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5)
- 2023(10311)
- 2022(9257)
- 2021(8764)
- 2020(7433)
- 2019(17581)
- 2018(17506)
- 2017(33799)
- 2016(18461)
- 2015(20688)
- 2014(20507)
- 2013(20402)
- 2012(18717)
- 2011(16873)
- 2010(16845)
- 2009(15295)
- 2008(14862)
- 2007(12717)
- 2006(11206)
- 2005(9690)
- 学科
- 济(71448)
- 经济(71369)
- 管理(50290)
- 业(47108)
- 企(39847)
- 企业(39847)
- 方法(33897)
- 数学(28948)
- 数学方法(28534)
- 学(18296)
- 农(18098)
- 中国(17548)
- 财(16477)
- 业经(15415)
- 地方(14496)
- 理论(13228)
- 贸(12326)
- 贸易(12320)
- 农业(12074)
- 和(12047)
- 易(11904)
- 制(11406)
- 环境(10928)
- 技术(10875)
- 务(10553)
- 财务(10486)
- 财务管理(10468)
- 教育(10288)
- 划(9940)
- 企业财务(9924)
- 机构
- 大学(262499)
- 学院(257911)
- 管理(103452)
- 济(96122)
- 经济(93899)
- 理学(90365)
- 理学院(89290)
- 研究(88242)
- 管理学(87516)
- 管理学院(87066)
- 中国(62667)
- 科学(58089)
- 京(57008)
- 所(45387)
- 农(43717)
- 财(43001)
- 研究所(41939)
- 业大(41802)
- 中心(38516)
- 江(36816)
- 北京(36043)
- 范(35730)
- 师范(35395)
- 财经(35117)
- 农业(34395)
- 院(32311)
- 经(31967)
- 州(30142)
- 师范大学(28928)
- 经济学(27659)
- 基金
- 项目(183420)
- 科学(143174)
- 基金(132618)
- 研究(131934)
- 家(116881)
- 国家(115946)
- 科学基金(98436)
- 社会(80330)
- 社会科(75950)
- 社会科学(75927)
- 省(71327)
- 基金项目(71252)
- 自然(66239)
- 自然科(64689)
- 自然科学(64667)
- 自然科学基金(63481)
- 划(60982)
- 教育(60367)
- 资助(54650)
- 编号(53721)
- 成果(44141)
- 重点(41114)
- 部(39841)
- 发(38405)
- 创(37825)
- 课题(37228)
- 科研(35521)
- 创新(35222)
- 计划(33937)
- 大学(33893)
- 期刊
- 济(103074)
- 经济(103074)
- 研究(74850)
- 中国(46387)
- 学报(45952)
- 科学(41845)
- 农(39334)
- 管理(37059)
- 大学(34159)
- 学学(31915)
- 财(30763)
- 教育(30654)
- 农业(27746)
- 技术(21649)
- 融(18225)
- 金融(18225)
- 业经(16420)
- 财经(16258)
- 经济研究(16036)
- 图书(15704)
- 业(14055)
- 经(13682)
- 科技(13556)
- 理论(13295)
- 问题(13278)
- 版(12800)
- 实践(12458)
- 践(12458)
- 业大(12413)
- 技术经济(12128)
共检索到367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伯葵 葛明宏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松梢枯病在江苏省分布普遍,不少场圃的松林严重受害,有数百公顷成片松林被毁的记录。主要受害树种是火炬松和湿地松,黑松亦有严重受害的情况,马尾松较抗病。主要症状是枯梢,其次是芽腐和2年生针叶基部坏死。比较了江苏、福建和黑龙江省松梢枯病菌的形态、培养性状、孢子萌发特征、产孢能力和致病力,未发现明显差异。病菌在经过高压蒸汽消毒的松针上于黑光灯下,2周内产生大量子实体。孢子在5~35℃均可萌发,以25℃最适宜;相对湿度98%~100%时孢子萌发最好,在水中由于供气不足萌发极差;加1%糖水或松针煮出液能提高发芽率。菌丝在pH4~10之间均生长,以pH6最好;菌丝生长所需氮源以天冬酰胺为最好,不能利用尿素。
关键词:
松树 梢枯病 症状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桂莲 胡国良 俞彩珠 吴继来 徐炳潮
高节竹梢枯病是浙江临安市首次发现的新病害 ,国内外至今未见报道。经多年反复的分离培养 ,从病竹组织中只分离到一种真菌 ,是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phaeospermum(Corda)M .B .Ellis .。通过对当年新竹在室内外和有伤无伤的多次重复接种和再分离 ,充分证明暗孢节菱孢有较强的致病力 ,能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一致的症状。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1 5~ 30℃ ,最适温度为 2 5℃ ;适宜的pH值为 5~ 1 0 ,最适的pH值为 6~ 8;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2 0~ 30℃ ,最适温度为 2 8℃ ;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的pH值为 6,分生孢子在竹汁水中萌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群 谭松山 苏开君 李际平
国外松枯梢病发生与林分及其立地条件的关系邓群,谭松山,苏开君,李际平关键词湿地松,火炬松,枯梢病国外松枯梢病作为一种树木衰退病,发生发展取决于诱导因素(立地条件等)、激发因素(雪压等)和促进因素(病原菌:Diplodiapinea(Desm.)Kic...
关键词:
湿地松,火炬松,枯梢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艳 叶建仁
研究表明在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马尾松健康梢上整年都能分离到松枯梢病菌 ,其中在火炬松上的得菌率为 15 %~ 37 7% ,且大多数月份高于 2 0 % ;湿地松上的得菌率稍低于火炬松 ,为 7 5 %~ 2 9 1% ;短叶松梢上的得菌率是 13 8%~ 5 7 1% ,月份之间的差异较大 ;马尾松得菌率最低 ,为 9 7%~ 2 2 4 % ,多数分离得菌率低于 2 0 %。健康梢的不同部位得菌率有一定差异 ,枝和新梢较高 ,芽稍低 ,叶最低。在 1年中 ,健康梢上得菌率有 3个高峰期 ,即 4~ 5月、7~ 8月和 10~ 11月 ,是潜伏侵染的的主要时期。将健康芽和梢进行诱发培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永民 刘国荣 王世君 曹丽君 高峻崇 何平勋
据调查,落叶松枯梢病在国内8个省(区)110个县(市)有分布。种子、无症状的苗木,新梢及2年生以上的枝干树皮、木质部均不带病原菌,仅病苗、病梢是带菌者。离体病原孢子在自然条件下只能存活13d,组织内部的菌体可存活3~4a。故落叶松苗木、接穗、原木、小径木为应受检疫对象。以现场抽样观察与病理解剖为主,必要时辅以诱发试验、分离培养是可靠的检验手段。清除混杂在苗木中的罹病个体和原木、小径木上附带的小枝梢是简便、易行、有效的除害处理方法。
关键词:
落叶松 落叶松枯梢病 检疫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茂 罗宽 何昆 王明旭 梁骥
从患毛竹枯梢病病竹上分离出 9个菌株 ,其培养滤液对高粱、玉米、水稻的胚根、胚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且其毒素对各作物胚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 ;毒素对油菜的胚芽、胚根没有抑制作用 ,而高粱较其他几种作物对该病原菌的毒素更敏感 .接种毛竹也可产生典型的症状 ,证明该病原菌可产生一种毒素 .PSB培养液适于菌株生长 ,而改良 Fries培养液适于毒素的产生 .适于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温度为 2 5℃ ,p H值为 6 .通气有利于毒素的产生 ,但对菌株生长影响不明显 .用改良 Fries培养液培养的菌株在第 10天出现生长高峰 ,在第 12天产毒最多 .光照处理对菌株生长影响很小 ,但在...
关键词:
毛竹枯梢病 毒素 产毒条件 植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雷桂林 刘云龙 刘雪峰 冯志伟
按分离→接种→再分离的柯赫原则对昆明市人工栽培雪松上的一种新病害进行研究,根据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鉴定为极细枝孢(CladosporiumtenuissinumCooke)。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为:生长的最佳C源为葡萄糖,对N源和维生素均不能很好地利用,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佳温度为25℃,最佳pH值为4,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为100%才萌发。
关键词:
雪松 极细枝孢 针叶枯斑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伯葵 褚祥如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由松球壳孢菌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江苏普遍且严重地发生。该病菌只在病死针叶、叶鞘和鳞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的重要来源。孢子藉雨水传播,生长季节里持续2h以上的降雨均能使孢子大量释放。 孢子有4个释放高峰,分别侵染湿地松、火炬松的春、夏、秋梢和过冬芽。嫩梢初期最易感病,其时嫩梢长约为成长梢全长的1/3左右。病菌以直接侵入为主,不能从气孔侵入。20年生以上国外松抗病性明显下降,但接种体多时幼林亦严重发病。各树种对该病的抗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刚松、短叶松、火炬松、湿地松、黑松、云南松、马尾松。瘠薄林地病害严重。
关键词:
松梢枯病 松球壳孢菌 种子检验 孢子捕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建良 贺正兴 罗鸣高 张巧荣 阳明 左玉香
研究表明,火炬松干枯型枯梢病始于6月,在7~9月的高温干旱期,病害较严重,但整个病变过程比较缓慢。1993~1996年防治试验说明,5~6月,土壤或叶面施硼砂、微肥复合晶、钼酸铵、柑桔微肥,防治效果好。尤其是硼砂,防效高,肥效稳定。土壤施硼砂23~25g/株,1a一次;叶面喷0.2%的硼砂水溶液,连喷3次,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钱莹莹 邓勋 王铮 宋小双 梁军
[目的]为获得落叶松枯梢病的生防菌。[方法]通过对峙实验和发酵液复筛,筛选获得对落叶松枯梢病菌(Neofusicoccum laricinum)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菌株,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展开研究。[结果]筛选得到1株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土壤真菌T2,结合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其平板对峙抑菌率达到74.16%,发酵液的抑菌率达到91.29%。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松球壳孢菌、金黄壳囊孢菌、杨灰星叶点霉和立枯丝核菌表现出强抑制作用,抑菌率均为92.00%,对拟枝孢镰刀菌和杨生褐盘二孢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分别为79.67%和62.67%。T2能利用多种碳氮源、有广泛的酸碱度适应能力及较高的致死温度。[结论]通过筛选得到的钩状木霉T2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显著,抑菌谱广,环境适应力强。本研究可为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提供理论研究和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建仁 廖太林
对福建、江西等地227块松树枯梢病的林分病情标准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与林分及立地因子关系密切。由上杭、连城、永新和安福4县有代表性的49块样地推导出了松树枯梢病的病情指数与林龄、造林密度、郁闭度、土壤质地、土壤湿度、坡位、坡向的生态数学模型:y=41·38 -16·56x11+5·08x21+18·62x31-3·78x41+19·94x51+7·32x61+4·27x62-4·06x71-10·56x72-13·88x73,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6 9、0·612 5、0·268 9、0·1789、0·681 1、0·279 0、0·473 7。该模型模内判别准确率为79·5...
关键词:
松树枯梢病 立地条件 主要诱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国兰 时向阳 郑铁民 孔黎黎 董西良 黄文秀
1987~1989年连续3年观察了雪松叶枯病的症状特点,分离培养出致病的病原菌,根据其分生孢子形态,鉴定为柳杉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Cryptomeriae(Cooke)Sun.]该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为98%~100%。pH值为4~6。在10%雪松汁液中萌发率最高。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查彼氏、麦芽糖上生长较好,在甘露糖、黄豆培养基上生长一般,在乳糖上生长差。
关键词:
雪松叶枯病,柳杉拟盘多毛孢菌,生物学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宪 邓勋 宋丽文 梁军
【目的】探明落叶松针叶和梢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与落叶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为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OTU数量、鉴定类群、多样性指数及FUNGuild营养型预测等方法,分析无病斑和染病的针叶和松梢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营养型的差异。【结果】针叶样品中共计1 091个OTU,梢样品中共计1 083个OTU;针叶样本间差异显著(P<0.05),全无病斑的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染病最重的针叶,无病斑梢与感病梢内生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针叶和梢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无病斑的针叶内生真菌优势菌目和属为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和Arthrocatena,染病后针叶优势真菌为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和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梢中优势真菌目和属为煤炱目(Capnodiales)和小叠孢属(Microcyclosporella);LefSe分析表明在针叶和梢中真菌群落中共54个显著性差异类群;PCoA分析进一步证实无病斑与染病针叶的内生真菌群落差异显著(anosim R=0.695,P<0.05);针叶真菌营养型以病理-腐生营养型真菌为主,染病后病理营养型真菌占优势,梢中真菌营养型以病理-腐生营养型真菌为主。【结论】相较于落叶松梢,针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更显著,病原菌在针叶中富集,进而促进落叶松枯梢病的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秀嶶 刘雪峰 王鹏 李成德
从落叶松梢栖真菌筛选出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落叶松枯梢病进行生物防治。将自落叶松梢部分离到的11种梢栖真菌与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根据被覆盖程度、抑菌率、拮抗系数和防治预试验的结果,综合评价后发现:粪生粪壳、深绿木霉和球毛壳3种梢栖真菌对落叶松枯梢病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利用这3个菌株在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国富沟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为粪生粪壳>代森锰锌400倍液>深绿木霉>球毛壳;深绿木霉和粪生粪壳喷洒浓度50%和球毛壳喷洒浓度75%时,真菌多样性最多,梢栖真菌系统较其他浓度更为稳定,与化学防治相比,既达到了防治目的又具有不污染环境的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伯葵 姚景德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松树抽梢期,于树冠喷洒0.2%硼酸水溶液,防止芽坏死效果明显。抽梢初期,用烟雾机喷6.5%百菌清油雾,有较好的防梢枯效果。使用此法防治松梢枯病,在当前经济水平下,易为林业单位所接受。上述两法结合起来,配成硼和百菌清乳油,用烟雾机喷油雾防治松梢枯病,效果更好,有推广应用前途。
关键词:
松梢枯病 百菌清 烟雾机 防治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