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9)
- 2023(10956)
- 2022(9882)
- 2021(9269)
- 2020(7840)
- 2019(17978)
- 2018(17994)
- 2017(34081)
- 2016(19230)
- 2015(21631)
- 2014(21409)
- 2013(21228)
- 2012(19401)
- 2011(17441)
- 2010(17117)
- 2009(15379)
- 2008(14738)
- 2007(12517)
- 2006(10709)
- 2005(9088)
- 学科
- 济(68608)
- 经济(68530)
- 管理(49664)
- 业(48258)
- 企(39076)
- 企业(39076)
- 方法(34542)
- 数学(30042)
- 数学方法(29673)
- 学(19953)
- 农(19725)
- 中国(16702)
- 财(16030)
- 业经(15259)
- 地方(14395)
- 农业(13717)
- 理论(12329)
- 贸(11848)
- 贸易(11842)
- 和(11683)
- 环境(11644)
- 易(11477)
- 技术(11174)
- 制(10682)
- 教育(10312)
- 务(10124)
- 财务(10047)
- 财务管理(10030)
- 划(9916)
- 企业财务(9498)
- 机构
- 大学(269641)
- 学院(267036)
- 管理(103606)
- 济(94688)
- 经济(92493)
- 研究(92072)
- 理学(91260)
- 理学院(90121)
- 管理学(88286)
- 管理学院(87848)
- 科学(65634)
- 中国(63140)
- 京(57721)
- 农(56656)
- 业大(50809)
- 所(48821)
- 研究所(45653)
- 农业(45279)
- 中心(40670)
- 财(40404)
- 江(37715)
- 北京(35644)
- 范(35593)
- 师范(35087)
- 财经(33529)
- 院(33412)
- 技术(31929)
- 州(30897)
- 经(30591)
- 农业大学(30526)
- 基金
- 项目(197354)
- 科学(152621)
- 基金(142038)
- 研究(135227)
- 家(127614)
- 国家(126588)
- 科学基金(106653)
- 社会(80907)
- 省(79778)
- 基金项目(76929)
- 社会科(76513)
- 社会科学(76490)
- 自然(74523)
- 自然科(72747)
- 自然科学(72721)
- 自然科学基金(71400)
- 划(67454)
- 教育(62101)
- 资助(58024)
- 编号(54169)
- 重点(44807)
- 成果(43449)
- 发(41675)
- 部(41409)
- 创(41181)
- 计划(40155)
- 科研(39087)
- 创新(38461)
- 课题(37842)
- 科技(36012)
共检索到367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瑞娜 郝昕 邓振 理永霞 曹景鑫 苏光祥 陈洁 闵梦茹 马玲
【目的】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松材线虫病严重破坏东亚和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方法】本研究从松材线虫基因组中获取Bx-gst12,随后对该基因的全长CDS区域进行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Bx-gst12所编码的蛋白质Bx-GST12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通过基因干扰技术对Bx-gst12干扰后,分析该基因在松材线虫对阿维菌素敏感程度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Bx-GST12蛋白稳定系数为28.96,亲水系数为-0.412,三级结构预测Bx-GST12蛋白具有含有9个α螺旋和5个β折叠,但不具有跨膜结构域。应用基因干扰技术对Bx-gst12基因进行基因干扰,干扰后的Bx-gst12基因表达量变为原来的25.14%。阿维菌素溶液生物测定实验结果表明,Bx-gst12干扰后的松材线虫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松材线虫死亡率平均提高了7.12%。【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Bx-gst12基因并对该基因的dsRNA进行了设计与合成。Bx-gst12基因干扰显著影响了松材线虫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在相同浓度的阿维菌素胁迫相同时间中,干扰组线虫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Bx-gst12基因在松材线虫药物代谢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沛 夏冰 石泰 高希武
研究了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 .)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s)活性的影响。用亚致死剂量的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小菜蛾敏感品系后 ,二处理组的GSTs活性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 4 2 %和 70 % ;抗性品系经上述 2种药剂同样处理后的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了 4 5 %和 30 %。对GSTs的动力学研究表明 ,敏感品系用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GSTs的Km 值比对照降低了近 4 0 % ,而阿维菌素处理后其Km 值变化不大 ,说明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 ,GSTs对底物的亲和力明显增强 ;抗性品系中二处理组GSTs的Km 值与对照无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颖 王晓东 遇文婧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山新杨的过/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通过观察比较接种细链格孢菌后各植株叶片的表型和病斑面积,验证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同时测定接种病原菌前后,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植株内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1)山新杨PdbGSTU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3 bp,编码氨基酸250个,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 kDa,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bGSTU蛋白与银中杨的蛋白KAJ6918316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PdbGSTU基因启动子序列含多种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2)RT-qPCR结果显示,PdbGSTU基因在山新杨顶芽表达量最高,在其根部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受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1-氨基环丙基-1-羧酸3种植物激素诱导,均上调表达。(3)接种细链格孢菌后,野生型和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的叶片上,病斑面积分别为6.42和16.46 mm2,而过表达PdbGSTU基因的植株叶片上,少部分接种点出现明显病斑,其余接种部分仅出现褪色。【结论】PdbGSTU正向参与山新杨对细链格孢菌侵染的抵御过程,可通过清除活性氧提高杨树对病原菌的抗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俊宁 代鲁鲁 张然然 陈辉
【目的】克隆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以揭示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华山松大小蠹克服寄主抗性及物质转运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RACE克隆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华山松大小蠹幼虫、蛹和雌雄成虫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cDNA全长为973bp的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并命名为DaGSTe1(GenBank登录号:KJ637332),其编码一个由2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质量约为23.567ku,理论等电点为7.90。华山松大小蠹Da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云欢 郑文博 赵美 王陈骄子 周而勋 舒灿伟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及表达分析对水稻纹枯病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Rsgst)的功能进行探索。通过水稻纹枯病菌RSIADB基因组数据库查找Rsgst序列,确定该基因在水稻纹枯病菌基因组中的精确位置。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Rsgst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基本信息,并使用MEGA 5.0软件构建同源蛋白的系统发育树,最后用qRT-PCR检测Rsgst在菌核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量,同时测定GST的酶活性。结果表明,Rsgst全长1 207 bp,该基因共编码277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30.90 ku,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蕾 于永昂 杨天佑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麦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TaGST)的功能,采用RT-PCR方法分离了小麦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TaGST)的ORF全长C DNa,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aGST基因的ORF全长690 bP,编码229个氨基酸;TaGST蛋白分子质量为25.81 k Da,P I为5.2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与水稻OSGST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与已知植物GST家族成员的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将TaGST聚为PhI类GST。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TaGST,对TaGST基因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其所表达蛋白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为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玉洁 林飞鹏 安泽伟 唐朝荣
【目的】从橡胶树中克隆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DNA,进行序列、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研究胁迫条件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谱。【方法】利用产排胶机理课题组构建的胶乳EST数据库,通过PCR技术克隆橡胶树GST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DNA;在线预测蛋白质保守功能域和亚细胞定位,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割胶、伤害、低温、激素和死皮病等因素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从橡胶树胶乳中克隆到1个GST基因的全长cDNA(793 bp),编码25.4 kD(219aa)蛋白,命名为HbGSTU1;克隆了HbGSTU1的基因组DNA(1 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向红 易乐飞 李信书 王萍 阎斌伦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一类多功能蛋白家族,主要参与解毒和抗氧化防御过程。为了研究GST在条斑紫菜叶状体解毒过程中的作用,克隆并分析了条斑紫菜一个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命名为PyGST)的基因组DNA序列和c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其在铅胁迫下的表达规律。PyGST包含一个长624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区内含有一个长248 bp的内含子。PyGST具有GST蛋白家族的保守碱基和保守结构域。PyGST与藻类GST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动物Sigma型GST的亲缘关系次之;在进化树上PyGST等大多数藻类GST与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顾梓鹏 任玉东 程芬 张晓雯 徐东 叶乃好 梁成伟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是一个较大的基因家族,在生物体生长发育和对环境变化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配子体中克隆了6个完整的GST基因(mpgst1、mpgst2、mpgst3、mpgst4、mpgst5和mpgst6)。随后将6个巨藻GST基因分别转化至细长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CC 7942)中,提取细长聚球藻转化株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验证及测定转化株GST酶活进行基因功能验证,结果显示,6个mpgst基因都分别成功整合到细长聚球藻的基因组中,但只有含mpgst1、mpgst4和mpgst6基因的细长聚球藻转化株(MG1、MG4和MG6)具有耐镉性。在镉离子胁迫下,细长聚球藻转化株MG1、MG4和MG6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值均显著高于野生株(P<0.05)。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巨藻GST基因的抗重金属胁迫功能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瞿春梅 梁旭方 沈丹 何珊 白小丽
通过RT-PCR法和RACE法,分别从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 aureus)肝脏获得alpha、rho1、rho2型GST(GSTA、GSTR1、GSTR2)基因cDNA全序列,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肝脏获得GSTR1、GSTR2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GSTA基因cDNA全序列为933bp,5′非翻译区(5′-UTR)为98bp,3′非翻译区(3′-UTR)为166bp,开放阅读框(ORF)为669bp,编码222个氨基酸。奥利亚、尼罗罗非鱼GSTR1基因ORF均为681bp、均编码226个氨基酸;奥利亚、尼罗罗非鱼GST...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继祖 刘磊 王森山 宋丽雯
本研究通过测定单宁酸(2 g·L~(-1))处理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48 h后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以及不同组织GST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以明确单宁酸对GST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豌豆蚜取食单宁酸(2 g·L~(-1)) 48 h后,GST活性下降。相比不处理对照,经单宁酸处理后,豌豆蚜头部有7个GST基因上调表达,其中ApGST104、ApGSTX1上调表达3倍左右;胸部有10个GST基因上调表达,其中ApGSTD6上调表达6.4倍;腹部有10个GST基因上调表达,其中ApGST101、ApGST105上调5倍左右;中肠有9个GST基因上调表达,其中ApPGST105上调表达3.2倍。从结果可以看出,单宁酸对豌豆蚜GST基因的表达产生了影响,部分GST基因显著上调表达(P <0.05),表明GST基因可能在豌豆蚜对单宁酸的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彦广 王志刚 黄大庄
对取食 8种杨树的桑天牛幼虫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力进行了测定 ,证实取食不同杨树的桑天牛幼虫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 8种杨树的 14种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 ,经聚类分析将 8种杨树分为 2类 :加拿大杨、I 2 14杨、北京杨、J 2杨、J 1杨、山海关杨为一类 ,毛白杨、新疆杨为另一类。对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力与杨树次生代谢物质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 ,逐步回归方程表明 ,杨树丁香酸、绿原酸含量增高 ,苯酚、对羟基苯甲酸含量降低 ,则羧酸酯酶活力会较高 ;杨树苯酚含量增高 ,阿魏酸含量降低 ,则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力会较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葛天成 尹飞 胡琼波 彭争科 李振宇
【目的】探究转录调控因子MBF2 (multiprotein bridging factor 2)调控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功能,及其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中的作用,为阐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解毒代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敏感(SS)、广东连州(LZ)、云南通海(TH)3个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酶动力学法测定3个种群的GST活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MBF2在不同抗性种群小菜蛾中的表达差异;采用氯虫苯甲酰胺LC50诱导12 h,分析其对小菜蛾MBF2的诱导表达作用;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研究MBF2对GST基因的调控作用,并测定沉默MBF2后小菜蛾的GST活性;结合沉默后小菜蛾对药剂的敏感性变化,验证MBF2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中的作用。【结果】两个抗性种群(TH和LZ)相较SS种群分别达到了中抗及高抗的水平,TH和LZ抗性倍数分别为54.27和289.58;TH和LZ小菜蛾种群体内GST活性均显著高于SS种群;与SS种群相比,MBF2在抗性种群小菜蛾体内显著上调表达,在中抗和高抗种群中的表达量分别为敏感种群4.6和9.4倍。小菜蛾短期暴露于LC50浓度氯虫苯甲酰胺中,敏感、中抗及高抗种群均在8 h内MBF2表达量显著上调,最高表达量升至对照的10倍。沉默MBF2 24 h,小菜蛾9个GST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其中GSTZ1及GSTU1的下调量均达90%以上;处理组(ds MBF2)GST活性相较于阴性对照(ds GFP)降低57.76%;75 mg·L-1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处理组较对照组死亡率提升23.34%。【结论】MBF2可能通过调控GST的转录表达,提高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代谢能力,从而参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解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小菜蛾抗药性机理的深入解析及新型药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国声 顾越星 何波 徐梅倩 曹杰 朱顺海 黄维义
为了探明大片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多肽组分和酶活力以供今后进行 GST 的免疫原性和各种蠕虫 GST 的交叉免疫原性的研究,本试验首次用亲和层析法对大片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进行提取,用 SDS-PAGE 分析了大片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多肽组分,用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底物测定了 GST 酶活力.电泳染色结果表明,大片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至少有2条带,其分子量为29.9~24.5kD,其中主带2条,分别为28.3和26.2kD。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的 GST 可获得10.44μmol·min~(-1)·mg~(-1)以上的酶比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方丽 金伟波 王保莉
为了得到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将含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hEGF转化入BL21-CodonPlusTM-RP表达宿主菌进行大量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收集包涵体,用氧化复性的方法,加入还原型的谷胱甘肽进行复性,之后通过GlutathioneSepharoseTM4B纯化柱,分离纯化得到复性的融合蛋白。以兔抗人EGF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证明分离纯化得到的融合蛋白含有目的蛋白hEGF。最后对复性的融合蛋白进行了活性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hEGF生物学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