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
2023(66)
2022(72)
2021(52)
2020(40)
2019(107)
2018(83)
2017(155)
2016(124)
2015(139)
2014(122)
2013(115)
2012(145)
2011(129)
2010(123)
2009(105)
2008(103)
2007(81)
2006(76)
2005(68)
作者
(647)
(598)
(569)
(541)
(420)
(295)
(295)
(255)
(251)
(244)
(243)
(224)
(223)
(207)
(200)
(187)
(185)
(182)
(175)
(172)
(168)
(153)
(149)
(149)
(145)
(144)
(137)
(136)
(135)
(134)
学科
(403)
(318)
(252)
(229)
虫害(227)
(201)
(192)
防治(192)
(191)
森林(191)
(185)
及其(180)
病虫(166)
病虫害(166)
(111)
生物(94)
生态(89)
(86)
生态学(81)
(80)
经济(80)
生物学(71)
各种(67)
方法(65)
落叶(65)
落叶松(65)
(60)
(60)
马尾(60)
马尾松(60)
机构
大学(1713)
学院(1616)
研究(1192)
科学(1184)
(1096)
业大(930)
(907)
林业(899)
研究所(883)
农业(839)
(767)
实验(757)
中国(753)
实验室(721)
(692)
重点(689)
(575)
(553)
农业大学(545)
科学研究(528)
研究院(518)
(510)
(452)
(450)
国家(418)
科学院(414)
林业大学(400)
技术(396)
生物(385)
(375)
基金
项目(1590)
(1317)
国家(1308)
基金(1021)
科学(987)
科学基金(816)
自然(788)
自然科(761)
自然科学(761)
自然科学基金(751)
科技(689)
(680)
(594)
专项(573)
基金项目(565)
计划(555)
研究(544)
资助(463)
科研(460)
重点(444)
(436)
技术(415)
农业(354)
(352)
(327)
林业(291)
(263)
(262)
公益(261)
创新(256)
期刊
学报(1194)
科学(1071)
(995)
大学(896)
学学(894)
林业(892)
农业(686)
业大(518)
研究(378)
(364)
中国(364)
农业大学(333)
科学研究(264)
中国农业(258)
(247)
(226)
农林(216)
(216)
自然(210)
自然科(204)
自然科学(204)
科技(199)
科技大(199)
科技大学(199)
北京(187)
林业大学(185)
(174)
经济(174)
农业科学(161)
西南(127)
共检索到2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书红  陈德全  高文仲  杨静华  
应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松毛虫赤眼蜂几个种群间繁殖性状的杂交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杂种优势率的统计检验及亲本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的分析,得出10个杂交组合中的最优组合为JNYT11×LT,JNYT11×X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惠兰  童普元  胡海军  
1986—1990年的研究得知:松毛虫赤眼蜂Trid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10月上旬至11月陆续以蛹在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latipennisWalker等虫卵中越冬在林中常年都可见到该蜂的活动,其种群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与松毛虫卵期相一致。林中昆虫卵的多少、蜜源植物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延峰  蔡浩  张帆  李元喜  
室内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行为,以及两种赤眼蜂在单独和竞争情况下的寄生及其子代蜂受寄主卵龄的影响。结果发现:松毛虫赤眼蜂完成1次寄生所需时间显著短于玉米螟赤眼蜂,而产卵次数占总寄生次数的比例(40.16%)显著低于玉米螟赤眼蜂(66.26%)。单独寄生时,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存活无显著影响,但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且死亡蜂数量随卵龄增大而增多。在竞争情况下,两种赤眼蜂子代总雌蜂数均增加;寄生6h和36h玉米螟卵产出的子代蜂显著小于单独寄生时的子代蜂;寄生12h卵的子代蜂死亡数(21头)显著高于寄生其他龄期的卵,但在其他卵龄间无显著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文梅  臧连生  张俊杰  祁颖慧  阮长春  
【目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是目前生物防治中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寄生性天敌。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其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论文旨在明确两种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及数值反应参数,为不同地理种群赤眼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松毛虫赤眼蜂黑龙江种群(Td-hlJ)和江苏种群(Td-JS),以米蛾卵为供试寄主,研究两个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与数值反应,并利用种群趋势指数(i)和干扰控制作用指数(iiPc)对两个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功能反应结果表明,Td-hlJ和Td-JS种群的寄生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燕  张莹  丛斌  钱海涛  董辉  付海滨  
【目的】明确水平人工转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获得营产雌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在环境条件改变时的遗传稳定性,探索Wolbachia与其宿主间的相互适应性。【方法】采用喂食抗生素、持续高温处理、与雄蜂交配等方法,观察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和羽化等情况。【结果】抗生素诱导下,从F2代开始出现雄蜂,经诱导获得的雄性与正常雌性、诱导获得雌性交配可以产生后代,且20个后代群体都有雄性个体出现;25℃恒温下,与雄性交配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数和未交配的相比显著降低,到F7代恢复正常,只有交配的F2、F4后代出现个别雄蜂,其它世代和未交配所有世代均未出现雄蜂。而32℃高温下,交配与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辉  李帅强  谢丽娜  刘宁  丛斌  
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四环素饲喂产雌孤雌生殖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以确定对其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的去除效果,探讨松毛虫赤眼蜂生殖适合度受Wolbachia的影响情况。采用不同浓度(5,15,30mg·m l-1)的盐酸四环素连续处理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5代,测定其产卵量、羽化率、后代雌性百分率变化。利用chelex-100法对待测的成蜂进行单头总dna的提取,以Wsp基因专用引物检测蜂体内Wolbachi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后不同浓度、不同世代处理间羽化率发生显著变化(p<0.05),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抗生素处理后产卵量在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静君  姚德富  李英梅  
根据1985—1991年在北京西山地区研究结果,油松毛虫连续7年处于低密度状态,虫口密度在0.4—11.7条/株间变动;黑足凹眼姬蜂年平均寄生率为25.22±11.14%,其寄生率高低与寄主密度大小呈负相关,寄生率高于25%时,次年松毛虫种群数量下降;黑足凹眼姬蜂与松毛虫狭颊寄蝇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该蜂寄生率高的年份,寄蝇寄生率很低或没有寄生;被姬蜂寄生的松毛虫越冬幼虫,早期出蛰数量多于后期出蛰,该蜂在野外的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舞毒蛾和榆毒蛾,一年中在不同寄主上可完成4—5代;越冬寄主是松毛虫;因受转主寄主、重寄生蜂和夏季高温影响,该蜂的季节种群动态规律为春季数量多、夏季种群凋落,秋季数量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秀军  孙士学  李向军  
对燕山东部浅山区赤松毛虫世代内种群数量动态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各虫期死亡原因及死亡率的变异程度,并对影响种群世代内总死亡率高低的关键虫期和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赤松毛虫世代内种群数量动态模拟模型。对于进行世代内赤松毛虫种群数量动态预测,油松受害程度估测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华盛  李连芝  高东翔  杨莉  宋宏伟  
从1984年开始,在利用本地油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简称“京平”下同)的同时,从广东移殖了荔蝽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简称“广平”下同)供试,经室内繁殖试验,“广平”每头雌蜂平均产子数可达238.7头,“京平”仅为209头.而且“广平”的雌性子代92%是在32天内产出,“京平”在相同时间内雌性子代产出仅为66%。1984~1985连续两年利用上述两种小蜂采用室内繁蜂柜大量繁殖,在北京密云水库库西林区进行林间放蜂对比试验,结果“广平”的平均寄生率(23.77%)比“京平”(5.34%)高出4~5倍,对照区平均寄生率为1.40%.1986~1989年,在秦皇岛英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车锡冰  夏乃斌  屠泉洪  陆鼎煌  宋长义  
用昆虫雷达对油松毛虫成虫自然种群的观测资料与影响成虫迁飞气象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油松毛虫成虫迁飞的虫口密度与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海拔高度、风向和风速等因子均有相关关系,其中以风速和风向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成虫迁飞过程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成虫迁飞的最适气温为22.6℃,最适海拔高度为1010m左右,在这样的条件下,成虫可以受到风的辐合作用,具有飞行一定距离的能力。根据统计结果,油松毛虫成虫迁飞活动时间一般在每日19:00~23: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镇宇  李凯  周青  王会强  阎佩林  李加纯  马茂林  张国林  
1985年从辽宁省章古台引种2年生樟子松苗到秦皇岛地区.经1996年调查,13年生樟子松高生长3.02m、胸径4.17cm,与当地同龄油松高生长2.63m、胸径3.45cm相比,长势要好,并优于北京山地及内蒙古红花尔基等地,证明秦皇岛地区引种是成功的.利用樟子松、油松针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2年生针叶饲养成活率相差42.8%,证明樟子松对赤松毛虫的抗虫能力大于油松.对针叶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樟子松和油松在精油萜烯、脂肪酸、酚酸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素芬  夏乃斌  屠泉洪  
应用随机过程理论建立了油松毛虫上树后至化蛹阶段的ARMA(p,q)模型,并对该阶段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其模拟值与实测值十分接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小明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模拟研究马小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875)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平衡点,摸拟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的面积广,造成的损失大。因此,对其种群动态的研究不但具有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害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湛东  屠泉洪  夏乃斌  
本文以时变延迟过程为基本模式,建立了油松毛虫种群动态的模拟模型.根据室内条件下饲养所得幼虫各龄期的有效积温,在模型中的温度为旬平均温度.模型中包括了自然死亡率,天敌捕食率对于种群变化的影响,反映了个体发育的差异对于群体结构的影响.模型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相符,显示了较强的预测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年  周健生  史德山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我国南方林区一种重要的森林害虫,全国年发生面积近333.3万hm~2,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4.5亿元,其危害性早已引起国家领导和各级科研部门的重视。对马尾松毛虫的研究早在50年代就已开始,其中包括彭建文先生的人工生命表的研究;李天生先生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方法的研究;薛贤清先生的预测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