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3)
- 2023(9778)
- 2022(8901)
- 2021(8524)
- 2020(7171)
- 2019(16574)
- 2018(16717)
- 2017(31999)
- 2016(17765)
- 2015(20192)
- 2014(20233)
- 2013(20004)
- 2012(18519)
- 2011(16508)
- 2010(16309)
- 2009(14926)
- 2008(14543)
- 2007(12643)
- 2006(11001)
- 2005(9431)
- 学科
- 济(67191)
- 经济(67113)
- 管理(50515)
- 业(46960)
- 企(40187)
- 企业(40187)
- 方法(33774)
- 数学(28987)
- 数学方法(28565)
- 学(17244)
- 农(17074)
- 中国(16540)
- 财(16310)
- 业经(14611)
- 地方(13579)
- 理论(12564)
- 贸(11902)
- 贸易(11896)
- 和(11655)
- 易(11538)
- 制(11314)
- 农业(11247)
- 技术(10822)
- 务(10792)
- 财务(10717)
- 财务管理(10696)
- 环境(10530)
- 企业财务(10128)
- 教育(10029)
- 划(9774)
- 机构
- 大学(252618)
- 学院(249395)
- 管理(100365)
- 济(91021)
- 经济(88753)
- 理学(87546)
- 理学院(86555)
- 管理学(84823)
- 管理学院(84410)
- 研究(82678)
- 中国(59607)
- 科学(55604)
- 京(54983)
- 所(42763)
- 农(42693)
- 业大(41727)
- 财(40643)
- 研究所(39368)
- 中心(37196)
- 江(35395)
- 北京(34720)
- 农业(33639)
- 范(33371)
- 财经(33228)
- 师范(33030)
- 院(30515)
- 经(30188)
- 州(29375)
- 技术(27723)
- 师范大学(26712)
- 基金
- 项目(176616)
- 科学(136905)
- 基金(126897)
- 研究(125797)
- 家(111811)
- 国家(110895)
- 科学基金(94294)
- 社会(75881)
- 社会科(71715)
- 社会科学(71694)
- 省(69355)
- 基金项目(68281)
- 自然(64012)
- 自然科(62517)
- 自然科学(62499)
- 自然科学基金(61346)
- 划(58559)
- 教育(57656)
- 资助(53100)
- 编号(51572)
- 成果(41666)
- 重点(39054)
- 部(37845)
- 发(36494)
- 创(36181)
- 课题(35412)
- 科研(34395)
- 创新(33703)
- 计划(32869)
- 大学(32696)
共检索到355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希 黄金水 曾丽琼 汤陈生 何学友 蔡守平 丁珌 陈伟 郭久江
研究松树体内松材线虫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松材线虫病的林间调查、监测和除治。对马尾松萎蔫病枯立木中的松材线虫研究表明:不同时间疫区枯立木中松材线虫检出率为16%~91.67%,平均为58.92%,即仅有一半枯立木中有松材线虫,取样不准确时,可能存在漏检现象;秋、冬季松材线虫检出率高于春、夏季,秋冬季为松萎蔫病发病的高峰期。5月前后,感病树中的纯松材线虫检出率较高,为50%~100%;秋冬季,树体中只有幼虫、无松材线虫成虫形式存在的检出率较高,为18.18%~26.87%。松材线虫在树体内不同部位(上、中、下)的分布和数量存在差异,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与感病程度有关,应在树体的不同部位同时取样检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兴月 程瑚瑞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6个“北带”马尾松种源和2个“中带”马尾松种源的3~6年生苗的感病性.接种苗枯死率为37.5%至80%,与马尾松在全国现有疫区内普遍不同程度自然发病枯死的情形一致.7个种源接种苗的平均枯死率(53.5%)低于黑松对照(89.4%).表明国内的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中等或中等以上感病.测定国内重要疫区的5个代表性松材线虫虫株对8年生黑松和3年生马尾松苗的致病力,枯株率分别为90%以上和30%~90%.由此分析了松材线虫萎蔫病在南方林区流行的极大可能性.
关键词:
松材线虫萎蔫病 马尾松 种源 流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越 韩正敏 李传道
本研究用我国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 15年生以上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染松材线虫病的 3年生黑松的木质组织进行萃取和粗提纯 ,方法为高压蒸煮法和氯仿碱法。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有致萎活性的毒性物质仅存在于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木质组织中。自然感病死后 1年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健康松树中不含有这些毒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 MSSystem)对上述木质组织萃取物作定性分析发现 ,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马尾松和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有致萎活性的萃取物中均含苯乙酸和 2 甲氧基肉桂酸 ,自然感病死后 1年的松树和健康松树中则无。而在健康松树和感病松树中都发现有苯甲醛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凯基 王秋丽 杨宝君
1990~1993年,从国内外收集的松材线虫9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5个株系,用皮接法接种3~6年生的松苗,测定线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拟松材线虫,其中国内的5个株系致病力最高。拟松材线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力极低。在同一线虫种内,株系间致病力随寄主不同而不同。在寄主死亡速度上,寄主相同并死亡率相同或相近时,采自南京、广东马尾松病树上的线虫株系接种后,寄主平均死亡时间略短于其它株系。供试的8种松树,依死亡率及感病率,马尾松最为抗病,黑松、华山松最为感病。
关键词:
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致病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来燕学 周永平 余林祥 张世渊 沈炳顺
松林火灾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火烧松林内羽化的松墨天牛 ,平均每头可携带 736 4条松材线虫 ,侵入松林后就会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火烧松林诱发松材线虫病可分为当年发病型、次年发病型和隐匿发病型。治理火烧松林能有效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传播。根据研究结果 ,提出了 4条新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松林火灾 松材线虫病 松墨天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尤纪雪 宋桢 何文龙 王玉嬿 宋玉双
通过对南京地区黑松、马尾松松材线虫病材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发展病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健康材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苯醇抽出物和乙醚抽出物含量却显著减少。病材乙醚抽出物含量的明显减少是松材遭受松材线虫侵袭的特征之一。在乙醚抽出物的组成上病材和健康材也存在差别,此外两者的pH值也不相同,因而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通过显色反应加以区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琳 周立峰 郭恺 余红仕 胡加付
【目的】通过测定松材线虫连续交配能力,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并研究松材线虫寿命对交配行为的响应,比较松材线虫雌雄虫生殖策略的差异性,明确松材线虫的交配特性,为从交配干扰角度找到控制松材线虫种群增长的切入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获得同步发育的松材线虫处女雌虫和处子雄虫,通过连续跟踪观察,结合显微录像视频回放,分析松材线虫的连续交配能力。分别收集性成熟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松材线虫,以及不同交配经验的松材线虫,统计其交配成功率和产卵量,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定量分析未交配和已交配松材线虫雌雄虫的寿命。【结果】处子雄虫在不取食的情况下,可以连续与3条处女雌虫成功交配并使其受孕产卵;而处女雌虫成功交配后先进行产卵,不会连续交配。对于未交配雌雄虫而言,交配成功率和平均产卵量均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交配成功率于性成熟后第7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而平均产卵量于性成熟后第5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且雌虫受虫龄的影响较雄虫更为显著。不同交配经验的松材线虫雌雄虫交配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性成熟后第3天未交配雌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为(60.00±9.43)%和100%,而相同虫龄已交配雌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降至(17.50±4.68)%和(25.00±2.34)%,但其平均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交配行为对松材线虫的寿命没有显著影响,未交配和已交配雌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4.47±0.22) d和(24.93±0.70) d,未交配和已交配雄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1.80±0.54) d和(23.43±0.78) d。【结论】松材线虫处子雄虫可以连续进行多次交配,而处女雌虫交配后会优先产卵。虫龄和交配经验均会显著影响松材线虫的交配成功率,但产卵量仅受虫龄影响。此外,交配行为不会加速松材线虫衰老。本研究明确了松材线虫的交配特性,为进一步探究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谈家金 叶建仁
从病理生理学和与病害相关的微生物2个方面论述了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从6个方面对病理生理学进行了阐述,包括水分代谢、活性氧代谢、苯丙烷类代谢、酶、毒素和激素,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 病理生理学 微生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修鹏 王奕交
1992~1996年连续5a对引进造林的墨西哥白松等11种国外松在松材线虫疫区内的枯死情况作了调查,并对枯死植株(除展松外)进行采样分离松材线虫。结果表明,除展松、火炬松、加勒比松、假果松和刚火松外,其余6种国外松在林间疫区内均能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希 黄金水 范弘达 洪宜聪 卓秋萍 丁珌 汤陈生 陈伟 郭久江
对分布在50多个小班的747株(份)的疑似松材线虫病死树的研究结果表明:取样数对松材线虫病检出率有一定影响,取样数偏少,会提高或降低松材线虫病检出率,取样数低于10株的,检出率出现0或100%两种情况,取样数大于或等于10株的,检出率处于20%~72.41%之间;从当年的11月中旬开始,松材线虫检出率逐渐提高,到12月中旬达到最高峰65.75%,一直维持到次年的1月中旬,此间松材线虫病发展迅速,4月中下旬检出率也较高达62.50%,与林间松墨天牛羽化高峰相吻合;纯松材线虫检出率平均为9.37%,样本相对比较新鲜、含水量比较高;疫区内拟松材线虫检出率较低,平均为1.74%,未发现与松材线虫共生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凯基 杨宝君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来自国内及日本、加拿大、法国、挪威的松材线虫及拟松材线虫株系作酶电泳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苹果酸脱氢酶及纤维素酶酶谱各不相同。超氧化物歧化酶有1条在不同株系中迁移率相同的酶带。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在酯酶谱上差异明显,但培养于裂褶菌、多毛孢和葡萄孢上的来自南京黑松上的同一株系线虫的酯酶谱也显示了明显差异,表明了该酶的不稳定性。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是唯一可区分两种线虫的酶,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39的带,拟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51的带,可用于两种线虫的生化鉴定。对可溶性蛋白质及过氧化物酶的分析,未检测到清晰可辨的酶带。
关键词:
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酶谱,电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玉双 臧秀强 刘阳 葛明宏 赵菊林
用溴甲烷熏蒸松材线虫病木是目前生产上主要的检疫处理方法。本文对影响熏蒸处理效果的单因素分析表明:低温降低了熏蒸效果;增加投药量可提高效果;熏蒸时间以72h为宜;病木含水率高,熏蒸效果差;堆垛上、中、下部的效果依次增高;堆垛的大小则以50~70m3为宜;病木小头直径在6.0~17.1cm之间对熏蒸效果无显著影响。影响处理效果的多因素综合分析表明:影响熏蒸效果的顺序为温度、投药量、熏蒸时间。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提高投药量可缩短熏蒸时间,延长熏蒸时间则可降低投药量。在10℃以下(不低于4℃),投药量与熏蒸时间乘积在5000~6000之间,熏蒸效果即可达100%。
关键词:
松材线虫、松褐天牛、溴甲烷、熏蒸处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玉嬿 舒朝然 李海燕 郭志红
根据松材线虫病死木的化学成分中酸性物质增加 ,pH值明显下降的规律 (尤纪雪等 ,1 994 ) ,本研究探讨了利用指示剂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Burher)Nickle病、健木钻木屑的乙醇提取液中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快速检疫检验的可行性。通过对我国江苏、安徽、浙江、广东 4个疫区的 5种松树的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指示剂 1号进行快速检疫检验 ,其准确率黑松 96%;马尾松 89%;赤松 1 0 0 %;火炬松92 %。除湿地松 (江苏 )外 ,均已达到检疫检验所要求的准确程度。本方法可操作性强 ,颜色反应直观 ,准确率高 ,简便快速 ,整个操...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 快速检疫 颜色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展茂魁 杨忠岐 王小艺 来燕学 张毅丰
为了明确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能力,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对新羽化的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所取食的健康马尾松当年生嫩梢表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出其整个成虫期补充营养所取食嫩枝的表面积,比照林间自然界中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表面积,以此来确定每头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能力,即1头成虫能够传播松材线虫的寄主株数。试验观察发现,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的部位主要为1年生嫩枝(占81.96%)、2和3年生枝条的皮部。实际测定结果表明,1头松褐天牛成虫通过补充营养阶段的取食,可使4.06株(1.0~12.9株)平均树龄为18年(14~23年)的马尾松因感染松材线虫病而致死。这说明松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贲爱玲 过晔 韩正敏
收集松材线虫5虫株与拟松材线虫1虫株进行生物学杂交,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各虫株均能与拟松材线虫杂交且杂交率均较高,但杂交后代中普遍存在线虫死亡率较高的现象。用杂交后代线虫与未杂交亲本线虫分别接种2年生马尾松苗,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线虫对接种松苗的致病性小于其未杂交亲本线虫,从接种后萎蔫的松苗中再分离线虫,杂交后代线虫再分离数远少于亲本线虫数。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拟松材线虫 杂交 致病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