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2)
- 2023(10504)
- 2022(9409)
- 2021(8941)
- 2020(7486)
- 2019(17149)
- 2018(17167)
- 2017(33177)
- 2016(18344)
- 2015(20289)
- 2014(20336)
- 2013(20199)
- 2012(18413)
- 2011(16441)
- 2010(16205)
- 2009(14545)
- 2008(14004)
- 2007(11982)
- 2006(10153)
- 2005(8676)
- 学科
- 济(66839)
- 经济(66763)
- 管理(50388)
- 业(48364)
- 企(40798)
- 企业(40798)
- 方法(33732)
- 数学(29223)
- 数学方法(28867)
- 学(17823)
- 农(17116)
- 财(17057)
- 中国(16461)
- 业经(14726)
- 地方(13319)
- 理论(12095)
- 务(11549)
- 贸(11514)
- 贸易(11510)
- 农业(11501)
- 财务(11476)
- 技术(11471)
- 财务管理(11458)
- 和(11383)
- 制(11382)
- 易(11177)
- 企业财务(10932)
- 环境(10584)
- 银(9772)
- 教育(9733)
- 机构
- 大学(255671)
- 学院(252978)
- 管理(101273)
- 济(92876)
- 经济(90724)
- 理学(88926)
- 理学院(87896)
- 管理学(86212)
- 管理学院(85769)
- 研究(85217)
- 中国(60043)
- 科学(57754)
- 京(54910)
- 农(45230)
- 所(43899)
- 业大(43494)
- 财(41585)
- 研究所(40762)
- 中心(37776)
- 农业(35673)
- 江(35194)
- 财经(34389)
- 北京(34358)
- 范(33245)
- 师范(32872)
- 院(31765)
- 经(31424)
- 州(29062)
- 技术(27873)
- 经济学(26944)
- 基金
- 项目(184510)
- 科学(143406)
- 基金(133441)
- 研究(129878)
- 家(118554)
- 国家(117613)
- 科学基金(99819)
- 社会(79139)
- 社会科(74879)
- 社会科学(74859)
- 省(72567)
- 基金项目(71978)
- 自然(68183)
- 自然科(66592)
- 自然科学(66573)
- 自然科学基金(65373)
- 划(61554)
- 教育(59289)
- 资助(55118)
- 编号(52175)
- 成果(41829)
- 重点(41155)
- 部(39689)
- 发(38373)
- 创(38264)
- 科研(36388)
- 课题(35991)
- 创新(35675)
- 计划(35260)
- 大学(33859)
共检索到350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宝君 胡凯基 王秋丽 孙玉林 吴政民 汪企明
通过23种松树、5种松树的105个种源及13种非松属树木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松树的抗性差异很大,火炬松、班克松、刚松均未感病。马尾松1年生幼苗感病,2、4年生幼苗及10年生幼树抗病。湿地松3年生幼苗感病,10年生幼树未感病。美国五针松在不同地方的抗病性差异很大。其它17种均不同程度地感病。华山松21个种源均严重感病,油松21个种源均感病。马尾松、火炬松及湿地松的供试种源均未感病。除雪松外,其它12种非松属树木均感病。环境条件影响松树的抗性。低温不利病害发展。不同来源的松材线虫对同种松树的致病力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线虫致病性差异要...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松树 种源 抗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旭 罗宽
为了解抗病松树后代对松树线虫的抗性,采用人工接种松树线虫,相隔一定时间调查其枯死情况,用3%酸性染料染色研究了抗性松与普通松水分输导情况,线虫的数量,结果表明,普通黑松3个月后枯死率为91.1%,次代抗性赤松枯死率为4.46%,除中央髓部的水分输导受影响外周边木质部和形成层未受影响;次代抗性黑松除两株水分严重受阻外,其他与赤松相似,接种线虫1周后从次代抗性松树上分离线虫最多,以后逐渐下降,5周后则很少.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次代抗性松树 抗性 水分输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越 韩正敏 李传道
本研究用我国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 15年生以上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染松材线虫病的 3年生黑松的木质组织进行萃取和粗提纯 ,方法为高压蒸煮法和氯仿碱法。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有致萎活性的毒性物质仅存在于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木质组织中。自然感病死后 1年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健康松树中不含有这些毒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 MSSystem)对上述木质组织萃取物作定性分析发现 ,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马尾松和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有致萎活性的萃取物中均含苯乙酸和 2 甲氧基肉桂酸 ,自然感病死后 1年的松树和健康松树中则无。而在健康松树和感病松树中都发现有苯甲醛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龙喜 吴小芹 吉静 俞禄珍
以黑松、马尾松和火炬松为研究对象,对其接种松材线虫后4,12,24,48,72,96和120h的NO和核酸酶的活性进行测定。3种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NO平均含量的积累为火炬松<马尾松马尾松>黑松。同时3种松树接种后的核酸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单链核酸酶活性在4~48h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而火炬松双链核酸酶活性在4~96h时却一直低于马尾松和黑松,这表明不同松树体内单链或双链核酸酶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有关。且3种松树在接种松材线虫后,表现出症状的时间顺序为黑松最早,马尾松次之,火炬松最晚。这表明NO...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冀营 骆有庆 石娟 严晓素 陈卫平 蒋平
2003年11月和2004年6月,在松材线虫病典型发生区浙江省舟山市调查了马尾松上的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和分布位置,分析了罹病木上的优势虫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上共发现5种昆虫,其中钻蛀类害虫4种,白蚁1种;在冬季和夏季生活于松树主干上的昆虫种类不尽相同,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宽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对空间和营养资源的利用有不同比例的相似性,依据其各自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达到竞争的平衡和共存.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钻蛀性昆虫 生态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璇 理永霞 刘振宇 吕全 贾秀贞 张星耀
【目的】通过比较松材线虫CYP450基因和寄主萜烯类物质代谢的时间特异性,研究松材线虫解毒相关CYP450基因与寄主蒎烯类物质代谢之间的相关性,为该病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松材线虫接种5年生马尾松后,通过实时定量PCR研究松材线虫CYP450基因和寄主萜烯合成酶基因表达模式,同时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寄主松树主要萜烯类物质代谢规律。【结果】松材线虫接种5年生马尾松后,松树蒎烯合成酶基因分别在第6天和第21天上调表达,而寄主松树体内α-蒎烯和β-蒎烯也具有2个峰值,分别在第9天和第27天时含量最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陶欢 李存军 程成 蒋丽雅 胡海棠
[目的]综合评述了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树遥感监测的数据和方法研究进展,并就星-机-地多源遥感数据协同监测变色松树提出展望。[方法]通过分析松材线虫病染病松树的生理生态特征和冠层光谱,综述遥感数据的获取、基于遥感数据的变色松树解译方法,讨论当前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树遥感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结果]不同的遥感监测平台对于变色松树的识别各具其优势,地面调查具有高可靠性优势、卫星遥感具有多时相优势、无人机遥感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灵活性优势。其中以无人机遥感和高分卫星遥感为主的遥感技术的发展,伴随着遥感图像解译算法和计算机软硬件的改进,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变色松树的快速定位和计数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新手段在变色松树监测过程中还存在着监测手段单一,定位位置偏差大、识别精度和识别效率低等问题。[结论]未来随着卫星数量的增多和无人机影像获取成本的减少,从多源遥感影像上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快速定位出单株变色松树和疫区变色松树的计数将成为新的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宝君 刘伟 徐福元 张培 曲花荣
1997~1998年用不同量的松材线虫接种黑松和马尾松,用3个来源的松材线虫接种马尾松,用松材线虫接种7种松树,接种后对松树的流胶情况定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接种量小的,松树流胶异常出现得晚,全部供试松树流胶出现异常的时间长;用南京的松材线虫接种的松树和用其它来源松材线虫接种的松树相比较,其流胶异常出现得快,全部供试松树表现流胶异常的时间短;感病松树流胶异常出现后,很快全部供试松树均表现异常并死亡。中度感病松树流胶异常出现后,到全部供试松树流胶表现异常的时间长,部分死亡。抗病松树的全部供试植株表现流胶异常的时间长,而且流胶异常的等级低,无松树死亡。虽然各处理中流胶异常的时间不同,但98%以上的...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流胶 早期诊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瑶 汪来发 朴春根 朱天辉 申相澈 郑荣镇
测试了木腐菌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以及对马尾松木块和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伐桩的分解能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除裂褶菌菌株外,其他菌株都能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中松材线虫在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0、W11,硫磺菌菌株5452、6600,粗皮侧耳菌株6221,虎掌菌菌株6320,茯苓菌株6284,灵芝菌株6501菌落上完全不能存活。对马尾松木块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0、W11、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茯苓菌株6284对马尾松木块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田间接种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1、茯苓菌株6284和粗皮侧耳菌株6221处理松材线虫病...
关键词:
木腐菌 松材线虫病 伐桩 分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来发 朴春根 李永 田国忠 贺长洋
用多毛孢(Pestalotia sp.)培养松材线虫,经过表面消毒后,在Tris-HCl缓冲液中振荡培养,培养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的干样,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松材线虫能向体外分泌多种可溶性蛋白,发现有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淀粉酶。用松材线虫产生的分泌物、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淀粉酶接种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发现松材线虫产生的分泌物和纤维素酶能够导致松针枯死。这暗示松材线虫的分泌物可能是松材线虫病因之一。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黑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贺 骆有庆 石娟
[目的]明确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树针叶光合特性、光合响应曲线、主要光合响应指标及碳氮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期在光合生理水平上提供松材线虫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技术,为林业管理者采取快速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健康期、感病中期和感病末期马尾松树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分别测定不同感病阶段马尾松树针叶光合特性及所测针叶样品的C%、N%和δ~(13)C含量。[结果]健康马尾松树在松材线虫胁迫条件下,可显著降低其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其数值大小均表现为:健康期>感病中期>感病末期;不同感病阶段马尾松的暗呼吸速率数值之间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数值的大小表现为:感病中期>健康期>感病末期;健康期马尾松的光补偿点显著低于感病中期的光补偿点,但是其光饱和点显著高于感病中期的光饱和点。此外,不同感病阶段马尾松树针叶的平均C素含量变化不大,但平均N素和平均δ~(13)C含量则会显著下降。[结论]松材线虫侵染健康马尾松树后,可降低其对外界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致使其光合特性显著下降;感病马尾松树针叶N素损失是导致马尾松光合能力显著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感病马尾松树针叶气孔导度下降是导致其针叶δ~(13)C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亦说明松材线虫的入侵会显著降低马尾松树针叶的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企明 徐福元 葛明宏 王章荣 陈天华
1984年在南京近郊营造了马尾松不同种源以及其他松树试验林。1995年7月对该试验林(13年生)39个马尾松种源以及6种其他松树进行了松材线虫接种。线虫是从当地由于松材线虫病死亡的马尾松树材中提取的。每个种源或树种接种3株,共接135株树木。每株接线虫约5000条。马尾松不同种源和不同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及感病进程变异很大。5个强抗性种源(广东高州、英德、信宜,广西忻城和湖北远安)抗性显著高于其他种源,也高于黑松和晚松,但低于高抗性的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刚松。马尾松不同种源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变异模式具有随产地的纬度从南向北而不断减弱的趋势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抗性(育种) 松材线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福元 郑华英 刘云鹏 解春霞 徐明 赵振东
通过反复选择试验,从40个马尾松种源中选出既抗松材线虫病又较抗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取食的广东5号种源。接种松材线虫使抗病马尾松种源中某些萜类组分如长叶烯、酚性化合物等增多;而抗松褐天牛取食种源含有更多的单萜烯、倍半萜烯、石竹烯等,含有更少长叶烯,这可能与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的取食习性不同有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能抗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和抗松材线虫病,这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抗性强的观点一致。厚皮紧密型的树皮结构和旺盛的树木生长势也是抗性种源抗性强的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兴平 陈春平 王国红 李镇宇 戈峰
从 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松树诱导抗虫性研究进展 ,重点阐述了受害松针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 ,受害松针对松毛虫种群特征的影响以及松树诱导抗虫性的特性和影响因子等。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受害后松针内化学物质有较大变化 :一些营养物质 (糖、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等 )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体内的某些次生代谢物质 (挥发性的和非挥发性的次生代谢物质 )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这一抗性机制将使松毛虫的发育期延长、死亡率增加、生殖力减弱 ,从而进一步导致整个种群数量的下降。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松毛虫周期性暴发的机理 ,旨在为松毛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松树 化学物质 诱导抗性 种群动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温晓健 巫建军 李永先 王璇 理永霞 张星耀
[目的]以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疫区健康和枯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为研究对象,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前后马尾松树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为利用马尾松内生微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积累微生物种质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健康和枯死马尾松不同组织内的(根部、干部和针叶)真菌和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木霉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松材线虫取食木霉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从健康和枯死马尾松树体内分别分离得到真菌19个属共106个菌株和10个属共86个菌株,优势类群均为木霉属真菌。不同组织间真菌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干部和针叶的多样性指数高于根部。健康马尾松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依次为2.37、0.87和0.51,高于枯死马尾松的1.72、0.76和0.39,二者的相似性指数小于0.5。从健康和枯死马尾松树体内分别分离得到细菌13个属共59个菌株和12个属共56个菌株,优势类群均为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沙雷氏菌属细菌。健康和枯死马尾松中均为干部的细菌多样性最高,针叶的细菌多样性最低,二者的相似性指数大于0.5。木霉作为马尾松树体内的优势类群,本次共分离到6个种,通过取食实验发现木霉FXY7显著抑制了松材线虫的种群数量。[结论]健康马尾松树体内的真菌多样性高于枯死马尾松,二者的真菌菌群相似性较低,而且不同组织间真菌菌群相似性也较低,但健康和枯死马尾松的细菌群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表明松材线虫入侵会影响马尾松体内的真菌多样性,但对细菌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中还分离到多株可能对松材线虫病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菌,为探索松材线虫病的新型防控技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马尾松 真菌 细菌 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