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1)
2023(9202)
2022(8289)
2021(7946)
2020(6647)
2019(15462)
2018(15608)
2017(30045)
2016(16500)
2015(18598)
2014(18580)
2013(18477)
2012(16857)
2011(14981)
2010(14841)
2009(13223)
2008(12664)
2007(10752)
2006(9219)
2005(7821)
作者
(48397)
(39816)
(39618)
(37574)
(25481)
(19155)
(17948)
(15857)
(15246)
(14186)
(13843)
(13539)
(12536)
(12514)
(12314)
(12218)
(12072)
(11898)
(11446)
(11251)
(9970)
(9702)
(9660)
(8934)
(8912)
(8879)
(8836)
(8720)
(8123)
(7934)
学科
(59735)
经济(59668)
管理(45950)
(42728)
(36046)
企业(36046)
方法(30087)
数学(25987)
数学方法(25671)
(15510)
(15214)
中国(14988)
(14834)
业经(13467)
地方(12336)
(12034)
理论(10934)
(10656)
银行(10614)
(10568)
(10519)
贸易(10514)
农业(10424)
(10204)
(10120)
技术(10051)
(9938)
金融(9936)
环境(9882)
(9800)
机构
大学(228751)
学院(226001)
管理(92929)
(82424)
理学(81170)
经济(80424)
理学院(80261)
管理学(78756)
管理学院(78373)
研究(74915)
中国(55013)
科学(50277)
(49786)
(38267)
业大(38161)
(37675)
(36956)
研究所(35382)
中心(33967)
北京(31588)
(31435)
财经(30366)
(29658)
农业(29546)
师范(29388)
(28415)
(27710)
(26162)
技术(24855)
师范大学(23912)
基金
项目(164584)
科学(127610)
基金(118263)
研究(117672)
(104466)
国家(103619)
科学基金(88082)
社会(70818)
社会科(66936)
社会科学(66917)
(64378)
基金项目(64185)
自然(59957)
自然科(58514)
自然科学(58501)
自然科学基金(57442)
(54616)
教育(53563)
资助(48847)
编号(48251)
成果(38613)
重点(36416)
(35340)
(34042)
(33887)
课题(33038)
科研(32175)
创新(31549)
计划(30627)
大学(30331)
期刊
(86120)
经济(86120)
研究(63545)
学报(40756)
中国(39175)
科学(36768)
(33558)
管理(32791)
大学(30681)
学学(29010)
(26292)
教育(25303)
农业(23962)
技术(19138)
(18009)
金融(18009)
业经(14459)
财经(13755)
林业(13465)
图书(13446)
经济研究(13050)
理论(12652)
科技(12637)
实践(11979)
(11979)
(11797)
(11458)
业大(11330)
问题(11105)
(10673)
共检索到316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陶欢  李存军  程成  蒋丽雅  胡海棠  
[目的]综合评述了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树遥感监测的数据和方法研究进展,并就星-机-地多源遥感数据协同监测变色松树提出展望。[方法]通过分析松材线虫病染病松树的生理生态特征和冠层光谱,综述遥感数据的获取、基于遥感数据的变色松树解译方法,讨论当前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树遥感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结果]不同的遥感监测平台对于变色松树的识别各具其优势,地面调查具有高可靠性优势、卫星遥感具有多时相优势、无人机遥感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灵活性优势。其中以无人机遥感和高分卫星遥感为主的遥感技术的发展,伴随着遥感图像解译算法和计算机软硬件的改进,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变色松树的快速定位和计数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新手段在变色松树监测过程中还存在着监测手段单一,定位位置偏差大、识别精度和识别效率低等问题。[结论]未来随着卫星数量的增多和无人机影像获取成本的减少,从多源遥感影像上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快速定位出单株变色松树和疫区变色松树的计数将成为新的模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劳全   夏云峰   叶盛   杨杰   赖叶茗   陶晰  
【目的】对受松材线虫病影响的树木进行快速、高效和精确的检测。【方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中的YOLO v4(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4)目标检测模型,对高分辨率影像中的松材线虫病变色木进行检测,并与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模型进行对比。【结果】YOLO v4模型的检测精度较高,精确度(P)为0.961 3,召回率(R)为0.764 9,F1分数为0.851 9。【结论】YOLO v4可准确地识别和定位松材线虫病变色木,且精确度比SSD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越  韩正敏  李传道  
本研究用我国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 15年生以上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染松材线虫病的 3年生黑松的木质组织进行萃取和粗提纯 ,方法为高压蒸煮法和氯仿碱法。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有致萎活性的毒性物质仅存在于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木质组织中。自然感病死后 1年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健康松树中不含有这些毒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 MSSystem)对上述木质组织萃取物作定性分析发现 ,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马尾松和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有致萎活性的萃取物中均含苯乙酸和 2 甲氧基肉桂酸 ,自然感病死后 1年的松树和健康松树中则无。而在健康松树和感病松树中都发现有苯甲醛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瑶  汪来发  朴春根  朱天辉  申相澈  郑荣镇  
测试了木腐菌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以及对马尾松木块和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伐桩的分解能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除裂褶菌菌株外,其他菌株都能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中松材线虫在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0、W11,硫磺菌菌株5452、6600,粗皮侧耳菌株6221,虎掌菌菌株6320,茯苓菌株6284,灵芝菌株6501菌落上完全不能存活。对马尾松木块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0、W11、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茯苓菌株6284对马尾松木块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田间接种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1、茯苓菌株6284和粗皮侧耳菌株6221处理松材线虫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宝君  刘伟  徐福元  张培  曲花荣  
1997~1998年用不同量的松材线虫接种黑松和马尾松,用3个来源的松材线虫接种马尾松,用松材线虫接种7种松树,接种后对松树的流胶情况定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接种量小的,松树流胶异常出现得晚,全部供试松树流胶出现异常的时间长;用南京的松材线虫接种的松树和用其它来源松材线虫接种的松树相比较,其流胶异常出现得快,全部供试松树表现流胶异常的时间短;感病松树流胶异常出现后,很快全部供试松树均表现异常并死亡。中度感病松树流胶异常出现后,到全部供试松树流胶表现异常的时间长,部分死亡。抗病松树的全部供试植株表现流胶异常的时间长,而且流胶异常的等级低,无松树死亡。虽然各处理中流胶异常的时间不同,但98%以上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谈家金  叶建仁  
从病理生理学和与病害相关的微生物2个方面论述了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从6个方面对病理生理学进行了阐述,包括水分代谢、活性氧代谢、苯丙烷类代谢、酶、毒素和激素,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武红敢  黄建文  乔彦友  严小君  陈林洪  
松毛虫早期灾害点遥感监测研究初报武红敢,黄建文,乔彦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所北京100001)严小君,陈林洪(浙江省江山市森林防疫站江山324100)关键词松毛虫害,TM数据,影像,监测松毛虫为我国最为严重的森林害虫[1]。几十年来,各级政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宝君  胡凯基  王秋丽  孙玉林  吴政民  汪企明  
通过23种松树、5种松树的105个种源及13种非松属树木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松树的抗性差异很大,火炬松、班克松、刚松均未感病。马尾松1年生幼苗感病,2、4年生幼苗及10年生幼树抗病。湿地松3年生幼苗感病,10年生幼树未感病。美国五针松在不同地方的抗病性差异很大。其它17种均不同程度地感病。华山松21个种源均严重感病,油松21个种源均感病。马尾松、火炬松及湿地松的供试种源均未感病。除雪松外,其它12种非松属树木均感病。环境条件影响松树的抗性。低温不利病害发展。不同来源的松材线虫对同种松树的致病力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线虫致病性差异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海达  杨秀春  徐斌  金云翔  高添  李金亚  
草原植被长势监测是草原监测的重要领域,它能从宏观上揭示草原的生长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从而为草原科学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参考依据。目前长势监测主要利用遥感的方法,即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标,方法有同期对比法、植被生长过程曲线法、直接监测法。本文在总结草原长势监测进展与方法的同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监测中过分依赖NDVI、不区分草原类型而使用同一种方法进行监测;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监测中选用适宜植被指数、监测方法,分区域、分类型的监测长势,提高监测精度,将长势监测与草原产草量、生产力结合,为牧民生产提供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纪华  李存军  刘良云  黄文江  赵春江  
当前中国对优质农作物有巨大需求,部分优质农作物产品供不应求或依赖进口。通过监测作物生长过程而进行调优栽培,优化作物分类收获、分级收购加工体制,提高作物品质监控水平是保证作物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品质信息的监测和预报提供了快捷、低廉、无损检测的手段。本文综述了面向多种作物的品质遥感监测预报研究最新进展,归纳了作物品质遥感监测的主要模式,分析了作物品质遥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冯琦胜  殷建鹏  杨淑霞  梁天刚  
草层高度在草地退化和沙化评价、生物量遥感监测、牧区雪灾监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然而草层高度精确监测和制图一直是草地遥感研究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多光谱遥感、激光雷达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和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草层高度的高精度遥感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在综述草层高度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了草层高度遥感监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以期为草层高度高精度遥感监测研究提供帮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元征  尹科  周宏轩  王晓琳  胡聃  
全球正经历快速、高强度的城市化,导致城市热岛加剧,并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许多的生态环境要素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遥感具有宽覆盖、信息量大、重复观测周期短等优点,已成为地表城市热岛(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SUHI)监测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针对前人相关研究对热红外数据源、监测指标及SUHI时空变化规律尚缺乏系统总结且内容需要更新等问题,本文首先分类评述了SUHI遥感监测所采用的热红外遥感数据源。其次将现有的SUHI监测指标分为土地覆盖类型驱动型、地表温度格局驱动型及两者复合驱动型3类来述评,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计算方法、应用案例及优缺点;并从日间变化、夜间变化及昼夜对比的变化3个方面述评了SUHI的年内时空变化规律;归纳了其年际变化规律。最后,依据现有研究结论中相互冲突或尚需深化的地方,指出几个潜在的关键问题或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华俊  吴文斌  杨鹏  周清波  陈仲新  
遥感技术因其高时效、宽范围和低成本等优点正被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活动中,为大区域尺度掌握农作物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本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主要根据遥感传感器记录的不同农作物光谱特征的差异,进行不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光谱特征、基于作物物候特征和基于多源数据的农作物遥感识别方法。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作物复种模式监测主要根据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描述的作物季节活动过程,利用不同的拟合方法得到作物生长曲线,实现作物复种模式有效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亓兴兰  肖丰庆  刘健  张李平  
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危害很大,实施有效监测是对其进行防治的关键。以福建沙县为研究区,以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短波红外波段、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等构造归一化植被指数等光谱特性指数,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均值等影像纹理特征,引入坡度、坡向等地形及林木因子构建马尾松毛虫虫害遥感监测指标,通过岭回归分析建立虫情级数估测模型进而反演,进行虫害监测信息提取,并与单纯基于光谱特性指数指标的虫害信息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影像的光谱特性、纹理特征与地形及林木因子影响进行虫害监测,显著增强了虫害的光谱响应能力,相比于单纯基于光谱特性的虫害监测信息提取,其总精度提高了14.28%;2)这些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借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理论认识与信息提取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仕利  曹福祥  王猛  钱万强  
对目前松材线虫基因水平的研究进行了概述.目前已研究过的松材线虫基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应用于检疫检验的研究,主要研究的基因有rRNA基因,利用rRNA的ITS区核苷酸序列进化速度较快的特点,能准确区分松材线虫与其近缘种;二是探讨致病机理的研究,主要研究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酸裂解酶等在食道腺细胞中表达的酶基因,发现纤维素酶基因可能是由于基因横跨作用从细菌迁移到松材线虫基因组内,有助于研究松材线虫致病性的起源;三是对松材线虫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为控制松材线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