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35)
2023(3367)
2022(2853)
2021(2639)
2020(2267)
2019(4904)
2018(4722)
2017(8759)
2016(5250)
2015(5580)
2014(5581)
2013(5490)
2012(5302)
2011(4707)
2010(4622)
2009(4097)
2008(4179)
2007(3687)
2006(3037)
2005(2734)
作者
(19045)
(16010)
(15776)
(15117)
(10264)
(7834)
(7091)
(6249)
(5835)
(5833)
(5570)
(5527)
(5460)
(5215)
(5088)
(5074)
(4797)
(4767)
(4673)
(4458)
(4327)
(4043)
(3916)
(3882)
(3624)
(3540)
(3476)
(3448)
(3435)
(3382)
学科
(15075)
经济(15054)
(12400)
管理(11612)
(10160)
企业(10160)
方法(8120)
(7663)
数学(7038)
数学方法(6919)
(5184)
(3806)
财务(3781)
财务管理(3774)
中国(3745)
企业财务(3682)
(3666)
(3533)
(3207)
银行(3179)
(3101)
金融(3100)
技术(3062)
(3035)
业经(2988)
理论(2794)
(2684)
(2542)
贸易(2541)
及其(2525)
机构
大学(74528)
学院(73165)
研究(31104)
科学(24923)
(23891)
(23358)
经济(22769)
管理(21667)
中国(20974)
农业(19319)
理学(18972)
业大(18910)
(18717)
理学院(18637)
管理学(18012)
管理学院(17890)
研究所(17680)
(16790)
(13248)
中心(13243)
实验(12578)
农业大学(12488)
(12415)
实验室(12110)
(11902)
(11586)
重点(11486)
(11395)
(10841)
技术(10528)
基金
项目(56336)
科学(42554)
基金(41464)
(40835)
国家(40565)
科学基金(32125)
研究(32058)
自然(24708)
自然科(24182)
自然科学(24173)
自然科学基金(23771)
(22812)
基金项目(21880)
(19979)
社会(18378)
社会科(17394)
社会科学(17388)
资助(17132)
教育(14725)
计划(14435)
重点(13638)
科技(13616)
科研(12187)
专项(11693)
(11621)
(11460)
(11393)
创新(11006)
(10865)
编号(10173)
期刊
学报(25428)
(22386)
经济(22386)
(21572)
科学(19564)
研究(17606)
大学(17527)
学学(17187)
中国(14573)
农业(14159)
(9584)
林业(8894)
业大(8376)
管理(7694)
(7643)
农业大学(6296)
(5936)
金融(5936)
(5768)
教育(5756)
科技(5113)
财经(4945)
中国农业(4862)
技术(4269)
自然(4240)
(4205)
经济研究(3989)
(3924)
自然科(3835)
自然科学(3835)
共检索到103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璇  理永霞  刘振宇  吕全  贾秀贞  张星耀  
【目的】通过比较松材线虫CYP450基因和寄主萜烯类物质代谢的时间特异性,研究松材线虫解毒相关CYP450基因与寄主蒎烯类物质代谢之间的相关性,为该病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松材线虫接种5年生马尾松后,通过实时定量PCR研究松材线虫CYP450基因和寄主萜烯合成酶基因表达模式,同时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寄主松树主要萜烯类物质代谢规律。【结果】松材线虫接种5年生马尾松后,松树蒎烯合成酶基因分别在第6天和第21天上调表达,而寄主松树体内α-蒎烯和β-蒎烯也具有2个峰值,分别在第9天和第27天时含量最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越  韩正敏  李传道  
本研究用我国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 15年生以上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染松材线虫病的 3年生黑松的木质组织进行萃取和粗提纯 ,方法为高压蒸煮法和氯仿碱法。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有致萎活性的毒性物质仅存在于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木质组织中。自然感病死后 1年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健康松树中不含有这些毒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 MSSystem)对上述木质组织萃取物作定性分析发现 ,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马尾松和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有致萎活性的萃取物中均含苯乙酸和 2 甲氧基肉桂酸 ,自然感病死后 1年的松树和健康松树中则无。而在健康松树和感病松树中都发现有苯甲醛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宝君  胡凯基  王秋丽  孙玉林  吴政民  汪企明  
通过23种松树、5种松树的105个种源及13种非松属树木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松树的抗性差异很大,火炬松、班克松、刚松均未感病。马尾松1年生幼苗感病,2、4年生幼苗及10年生幼树抗病。湿地松3年生幼苗感病,10年生幼树未感病。美国五针松在不同地方的抗病性差异很大。其它17种均不同程度地感病。华山松21个种源均严重感病,油松21个种源均感病。马尾松、火炬松及湿地松的供试种源均未感病。除雪松外,其它12种非松属树木均感病。环境条件影响松树的抗性。低温不利病害发展。不同来源的松材线虫对同种松树的致病力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线虫致病性差异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旭  罗宽  
为了解抗病松树后代对松树线虫的抗性,采用人工接种松树线虫,相隔一定时间调查其枯死情况,用3%酸性染料染色研究了抗性松与普通松水分输导情况,线虫的数量,结果表明,普通黑松3个月后枯死率为91.1%,次代抗性赤松枯死率为4.46%,除中央髓部的水分输导受影响外周边木质部和形成层未受影响;次代抗性黑松除两株水分严重受阻外,其他与赤松相似,接种线虫1周后从次代抗性松树上分离线虫最多,以后逐渐下降,5周后则很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瑶  汪来发  朴春根  朱天辉  申相澈  郑荣镇  
测试了木腐菌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以及对马尾松木块和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伐桩的分解能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除裂褶菌菌株外,其他菌株都能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中松材线虫在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0、W11,硫磺菌菌株5452、6600,粗皮侧耳菌株6221,虎掌菌菌株6320,茯苓菌株6284,灵芝菌株6501菌落上完全不能存活。对马尾松木块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0、W11、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茯苓菌株6284对马尾松木块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田间接种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1、茯苓菌株6284和粗皮侧耳菌株6221处理松材线虫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来发  朴春根  李永  田国忠  贺长洋  
用多毛孢(Pestalotia sp.)培养松材线虫,经过表面消毒后,在Tris-HCl缓冲液中振荡培养,培养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的干样,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松材线虫能向体外分泌多种可溶性蛋白,发现有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淀粉酶。用松材线虫产生的分泌物、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淀粉酶接种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发现松材线虫产生的分泌物和纤维素酶能够导致松针枯死。这暗示松材线虫的分泌物可能是松材线虫病因之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贺  骆有庆  石娟  
[目的]明确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树针叶光合特性、光合响应曲线、主要光合响应指标及碳氮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期在光合生理水平上提供松材线虫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技术,为林业管理者采取快速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健康期、感病中期和感病末期马尾松树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分别测定不同感病阶段马尾松树针叶光合特性及所测针叶样品的C%、N%和δ~(13)C含量。[结果]健康马尾松树在松材线虫胁迫条件下,可显著降低其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其数值大小均表现为:健康期>感病中期>感病末期;不同感病阶段马尾松的暗呼吸速率数值之间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数值的大小表现为:感病中期>健康期>感病末期;健康期马尾松的光补偿点显著低于感病中期的光补偿点,但是其光饱和点显著高于感病中期的光饱和点。此外,不同感病阶段马尾松树针叶的平均C素含量变化不大,但平均N素和平均δ~(13)C含量则会显著下降。[结论]松材线虫侵染健康马尾松树后,可降低其对外界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致使其光合特性显著下降;感病马尾松树针叶N素损失是导致马尾松光合能力显著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感病马尾松树针叶气孔导度下降是导致其针叶δ~(13)C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亦说明松材线虫的入侵会显著降低马尾松树针叶的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冀营  骆有庆  石娟  严晓素  陈卫平  蒋平  
2003年11月和2004年6月,在松材线虫病典型发生区浙江省舟山市调查了马尾松上的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和分布位置,分析了罹病木上的优势虫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上共发现5种昆虫,其中钻蛀类害虫4种,白蚁1种;在冬季和夏季生活于松树主干上的昆虫种类不尽相同,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宽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对空间和营养资源的利用有不同比例的相似性,依据其各自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达到竞争的平衡和共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龙喜  吴小芹  吉静  俞禄珍  
以黑松、马尾松和火炬松为研究对象,对其接种松材线虫后4,12,24,48,72,96和120h的NO和核酸酶的活性进行测定。3种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NO平均含量的积累为火炬松<马尾松马尾松>黑松。同时3种松树接种后的核酸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单链核酸酶活性在4~48h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而火炬松双链核酸酶活性在4~96h时却一直低于马尾松和黑松,这表明不同松树体内单链或双链核酸酶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有关。且3种松树在接种松材线虫后,表现出症状的时间顺序为黑松最早,马尾松次之,火炬松最晚。这表明NO...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温晓健  巫建军  李永先  王璇  理永霞  张星耀  
[目的]以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疫区健康和枯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为研究对象,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前后马尾松树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为利用马尾松内生微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积累微生物种质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健康和枯死马尾松不同组织内的(根部、干部和针叶)真菌和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木霉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松材线虫取食木霉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从健康和枯死马尾松树体内分别分离得到真菌19个属共106个菌株和10个属共86个菌株,优势类群均为木霉属真菌。不同组织间真菌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干部和针叶的多样性指数高于根部。健康马尾松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依次为2.37、0.87和0.51,高于枯死马尾松的1.72、0.76和0.39,二者的相似性指数小于0.5。从健康和枯死马尾松树体内分别分离得到细菌13个属共59个菌株和12个属共56个菌株,优势类群均为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沙雷氏菌属细菌。健康和枯死马尾松中均为干部的细菌多样性最高,针叶的细菌多样性最低,二者的相似性指数大于0.5。木霉作为马尾松树体内的优势类群,本次共分离到6个种,通过取食实验发现木霉FXY7显著抑制了松材线虫的种群数量。[结论]健康马尾松树体内的真菌多样性高于枯死马尾松,二者的真菌菌群相似性较低,而且不同组织间真菌菌群相似性也较低,但健康和枯死马尾松的细菌群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表明松材线虫入侵会影响马尾松体内的真菌多样性,但对细菌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中还分离到多株可能对松材线虫病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菌,为探索松材线虫病的新型防控技术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陶欢  李存军  程成  蒋丽雅  胡海棠  
[目的]综合评述了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树遥感监测的数据和方法研究进展,并就星-机-地多源遥感数据协同监测变色松树提出展望。[方法]通过分析松材线虫病染病松树的生理生态特征和冠层光谱,综述遥感数据的获取、基于遥感数据的变色松树解译方法,讨论当前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树遥感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结果]不同的遥感监测平台对于变色松树的识别各具其优势,地面调查具有高可靠性优势、卫星遥感具有多时相优势、无人机遥感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灵活性优势。其中以无人机遥感和高分卫星遥感为主的遥感技术的发展,伴随着遥感图像解译算法和计算机软硬件的改进,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变色松树的快速定位和计数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新手段在变色松树监测过程中还存在着监测手段单一,定位位置偏差大、识别精度和识别效率低等问题。[结论]未来随着卫星数量的增多和无人机影像获取成本的减少,从多源遥感影像上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快速定位出单株变色松树和疫区变色松树的计数将成为新的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宝君  刘伟  徐福元  张培  曲花荣  
1997~1998年用不同量的松材线虫接种黑松和马尾松,用3个来源的松材线虫接种马尾松,用松材线虫接种7种松树,接种后对松树的流胶情况定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接种量小的,松树流胶异常出现得晚,全部供试松树流胶出现异常的时间长;用南京的松材线虫接种的松树和用其它来源松材线虫接种的松树相比较,其流胶异常出现得快,全部供试松树表现流胶异常的时间短;感病松树流胶异常出现后,很快全部供试松树均表现异常并死亡。中度感病松树流胶异常出现后,到全部供试松树流胶表现异常的时间长,部分死亡。抗病松树的全部供试植株表现流胶异常的时间长,而且流胶异常的等级低,无松树死亡。虽然各处理中流胶异常的时间不同,但98%以上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阳雪  赵晓佳  谈家金  
为了进一步阐明细菌在松材线虫病中的作用,采用松材线虫(CK)和松材线虫与马尾松内生细菌GD2的混合物(T)分别接种马尾松,对松材线虫进行转录组测序、 Gene Ontology(GO)及KEGG富集分析,并利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验证目标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空白虫)CK相比,共筛选到143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其中有63个上调基因,80个下调基因。Gene Ontology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免疫系统过程、细胞膜、代谢过程、转运活性等功能类富集。KEGG通路在ECM-receptor互作、肾素-血管紧张素、糖酵解、胰岛素信号等通路富集。这些GO功能与KEGG通路涉及机体的免疫调节。选取8个基因进行RT-qPCR验证,表达水平与测序结果一致,证明了测序结果的准确性。表明菌株GD2可以通过提高松材线虫的免疫调节能力来影响松材线虫病的发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璇  理永霞  张星耀  
【目的】研究松材线虫不同环境条件下繁殖策略,为该病种群扩张繁殖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显微观察检测在营养和蒎烯胁迫条件下松材线虫雌雄比变化规律。【结果】在营养富足条件下,松材线虫雌虫比例增加,反之松材线虫雄虫比例增高;低浓度α-蒎烯和β-蒎烯胁迫条件下,松材线虫雌雄比降低,而高浓度α-蒎烯处理后,松材线虫雌雄比升高,雌性后代比例增大;在低浓度α-蒎烯和低浓度β-蒎烯混合处理条件下,松材线虫雌雄比最低,且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结论】松材线虫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有利于雌性后代的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仕利  曹福祥  王猛  钱万强  
对目前松材线虫基因水平的研究进行了概述.目前已研究过的松材线虫基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应用于检疫检验的研究,主要研究的基因有rRNA基因,利用rRNA的ITS区核苷酸序列进化速度较快的特点,能准确区分松材线虫与其近缘种;二是探讨致病机理的研究,主要研究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酸裂解酶等在食道腺细胞中表达的酶基因,发现纤维素酶基因可能是由于基因横跨作用从细菌迁移到松材线虫基因组内,有助于研究松材线虫致病性的起源;三是对松材线虫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为控制松材线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