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97)
- 2023(2894)
- 2022(2563)
- 2021(2389)
- 2020(2089)
- 2019(4620)
- 2018(4440)
- 2017(7786)
- 2016(4685)
- 2015(5382)
- 2014(5042)
- 2013(5234)
- 2012(5148)
- 2011(4516)
- 2010(4594)
- 2009(4257)
- 2008(4160)
- 2007(3818)
- 2006(3501)
- 2005(3174)
- 学科
- 济(12527)
- 经济(12505)
- 业(9046)
- 管理(8830)
- 学(8821)
- 企(7484)
- 企业(7484)
- 方法(5608)
- 教育(5519)
- 数学(4742)
- 数学方法(4639)
- 制(4461)
- 研究(4283)
- 生(4198)
- 中国(4093)
- 农(3733)
- 研究生(3526)
- 财(3420)
- 理论(3087)
- 度(3083)
- 制度(3068)
- 虫(3042)
- 及其(2889)
- 业经(2672)
- 水产(2586)
- 害(2485)
- 服务(2463)
- 农业(2447)
- 贸(2446)
- 贸易(2444)
- 机构
- 大学(71389)
- 学院(66883)
- 研究(35061)
- 科学(26249)
- 农(24217)
- 中国(22846)
- 济(20956)
- 所(20947)
- 经济(20180)
- 研究所(19550)
- 农业(19543)
- 业大(18123)
- 管理(18024)
- 京(17949)
- 理学(14903)
- 理学院(14619)
- 省(14333)
- 院(14180)
- 管理学(13988)
- 管理学院(13903)
- 室(13790)
- 中心(13623)
- 江(12457)
- 农业大学(12365)
- 实验(12352)
- 实验室(11784)
- 北京(11606)
- 重点(11220)
- 研究院(11117)
- 业(10959)
- 基金
- 项目(49871)
- 科学(35838)
- 家(35338)
- 国家(35093)
- 基金(34374)
- 研究(28188)
- 科学基金(26289)
- 自然(20989)
- 自然科(20435)
- 自然科学(20416)
- 省(20128)
- 自然科学基金(20080)
- 划(18365)
- 基金项目(17488)
- 资助(15520)
- 社会(14314)
- 科技(13637)
- 教育(13539)
- 计划(13496)
- 社会科(13320)
- 社会科学(13314)
- 重点(12786)
- 科研(10971)
- 发(10909)
- 专项(10900)
- 部(10005)
- 创(9975)
- 农(9798)
- 业(9719)
- 编号(9646)
共检索到109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来燕学
对松树枯萎病枝条内的寄生虫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离研究,结果发现枯萎松枝条内有大量的寄生虫和微生物,主要是线虫、原虫、真菌和细菌。经形态观察,线虫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 iner and Bührer)N ikle)、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M am iya and Enda)和小杆线虫(Rhabditidasp.);原虫为一种纤毛虫(Param oeciumsp.);真菌是长喙壳孢(CeratocystisE ll.etHals);细菌主要是假单胞杆菌(Pseudomanus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s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凤芝 安美君
【目的】揭示不同枯萎病抗性西瓜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差异及嫁接提高抗病性的土壤微生物学基础。【方法】以抗枯萎病西瓜品种‘甜妞’和感枯萎病西瓜品种‘天使’为试材,以南瓜(博强1号)为嫁接砧木,采用平板计数及PCR-DGGE技术,研究抗感枯萎病西瓜品种自根苗、嫁接苗和砧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抗性品种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显著低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嫁接后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非嫁接处理,而镰孢菌除苗期外均低于非嫁接处理;PCR-DGGE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对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青青 董醇波 邵秋雨 陆莹霞 董旋 梁宗琦 韩燕峰
[目的 ]揭示杜仲种子内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丰富杜仲相关微生物资源。[方法 ]本研究采用传统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杜仲种子内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基于FAPROTAX和FUNGuild数据库对其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从杜仲种子中共分离获得真菌40株(3门11属),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30%);细菌142株(1门6属),其中,土壤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47.18%)为主要优势属。高通量测序获得141个真菌OTUs,隶属于6门101属;442个细菌OTUs,隶属于24门313属。在属水平,种子优势真菌属为Apiotrichum(31.28%)和德巴利氏酵母属(Debaryomyces)(26.07%);优势细菌属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6.66%)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9.68%)。功能注释结果显示:真菌以降解有机物、促进宿主植物生长、促进宿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改善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致病菌群为主;细菌以化能异氧、有氧化能异养以及具有发酵和固氮作用的菌群为主。[结论 ]杜仲种子内携带多种有益功能菌和潜在致病菌,这些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本研究还分离到多株有益功能菌,这将为后续人为调控种子微生物组以增强植物健康提供微生物资源。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可培养法 多样性 生态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祝华 宋娟 朱树林 赵邢 杨学祥 任嘉红 陈凤毛
【目的】在枫香根际接种植物促生微生物(PGPM),研究PGPM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枫香叶色的影响以及对枫香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改变,探明外源PGPM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句容市句容林场长势一致的7年生枫香为对象,通过田间接种试验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接种黏质沙雷氏菌(NJ2D)、摩西斗管囊霉(BJ04)对枫香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叶色参数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影响。【结果】1)处理组的枫香根际土壤全氮、全磷、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土壤含水率(%)和土壤pH较对照均显著提高(P <0.05);2)单接种BJ04菌剂的枫香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P <0.05),而双接种NJ2D+BJ04菌剂枫香叶片的花青素含量显著提高(P <0.05);3)对照与处理组的枫香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也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单接种NJ2D、BJ04和双接种NJ2D+BJ04菌剂的枫香根际细菌的OTU(操作分类单元)数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P <0.05),而丛枝菌根真菌(AMF)的OTU数量较对照均显著降低(P <0.05);4)根际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为枫香根际土壤中主要优势细菌菌群;球囊霉属、根生囊霉属和Dominikia为枫香根际土壤中主要AMF的优势菌群。接种处理后,枫香根际的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物种丰度较对照均显著减小(P <0.05),而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物种丰度较对照则显著增加(P <0.05)。【结论】接种解磷菌、丛枝菌根真菌以及复合菌剂NJ2D+BJ04均可改善土壤微环境,并对枫香秋季叶色变化产生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漆艳香 张欣 彭军 谢艺贤
【目的】探讨2种菊科植物全株水提液和2株拮抗菌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测定了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longifoliaf Lam.)根茎叶水提液及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TY)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F)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婵娟 付岗 潘连富 晏卫红 庞国萍
采用稀释分离法研究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及木霉制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在含有基质的情况下,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木霉菌在灭菌土中的存活量明显高于自然土。蕉园施入木霉制剂后,香蕉根围土壤中真菌的数量显著提高,枯萎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处理区最高防效达63.5%。
关键词:
木霉 土壤微生物 香蕉枯萎病 动态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夏雪 谷洁 车升国 高华 秦清军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定位试验,于2009年7月15至2009年9月30采用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BIOLOG微平板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水解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涉及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和N3(180 kg.hm-2)4个施氮水平。【结果】低氮(N1)、中氮(N2)和高氮(N3)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和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S)均高于零氮(N0)处理,其中N2处理最高。主成分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彦 周润澈 孙妍 庞良琼 鲍彩虹 陈肯 杨尚东
为解析间作相生相克作物对香葱生长及抗性的作用机制,设置C:香葱单作处理、F:相克处理组合(香葱/豌豆间作)和H:相生处理组合(香葱/番茄间作),比较分析香葱间作不同作物对根系内生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unclassified_f_Xanthomonadaceae、独岛杆菌属(Dokdonell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unclassified_f_Alcaligenaceae、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细菌是香葱间作相生相克作物体系下香葱根系排名前5的共有优势内生细菌属;同时,嗜酸菌属(Acidovorax)细菌是相克处理组合:香葱/豌豆间作体系下,香葱根系中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单镰刀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Plectosphaerella、unclassified_o_Helotiales、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真菌是香葱间作相生相克作物体系下香葱根系排名前5的共有优势内生真菌属;赤霉属(Gibberella)和Acrocalymma属真菌是相生处理组合香葱/番茄间作体系下香葱根系中特有的优势内生真菌属;Dactylonectria和漆斑菌属(Myrothecium)真菌是相克组合处理(香葱/豌豆)间作体系下香葱根系中特有的优势内生真菌属。结果表明,香葱间作不同作物塑造了香葱根系相异的内生微生物群落,香葱间作相生作物体系中,香葱根系中形成了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性功能的内生微生物群落;而香葱间作相克作物体系中,香葱根系中形成了以病原微生物为主体的内生微生物群落,这可能是香葱间作不同作物产生相生相克现象的重要机制之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湘淋 沈燕 黄怡 罗彩琳 闫文德 刘洪娜 何功秀 何含杰
【目的】樟树和马尾松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用材林和生态林,通过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阐明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对干季和湿季变化的响应规律,以期为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1)与干季相比,湿季提高了樟树和马尾松林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降低pH值和全磷含量,同时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水平;2)在干季和湿季时,樟树和马尾松林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且樟树和马尾松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湿季>干季,真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干季>湿季;3)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和含水率是调控该地区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水率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疣微菌纲和纤线杆菌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与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酵母纲、银耳纲和粪壳菌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细菌功能在干季和湿季具有相似性,但土壤真菌的功能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湿季提高了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以增加其适应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湘淋 沈燕 黄怡 罗彩琳 闫文德 刘洪娜 何功秀 何含杰
【目的】樟树和马尾松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用材林和生态林,通过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阐明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对干季和湿季变化的响应规律,以期为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1)与干季相比,湿季提高了樟树和马尾松林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降低pH值和全磷含量,同时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水平;2)在干季和湿季时,樟树和马尾松林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且樟树和马尾松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湿季>干季,真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干季>湿季;3)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和含水率是调控该地区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水率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疣微菌纲和纤线杆菌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与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酵母纲、银耳纲和粪壳菌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细菌功能在干季和湿季具有相似性,但土壤真菌的功能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湿季提高了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以增加其适应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温晓健 巫建军 李永先 王璇 理永霞 张星耀
[目的]以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疫区健康和枯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为研究对象,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前后马尾松树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为利用马尾松内生微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积累微生物种质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健康和枯死马尾松不同组织内的(根部、干部和针叶)真菌和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木霉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松材线虫取食木霉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从健康和枯死马尾松树体内分别分离得到真菌19个属共106个菌株和10个属共86个菌株,优势类群均为木霉属真菌。不同组织间真菌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干部和针叶的多样性指数高于根部。健康马尾松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依次为2.37、0.87和0.51,高于枯死马尾松的1.72、0.76和0.39,二者的相似性指数小于0.5。从健康和枯死马尾松树体内分别分离得到细菌13个属共59个菌株和12个属共56个菌株,优势类群均为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沙雷氏菌属细菌。健康和枯死马尾松中均为干部的细菌多样性最高,针叶的细菌多样性最低,二者的相似性指数大于0.5。木霉作为马尾松树体内的优势类群,本次共分离到6个种,通过取食实验发现木霉FXY7显著抑制了松材线虫的种群数量。[结论]健康马尾松树体内的真菌多样性高于枯死马尾松,二者的真菌菌群相似性较低,而且不同组织间真菌菌群相似性也较低,但健康和枯死马尾松的细菌群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表明松材线虫入侵会影响马尾松体内的真菌多样性,但对细菌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中还分离到多株可能对松材线虫病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菌,为探索松材线虫病的新型防控技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马尾松 真菌 细菌 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晨 周柳婷 王炎炎 林瑞余 吴则焰
[目的]探索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及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PCR-DGGE和Biolog-ECO微平板法测定不同季节水松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解析根际微生态各环境因子的内在规律。[结果]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中优势细菌为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a)和δ-变形菌(Delta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为粪壳菌(Sordariomycetes)。夏季水松根际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最高。根际微生物的碳代谢能力在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速效氮可能是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碳代谢能力在夏季最优,在冬季最差。季节因素显著影响着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开展相关研究时应充分考虑季节因素造成的波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贺同鑫 孙建飞 李艳鹏 俞有志 胡宝清 王清奎
【目的】以期揭示环割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在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中分别布置6个6 m×6 m样方,每个样方至少包含5棵树。杉木和马尾松平均树高分别为16.3和15.3 m,平均胸径分别为18.5和17.2 cm。每种林分随机选择3个样方进行环割,即在树木胸径处去除10 cm宽的树皮和韧皮部,以阻断光合产物的地下碳分配,剩余3个为对照。环割1个月后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环割1个月和1年后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杉木林环割1个月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降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娇 刘娟娟 张东华 伍建榕 刘丽
【目的】为揭示柿子树与苹果树间作体系下,苹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方法】本研究以间作(I)和非间作(NI)的苹果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苹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间作柿子树增加了苹果根际土壤有机质(OM)、水解性氮(AN)、全磷(TP)含量,降低了土壤中有效钾(AK)含量。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间作对苹果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真菌的Ace指数(P=0.03)。β多样性分析表明,间作和非间作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都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LEfSe分析发现,间作显著增加了苹果根际土壤中17个细菌属的丰度,分别为Sporacetigenium、Tepidisphaera 、Agromyces、Alkanindiges、Phycisphaera、假黄色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Terrimonas、Pseudohaliea、Paenisporosarcina 9个已知属,8个未知属;显著降低了4个细菌属的丰度,分别为Sporichthya、Methylocystis、Devosia 、Altererythrobacter。间作显著增加了1个真菌属的丰度,为Arthrographis;降低了3个真菌属的丰度,分别为柱孢属(Cylindrocarpon)、Metacordyceps、 外瓶霉属(Exophiala)。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根际细菌属Pseudomonas与有效磷(AP)、全磷(TP)呈显著正相关性,真菌属Naganishia与有效磷(AP)呈显著正相关性;真菌属Polyscytalum、Minimedusa与有效磷(AP)呈显著负相关性。PICRUSt2结果显示,间作显著降低了根际细菌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以及胞外结构两大类功能丰度;FUNGuild功能分析显示,间作显著降低了病原-腐生过渡型真菌在苹果根际土壤的丰度。【结论】苹果与柿子树间作可提高苹果根际土壤OM、AN、TP含量,显著增加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减少病原真菌微生物的相对丰度,为探讨间作抗病机理提供数据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斐 王广军 余德光 卢炳国 谢骏 郁二蒙 夏耘 种香玉
为探讨生物絮团对养殖水体水质和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采用水质分析和Biolog-ECO技术,分析了葡萄糖强化养殖水体培育生物絮团的过程中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碳代谢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成熟的生物絮团有效降低了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水平,并显著提高了养殖水体的总固体悬浮物(TSS)含量。(2)对照组和生物絮团组水体微生物样品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在培养108 h后趋于稳定,生物絮团组AWCD高出对照组18%;同时生物絮团系统水体微生物提高了对聚合物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的代谢强度;对比2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发现,生物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