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
- 2023(897)
- 2022(868)
- 2021(790)
- 2020(741)
- 2019(1755)
- 2018(1686)
- 2017(3406)
- 2016(1989)
- 2015(2133)
- 2014(2045)
- 2013(2037)
- 2012(1977)
- 2011(1821)
- 2010(1657)
- 2009(1331)
- 2008(1257)
- 2007(1013)
- 2006(854)
- 2005(692)
- 学科
- 济(6879)
- 经济(6877)
- 业(4297)
- 管理(4124)
- 方法(3978)
- 数学(3752)
- 数学方法(3728)
- 企(3369)
- 企业(3369)
- 财(2332)
- 学(2122)
- 中国(1579)
- 地方(1476)
- 农(1411)
- 务(1318)
- 财务(1318)
- 财务管理(1316)
- 贸(1313)
- 贸易(1313)
- 企业财务(1288)
- 易(1283)
- 技术(1171)
- 制(1054)
- 环境(1042)
- 农业(1021)
- 融(994)
- 金融(994)
- 业经(934)
- 壤(886)
- 土壤(884)
- 机构
- 大学(25957)
- 学院(25816)
- 研究(10767)
- 济(9739)
- 经济(9555)
- 农(9180)
- 科学(8230)
- 管理(7592)
- 农业(7447)
- 业大(6978)
- 中国(6778)
- 理学(6652)
- 所(6635)
- 理学院(6566)
- 管理学(6378)
- 管理学院(6337)
- 研究所(6256)
- 京(5404)
- 农业大学(4959)
- 省(4891)
- 中心(4302)
- 财(4170)
- 室(4162)
- 业(4116)
- 实验(3962)
- 江(3953)
- 院(3894)
- 实验室(3791)
- 科学院(3777)
- 重点(3628)
共检索到35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钱银才 姚建祥 蒋小凡 潘文贤 王白坡
通过3种不同造林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实生苗造林当年嫁接、种子直播造林翌年嫁接和实生苗造林翌年嫁接,首次成苗率都在77.00%以上。经过第2次少量补接可达到全苗。苗木生长良好,生产上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
关键词:
板栗 造林 嫁接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吴家森 姜培坤
为研究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不同除草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布置了不同除草方式试验,包括对照、翻耕除草、施用除草剂、刈割除草而不翻耕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除草方式对土壤养分无显著影响,传统的翻耕除草方式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P<0.05);而除草剂除杂草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利用的碳源种类明显下降;对照处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最好;刈割除草但不翻耕处理土壤各项指标均为中等。兼顾水土保持和土壤质量,采用刈割除草方式对林地土壤质量维持和板栗生长均较有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正>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属壳斗科栗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栗属大约有8~9种,包括中国板栗、锥栗、茅栗、日本栗、美洲栗、美洲榛果栗、欧洲栗等,其中中国板栗、锥栗、茅栗为中国原生种。目前世界栽培食用栗主要以中国板栗、日本栗、欧洲栗为主,锥栗在我国也有少量栽培。我国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栽培范围广,以河北迁西和湖北罗田栽培的板栗最为知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紫阳 郭曜东 何佳林 贺虹 杨开朗
[目的]阐明栗实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板栗栗苞和栗实物理性状的关系,揭示栗苞和栗实物理性状对栗实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以树龄20~30年的8个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栗实象对不同板栗品种的危害率,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其抗虫性,测量不同品种板栗的苞刺长度、苞刺密度、苞壳厚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苞形指数6个物理性状,分析不同板栗品种危害率与其物理性状的关系。[结果]栗实象对不同板栗品种的危害率存在差异,危害率为21.89%~78.41%。栗实象对红栗的危害率最大,达到78.41%;对新早栗的危害率最低,仅为21.89%。根据抗虫性将8个板栗品种分为抗性较高、抗性中等、抗性较差3个类群。栗实象危害与板栗苞刺长度和苞形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苞刺长度越短,苞形指数越大,危害率越高。[结论]栗实象偏好危害苞刺长度短、栗苞形状为近圆球形的板栗,苞刺长度和苞形指数可作为选育抗栗实象板栗品种的主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
栗实象 板栗品种 抗虫性 抗虫育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钱银才 姚建祥 蒋小凡 沈湘林 王白坡
1993年建成8hm2板栗早果丰产园,经4a栽培管理,栗实的平均产量达1195.2kg·hm-2,结果表明,实施的这一套综合技术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板栗 早结果 栽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熊欢 郭素娟 李广会 吕文君 谢鹏
以盛果初期的河北迁西主栽品种"燕山早丰"为试材,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选取8种不同叶苞比(叶苞比1(10~15:1)、叶苞比2(16~21:1)、叶苞比3(22~27:1)、叶苞比4(28~33:1)、叶苞比5(34~39:1)、叶苞比6(40~45:1)、叶苞比7(46~51:1)、叶苞比8(52~57:1))的板栗树,在树冠外围东南西北不同方位,选择结果枝中上部生理成熟叶片进行光合特性测定,分析不同叶苞比条件下板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含量(Ci)、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包括脂肪、粗蛋白质、淀粉(直链、支链)、...
关键词:
板栗 叶苞比 光合作用 叶绿素 果实品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鑫 郭素娟
【目的】研究不同父本花粉授粉对板栗坚果品质的影响,为授粉品种筛选和利用花粉直感效应提高板栗坚果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种植于河北省迁西县具有大粒、甜、糯等性状的8个板栗品种(优系)进行授粉试验,以母本自交为对照,比较分析父母本及其授粉组合果实外在和内在品质、授粉组合坚果品质与父本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父本授粉可显著影响板栗坚果淀粉、可溶性糖、总酚和总黄酮等含量和单粒质量。花粉直感促进直链淀粉含量提升53.6%(‘迁西早红’ב泰栗1号’),支链淀粉提升32.0%(‘燕山早丰’ב京暑红’),可溶性糖提升34.4%(‘泰栗1号’ב京暑红’),蛋白质提升34.6%(‘迁西早红’ב京暑红’),总酚提升65.4%(‘泰栗1号’ב京暑红’),总黄酮提升115.7%(‘泰栗1号’ב八月红’),单粒质量提升33.5%(‘燕山早丰’ב王钱大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板栗11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父本‘泰栗1号’对母本‘燕山早丰’、‘迁西早红’和‘泰安薄壳栗’坚果的综合品质提升最显著,父本‘京暑红’对母本‘泰栗1号’的坚果品质提升最显著。【结论】板栗坚果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总酚和总黄酮等含量和单粒质量具有显著花粉直感效应,而坚果果形指数和果皮颜色花粉直感效应不明显。授粉组合坚果单粒质量与父本单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授粉组合品质和产量因素,‘泰栗1号’可作为‘燕山早丰’、‘迁西早红’和‘泰安薄壳栗’的最佳授粉品种,‘京暑红’可作为‘泰栗1号’的最佳授粉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丽松 王贵禧
从北京、山东、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广西等板栗主产区的腐烂栗实中分离出146个分离物,经鉴定归属于11个属。不同产区栗实的自然带菌情况各异,带菌量和带菌种类有所不同,南方板栗产区的病原菌种类多于北方产区。回接实验研究了其中分布较普遍的6个属优势菌的致病力,表明不同菌的致病力强弱有较大差异,在相同培养条件下,Rhizoctoria使种仁的发病程度最严重,致病力最强,Penicilliumsp.的致病力最弱。不同接种方式对种仁侵染率的影响不同,种仁有伤接种的侵染率最高,达90%以上,而种皮接种和无伤滚动浸涂接种则不会使种仁发病腐烂。研究中还发现,不同病原菌所致板栗腐烂的病斑特征有所不同。
关键词:
板栗 腐烂 病原菌 致病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素娟 吕文君 邹锋 谢鹏
以河北省迁西地区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和‘大板红’为材料,选用燕山地区8个优良品种(系)进行授粉试验,通过调查不同授粉组合产量和测定果实品质等指标,并采用直接排序法和平均隶属度法进行评价,筛选最适授粉组合。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采用直接排序法对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燕山早丰’授粉组合中只有‘燕山早丰’ב迁西15号’和‘燕山早丰’ב大板红’排在对照之前,而‘大板红’授粉组合中优于对照的有‘大板红’ב迁西14号’‘大板红’ב遵玉’‘大板红’ב迁西15号’‘大板红’ב燕龙’‘大板红’ב燕山早丰’;采用平均隶属度法对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燕山早丰’ב迁西15号’‘燕山早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郭维华 童品璋 王正淼 李金昌 杨共鸣
连续3a对不同成熟度采收下来的板栗的产量、品质、贮藏等性状的测试和不同采收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①采收时间以50%的总苞开裂较适宜。②采收方法宜用拾打兼用的采收方法,即前期捡拾掉到地上的栗子,等总苞开裂达50%时一次性全部轻轻挑拨下来。
关键词:
采种 采收 成熟度 板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叶玉珠 王林伟 王淑媛 赵沛忠
板栗粉锈病是景宁板栗的主要叶部病害,发病率高达95%,感病指数达82 5。板栗粉锈病危害板栗苗木、幼树和成年树,感病栗树生长势显著下降,栗实减产,病叶提早落叶。病原为栗膨痂锈菌Pucciniastrumcastaneae。研究结果表明:在8月份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周1次,连续2次,防治效果可达92 4%。表3参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之恩
本文就当前我国板栗生产中出现的低产、低出籽率、高空苞率的突出问题展开了分析和理论探讨。从影响板栗产量的因素入手 ,就板栗空苞的形成机理从组织胚胎、营养物质、激素水平等多角度分析讨论、归纳。结果表明 ,空苞形成的机理主要是 :组织胚胎发育不健全 ,空苞发生时间主要在合子阶段和初生胚乳核 ;授粉受精不良 ,导致胚早期败育 ;硼素、磷素及激素平衡学说 ,说明了营养元素中的硼、磷对板栗空苞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且 ,具有调节控制多种物质代谢和生理机能的激素及其平衡关系 ,对板栗空苞及性别分化有较大影响。文中还就克服和降低空苞形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加强营养和树体管理、调整雌雄花比例、选配授...
关键词:
板栗 空苞 组织胚胎 营养物质 激素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顾采琴 赖雅平 朱冬雪 刘鹏 曾庆祝
【目的】研究不同石灰化程度板栗中淀粉代谢及蔗糖含量的变化,探讨板栗石灰化发生与上述指标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揭示板栗石灰化发生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新鲜板栗为试材,进行常温贮藏,相对湿度60%—70%。贮藏一定时间后,将板栗石灰化程度分成5个等级0、30%、60%、90%、100%,测定不同石灰化程度板栗中水分含量、淀粉酶活性、淀粉含量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板栗石灰化程度的加深,板栗的水分含量和淀粉逐渐减少,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46和r=-0.950;而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随着板栗石灰化程度的加深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蔗糖含量则逐渐增加。【结论】板栗石...
关键词:
板栗 石灰化 淀粉代谢 蔗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祝美云 林顺顺 梁丽松 王贵禧
以不同糯性等级的6个板栗品种为试材,比较不同糯性品种板栗粉的糊化特性差异以及脱脂、脱蛋白处理对不同糯性品种板栗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进而分析蛋白质、脂肪与板栗糯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糯性品种板栗粉糊化黏度显著低于低糯性品种(P<0.05)。2)脱脂后,板栗粉RVA谱特征值改变不明显;脱蛋白后,板栗粉糊化黏度显著升高,糊化温度降低。3)蛋白质含量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回复值显著负相关(P<0.05),脂肪含量与板栗粉糊化特征参数的相关性不明显。
关键词:
脱脂板栗粉 脱蛋白板栗粉 RVA特征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娟 梁丽松 王贵禧 马惠铃
通过对全国9个产区12个品种板栗贮藏前及0℃贮藏6个月后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前,各品种板栗含水量均较高,为52.47%~61.30%;脂肪含量较低,为11.5~30.0 g.kg-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51.53~57.93mg.g-1;可溶性糖含量低,为67.3~146.4 g.kg-1;淀粉是板栗的主要贮藏物质,含量达561.8~727.1 g.kg-1。冷藏6个月后,各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含水量下降了1.23%~5.00%;可溶性蛋白质减少了0.33%~13.38%;脂肪、...
关键词:
板栗 品种 贮藏 营养成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