰   施晨阳   陈启华   刘益鹏   黄秋良   张国防  
【目的】探究水栒子不同组织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差异,为水栒子内生真菌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栒子不同组织内生真菌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共获得1 590个OTUs序列,其中茎的OTUs数量最多(597个),其次为叶(545个),根最少(448个)。水栒子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丰度存在一定差异。各组织均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菌门,其中,根、茎和叶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1.65%、22.29%和10.16%。球旋霉属(Spirosphaera,相对丰度8.89%)、Anguillospora(对丰度7.92%)、刺孢菌属(Subulicystidium,相对丰度2.10%)为根部优势属;亚隔孢壳属[Didymella(相对丰度2.52%)、Arthrocatena(相对丰度2.19%)]为茎部优势属;线黑粉酵母属(Filobasidium,相对丰度2.47%)、棘壳孢属(Pyrenochaeta,相对丰度2.05%)为叶部优势属。通过LEfSe分析发现,水栒子根、茎和叶都存在差异指示种,球旋霉属为根部差异指示种,Arthrocatena为茎部差异指示种,线黑粉酵母属为叶部差异指示种。【结论】水栒子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存在差异;水栒子组织器官中内生真菌资源丰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