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80)
2023(10901)
2022(9711)
2021(9150)
2020(7531)
2019(17404)
2018(17384)
2017(33369)
2016(18467)
2015(20699)
2014(20763)
2013(20486)
2012(18779)
2011(16849)
2010(16790)
2009(15113)
2008(14428)
2007(12267)
2006(10679)
2005(9077)
作者
(53876)
(44497)
(44118)
(42101)
(28477)
(21459)
(20246)
(17713)
(17213)
(15837)
(15642)
(14970)
(14247)
(14022)
(13889)
(13486)
(13304)
(13253)
(12785)
(12780)
(11088)
(10837)
(10683)
(10162)
(9978)
(9916)
(9826)
(9820)
(8989)
(8858)
学科
(75639)
经济(75569)
管理(51204)
(45917)
(37589)
企业(37589)
方法(34059)
数学(29693)
数学方法(29355)
地方(21129)
(19710)
(18629)
中国(17954)
业经(15830)
(15468)
环境(15358)
农业(13472)
(12937)
理论(11913)
地方经济(11724)
(11498)
贸易(11493)
技术(11072)
(11053)
(11047)
(10552)
教育(9766)
(9652)
财务(9594)
财务管理(9580)
机构
大学(256788)
学院(256246)
管理(104550)
(96080)
经济(93888)
理学(91475)
理学院(90412)
管理学(88791)
管理学院(88359)
研究(86850)
中国(61712)
科学(58051)
(56053)
(43906)
(42439)
业大(41928)
(41061)
(40846)
研究所(40766)
中心(38972)
(35602)
师范(35236)
北京(34503)
财经(33686)
农业(33232)
(32755)
(30558)
(30334)
师范大学(28694)
技术(27322)
基金
项目(187376)
科学(146760)
研究(135278)
基金(134623)
(118356)
国家(117408)
科学基金(100360)
社会(83161)
社会科(78666)
社会科学(78642)
(74762)
基金项目(73002)
自然(67309)
自然科(65556)
自然科学(65543)
自然科学基金(64311)
(62751)
教育(60976)
编号(55550)
资助(54831)
成果(43614)
重点(42276)
(40665)
(40254)
(38502)
课题(38241)
科研(36090)
创新(35909)
计划(34373)
大学(33867)
期刊
(103605)
经济(103605)
研究(70835)
中国(45069)
学报(43005)
科学(40261)
(36887)
管理(35940)
大学(31575)
学学(29810)
教育(28229)
(28043)
农业(26201)
技术(21562)
业经(17956)
(17678)
金融(17678)
经济研究(15257)
资源(14983)
财经(14951)
图书(14641)
科技(13896)
问题(13315)
(13183)
理论(12802)
林业(12725)
(12524)
实践(12033)
(12033)
技术经济(11878)
共检索到358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盖兆雪  孙萍  张景奇  
在分析1986—2017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最小生态用地面积。结果表明:1986—2017年研究区生态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转移速率变化由大到小依次为其他生态用地、水域、耕地、草地、林地,且1996—2006年生态用地活跃程度最高; 1996—2017年耕地的空间稳定性最好,林地和水域次之,其他生态用地的空间稳定性最差;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2017年人均生态盈余为-0.821 10 hm2/人,出现了生态赤字,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需要4 919. 32 km2耕地或3 330.13 km2草地或1 382.03 km2林地或856. 95 km2水域。最后,提出退耕还林、其他生态用地还林、非生态用地转耕地3种生态用地调整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裘浪  郝春旭  葛察忠  
将系统科学中表征系统要素重要性程度的信息熵理论引入到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分配领域,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总量减排因素情况下,遴选出人均GDP、人均排放强度、重点行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废水COD处理率、生活废水COD削减率和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六项分配依据指标,构建一个定量化的基于公平性的流域间水污染物总量的公平分配模型,并以松花江流域"十二五"总量分配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松花江流域的各地区之间COD削减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庆市COD削减率最高(22.55%),辽源市削减率最低(6.34%),10个地区的COD削减率高于目标削减率(12.43%),COD削减量最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林哲  牛腾  于强  岳德鹏  马骏  裴燕如  
【目的】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导致景观破碎化和生态空间网络的破坏,因此合理构建生态空间网络可以促进生态源地之间能量的流动,有效缓解生态环境的恶化。【方法】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生态源地,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MCR模型,筛选生态源地及潜在生态廊道;其次,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计算生态源地“度”,运用引力模型计算松花江流域潜在生态廊道“边权”,依据复杂网络中“边权”和“度”得到研究区生态源地“权重”;最后,通过权-度相关性对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进行模拟增边优化,分析生态空间网络鲁棒性。【结果】(1)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网络由450个生态源地和1 019条潜在生态廊道组成。(2)在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网络中,齐齐哈尔市、大庆市、松原市生态源地斑块聚集度低,生态廊道结构简单,呼伦贝尔市、牡丹江市斑块聚集度高,生态空间网络错综复杂。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出现两极分化,生态环境亟需优化。(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松花江流域进行模拟增边优化。共识别增边节点20个,模拟增边24条,模拟增边优化后,网络连接鲁棒性有了明显的增强,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网络连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有很大提升。【结论】基于MCR模型构建生态空间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松花江流域进行增边优化,提升生态空间网络的鲁棒性,为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陈保华  
基于2010—2019年松花江流域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与人口集聚系统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变化趋势、耦合协调的时空异质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大体平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随时间变化呈平稳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松花江流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集聚系统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由空间杜宾模型以及效应分解可知,投资调整、政府能力会对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对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没有起到预期正向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陈保华  
基于2010—2019年松花江流域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与人口集聚系统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变化趋势、耦合协调的时空异质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大体平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随时间变化呈平稳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松花江流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集聚系统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由空间杜宾模型以及效应分解可知,投资调整、政府能力会对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对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没有起到预期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永刚  
1大江大河堤防建设标准的确定要适合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嫩江、松花江干流堤防在黑龙江省境内总长1899km,达到百年一遇标准的仅26km,50年一遇标准的仅80km,20年一遇标准的693km,20年以下标准的1100km。嫩江干流堤防面临1998年大洪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佳  周祖昊  王浩  刘佳嘉  
利用松花江流域内及周边的56个气象站点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对1960-2004年松花江流域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最大冻土深度分布整体呈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月最大冻土深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值多出现在3月,且高纬度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均大于低纬度地区。1960-2004年松花江流域年最大冻土深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率为-8.25 cm/10a,与冻土同期的年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变化率为0.41℃/10a。年最大冻土深度在1980s中期发生突变,突变年前后最大冻土深度减小了35 cm。此外,年最大冻土深度和年均气温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呈显著负相关,高纬度地区最大冻土深度比低纬度地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滞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志华  夏自强  于岚岚  王景才  
利用松花江流域降水资料,采用克里格(Kriging)法进行插值,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降水系列的变化趋势,用集中度和集中期分析降水量年内分配特征等,分析了流域降水特征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1958—2009年52 a来流域年降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降水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②年内降水不均匀,大多集中在5—9月,6—8月最为集中,汛期(6—9月)降水占全年77.65%,呈不显著减少趋势;③流域年降水集中度很大,多年均值为0.682,呈东南小西北大的特点。年降水集中期为181.90°~187.68°,最大降水一般出现在7月20—26日,集中期地域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佳  周祖昊  王浩  刘佳嘉  
利用松花江流域内及周边的56个气象站点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对1960-2004年松花江流域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最大冻土深度分布整体呈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月最大冻土深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值多出现在3月,且高纬度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均大于低纬度地区。1960-2004年松花江流域年最大冻土深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率为-8.25 cm/10a,与冻土同期的年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变化率为0.41℃/10a。年最大冻土深度在1980s中期发生突变,突变年前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科元  郑粉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科元  郑粉莉  
基于松花江流域及其邻近61个气象站1960—2014年逐日降雨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小波周期分析和地统计插值方法,分析流域内不同地形区和子流域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松花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1 717.6MJ·mm·hm~(-2)·h~(-1)·a~(-1),呈波动变化趋势,存在以15.2 a为主周期和4.7 a为小周期的周期性变化特征,且在1982和1998年发生显著突变;2)松花江流域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与降雨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与东南季风的影响区域相吻合;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在流域西北地区年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而在中部平原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呈现下降趋势;3)年降雨侵蚀力随地形的变化表现为东部丘陵山地区>中部平原区>西部山地区。在东部丘陵山地区年降雨侵蚀力与经度、纬度显著相关(P<0.01),而在中部平原区和西部山地区降雨侵蚀力与海拔、经度和纬度关系不甚明显;4)流域内各子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存在明显分异,年降雨侵蚀力在各子流域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从第二松花江流域到流域中游再到嫩江流域呈依次降低趋势,其分布特征与降雨量的分布一致,各子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均呈不显著的降低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佟锐  敖长林  焦扬  高琴  
作为国际上评价环境物品非使用价值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评估技术之一,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因其假想性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议。本文通过评估松花江流域的非使用价值,引入并改进博弈论中的"廉价磋商"提示文本,通过分类设计问卷,识别假想偏差及幅度,验证"廉价磋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同时对"替代物品"提示内容的适用性、生态意识和认知态度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廉价磋商方法下的受访者平均支付意愿为(248.71~258.81)元/a,推算出2012年松花江流域的非使用价值为(136.16~141.69)亿元/a,而传统方法下假想偏差占非使用价值比重为3.8%~5.5%。在此过程中,廉价磋商的效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彦君  王随继  苏腾  
为了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松花江流域不同区段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应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等方法,对流域内4个不同区段1955-2010年径流量序列进行分析,揭示了径流量在各区段呈现不同的规律。其中江桥以上、江桥—大赉和哈尔滨—佳木斯3个区段各存在3个突变点以及被其分割的4个变化阶段,而大赉—哈尔滨区段只有一个突变点。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在不考虑蒸散的情况下,定量估算了不同阶段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了主要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准期(T1)相比,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其中江桥以上、江桥—大赉和哈尔滨—佳木斯3个区段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在T2、T3、T4(1998-2010年)3个阶段分别为75%、95%和80%;而降水的影响程度分别为25%、5%和20%;大赉—哈尔滨区段T2时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程度分别为25%和75%;主要与不同区段人口变动和水利工程修建这两项人类活动相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爱琴  杨宝  
松花江的生态保护是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组成部分,特别是干流流域的治理越来越受到全省的重视。近年来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显著,但黑龙江省松花江目前的生态保护工作仍面临着联动性不够等困境,而联动性对生态保护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加强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流域生态保护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文章从对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流域治理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流域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付友  佟连军  李平  
综合利用泰尔指数、空间重心模型以及成本评价模型,对2002—2013年松花江生态经济走廊流域经济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流域经济差异程度演变特征各异,且流域经济差异程度呈现中游>上游>下游的发展特征,中游地区经济发展对于整个流域经济差异情况发挥重要作用。2流域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现象明显,上游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但增速趋缓,下游发展水平最低,但速度激增。另外中低水平及低水平发展区占据主体,但数量趋减,流域经济虽有提升,但整体水平依然较低。3环境成本呈现中游>上游>下游的特征逐渐演化为中游>下游>上游的特征。另外流域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外部成本情况各异,综合型城市外部成本最低,资源型城市以及区域型城市外部成本较高。4流域上中下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的驱动机制各异,上游地区的驱动机制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环境管理与政府调控,而中游地区为所有制结构与外商投资,下游地区为所有制结构、政府调控与科学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