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0)
2023(10518)
2022(9392)
2021(9065)
2020(7572)
2019(17597)
2018(17534)
2017(33399)
2016(18749)
2015(21102)
2014(21077)
2013(20821)
2012(19209)
2011(17456)
2010(17252)
2009(15733)
2008(15264)
2007(13122)
2006(11394)
2005(9839)
作者
(57801)
(47884)
(47803)
(45292)
(30920)
(23215)
(21442)
(18894)
(18438)
(17156)
(16571)
(16306)
(15378)
(15269)
(15046)
(14804)
(14723)
(14250)
(13889)
(13644)
(12302)
(12030)
(11757)
(10983)
(10762)
(10749)
(10673)
(10647)
(9928)
(9666)
学科
(69121)
经济(69043)
管理(49289)
(46060)
(38713)
企业(38713)
方法(33461)
数学(28491)
数学方法(28082)
(23335)
(17733)
中国(16695)
(15862)
业经(14906)
地方(13569)
理论(13416)
(12146)
环境(12134)
农业(11942)
(11477)
贸易(11472)
(11084)
技术(10823)
(10736)
教育(10635)
(10300)
财务(10240)
财务管理(10222)
(10157)
企业财务(9696)
机构
大学(271427)
学院(266241)
管理(102548)
(94679)
研究(93526)
经济(92450)
理学(89570)
理学院(88440)
管理学(86580)
管理学院(86135)
科学(65629)
中国(64439)
(58751)
(52256)
(49817)
业大(47567)
研究所(46476)
(41844)
农业(41492)
中心(40373)
(38332)
(37033)
北京(36856)
师范(36565)
财经(34584)
(34332)
(31454)
(31179)
技术(30166)
师范大学(29809)
基金
项目(192272)
科学(147832)
基金(137531)
研究(133278)
(123407)
国家(122422)
科学基金(102314)
社会(79635)
(76311)
社会科(75113)
社会科学(75091)
基金项目(74049)
自然(70630)
自然科(68930)
自然科学(68906)
自然科学基金(67643)
(65039)
教育(61098)
资助(57210)
编号(53468)
成果(44159)
重点(43514)
(40936)
(40202)
(39559)
计划(38235)
科研(37949)
课题(37607)
创新(36981)
大学(34912)
期刊
(100622)
经济(100622)
研究(73680)
学报(55723)
科学(47817)
(46872)
中国(45663)
大学(40155)
学学(37994)
管理(35667)
农业(32802)
教育(30468)
(29575)
技术(21074)
(16946)
金融(16946)
(16413)
图书(16252)
财经(16047)
业经(15968)
业大(15864)
林业(15340)
经济研究(15254)
科技(15019)
(14808)
(13476)
理论(13266)
问题(13076)
实践(12434)
(12434)
共检索到373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王凤珍  陈羽  陈应龙  
利用我国滇产松茸 992 4菌株及日产松茸 9960 6菌株 ,分别对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及加勒比松 6种松树幼苗实施人工菌根接种 ,研究结果表明 ,接种后 90 d的云南松和湿地松分别有 75%和 78.1%的幼苗受感染并形成菌根 ;接种后 180 d,6种松树幼苗全部都可形成菌根 ,菌根感染率分别达 90 .63 %~ 10 0 % ,感染指数达 50 .0 0~ 84 .68;菌根形态主要有棒状、二叉分枝状及多叉分枝状 3种 ;随树种的不同 ,各类菌根形态所占比例也不同 ;不同树种根系上形成菌根的长度也有差异 ,以马尾松根系上的菌根最长 ,华山松的菌根最短 ;此外 ,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花晓梅  骆贻颛  刘国龙  
分别用Pisolithustinctorius(Pt)菌根真菌重分离与母菌株培养物的比较及菌根子实体鉴定等方法,确证Pt菌剂人工接种的成功;并用照片描述形成Pt菌根的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发现典型外生菌根真菌──pt在苗圃人工接种条件下,可与松苗形成内外生菌根。结合生产大田应用试验,证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木菌根研究开发中心研制的Pt菌根剂具有明显的菌根化效果,和促进苗木生长、提高生物产量的作用。所试4种松树菌根化率均为100%,Pt指数在84以上,提高合格苗产量14.6%以上,平均苗高、地径、干物重、侧根数和根系总长分别增加28.1%~71.4%、22.8%~49.2%、66.7%~457.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花晓梅  刘国龙  张效林  余良富  曾平生  黄冬青  
根据苗木根系分泌物能促进菌根真菌萌发和生长的原理,结合我国林业育苗的特点,提出了松树幼苗截根与人工接种菌根真菌结合的育苗方式。结果表明,截根菌根化育苗在促进根系发育和菌根形成,加速苗木生长,提高苗木生物量、苗木质量和产苗量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苗木的侧根数、侧根总长、苗木菌根化率、吸收根菌根化率、苗高、地径、鲜重、干重分别提高20.0%~960.0%、56.2%~389.5%、0.0%~400.0%、56.2%~1792.0%、22.3%~179.3%、31.2%~253.8%、33.3%~918.2%和21.8%~740.0%,苗木成活率和Ⅰ级苗分别提高9.0%~22.1%和49.3%~15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对桉树幼苗进行人工菌根接种的结果表明,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及菌根感染率。其中,内生菌根(Glomus epigaeum)菌土接种的苗木高为对照苗木的247%,地径为对照的193%;外生菌根菌(Pisolithus tinctorius)纯培养接种苗高生长比对照增加17.4%,地径增加9.9%;P.t孢子粉剂接种的苗高生长比对照增加103%;罐栽法纯培养芽苗接种的以Scleroderma(H4331)为好,对赤桉和尾叶桉高生长可增加42.83%~44.29%,Loccaria(E4100)对赤桉高生长增加53.9%;Mycobeads对刚果12号桉扦插苗的接种效果以Pisol...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小龙  张洪  张香  白正甲  赵秀琴  雷增普  
白皮松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但长期以来由于苗期生长缓慢,阻碍了它们的推广。本试验研究在国内首次应用7种不同的外生菌根菌剂对其幼苗进行土壤根际处理,并对白皮松幼苗菌根菌的感染能力以及促进生长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菌剂处理对白皮松苗高、地径、干质量、侧根等方面有显著的促生作用;(2)菌剂处理提高了苗木N、P、K及叶绿素的含量;(3)筛选出了北京地区促进白皮松幼苗生长的优良菌种———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及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chrysenteron)。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明  钟章成  
采用不同浓度的铝(Al)溶液胁迫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的香樟幼苗的方法,研究生长10周后的植株幼苗的形态、生物量以及不同器官的磷(P)含量和植物激素水平对环境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Al3+浓度为0和0·5mmol·L-1的轻度胁迫下,接种植株的形态、生物量、P和植物激素水平等大部分指标要显著好于不接种的植株;而在Al3+浓度为8和15mmol·L-1的中、重度胁迫下,则略好或接近不接种的植株。菌根显著增加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植株叶片细胞分裂素(ZR)含量以及根部生长素(IAA)和ZR含量,降低叶片和根部脱落酸(ABA)含量;同时,樟树幼苗的形态、生长与P含量和不同器官植物激素含量之间显著相关。接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来友  李文钿  成小飞  花晓梅  
采用组培菌根合成技术、纸 三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和圃地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使彩色豆马勃RG310和RG49菌株在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上形成内外生菌根,不同菌根化技术形成菌根的过程和类型有差异。在组培菌根合成的条件下,菌与根接触后的第3~4d首先开始形成菌丝套,第8d开始形成哈蒂氏网,第18d菌丝进入皮层细胞内,哈蒂氏网由单列变为多列菌丝细胞组成;采用纸 三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进行截根菌根化,促进了菌根真菌的定殖,以截面伤口侵入为主要的侵入方式,扩大了根内外菌根侵染区(MIZ),定殖、侵染同时发生,菌丝套、哈蒂氏网和胞内菌丝结构几乎同时形成,仅在2 5h内就开始形成,菌根真菌的菌丝进入了内外皮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温祝桂  朱小梅  刘冲  赵宝泉  董静  邢锦城  赵小慧  洪立洲  
为了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黑松幼苗耐盐性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将成功侵染菌种土生空团菌(Cg)、紫晶蜡蘑(La)的黑松幼苗移栽于盐渍土壤中,培育3个月后,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与非菌根化幼苗相比,接种菌根真菌Cg和La显著提高了针叶叶绿素a(由0.78 mg/g FW增加到1.27 mg/g FW和1.47 mg/g FW)和叶绿素b(由0.28 mg/g FW增加到0.40 mg/g FW和0.43 mg/g FW)的含量,增加了宿主体内脯氨酸含量(地上部:La> Cg> NM;地下部:La> Cg> NM),增强了K~+的吸收、转运,有效地维持(Cg菌种)或是降低(La菌种)了宿主地上部分Na~+/K~+的比值;显著(P Cg)。深入研究不同菌种对不同宿主植物耐盐性的影响,将会成为后续菌根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沿海滩涂盐碱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玉芝  韩桂云  齐玉臣  刘忱  何兴元  
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在造林中的应用周玉芝,韩桂云,齐玉臣,刘忱,何兴元关键词菌根真菌,落叶松,造林菌根真菌与树木共生营养,对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林木速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为了研究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落叶松的菌根真菌及选育优良菌株...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应华  陈顺立  林强  
应用10个绿僵菌菌株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5±0.5)×106个.mL-1的孢子悬液喷菌,校正死亡率最高为91.90%,最低为15.28%,僵虫率最高为91.32%,最低为24.80%,LT50为5.39-10.12 d,单头虫体平均产孢量为106-107个.头-1.Ma1291-2、MaWP-01菌株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致病力较强,喷菌7 d后僵虫率分别为89.56%、91.32%,LT50分别为5.49、5.72 d,经不同剂量测定LC50分别为2.5707×104、1.9871×104个.mL-1,这2个菌株对萧氏松茎象生物防治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云  黄继翔  牛天贵  
研究了80种中草药浸提液对培养基中松茸T2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中50种中草药对T2菌株生长抑制率高于10%,26种的影响较小。天葵子、白豆蔻、鱼腥草和雷公藤4种中草药对T2菌株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增长率均高于10%,其中天葵子组T2菌株的增长率为22.55%。认为从中草药中可找到促进松茸T2菌株生长的物质,这4种中草药有效成分中都含有单萜烯类和多环二萜类物质,这些物质在松属植物中含量均十分丰富,很有可能是刺激松共生菌松茸T2菌株生长的物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欧静  刘仁阳  张仁嫒  谌端玉  王丽娟  陈训  
研究12株杜鹃花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ERM)菌株对2年生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幼苗生长及矿质元素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ERM真菌的植株根系均被有效地感染,不同菌株促生效应显著,接种ERM真菌显著增加幼苗地上、地下部分及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ERM菌株接种后,显著提高了接种幼苗氮质量分数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且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接种苗根部氮质量分数提高了2.0%~40.3%,叶部提高了2.8%~50.6%。接种苗根部硝酸还原酶活性除菌株TY41外,其余处理高于对照0.9%~29.3%,叶部除菌株TY41和菌株TY24外,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琴  郭良栋  
对油松外生菌根的分支方式、颜色、大小、光泽,菌丝套的表面质地、菌丝组织结构、细胞大小、形状以及菌索、外延菌丝、囊状体等形态和解剖特征进行观察,共描述26种油松外生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其中包括17个担子菌、9个子囊菌,不同外生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不同;首次描述一娄疣杯菌的外生菌根形态和解剖特征。结果表明: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可以用于油松外生菌根真菌的种、属鉴定,而且随着不同外生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数据资料的积累,形态鉴定将在外生菌根的生态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羽  王凤珍  陈应龙  弓明钦  
对两个松茸菌株培养条件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适温范围、最适 p H范围、C和 N源利用以及维生素等生长物质的作用结果等方面 ,两个菌株之间存在差异。 992 4菌株适温范围较 996 0 6菌株宽 ,为 10~ 2 5℃ ,后者为 15~ 2 5℃ ;p H值范围仍以 992 4菌株为宽 ,为 3.5~ 7.5,而 996 0 6菌株为4 .5~ 5.5;对 C源的利用 ,992 4菌株以葡聚糖为最好 ,其次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等 ,而996 0 6菌株以玉米粉为最好 ,其次是葡萄糖、糊精、麦芽糖、蔗糖、乳糖和淀粉等 ;对 N源的利用 ,两个菌种都不能利用磷酸氢二铵和尿素 ,但都可利用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海林  杨文云  高成杰  李昆  熊晖  杨发成  
为确定高产脂云南松的早期选择指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海拔、不同产脂量云南松的针叶、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组成性树脂道特征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高产脂与低产脂云南松的针叶树脂道个数、树干木质部树脂道密度、韧皮部树脂道大小及单位长度树脂道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不同海拔之间无显著差异;高、低海拔高产脂云南松针叶树脂道数量分别比低产脂的高38.89%、30.34%,树干木质部树脂道密度分别高58.06%、48.48%,韧皮部树脂道大小分别高32.20%、29.73%,韧皮部单位长度树脂道数量分别高21.95%、38.51%。说明针叶树脂道数量、树干木质部树脂道密度及韧皮部树脂道大小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