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8)
- 2023(1934)
- 2022(1802)
- 2021(1746)
- 2020(1582)
- 2019(3506)
- 2018(3373)
- 2017(6421)
- 2016(3806)
- 2015(4057)
- 2014(4010)
- 2013(4053)
- 2012(3906)
- 2011(3574)
- 2010(3607)
- 2009(3391)
- 2008(3437)
- 2007(3120)
- 2006(2765)
- 2005(2513)
- 学科
- 济(11099)
- 经济(11079)
- 业(10081)
- 管理(10043)
- 企(8479)
- 企业(8479)
- 方法(5803)
- 学(5541)
- 数学(4831)
- 数学方法(4732)
- 农(3745)
- 财(3376)
- 制(2747)
- 农业(2580)
- 务(2424)
- 财务(2419)
- 财务管理(2415)
- 业经(2403)
- 企业财务(2345)
- 中国(2240)
- 理论(2127)
- 策(2074)
- 及其(2006)
- 和(1976)
- 森(1971)
- 森林(1971)
- 银(1957)
- 林(1928)
- 银行(1907)
- 人事(1899)
- 机构
- 大学(58464)
- 学院(57337)
- 研究(24045)
- 农(19735)
- 管理(19478)
- 科学(19123)
- 济(18357)
- 经济(17955)
- 理学(17198)
- 理学院(16991)
- 管理学(16445)
- 管理学院(16368)
- 中国(15977)
- 业大(15851)
- 农业(15666)
- 所(14853)
- 研究所(14043)
- 京(13245)
- 农业大学(10551)
- 省(10336)
- 中心(9652)
- 江(9236)
- 室(9226)
- 院(9208)
- 实验(8811)
- 林业(8638)
- 财(8620)
- 实验室(8374)
- 北京(8336)
- 业(8073)
- 基金
- 项目(43793)
- 科学(32167)
- 家(31839)
- 国家(31640)
- 基金(31395)
- 科学基金(24628)
- 研究(23801)
- 自然(19564)
- 自然科(19153)
- 自然科学(19143)
- 自然科学基金(18828)
- 省(17306)
- 基金项目(16779)
- 划(15201)
- 资助(13839)
- 社会(13538)
- 社会科(12706)
- 社会科学(12701)
- 科技(11359)
- 计划(11139)
- 教育(10951)
- 重点(10392)
- 科研(9266)
- 部(8940)
- 专项(8790)
- 农(8600)
- 创(8489)
- 业(8483)
- 发(8444)
- 创新(8007)
共检索到80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同心 孙绪艮 崔为正 梁中贵
用“Y”形嗅觉仪、风洞等方法研究松阿扁叶蜂成虫对不同树种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该蜂对油松、赤松选择性最强,选择率达65%以上,其次为黑松、华山松,选择率达60%以上,与林间实际发生状况一致。对不同颜色的选择性差异较大,明显趋向于绿色,雌、雄选择率分别为50%、52%;而对黄、红、粉红色选择较少,均在20%以下。不同光照(红、黄白炽灯、荧光灯、自然光)对松阿扁叶蜂的寄主选择影响不大。雌成虫的存在与否对雄成虫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雄成虫明显趋向于有雌成虫存在的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小联 张真 金幼菊 张改香 牛文梅
为研究松阿扁叶蜂性信息素,于2008年5月上旬在河南省灵宝市苏村乡林场对松阿扁叶蜂进行了野外观察、诱捕实验,结果表明:松阿扁叶蜂未交配雌蜂对雄蜂有显著的引诱作用;雄蜂对未交配雌蜂的昼夜趋性反应发生在白天,有两个反应高峰,大的峰在10:00—12:00时,小的峰在14:00—16:00时;总体上,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其诱捕的雄蜂数量逐渐下降,2日龄雌蜂诱到雄蜂数量最多,占总量24.58%,1~4日龄雌蜂的雄蜂诱捕量占总量80.73%;未交配雌蜂性信息素的正己烷粗提物引诱雄蜂效果最好。
关键词:
松阿扁叶蜂 性信息素 诱捕实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琪 梁军 倪杨 苑晓雯 时良 李建伟 张星耀
【目的】明确昆嵛山腮扁叶蜂的发生与乔木层树种关联性质以及关联强度,为通过林分结构调整控制该食叶害虫提供参考。【方法】在昆嵛山林区设置的50块永久样地内进行乔木层植物调查,并基于2×2联表,应用总体方差分析、!2统计检验、Ochiai关联度指数、Dice指数、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点相关系数以及Cramer指数等指标,分别对昆嵛山腮扁叶蜂与50块样地中所有57种乔木树种种群的总体相关性、该昆虫与各树种构成的物种对之间联结性质,联结显著性以及联结强度进行测度,并计算了这些乔木植物的重要值。【结果】1)50块永久样地范围内共有7种植物为昆嵛山腮扁叶蜂的寄主,它们分别是赤松、黑松、红松、华山松、火...
关键词:
昆嵛山腮扁叶蜂 乔木层植物 种间联结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兰珍珍 王新谱 施兴文 董川
【目的】研究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幼虫的发生与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的关系,筛选影响松阿扁叶蜂幼虫发生的关键因子。【方法】2022—2023年,在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阿扁叶蜂主要发生区域设立21块样地,调查松阿扁叶蜂幼虫虫口密度和林分因子及立地因子。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松阿扁叶蜂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关键因子;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得出松阿扁叶蜂幼虫平均虫口密度与关键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逐步回归法筛选出草本盖度、冠幅、郁闭度和坡位是影响松阿扁叶蜂幼虫发生的关键因子。根据关键因子建立了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的线性预测方程。筛选出的4个关键因子中,草本盖度和坡位对松阿扁叶蜂幼虫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冠幅和郁闭度对松阿扁叶蜂幼虫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结论】松阿扁叶蜂幼虫在林下草本盖度低、林分郁闭度和冠幅大的上坡位林地易发生。建议将这些林地作为防治重点区域,调整位于上坡位的林木草本盖度至0.3以上,冠幅至2.5 m以下,郁闭度至0.7以下,实现对宁夏罗山松阿扁叶蜂幼虫种群数量的生态控制。图5表3参3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萧刚柔 曾垂惠
本文记述腮扁叶蜂属一新种即马尾松腮扁叶蜂(Cephalciapinivora)。本种在重庆市永川市、大足县等地危害马尾松很严重。
关键词:
膜翅目,广腰亚目,扁叶蜂科,腮扁叶蜂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桂清
Acantholyda erythrocephala\%, a kind of destructire insect, is found recently in Shenyang, China. Its host tree is \%Pinus\% spp. especially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P.densiflora\%. The injured branch, tip will be withered or even died. The harmful period of the larvae is about one month. There...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敏 刘方炎 李永和
室内测定了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在云南松针叶不同部位的产卵量和雌蜂对松针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趋向反应,并运用GC-MS方法分析了健康松针和衰弱松针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在健康松针上的产卵量多于衰弱松针,且在健康松针中部的产卵量最高;健康松针中部挥发性物质对雌蜂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健康松针和衰弱松针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挥发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β-蒎烯、石竹烯、β-榄香烯、α-石竹烯、毕澄茄烯等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且健康松针和衰弱松针均产生了各自的特异性挥发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彦鹏 孙志强 张星耀 梁军 张英军 唐晓娟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40块永久性样地,以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代表为害程度,比较不同样地赤松2006—2008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差异,并比较了赤松枝条受到连年连续取食或分年度取食后的生长差异,从中评判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赤松林分的局部与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遭受连年取食和分年度取食后的赤松,当年生枝条长度差异显著;同时,生长率差异也显著。根据赤松枝条在3 a受到的为害情况看,赤松枝条当年的生长不受当年昆嵛山腮扁叶蜂取食的影响,但受前一年取食影响:即当前一年虫口密度较大时,赤松当年生枝条的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反之则影响不大。腮扁叶蜂连续在前年和去年为害2年,会严重降低赤松当年生枝条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萧刚柔 陈天林
本文记述纽扁叶蜂属中国一新纪录种———珍珠梅纽扁叶蜂NeurotomasibiricaGussakovskij。其中卵、幼虫及蛹(浸渍标本)的形态均为首次记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有奎 胥明肃 刘贤德 蔡红荣 杨青
本文通过防治试验,提出了云杉阿扁叶蜂AcantholydapiceacolaXiaoetZhou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认为,开展封山育林,改善林分环境,保护和利用天敌,是长期控制该虫害的根本措施。成灾区应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在2龄幼虫期以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00~150×液低容量喷雾一次,杀虫率在95%以上;卵孵盛期以飞机低容量喷洒25%灭幼脲3号(600g/hm2)与25%功夫乳油(105g/hm2)混配液一次,杀虫率达96%以上。
关键词:
云杉阿扁叶蜂,综合防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有奎 傅辉恩 胥明肃 刘贤德 袁虹
采取室内饲养观察与林间调查观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杉阿扁叶蜂(Acanthloy-dapiceacolaXiaoetZhou)的生活史、习性、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种群动态等特性;进行了多种措施的防治对比试验;提出了综合治理的策略与技术措施;并开展了大面积人工地面防治与航空喷药防治,全面有效地控制了大黄山林区虫害的发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凌 闫大琦 毛云玲 祁荣频 胡光辉 闫争亮
测定了楚雄腮扁叶蜂雄蜂、抱卵雌蜂对云南松针叶粗提物、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已产卵雌蜂的趋向反应.结果显示,楚雄腮扁叶蜂抱卵雌蜂对这3种气味均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与针叶粗提物相比,抱卵雌蜂对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趋向反应更明显.雄蜂对针叶粗提物有明显趋性,但对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已产卵雌蜂均无趋向反应.野外调查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在云南松上的产卵数明显高于云南油杉;对松针针叶营养物的测定表明,云南松氨基酸含量比云南油杉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萧刚柔
本文记述了中国松叶蜂昆虫两新种,马尾松吉松叶蜂和油松吉松叶蜂。文中附有形态特征图4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武星煜 辛恒 杨启青 陈尚花 王汉男 魏美才
记述采自中国青海危害青海云杉的松叶蜂科新松叶蜂属一新种:青海新松叶蜂Neodiprion qinghaiicus Wei,Wang&Wu,sp. nov.。本种的锯腹片和阳茎瓣与青杄新松叶蜂很相近,主要形态区别有:触角黄色,栉齿黑色,鞭节Ⅰ—Ⅱ腹缘在侧面观等长(青杄新松叶蜂触角黑色,鞭节Ⅱ腹缘在侧面观略长于鞭节Ⅰ);后翅1 M室腹缘被cu-a截断的部分,内侧长于外侧(青杄新松叶蜂中这2部分翅脉长度相等);虫体瘦削(青杄新松叶蜂虫体粗壮)。体色与同属成员差别较大,可通过头部黑色且腹部黄色无黑斑等特征与中国其他新松叶蜂相区分。提供了中国新松叶蜂属分种检索表。
关键词:
叶蜂 分类 青海云杉 青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萧刚柔 张友
本文记述松叶蜂属一新种——靖远松叶蜂Diprionjingyuanensis。文中附有形态特征图两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