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9)
- 2023(6421)
- 2022(5409)
- 2021(4905)
- 2020(4178)
- 2019(9186)
- 2018(8704)
- 2017(16233)
- 2016(9081)
- 2015(9563)
- 2014(9022)
- 2013(8828)
- 2012(8141)
- 2011(7430)
- 2010(6927)
- 2009(6347)
- 2008(6160)
- 2007(5215)
- 2006(4425)
- 2005(3652)
- 学科
- 济(32627)
- 经济(32595)
- 业(22870)
- 管理(22711)
- 企(17667)
- 企业(17667)
- 方法(15629)
- 学(14716)
- 数学(14009)
- 数学方法(13906)
- 财(9158)
- 农(9035)
- 中国(7732)
- 贸(7313)
- 贸易(7312)
- 易(7134)
- 业经(6727)
- 农业(6437)
- 技术(5769)
- 务(5737)
- 财务(5736)
- 财务管理(5731)
- 环境(5717)
- 企业财务(5498)
- 制(5141)
- 地方(4735)
- 产业(4440)
- 划(4337)
- 银(4278)
- 理论(4276)
- 机构
- 大学(130149)
- 学院(127911)
- 济(49718)
- 经济(48942)
- 研究(47938)
- 管理(45381)
- 理学(40394)
- 理学院(39876)
- 管理学(39033)
- 管理学院(38821)
- 农(36859)
- 科学(35955)
- 中国(32957)
- 业大(30054)
- 农业(29519)
- 京(27408)
- 所(26903)
- 研究所(25507)
- 中心(20443)
- 农业大学(20113)
- 财(19931)
- 江(17764)
- 院(17500)
- 省(16972)
- 财经(16957)
- 北京(16918)
- 室(16612)
- 科学院(16046)
- 经济学(15967)
- 实验(15753)
- 基金
- 项目(98102)
- 科学(74620)
- 基金(71811)
- 家(68856)
- 国家(68347)
- 研究(59638)
- 科学基金(55252)
- 自然(39728)
- 基金项目(38800)
- 自然科(38776)
- 自然科学(38758)
- 省(38509)
- 社会(38181)
- 自然科学基金(38101)
- 社会科(36201)
- 社会科学(36190)
- 划(33610)
- 资助(28519)
- 教育(26530)
- 重点(23263)
- 计划(22662)
- 科技(21470)
- 发(20685)
- 创(20664)
- 科研(20427)
- 部(20393)
- 编号(20323)
- 创新(19462)
- 业(18836)
- 专项(17533)
共检索到171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吴家森 姜培坤
为研究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不同除草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布置了不同除草方式试验,包括对照、翻耕除草、施用除草剂、刈割除草而不翻耕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除草方式对土壤养分无显著影响,传统的翻耕除草方式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P<0.05);而除草剂除杂草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利用的碳源种类明显下降;对照处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最好;刈割除草但不翻耕处理土壤各项指标均为中等。兼顾水土保持和土壤质量,采用刈割除草方式对林地土壤质量维持和板栗生长均较有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邬奇峰 吴家森
为了探讨施用不同肥料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布置了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施用有机肥还是施用化肥处理,与不施肥比较,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质量分数都有显著提高,并随着化肥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明显上升。处理1(复合肥2 250 kg.hm-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是不施肥处理(处理5)的1.18,1.58和2.71倍;处理2(2倍处理1)则分别是对照的2.48,2.88和2.98倍,而全有机肥处理4(菜籽饼5 400 kg.hm-2)则分别是对照的1.84,2.10和1.58倍。施用有机肥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周国模 邬奇峰 吴家森
为了研究不同绿肥播种对板栗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布置了对照,黑麦草,白三叶,大绿豆,黑麦草、白三叶和大绿豆3种混播等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个绿肥播种处理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P<0.05);播种绿肥显著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的含量(P<0.05);播种绿肥在当年对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对4个播种绿肥处理进行比较发现,种大绿豆对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效果最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向珊珊 李金柱 晏绍良 王柏平 李爱华
以大别山区2种典型的板栗林药模式板栗-苍术和板栗-天麻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板栗套种苍术和天麻对林地小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林下套种苍术和天麻后10 cm地温降低,板栗-天麻10 cm地温显著低于板栗纯林;林下气温和气温日较差降低;林下湿度有所升高,板栗-天麻的大气湿度稳定地高于板栗纯林;土壤容重板栗-天麻>板栗纯林>板栗-苍术,最小持水量板栗-苍术>板栗纯林>板栗-天麻,板栗-苍术土壤全效氮、全效磷、全效钾、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增加,板栗-天麻土壤全效氮、全效钾、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
关键词:
板栗 林下经济 小气候 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钱银才 姚建祥 蒋小凡 潘文贤 王白坡
通过3种不同造林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实生苗造林当年嫁接、种子直播造林翌年嫁接和实生苗造林翌年嫁接,首次成苗率都在77.00%以上。经过第2次少量补接可达到全苗。苗木生长良好,生产上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
关键词:
板栗 造林 嫁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盛卫星 姜培坤 吴家森 徐秋芳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water-soluble organic N (WSON) in the soils under chestnut stands,a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Lin-an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WSON in the soils under chestnut stands...
关键词:
板栗 化肥 有机肥 土壤水溶性有机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邬奇峰 王纪杰 吴家森
在研究区采集不同栽培历史的板栗林土壤样品,用氯仿熏蒸法和Biolog法分析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同时与天然灌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板栗林集约化栽培5、10、20年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比天然灌木林下降了15.89%、49.16%和55.13%,差异显著。板栗林集约栽培初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与天然灌木林无显著差异;到集约经营10年时,比率明显下降;但集约经营10年后,比率又趋于稳定。灌木林改为集约栽培板栗林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板栗集约经营5、10和20年后,反映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AWCD值分别只是灌木林的79.26%、63.20%和68.50%,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华兰 彭亚丽 李婷 谢鹰飞 唐丽梅 王榕 熊兴耀 王万兴 胡新喜
为揭示南方马铃薯连作障碍产生的机理,以金湘为材料,研究马铃薯连作对南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开垦土壤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为43.69 t/hm~2,未见块茎发生疮痂病,连作土壤马铃薯产量显著降低,为25.63 t/hm~2,疮痂病薯率显著增加,为6.7%;种植1季春马铃薯后,连作土壤和新开垦土壤pH均降低,有效磷、全磷、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放射菌总数降低,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均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增加,转化酶活性降低;与新开垦土壤和第1季土壤相比,连作土壤的pH值及全氮、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碱解氮含量降低,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连作土壤的细菌总数和放射菌总数减少,真菌总数增加,真菌总数与细菌总数的比值显著增加;连作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降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会 郭素娟 邹锋 熊欢 吕文君
以板栗"3113"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物候期结果枝叶片营养和土壤养分含量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板栗对养分的需求特征,以期为板栗的营养诊断和科学平衡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板栗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明显季节性,其中开花授粉期对N、P、K、Ca、B和果实膨大期对N、P、K、Ca需求量较大;果实发育期间板栗对Fe、Mn的吸收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不同物候期板栗对Cu、Mg的吸收量变化较小;(2)7月中旬~8月中旬可作为营养诊断期,叶片主要矿质元素N、P、K、Ca、Mg、Mn、Fe、B、Cu的适宜含量分别为:(2.103±0.162)%、(0.131±0.016)%、(0.723±0.044)%、(...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萌 岳天 李永夫 李永春 何洁 肖永恒 姜培坤 周国模
研究天然林改造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对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为探明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板栗林对土壤氮磷钾库及酶活性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三口镇采集了相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板栗林(板栗林由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而来)的表层(0~20 cm)与亚表层(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不同形态氮磷钾素和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pH值、水溶性有机氮(WSON)和微生物量氮(MBN)均显著降低,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而亚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变化;表层土壤树脂提取态磷(Resin-P_i)、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_3-P_i)、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_i)、盐酸提取态磷(HCl-P_i)和残余态磷(Residual-P)含量分别增加了61.4%、53.5%、19.2%、55.1%和25.3%,亚表层土壤ResinP_i、NaHCO_3-P_i、HCl-P_i和Residual-P含量分别增加了64.6%、61.2%、13.7%和17.3%;而表层土壤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_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含量分别下降了24.8%和18.3%,亚表层土壤NaHCO_3-Po和NaOH-Po含量分别下降了20.5%和7.7%;表层土壤的速效钾、缓效钾、矿物态钾和全钾含量均显著增加,亚表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显著增加,而矿物态钾和全钾无显著变化;表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亚表层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综上,上述林分转变对土壤无机氮磷钾库具有正面效应,而对土壤有机氮磷钾库与酶活性具有负面效应。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板栗林 土壤养分库 土壤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萌 岳天 李永夫 李永春 何洁 肖永恒 姜培坤 周国模
研究天然林改造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对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为探明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板栗林对土壤氮磷钾库及酶活性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三口镇采集了相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板栗林(板栗林由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而来)的表层(020 cm)与亚表层(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不同形态氮磷钾素和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pH值、水溶性有机氮(WSON)和微生物量氮(MBN)均显著降低,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表层土壤全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板栗林 土壤养分库 土壤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洪坤 严贤春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免耕、翻耕、旋耕)对果园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控制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结果】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pH值略显酸性,土壤容重与pH值变化趋势相反,大致表现为免耕>翻耕>旋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含量)和有效养分(有效磷、有效氮和有效钾)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大致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免耕相比,翻耕和旋耕条件下,土壤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大致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细菌数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土壤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基本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其中不同耕作方式差异均显著(P旋耕>免耕;不同耕作方式脲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其中不同耕作方式脱氢酶活性差异均显著(P旋耕>免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活度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转率高于氮周转率,说明微生物量碳更新比微生物量氮快,其中翻耕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更新较旋耕和免耕快。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果园 土壤养分 微生物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竹梅 岳泰新 张瑾 程建梅 李华
【目的】在葡萄园行间生草条件下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阐明土壤生物学指标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方法】在酿酒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测定土壤5种微生物数量、6种土壤酶活性及8个养分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行间生草总体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提高,但高羊茅处理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行间生草均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园土壤碱解N、全N、速效K含量升高,高羊茅处理使其降低,禾本科牧草高羊茅活化P的作用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速效K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帅帅 吴人敏 张传进 杨尚东
【目的】分析不同杂草防除模式对大葱产量及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阐明不同杂草防除模式对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机制,为构建杂草生态防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葱为试验对象,设置3种杂草防除处理:不除草(CK)、人工除草(T1)和木糠覆盖(T2);并基于传统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杂草防除模式对大葱产量及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处理T2显著提高了大葱产量和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及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6.5%、20.8%和33.3%,不同杂草防除模式对可培养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处理T2显著提高了大葱根际土壤β-葡糖苷酶和氨肽酶活性,但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处理T2显著提高了大葱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但对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杂草防除模式下,细菌丰度指数ACE指数和Chao指数呈现T2>T1>CK的趋势;细菌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呈现CK>T1>T2的趋势,表明处理T2的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门分类水平下,杂草防除处理提高了根际土壤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8.08%、7.53%和74.59%;属分类水平下,处理T1和T2与对照相比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486.00%和925.00%。【结论】木糠覆盖防除杂草模式能够提高大葱的产量和改善大葱根际土壤的健康状况,适宜作为南方大田作物生产中杂草生态防控的管理模式进行规模化推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郭建钢 周新年 丁艺 粟金云 邱仁辉
分析了常见集材方式(拖拉机、索道和滑道)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拖拉机集材严重改变了土壤的硬度、容重和通透性,使伐区有机质含量下降10.4%;②索道集材的主沟内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3.7%和3.614%,主沟外变化很小;③各类滑道对土壤的影响以塑料滑道最小,土滑道最大。为了减少集材作业对土壤的侵害,文章提出一些减少土壤侵害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集材 森林 土壤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成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