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4)
2023(4096)
2022(3614)
2021(3330)
2020(2679)
2019(5792)
2018(5771)
2017(10341)
2016(5614)
2015(5950)
2014(5224)
2013(4734)
2012(3989)
2011(3497)
2010(3542)
2009(3478)
2008(3000)
2007(2423)
2006(2056)
2005(1725)
作者
(14925)
(12390)
(12331)
(11505)
(7629)
(5854)
(5492)
(4886)
(4667)
(4273)
(4196)
(4059)
(3890)
(3853)
(3781)
(3750)
(3729)
(3714)
(3589)
(3491)
(3186)
(2978)
(2903)
(2812)
(2776)
(2737)
(2658)
(2592)
(2542)
(2524)
学科
(14441)
经济(14423)
管理(12822)
(10863)
(8913)
企业(8913)
(5259)
方法(4672)
中国(4654)
(4588)
地方(3991)
业经(3983)
(3838)
贸易(3836)
数学(3812)
(3753)
数学方法(3711)
(3671)
农业(3332)
理论(3077)
环境(3015)
(2847)
(2528)
(2478)
教育(2478)
教学(2451)
财务(2447)
财务管理(2444)
(2324)
企业财务(2225)
机构
学院(66447)
大学(63707)
研究(23233)
管理(22053)
(21162)
经济(20656)
理学(18806)
理学院(18553)
管理学(17961)
管理学院(17863)
(17833)
中国(17078)
科学(17048)
业大(13522)
(12978)
(12553)
北京(11744)
研究所(11591)
中心(10213)
农业(10023)
(9737)
(9674)
技术(9485)
(9360)
(8864)
师范(8755)
(7909)
研究院(7842)
(7774)
林业(7466)
基金
项目(48746)
科学(37043)
研究(34549)
基金(33342)
(30305)
国家(30041)
科学基金(25095)
社会(20061)
(19731)
社会科(18902)
社会科学(18901)
基金项目(17481)
自然(17024)
(16842)
自然科(16637)
自然科学(16632)
自然科学基金(16293)
教育(15792)
编号(14858)
资助(13276)
成果(11426)
重点(11308)
课题(10879)
(10848)
(10379)
科研(9798)
创新(9660)
计划(9655)
(9607)
项目编号(9107)
期刊
(25079)
经济(25079)
研究(17709)
学报(14649)
中国(12872)
科学(12692)
(12301)
大学(11266)
学学(10716)
教育(9415)
农业(8606)
管理(7963)
(7404)
林业(7166)
业经(6176)
技术(5468)
业大(4850)
经济研究(4669)
科技(4194)
(4129)
金融(4129)
(4057)
(3909)
职业(3627)
商业(3470)
图书(3425)
财经(2992)
农业大学(2977)
现代(2952)
(2914)
共检索到97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丹丹  魏建荣  王伟超  王丽平  赵正萍  刘曙雯  嵇保中  
【目的】南京隐翅虫是在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病死木皮下发现的隐翅虫新种,与小蠹、天牛等多种次期性害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跟随关系密切,具有作为媒介昆虫防治蛀干害虫的潜力。研究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成虫的食性及昼夜活动节律,能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通过人工饲养并结合口器解剖研究南京隐翅虫成虫的食性;应用"陷阱法"观察试虫的昼夜活动节律。【结果】南京隐翅虫幼虫为寡足型,口器咀嚼式,胸足发达,蛹为裸蛹,成虫体长1.5~2.0 mm,身体狭长平行,头、中后胸、腹部6~8节颜色较深,身体其他部分浅黄色。成虫喜食人为杀死的跳虫成虫、蝇科幼龄幼虫及天牛幼虫,对于小蠹科、象甲科、叩甲科、蚁科、蠼螋科的幼虫尸体表现出取食行为,试验过程中并未观察到捕食其他生物活体。室内南京隐翅虫成虫昼夜活动节律高峰期分别是8:00—11:00以及20:00—22:00。【结论】南京隐翅虫成虫为尸食性,其昼夜活动节律受温度影响较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杰  刘仁军  赵筱菲  黄实  杨丽元  郝德君  孙守慧  
为明确沈阳市松材线虫病疫区主要鞘翅目昆虫的物种组成和扬飞规律,2018年4~10月在沈阳市东陵公园疫区始发地(41°50′30.18"N, 123°34′57.64"E)以河流和围栏为边界划分成3个区域,采用BF-Ⅱ型诱捕器和APF-1型诱芯对鞘翅目昆虫进行了诱捕试验,每区设置10个诱捕器,共计30个,诱捕器之间相距50m左右,诱集的昆虫每周收集1次,诱芯45d更换1次。结果表明:共诱捕到鞘翅目成虫12956头,分属5科19种,其中天牛科(Cerambycidae)8种,小蠹科(Scolytidae)5种,象甲科(Curculionidae)4种,埋葬甲科(Silphidae)和郭公虫科(Cleridae)各1种。并对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松皮天牛(Rhagium inquisitor)、小灰长角天牛(Acanthocinus griseus)、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脊鞘幽天牛(Asemum striatum)、黄色梢小蠹(Cryphalus fulvus)、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红松根小蠹(Hylastes plumbeus)、角胫象(Shirahoshizo sp.)、松树皮象(Hylobius haroldi)、松黄星象(Pissodes nitidus)和1种捕食性天敌昆虫——拟蚁态郭公虫(Thanasimus lewisi)的诱捕扬飞规律进行了研究。其中诱捕数量占优势的昆虫中,褐梗天牛、云杉花墨天牛、小灰长角天牛、角胫象均已被报道可以携带松材线虫。本研究初步摸清了沈阳市东陵公园鞘翅目蛀干害虫的种类和成虫扬飞情况,为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该类害虫的防治和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虞国跃  姚德富  刘后平  
记述了采自云南、四川铁杉上的瓢虫科昆虫,共8种,其中5种是新种:蛇形小毛瓢虫Scymnus(Scymnus)najaformisYu,云杉坪小瓢虫S.(Pullus)yunshanpingensisYu,波结毛瓢虫S.(Neopullus)sinuanodulusYuetYao,弧结毛瓢虫S.(N.)camptodromusYuetliu,截端方瓢虫PseudoscymnustruncatulusYu,2种由于单一雌性仅鉴定到属。经实验室饲养,发现波结毛瓢虫和弧结毛瓢虫捕食铁杉球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润志  
本文列出了我国朽木象亚科31属的检索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润志  
本文记述采自我国江西省吉安县的象虫科昆虫一新种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xiaoi,该种昆虫严重为害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虞国跃  
本文记述了最近记录于我国的5种小毛瓢虫,即采于广东和云南的内卷小毛瓢虫[Scymnus(Scymnus)kabakovi Hoang],采于福建的细小瓢虫[S.(Pullus)syoitti Sasaji],采于浙江和福建的真实小瓢虫[S.(P.)kaguyahimeKamiya],采于甘肃的蒙古小瓢虫[S.(P.)mongolicus Weise]以及采于福建、湖南和贵州的端手小瓢虫[S.(P.)takabayashii(Ohta)]。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虞佩玉  王书永  
报道了浙江省莫干山跳甲11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卜书海  陈辉  
通过光学显微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危害华山松的16种小蠹前胃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根据前胃板的结构特征可以将16种小蠹前胃分成3个类型,这些前胃形态结构的差异可以作为小蠹分类鉴定的辅助手段,且前胃类型与韧皮部小蠹虫在华山松树干上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华山松韧皮部小蠹前胃结构的特化是适应食物类型(营养的累积和质地)的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智勇  张彦龙  杨忠岐  王小艺  
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甲科(Bupresidea),以幼虫蛀食苹果等果树的韧皮部为害,是苹果树的毁灭性害虫[1]。该虫自1995年在新疆伊犁发现以来[2],对当地珍贵的新疆野苹果——塞威氏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林造成重大危害。据伊犁州林业局统计,2011年苹小吉丁在野苹果林中发生面积达到3 867 hm2,占野苹果林总面积的40%,已造成667 hm2野苹果林被害枯死。该虫已严重威胁着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威君  张孝羲  习宜元  
长足象(Mecysolobusero)对大叶醉鱼草(BuddlejadavidiFr.)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天敌。研究结果表明:长足象在南京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成虫在植株下部枯枝落叶或表土中越冬,越冬代危害期在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第一代危害期在7月中上旬~8月上旬;第二代危害期在9月上中旬~10上中旬。盛夏高温,日平均气温29℃以上,可引起该虫的生殖滞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雅琴  陈力  
对中国已记载的30属336种28亚种楔天牛族昆虫进行了区系初步分析,明确了本族昆虫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属级阶元上还是在种级阶元上,本族昆虫均以东洋界分布为主体;楔天牛族在中国的种类数量分布趋势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依次减少;特有种丰富,有167种20亚种,占中国已知种类的51.37%,其中以华南区拥有的特有种最多;青藏区分布的特有种虽然很少,但是特有种占本区分布种的比例却远远大于除华南区外的任何一个区,这与本区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东北区分布的特有种也比较丰富,这与楔天牛族部分属的起源中心为古北界有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琴  江世宏  李广京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昆虫的分类学研究中。笔者概述了核酸序列分析、RFLP技术、RAPD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同工酶电泳技术、SSCP以及DSCP技术在鞘翅目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鞘翅目昆虫研究中的广阔前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帅  李淑文  李长友  周洪旭  李国勋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生化技术,研究了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围食膜的基本结构和表面形态,初步分析了围食膜蛋白质的种类,蛋白质和糖的含量,测定了棉铃虫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对围食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大黑鳃金龟围食膜表面平滑致密,富有弹性,但与多数昆虫围食膜相比韧性较差,主要由蛋白质、糖和几丁质组成,其中蛋白质的含量约为36.25%,糖的含量约为8.91%,其他为几丁质等;经SDS-PAGE测定,围食膜的蛋白质种类较多,有28条多肽比较清晰,分子量多在17.6~320.3 kDa。棉铃虫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不能降解华北大黑鳃金龟围食膜中的蛋白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相富  陈绘画  赵锦年  杨胜利  周钦富  
应用林木蛀干害虫引诱剂开展苍括山北麓海拨高100 m以下成熟与中幼马尾松林鞘翅目类昆虫动态研究,发现栖息有危害马尾松枝叶和树干的昆虫9科33种,包括3种具携带松材线虫能力昆虫,即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和马尾松角胫象;天敌资源昆虫1科1种。供试林班中,天牛科、小蠹科和象甲科是优势群体,天牛科种类最多,达11种,对主要昆虫种类(特别是松墨天牛)成虫主要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防控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生冬  孟昕  孟庆繁  韩云鹤  李燕  赵红蕊  
【目的】研究阔叶红松林中甲虫的时间动态,为阔叶红松林中甲虫保护与利用以及评价甲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3年,在甲虫成虫整个活跃期,利用飞翔拦截诱捕器并配合诱剂在阔叶红松林4个样地中采集甲虫标本,每个样地分别布设6条样带。【结果】共采集甲虫7 776头,隶属于33科239种,其中以叩甲科、隐翅虫科、露尾甲科和天牛科物种和个体数量较多,不同采集时间优势类群各不相同,叩甲科是7个采集时间的优势类群,隐翅虫科是5月下旬和8月下旬的优势类群,露尾甲科是5月下旬和6月上旬的优势类群,天牛科是7月上旬至8月下旬的优势类群。叩甲科、隐翅虫科和露尾甲科个体数在5月下旬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天牛科在7月上旬数量最多。时间变化对甲虫多样性各指数存在显著影响,甲虫个体数高峰期在5月下旬,且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物种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的高峰在7月上旬;均匀度指数的高峰在7月下旬。物种数与丰富度指数、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物种数的增加能够使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升高。【结论】随着时间的变化森林内的温度和林分因子等也会随之改变,各类群甲虫的习性差异较大,使得甲虫个体数的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甲虫羽化高峰的结束,甲虫的个体数量又迅速下降。随着林内温度升高和植被变得丰富,使得7月上旬甲虫的个体数又出现1个小高峰期。相对于其他类群,叩甲科与6月、隐翅虫科和露尾甲科与5月下旬、天牛科与7月和8月表现出相对较强的相关性。应用飞翔拦截诱捕器比传统采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飞翔甲虫的采集效率,这不仅丰富了甲虫研究的采集方法,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甲虫多样性的深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