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4)
- 2023(9140)
- 2022(8294)
- 2021(7952)
- 2020(6608)
- 2019(15543)
- 2018(15626)
- 2017(29803)
- 2016(16841)
- 2015(19103)
- 2014(19027)
- 2013(18564)
- 2012(16817)
- 2011(15093)
- 2010(14901)
- 2009(13175)
- 2008(12599)
- 2007(10667)
- 2006(9121)
- 2005(7631)
- 学科
- 济(59019)
- 经济(58954)
- 管理(44542)
- 业(42183)
- 企(35461)
- 企业(35461)
- 方法(29651)
- 数学(25617)
- 数学方法(25303)
- 农(15822)
- 学(15288)
- 中国(15048)
- 财(13934)
- 业经(13177)
- 理论(12826)
- 地方(12339)
- 教育(10634)
- 农业(10546)
- 和(10355)
- 技术(10211)
- 贸(10135)
- 贸易(10131)
- 易(9819)
- 环境(9698)
- 务(9315)
- 财务(9258)
- 财务管理(9244)
- 制(9179)
- 企业财务(8764)
- 划(8647)
- 机构
- 大学(228822)
- 学院(227888)
- 管理(91282)
- 济(80671)
- 理学(80142)
- 理学院(79182)
- 经济(78678)
- 管理学(77704)
- 管理学院(77324)
- 研究(74589)
- 中国(51562)
- 科学(50701)
- 京(49013)
- 农(39949)
- 业大(38768)
- 所(38097)
- 研究所(35372)
- 财(35102)
- 中心(33025)
- 江(32025)
- 农业(31495)
- 范(31124)
- 北京(30817)
- 师范(30796)
- 财经(29115)
- 院(27611)
- 技术(27391)
- 经(26524)
- 州(26483)
- 师范大学(24731)
- 基金
- 项目(165582)
- 科学(127962)
- 研究(119675)
- 基金(117165)
- 家(102940)
- 国家(102070)
- 科学基金(86836)
- 社会(70717)
- 社会科(66782)
- 社会科学(66762)
- 省(66721)
- 基金项目(63700)
- 自然(59012)
- 自然科(57584)
- 自然科学(57566)
- 自然科学基金(56506)
- 教育(56284)
- 划(56167)
- 编号(50087)
- 资助(48361)
- 成果(40278)
- 重点(37119)
- 部(35413)
- 课题(34958)
- 创(34774)
- 发(34641)
- 创新(32298)
- 科研(32073)
- 计划(31068)
- 项目编号(30892)
共检索到316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民和 刘咏梅 杨新美 陈立国
通过对松茸的组织分离、冷藏、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子实体菌褶部位易于分离到松茸菌丝,子实体其它部位、菌根、菌窝土壤难于分离到菌丝。新鲜子实体是理想的分离材料,但低温保存60d的子实体,仍然可以分离到菌丝。松茸菌丝体在18~25℃下生长良好,22℃为最适生长温度。pH值以4.5~6.0较为适合,最适pH值为5.5。
关键词:
松茸 组织分离 低温保藏 培养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羽 王凤珍 陈应龙 弓明钦
对两个松茸菌株培养条件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适温范围、最适 p H范围、C和 N源利用以及维生素等生长物质的作用结果等方面 ,两个菌株之间存在差异。 992 4菌株适温范围较 996 0 6菌株宽 ,为 10~ 2 5℃ ,后者为 15~ 2 5℃ ;p H值范围仍以 992 4菌株为宽 ,为 3.5~ 7.5,而 996 0 6菌株为4 .5~ 5.5;对 C源的利用 ,992 4菌株以葡聚糖为最好 ,其次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等 ,而996 0 6菌株以玉米粉为最好 ,其次是葡萄糖、糊精、麦芽糖、蔗糖、乳糖和淀粉等 ;对 N源的利用 ,两个菌种都不能利用磷酸氢二铵和尿素 ,但都可利用硫...
关键词:
松茸 菌株 培养条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英 刘君昂 李倩茹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2种不同颜色6个不同来源的松乳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发现分离松乳菇较好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筛选出8株生长较好菌株。对菌株A1进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菌株A1碳源利用范围广,蔗糖最好,葡萄糖次之,果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单一氮源优于复合氮源,其中尿素不能利用;无机氮源铵态氮优于硝态氮,以硫酸铵效果最好,亚硝酸盐不能利用;对盐浓度适应能力很强,在盐浓度为14g·L-1条件下也具有生长能力,适宜生长的盐浓度范围为0~6g·L-1。生长温度范围为7~37℃,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30℃,最佳生长温度是27℃。喜中性偏酸性环境,适宜生长的pH值为5~7,最适pH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济琛 郑永标 林新坚 林戎斌 蔡海松
用荧光染色法观察姬松茸菌丝体和担孢子的核,用扫描电镜观察姬松茸担孢子着生情况。结果表明:姬松茸菌丝体为多核,未见到锁状联合;姬松茸担孢子56.3%为双核,17.6%为单核;姬松茸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或3个担孢子。
关键词:
姬松茸 菌丝体 担孢子 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勇 叶小金 甘炳成 彭卫红
食用菌菌丝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生长状态不同,其菌丝生长速度、长势、色泽等菌落形态特征存在一定差别,同时菌丝显微结构也会发生一些细微变化。通过对凤尾菇、姬菇和灵芝3个菌株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菌丝的菌落形态特征及菌丝显微结构形态的特征并分析其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当外界条件适宜菌丝生长时,菌丝表现为生长速度快、长势好,其显微形态结构表现为菌丝间横隔长,锁状联合有但不密集,且液泡和细胞核不易明显观察到。当外界条件不适宜菌丝生长时,菌丝表现为生长速度慢、长势差,其显微形态结构表现为菌丝间横隔短,锁状联合多且密集,且液泡和细胞核容易明显观察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协光 李嘉翔 黄学
采用深层培养方法培养猴头菇、金针菇和灵芝菌菌丝体,并以此为主料,辅以食药兼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精制而成“猴头玉灵晶”、“金菇豆妈”、“速溶录芝茶”等保健疗效食品,为食用菌深加工开辟了新的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勇 叶小金 甘炳成 彭卫红 黄忠乾
设计了5种培养基配方,观察比较6株银耳芽孢菌株在这些培养基上的银耳菌丝萌发情况,筛选出能够较好萌发银耳菌丝的培养基。结果表明,2和5号培养基,芽孢生长没能够萌发成菌丝,特别是5号培养基,芽孢形态清淡,流动性强;1、3和4号培养基银耳芽孢形态呈粘稠状,部分银耳菌株芽孢能够萌发成银耳菌丝,较为合用于银耳菌种的扩繁和保藏。3号培养基用作银耳芽孢萌发成菌丝培养基效果明显。
关键词:
银耳 芽孢 培养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有金 尹华群 罗宽 邱德文
为了得到最高菌丝产量,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激活蛋白菌株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激活蛋白菌株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20% 1 号培养基,以温度 26 ℃,培养时间 60 h,转速 160 r/min,每个 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 120 mL,接种 4 mm×4 mm 的菌丝块 7 块,加入 8 粒玻璃珠于三角瓶为最佳,菌丝干重产量最高,达到 13.8 g/L.
关键词:
激活蛋白 温度 装液量 菌丝干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珏 贺新生 郑林用
柏树火焰层孔菌是柏树的病原菌物,是中国和亚洲的新记录属中的新记录种。本文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对菌丝体生长的营养条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柏树火焰层孔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麸皮,P、K、Mg对其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Fe、Zn对其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生长曲线试验得到Logistic方程:y=0.22/(1+1.019 e-0.013x),菌丝体干质量为0.22 g.100 mL-1。
关键词:
柏树火焰层孔菌 液体培养 菌丝体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冬华 刘红 汪彬 张爱群 李咏梅
以姬松茸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物质粗多糖的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碳源配比、氮源配比、微量元素、装液量、培养温度、pH值、培养时间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前pH自然、500 mL锥形瓶装液量80 mL、培养温度25℃、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10 d,姬松茸的发酵培养效果最佳,胞内多糖产量可达7.028 mg/mL.
关键词:
姬松茸 菌丝体 生物量 多糖 胞内多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月敏 高智谋 纪文飞 郭敏 代海敏 汪小福
鉴定了安徽省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roseum(Pers.)Link],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对该菌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在马铃薯淀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孢量在PDA培养基上最高;该菌在以甘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敏 闫伟
以褐环乳牛肝菌为试验材料,从酶学的角度,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脯氨酸(Pro)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研究了菌丝体培养过程中菌丝体活力与这几项测试指标的相关性,为对供试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活力进行评价探索可行方法。结果表明,菌丝体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菌丝体生物量变化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菌丝体相对电导率在菌丝体生长最旺盛时,其值最低。这两项指标可作为反映菌丝体活力的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也可作为反映菌丝体活力的参考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苏联军 陈羽 王凤珍 曹嘉相
在云南保山市海棠村连续对松茸菌塘进行定点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 :实施“封山育茸”为主的人工促繁措施明显促进菌塘的发展 ,促进菌塘内松茸数量的增加达 110 6 4% ,而松茸损失则下降12 6 % ;出茸菌塘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常规时间出茸 ,另一种是后期才出茸 ,二者分别占菌塘总数的 5 8 6 %和 4 1 4 % ,常规出茸一般时间早 ,出茸时期较长 ,产量分布较平均 ,而后期才出茸的一般时间迟 ,出茸期较短 ;6个松茸菌塘连续 3a观测结果表明 ,菌塘中收获的松茸数量提高了 10 2 6 % ,产量增加达 112 5 % ;在该林地所有菌塘中 ,最高年产量可达 1 2 8kg...
关键词:
松茸 菌塘 生产潜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丽新 韦仕岩 黄卓忠 陈振妮 覃晓娟 汪茜 王灿琴
分别在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培养基含水量条件下培养金福菇Tg-505菌株,比较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及生长势,探讨不同温度、酸碱度和培养基含水量对金福菇Tg-505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15~35℃范围内,金福菇Tg-505菌丝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势最佳,日平均生长速度最大为5.99 mm;酸碱度在pH 5.0~10.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pH 7.0~8.0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培养基含水量在50%~75%范围内菌丝能够生长,含水量为65%~70%时,其菌丝洁白、粗壮、长势好,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77 mm/d以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阳 乔鑫 张俊青 胡磊 姜兰兰 王星 边银丙
为探求抑制香菇镉富集的方法,开发镉污染防控技术,设置实验室菌丝培养和大棚袋式栽培2个阶段试验,分析培养条件及外源添加物对香菇菌丝及子实体中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10~30℃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菌丝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在pH 4~8范围内随着培养基pH值升高,菌丝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含镉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 mmol/L Ca(NO_3)_2、KNO_3和Mg(NO_3)_2,发现Mg~(2+)能明显抑制菌丝对镉的富集;随着香菇子实体发育成熟,镉含量逐渐降低,不同部位镉含量呈现菌褶>菌盖>菌柄;在培养料中分别添加硫酸镁、硫酸锌、活性炭和沸石,发现添加50 mg/kg硫酸镁、60 mg/kg硝酸锌和2.5%活性炭,能使子实体镉含量下降42.8%、46.9%和50.3%。上述研究表明,培养条件和外源添加物对香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镉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外源添加物抑制香菇对镉的富集作用。
关键词:
香菇 镉 温度 金属阳离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