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36)
- 2023(5549)
- 2022(4640)
- 2021(4387)
- 2020(3732)
- 2019(8053)
- 2018(7980)
- 2017(14799)
- 2016(8538)
- 2015(9411)
- 2014(9462)
- 2013(9297)
- 2012(9123)
- 2011(8226)
- 2010(8297)
- 2009(7681)
- 2008(7831)
- 2007(7075)
- 2006(6207)
- 2005(5661)
- 学科
- 济(30533)
- 经济(30491)
- 管理(22264)
- 业(21223)
- 企(17364)
- 企业(17364)
- 方法(14875)
- 数学(12624)
- 学(12368)
- 数学方法(12360)
- 财(8369)
- 农(8043)
- 中国(7782)
- 制(6696)
- 业经(5828)
- 理论(5660)
- 务(5552)
- 财务(5521)
- 财务管理(5504)
- 银(5346)
- 融(5334)
- 金融(5333)
- 贸(5322)
- 贸易(5319)
- 银行(5318)
- 企业财务(5307)
- 环境(5208)
- 农业(5205)
- 易(5181)
- 土地(5126)
- 机构
- 大学(127553)
- 学院(125226)
- 研究(49818)
- 济(43869)
- 经济(42727)
- 管理(41777)
- 中国(36729)
- 科学(36305)
- 理学(35836)
- 理学院(35262)
- 管理学(34213)
- 管理学院(33994)
- 农(30874)
- 京(29282)
- 所(28591)
- 研究所(26488)
- 业大(25426)
- 农业(24572)
- 中心(21938)
- 财(21111)
- 江(19700)
- 院(18671)
- 北京(18413)
- 省(17750)
- 范(17146)
- 财经(16931)
- 师范(16881)
- 农业大学(16088)
- 科学院(15884)
- 室(15806)
- 基金
- 项目(88571)
- 科学(68028)
- 基金(65056)
- 家(61675)
- 国家(61220)
- 研究(55369)
- 科学基金(49819)
- 自然(36503)
- 自然科(35492)
- 自然科学(35474)
- 自然科学基金(34824)
- 基金项目(34126)
- 社会(33495)
- 省(33376)
- 社会科(31643)
- 社会科学(31635)
- 划(29729)
- 资助(27674)
- 教育(25332)
- 重点(21067)
- 编号(19990)
- 计划(19408)
- 部(18862)
- 科研(17982)
- 发(17904)
- 科技(17765)
- 创(17289)
- 创新(16391)
- 成果(16180)
- 性(15492)
共检索到188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国明 赵颖 陈斌 鲁专 陈叶平 邱海嵊
对舟山海岛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发生前设置的7个典型松林样地进行复查。结果表明:通过17a的自然恢复,舟山海岛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已演替到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阶段,其乔木层的多样性有所增加,增加幅度顺序为:演替到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演替到落叶阔叶林的黑松P.thunbergii纯林>演替到针阔混交林的马尾松纯林>演替到落叶阔叶林的黑松阔叶树混交林>演替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更新层和灌木层的多样性下降,原更新树种极少的黑松纯林更新层多样性上升,其他林分的更新层和灌木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瑞贺 王壮 石娟 骆有庆
以浙江省舟山岛10块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上自然恢复而成的次生马尾松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使用窗式诱捕器,调查样地内的昆虫群落结构与功能群,分析寄生性昆虫与松材线虫病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膜翅目(17科47种1178只)、鞘翅目(24科41种520只)和双翅目(18科32种616只)昆虫是样地内的优势类群;相对于其他针叶林群落,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内寄生性昆虫类群占昆虫总数比例明显偏大;随着针叶树种比例的减小,样地内寄生性昆虫数量呈增多的趋势(5针5阔<3针7阔<1针9阔),且与当年危害程度(1针9阔<3针7阔<5针5阔)成反比。这说明在管理针阔混交林时应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以增加寄生性昆虫的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燕学
为了探讨松材线虫病自然分布规律并按自然规律拟定松材线虫病防治策略 ,用c =s2 /x描述市、县、镇、村 4级松材线虫病静态分布 ,并分析宁波疫区南片 1 992年到 1 998年松材线虫病的动态分布 ;用种群增长数学公式Nt =N0 Crtm 描述数量关系确定松材线虫病增长速度 ;最后用次年病死树增减率标准D=(Nn-1-Nn) /Nn-1× 1 0 0 % ,评价“先核心后外围”策略和“先外围后核心”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 :松材线虫病自然分布为强烈的核心分布 ;扩展速度在面积方面可表述为Nt =N0 e0 4 3t,在病死树数量方面可表述为Nt =N0 e1 19t,中心区病死树数量...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分布 防治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越 韩正敏 李传道
本研究用我国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 15年生以上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染松材线虫病的 3年生黑松的木质组织进行萃取和粗提纯 ,方法为高压蒸煮法和氯仿碱法。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有致萎活性的毒性物质仅存在于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木质组织中。自然感病死后 1年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健康松树中不含有这些毒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 MSSystem)对上述木质组织萃取物作定性分析发现 ,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马尾松和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有致萎活性的萃取物中均含苯乙酸和 2 甲氧基肉桂酸 ,自然感病死后 1年的松树和健康松树中则无。而在健康松树和感病松树中都发现有苯甲醛存...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世品
对福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chungii林5个不同恢复阶段的群落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其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更替较剧烈;阳性树种在群落中的地位较弱;随恢复期增长,物种α多样性指数增大,群落的稳定性也增大,且群落间的共有种数增多。福建青冈林的恢复各阶段是朝着稳定性增强的方向演替的,提高其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其恢复和重建。表5参11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福建青冈林 恢复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博光 吴如其 李小平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在筛选到天然化合物—苦豆碱具有对松材线虫极强的杀线活性[1]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用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多次林间试验,发现苦豆碱制剂具内吸性,能成功地控制松树中松材线虫的繁殖,使病松树得以康复。在林间试验证实苦豆碱剂...
关键词:
苦豆碱,松材线虫,黑松,林间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立群 巨云为 赵博光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和线虫携带的细菌共同引起的。本文对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的不同发病阶段 ,树体内非接种枝上的线虫、细菌的种类及数量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非接种枝上 ,在病树出现少量黄色针叶时 ,能有细菌检出 ;较多黄色和褐色针叶时 ,线虫才开始出现 ,细菌开始增多 ;至发病后期 ,病树基本枯死时 ,线虫和细菌数量迅速增加。对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细菌种类鉴定表明 ,发病中期 ,细菌种类比较单一 ,随着病情的发展 ,细菌不但数量迅速增加 ,而且种类也增多 ,但优势菌群为荧光假单胞菌、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泛菌属和少动鞘氨醇单胞杆菌
关键词:
黑松 松材线虫 病程 假单胞菌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燕学
对我国目前实施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指导思想(战略思想)进行探讨,认为“控制、压缩、扑灭”的指导思想要求开隔离带和皆伐松林,会激发松墨天牛飞行潜力,导致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留住、压缩、无害”新的指导思想要求用健康松树留住松墨天牛,同时清理死松树压缩松墨天牛种群基数的方法,使松材线虫病防治走上了一条新道路,在宁波市东部松材线虫病防治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指导思想 松材线虫病 松墨天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燕学 周永平 张义丰 俞林祥 张德胜
用配置HY 1型风动式超低量雾化器的海燕 65 0C型飞机 ,喷洒乳化药液 (保松灵∶水=1∶2 ,体积比 ) 3 0 0~ 3 75L·hm-2 ,能有效地杀死松墨天牛成虫 ,达到降低松材线虫病的目的。试验表明 :喷洒保松灵的林地 ,当年松树枯死率比上一年平均下降 37 4% ;当年松树枯死率比对照林地下降 1 5 3 0 % ;6月中旬飞防松树枯死率可下降 64 0 %。保松灵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机制是 :①击倒松墨天牛成虫 ,喷雾 45min后 ,成虫死亡率 1 0 0 % ;②是胃毒作用 ,用喷雾 1 7d后松枝条饲喂松墨天牛成虫 ,死亡率为 1 0 0 %。表 7参 1 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继义 赵哈林 崔建垣 李玉霖 苏永中
以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不同恢复程度的 6个群落类型为对象 ,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克隆植物的分布及其对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 ,克隆植物 (主要是密集型克隆植物 )对群落环境的改变和群落生态功能的维持起主导作用 ,但克隆植物在群落中过高的优势度有可能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的下降。恢复梯度上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始终高于游击型克隆植物 ,说明密集型克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群落环境的改造能力更强。
关键词:
克隆植物 植被 恢复 科尔沁沙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史作民 张远东 康冰 陈宝玉
以立地条件相似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作为对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海拔3100~3600m的阴坡、半阴坡,对50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对川西亚高山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经采伐后形成的不同恢复系列(20、30、40和50年)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动态进行研究。共记录维管植物167种,隶属于44科117属;次生林物种种类差别不大,但优势种重要值随森林恢复不断发生变化,20、30、40和50年生次生林群落的优势种为红桦,而160~200年生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优势种为岷江冷杉;随着森林的恢复,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30~40年之间物种丰富度上升最快,到原始暗针叶老龄林时显著下降,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建仁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重大的检疫性森林病害。北美洲被认为是松材线虫病的原发地,亚洲是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中国是目前遭受松材线虫病威胁最严重的国家,病害已经在我国十多个省区造成了大面积松树死亡,现有6 000万hm~2松林正面临着松材线虫病大流行的威胁。目前在我国采取的防控技术主要是围绕3个关键环节,即病害检疫和疫情监测、疫木除治、媒介昆虫防治,此外还有一个主动防病措施,即树干注射。本文在对现有各项防控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无论是在病害尚未发生的区域还是在已经发生的区域,在防控对策上都应该把病害检疫、疫情监测、疫木除治作为病害防治的核心措施,其他如媒介昆虫化学防治、引诱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作为防控松材线虫病的辅助方法,有选择性的、有针对性地加以应用。树干注射剂可在古树名木保护或重要生态区的松树上采用。尽快培育出抗松材线虫病的乡土松种品种,是松材线虫病防控的重要长期战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展茂魁 杨忠岐 王小艺 来燕学 张毅丰
为了明确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能力,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对新羽化的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所取食的健康马尾松当年生嫩梢表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出其整个成虫期补充营养所取食嫩枝的表面积,比照林间自然界中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表面积,以此来确定每头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能力,即1头成虫能够传播松材线虫的寄主株数。试验观察发现,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的部位主要为1年生嫩枝(占81.96%)、2和3年生枝条的皮部。实际测定结果表明,1头松褐天牛成虫通过补充营养阶段的取食,可使4.06株(1.0~12.9株)平均树龄为18年(14~23年)的马尾松因感染松材线虫病而致死。这说明松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红 辛颖 邹梦玲 赵雨森 刘双江 任清胜
为了探讨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中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及二者关系,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恢复年限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天然白桦林作为对照样地,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过程中,草本层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群落物种多样性呈波动式变化,恢复21年群落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恢复13年群落Pielou指数最高。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白桦林。2)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生物量为10.8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尤纪雪 宋桢 何文龙 王玉嬿 宋玉双
通过对南京地区黑松、马尾松松材线虫病材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发展病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健康材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苯醇抽出物和乙醚抽出物含量却显著减少。病材乙醚抽出物含量的明显减少是松材遭受松材线虫侵袭的特征之一。在乙醚抽出物的组成上病材和健康材也存在差别,此外两者的pH值也不相同,因而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通过显色反应加以区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