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5)
2023(7543)
2022(6080)
2021(5525)
2020(4213)
2019(9141)
2018(8520)
2017(15586)
2016(8724)
2015(9039)
2014(8545)
2013(8134)
2012(7265)
2011(6438)
2010(6067)
2009(5498)
2008(5177)
2007(4367)
2006(3697)
2005(2957)
作者
(28314)
(23861)
(23804)
(22186)
(14932)
(11756)
(10261)
(9495)
(8980)
(8253)
(8125)
(7750)
(7623)
(7606)
(7523)
(7382)
(7157)
(7132)
(6950)
(6764)
(6353)
(5924)
(5571)
(5483)
(5244)
(5230)
(5198)
(5187)
(5023)
(4928)
学科
(28926)
经济(28894)
管理(22401)
(22093)
(16661)
企业(16661)
方法(12835)
数学(11591)
数学方法(11474)
(10450)
(8637)
中国(8082)
业经(7924)
(7723)
农业(7460)
(7431)
贸易(7430)
(7265)
环境(5721)
技术(5631)
地方(5246)
(5150)
产业(4821)
(4806)
财务(4801)
财务管理(4793)
企业财务(4571)
(4537)
(4435)
银行(4382)
机构
学院(120266)
大学(118571)
研究(44744)
(44246)
经济(43468)
管理(42467)
理学(38073)
理学院(37618)
管理学(36827)
管理学院(36647)
(33957)
科学(33390)
中国(30860)
业大(28064)
农业(27312)
(24815)
(24486)
研究所(23597)
中心(19166)
农业大学(18609)
(17927)
(17441)
(17329)
(16441)
(15707)
财经(15205)
实验(14912)
研究院(14747)
北京(14722)
科学院(14517)
基金
项目(95396)
科学(72844)
基金(68706)
(65868)
国家(65321)
研究(59789)
科学基金(53038)
(38754)
社会(38153)
自然(37409)
基金项目(37073)
自然科(36526)
自然科学(36511)
社会科(36162)
社会科学(36151)
自然科学基金(35890)
(33425)
教育(26408)
资助(26270)
重点(22386)
计划(21889)
编号(21544)
(20933)
(20612)
科技(20592)
科研(19588)
创新(19296)
(19210)
(18795)
(17081)
期刊
(42267)
经济(42267)
学报(33234)
(30156)
研究(27430)
科学(26960)
大学(23438)
学学(23053)
农业(20184)
中国(19918)
管理(13126)
(12574)
(10567)
业大(10551)
林业(9980)
业经(8946)
(8450)
农业大学(8308)
科技(8242)
教育(8171)
经济研究(7877)
(7876)
金融(7876)
技术(7210)
财经(6878)
商业(5937)
问题(5907)
(5871)
中国农业(5755)
自然(5731)
共检索到158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武亚敬  毕君  李秋艳  髙红真  
为探索不同粒径配比松树皮对油松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找到适合油松生长的不同粒径的最佳含量比例,本研究对不同粒径含量的松树皮基质的物理性质变化情况和油松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个处理基质的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比较稳定,且栽培前后的各项物理指标均满足理想基质的要求;综合油松生物量、生长指标、生理指标等分析,配比方案T4较好,即按照粒径大小2~5 mm∶0.5~2 mm∶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武亚敬  毕君  李秋艳  髙红真  
为了筛选适合油松生长的松树皮不同粒径质量含量的配方,该研究进行了不同粒径配比的松树皮对油松生长指标影响的测定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树皮按照2.0~5.0 mm、0.5~2.0 mm、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武亚敬  毕君  李秋艳  高红真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柴艳芳  汤久杨  王四清  
【目的】探索松树皮基质的较佳发酵方案。【方法】以新鲜樟子松树皮为试验基质,尿素为氮源,添加EM菌剂和木醋液进行发酵,共设置9种(M1~M9)不同发酵方案,以不添加EM菌剂和木醋液的处理为对照,分析各处理松树皮发酵温度、理化性质及木质纤维素、单宁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酵后,与对照相比,M5(C/N 30、500倍EM菌剂和500倍木醋液)、M6(C/N 70、500倍EM菌剂和500倍木醋液)和M2(C/N 30、500倍EM菌剂)3个处理的发酵温度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高温持续时间长,松树皮的各项理化性质均得到改善,单宁、木质纤维素含量降解幅度较大。【结论】发酵过程中,EM菌剂起关键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媛媛  杨晓玥  吴文  张于卉  喻方圆  
【目的】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是我国珍贵树种,它不仅材质优良,且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榉树容器苗营养累积的影响,筛选出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营养积累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为榉树容器苗的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设置了两个因素即不同配比的苗圃土、农林废弃物(主要成分为农作物秸秆)、珍珠岩组成的基质,以及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容器。通过对不同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影响下榉树容器苗的生物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蛋白质浓度、全碳、全氮等矿质元素浓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基质配比、容器规格以及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榉树容器苗营养积累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如下:在生物量方面,基质M2(90%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生物量(111.19 g)的积累,基质M3(45%苗圃土+45%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M5(25%苗圃土+65%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次之;容器C1(3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生物量(148.20 g)的积累,容器C2(2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次之。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方面,基质M1(90%苗圃土+10%珍珠岩)、M2处理下的榉树容器苗中可溶性糖等指标浓度较高;容器C1处理下的可溶性糖(88.029 mg/g)等指标浓度最高,C2次之。在蛋白质浓度方面,基质M5处理下的榉树容器苗中蛋白质浓度(2.59 mg/g)最高,M1、M2、M3次之;容器C1处理下的蛋白质浓度(2.77 mg/g)最高,C2、C4(20 cm×20 cm的普通无纺布容器)次之。在矿质元素方面,基质M2和M5处理下榉树容器苗中全碳等指标浓度较高;容器C1处理下的全碳等指标浓度(9.18 mg/g)最高,C2次之。【结论】综上所述,基质M2(90%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和容器C2(2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的组合,最适合榉树容器苗的营养积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昱洁   韦小丽   周兴武   聂瑞馨   代立  
【目的】筛选适宜木荚红豆容器育苗生长的基质配方,为培育优质的木荚红豆的容器育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泥炭、椰糠、珍珠岩、蛭石、塘泥为基质原料,按体积比共配置成7种基质对木荚红豆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测定不同基质配比的理化性质,分析各配比基质对木荚红豆容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对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基质配比的理化性质差异显著,7组基质的容重范围在0.14~0.44 g·cm-3之间,其中T6处理的基质容重最大,T3处理最小。T6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最高,为276.75 mg·kg-1。不同配比基质培育的木荚红豆容器苗生长差异显著,T6处理的木荚红豆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生长、生物量、硝态氮、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等指标最优,T5次之。相关性分析表明,基质容重和碱解氮与木荚红豆容器苗苗高、地径、地下生物量和硝态氮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对木荚红豆容器苗的生长及生理等14项指标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T6的隶属函数值排名第一。【结论】T6(泥炭∶蛭石∶塘泥=1∶1∶1)基质配方容重较大,黏结性好,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且其氮素含量高,利于叶绿素和光合作用酶的合成,增强光合能力,故而是培育木荚红豆容器育苗的理想基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琰燚  任少秋  高飞  朱咏莉  
为探讨醋糟与不同基质配比对南方红豆杉苗期生长的影响,遴选适宜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生长的复合基质配比,以南方红豆杉1年生苗为材料,设置10种不同配比的基质处理,测定不同配比复合基质性状特征,分析不同配比下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醋糟基质可促进南方红豆杉苗株高、地径和总侧枝数的增长,且以醋糟∶锯末体积比为80%∶20%和醋糟∶锯末∶珍珠岩配比为60%∶20%∶20%2个处理的容器苗生长效果较好。醋糟可以替代泥炭作为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的轻基质;醋糟中添加锯末比例较高的基质不利于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的生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瑶  陈瑞英  
#N/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钱  欧静  杨小燕  张燕莎  张智叶  
【目的】江户彼岸樱苗木市场需求量大,市场上传统育苗的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筛选适宜江户彼岸樱容器苗的育苗基质,为快速培育江户彼岸樱容优质容器苗提供提供实践操作和理论基础。【方法】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和黄泥土为材料,常规基质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基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对一年生江户彼岸樱容器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及各项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基质配比对一年生江户彼岸樱容器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及各项生理特性影响显著,4种容器育苗基质无论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均优于常规基质容器苗;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黄泥土体积比为3:2:1:1时,江户彼岸樱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各项生理指标均最优;体积比为2:1:0:1时,基质对容器苗地下部分的影响大于地上部分;体积比为1:1:1:1时,苗长势最差,根系出现盘根及畸形生长,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体积比为1:0:0:1时,容器苗出现由于低钾胁迫引起的光系统Ⅱ受损,容器苗光合能力减弱。【结论】基质对江户彼岸樱容器苗质量具有一定的调控性,4种容器育苗基质无论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均优于常规基质。一年生江户彼岸樱容器苗培育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黄泥土体积比为3:2:1:1的轻型基质最佳,培育的江户彼岸樱苗根系发达、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各项生理指标均最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鲁敏  李永义  葛亭魁  
从生长和生理两个方面 ,系统分析了不同基质配方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根接种对培育针叶树容器苗非常有利。基质的容重、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是影响油松容器苗生长的主要因子。基质中碱解氮的含量是影响容器苗地上与地下部分比例关系的主要因子。培育油松容器苗以表土 4 0 %、黄土 15%、松林表土 2 0 %、腐熟粪肥 2 0 %、炉灰渣 5%的比例是理想的配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庆启  张娜  刘奕兵  王振宇  
以落叶松树皮为原料,研究了微波和超声波处理对多酚类物质浸提效果、化学结构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乙醇溶液为溶剂,微波和超声波处理有利于松多酚的浸出,其得率分别提高了6.76%和14.73%。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采用溶剂法、微波法和超声波法提取多酚后的落叶松树皮残渣其表面微观结构的孔隙尺寸范围为1.5~2.5、7~13和17~26μm。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方法浸提出的松多酚的化学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抗氧化测定结果表明,3种浸提方法制备出的松多酚的总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鹏起  常建民  杜洪双  李瑞  何明明  张立塔  
对喷动循环流化床落叶松树皮快速热解过程中反应温度、物料粒径、进料速率及气体流量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以及这4个因素共同作用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热解产物产率的主要因素,气体流量影响较显著,在试验范围内物料粒径、进料速率影响不显著;喷动循环流化床最佳制备液体产物——生物油快速热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50℃,物料粒径0.2~0.3mm,进料速率20r.min-1,气体流量25m3.h-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月生  周志春  金国庆  洪桂木  王晖  
2005-2006年,在浙江省淳安县,设计4种轻型、半轻型的配比基质,进行基质配比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容器苗生长、根系发育、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以及对基质容器苗与大田裸根苗出圃质量和栽植当年生长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大田裸根苗比较,容器苗出圃质量显著提高,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大,分枝数多,各器官和总干物质积累量高,根系发达,须根大量增生,根茎比大幅增高。在4种配比基质处理中,以泥炭为主的配比基质(占配比基质的39%~49%)容器苗生长量大,出圃质量高。容器苗不仅出圃质量较大田裸根苗高,而且移栽当年的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大,分枝数多,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短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举伟  代欣  宋涛  孙广玉  
为探索桑树幼苗对红蓝组合光的响应机制,以LEDs为光源,以桑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红光(0B)、蓝光(100%B)和红蓝组合光(15%B、20%B、30%B、50%B) 6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红蓝光对桑树幼苗生长、光合活性、叶绿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可促进桑树幼苗的茎伸长和叶片展开,但引起桑树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碳代谢能力降低;而补充蓝光虽然抑制桑树幼苗茎伸长和叶片展开,却逆转或削弱了这些红光的负面效应,促进叶片比叶质量、Pn、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和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升高,叶片Rubisco活性增强。相比于白光、红蓝组合光和蓝光处理,红光下桑树叶片Pn降低可能主要是由于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Rubisco含量和活性降低造成的。总体来看,红蓝组合光下植株的生长状况、生理特征与白光处理相似。由此可知,一定比例的红蓝组合光(15%B和20%B)可减弱单质红光、蓝光对桑树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在红光基础上补充蓝光对保持桑树幼苗叶片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驱动光合作用至关重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红  翟亚楠  王振宇  
本文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方法对樟子松树皮中多酚化合物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通过UV-VIS分析松多酚在240~280、300~400 nm这2个波长范围内均有吸收峰,推断松多酚中含有黄酮类物质。通过IR分析可以得到松多酚的酚羟基AR—OH在3 400 cm-1νO—H对称伸缩振动产生强而宽的特征吸收峰以及在1 390~1 315 cm-1的羟基δO—H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说明松多酚分子中存在酚羟基,属于酚类物质。经HPLc和Lc-mS分析可以推断樟子松多酚中主要有7种组成成分,分别为儿茶素、芦丁、绿原酸、没食子酸、芥子酸-葡糖苷、芍药-3-葡萄糖(半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