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
2023(907)
2022(865)
2021(747)
2020(607)
2019(1204)
2018(1228)
2017(1838)
2016(1423)
2015(1543)
2014(1418)
2013(1484)
2012(1512)
2011(1367)
2010(1385)
2009(1260)
2008(1245)
2007(1062)
2006(929)
2005(849)
作者
(6980)
(5916)
(5815)
(5372)
(3926)
(3005)
(2563)
(2368)
(2307)
(2199)
(2173)
(2156)
(2076)
(1992)
(1936)
(1933)
(1864)
(1793)
(1774)
(1755)
(1667)
(1657)
(1599)
(1462)
(1415)
(1406)
(1392)
(1317)
(1308)
(1292)
学科
(3567)
(2866)
(2504)
虫害(2148)
(1937)
经济(1930)
病虫(1813)
病虫害(1813)
(1776)
防治(1683)
(1681)
生物(1622)
及其(1532)
(1194)
管理(1193)
(1008)
森林(1008)
(1005)
生物学(1005)
(992)
微生(990)
微生物(990)
(974)
(944)
水产(891)
方法(867)
(852)
病害(810)
(790)
企业(790)
机构
大学(21151)
学院(20329)
(11949)
研究(11730)
科学(11277)
农业(9618)
业大(9211)
(8357)
研究所(7998)
中国(7177)
农业大学(6497)
(6422)
实验(6228)
(6023)
实验室(5984)
重点(5620)
(5582)
林业(5518)
(5027)
(4899)
技术(4402)
中心(4382)
研究院(4235)
(4074)
科学院(4053)
生物(3954)
科学研究(3937)
(3773)
(3549)
(3437)
基金
项目(17655)
(13139)
国家(13051)
基金(11637)
科学(11518)
科学基金(9062)
自然(7954)
自然科(7752)
自然科学(7741)
自然科学基金(7617)
(7595)
研究(7166)
(6626)
科技(6359)
基金项目(5969)
计划(5743)
资助(5245)
专项(4800)
重点(4507)
(4417)
科研(4090)
(3645)
(3597)
技术(3533)
农业(3345)
(3323)
教育(3232)
创新(3221)
(2785)
社会(2732)
期刊
学报(13519)
(11247)
大学(9672)
学学(9542)
科学(9042)
农业(7736)
业大(5686)
林业(5579)
中国(4565)
农业大学(4380)
研究(4028)
(3699)
经济(3699)
(3483)
(3030)
自然(2581)
自然科(2491)
自然科学(2491)
(2367)
科技(2235)
农林(2189)
(2189)
中国农业(2186)
科技大(2074)
科技大学(2074)
西南(1509)
教育(1451)
水产(1377)
北京(1358)
华中(1323)
共检索到31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立群  赵博光  巨云为  梁波  
首次用改进的染色方法对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进行了光镜观察,表明细菌存在于松材线虫的体表及线虫生活的环境中;同时采用平板计数法统计了线虫虫体上携带的细菌数量,平均每头线虫为170~280个细菌。这进一步证实了松树的萎蔫是由松材线虫及其携带的细菌造成的。图2参1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立群  巨云为  杨振德  赵博光  
对接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后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接种枝内的细菌和线虫的数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最初几天内线虫从接种点向其他部分移动缓慢;至接种的主干上松脂减少时,线虫开始增加,木块组织的带菌率的变化与线虫数量的变化趋势相似,细菌和线虫的数量与病树的症状发展密切相关。细菌的优势属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anas。表3参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博光  梁波  赵林果  徐梅  
该文报道了以黑松细胞为材料的一种改进的细胞荧光染色显微生测法.用该方法测定了接种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GcM5--1A菌株或该菌株和无菌松材线虫混合物接种后的愈伤组织水提物的毒性.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无菌松材线虫或单独接种该菌株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未表现出毒性;而接种无菌松材线虫与该菌株的混合物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与接种野生松材线虫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的毒性以及该菌株的NB培养液的无细胞滤液的毒性均很强,并且它们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说明松材线虫在寄主组织中能促进细菌的产毒.向该菌株的NB培养液的无细胞滤液中添加松材线虫后测定其毒性,结果表明无菌松材线虫对其毒性并无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曾腓力  贲爱玲  郑敬荣  韩正敏  
为证实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虫株携带弱毒细菌替代强毒株系防治松树萎蔫病这一思路的可行性,从2个美国松材线虫虫株体表分离并确定了优势细菌,测定了各优势细菌的毒性和致病性,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细菌分离结果显示:MG4,MG5,MG8和MG9等4菌株为美国线虫体表的优势菌株。毒力测试表明,与中国松材线虫携带的强致病菌相比,美国松材线虫携带的4个菌株的产毒能力和致病性均较低,可以作为生防细菌的候选菌株使用。经细菌的常规染色、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MG4,MG5,MG8和MG9菌株分别被鉴定为代夫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博光  郭道森  
从患松材线虫病致死的黑松和马尾松病树组织及松褐天牛虫体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虫体上均分离到同一细菌菌株 .经致病性、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测定 ,将致病菌株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ATBExpression自动鉴定仪的鉴定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同 .在分离过程中该菌出现频率较高 ,说明是松材线虫携带的主要细菌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 ,用无菌线虫或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分别接种的黑松无菌苗不发病 ,而用二者混合接种则使无菌苗迅速发生褐变和萎蔫 .林间利用 6年生黑松进行的接种试验结果证明 ,用无菌松材线虫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混合接种的黑松与使用野生松材线虫接种的黑松都 1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博光  梁波  徐梅  赵林果  
用荧光染色显微生测法检测液体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研究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鉴定的荧光假单胞GcM5-1A菌株在寄主体外培养的产毒现象。结果表明:GcM5-1A液体培养的无细胞滤液对黑松细胞的毒性随培养天数增加而增强,培养到第4天时,无细胞滤液的毒性开始进入相对稳定期。因此,在进行该菌株毒素的分离鉴定工作中,可将4d作为其培养时间。使用DM-36透析膜对培养4d的GcM5-1A无细胞滤液透析后的毒性测定结果显示:其膜内和膜外组分生测毒性分别与对照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之间的t检验差异显著,证明其透析膜内、膜外组分均有毒性。该结果表明:GcM5-1A菌株的毒素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由比较多的物质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峰  赵博光  
该研究采用从中国松材线虫病发生的6个疫区、2种主要寄主马尾松和黑松的不同发病期采集病木,从病木上直接分离并鉴定了松材线虫携带的18株属于假单胞属、泛菌属以及其他属的细菌菌株.用双氧水处理松材线虫卵得到无菌卵,在无菌条件下,研究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能够显著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他细菌菌株均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该试验证明了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在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松材线虫病的线虫与细菌复合致病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利  韩素芬  赵博光  
作者在江苏、上海、广东、安徽、湖北、浙江等疫区 ,采集了呈现松材线虫病典型症状的黑松、马尾松的病样 ,采用病木组织分离法 ,分离获得松材线虫所携带的细菌菌株 2 4株 ,经鉴定 ,2 4株细菌中 ,假单胞菌属有 11株 ,泛菌属有 6株 ,其余有不解糖消化链球菌、河生肠杆菌、乡间步丘菌和粘质沙雷菌 .由此可知 ,假单胞菌和泛菌分布较广 ,在所有采样疫区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马尾松和黑松病死木中都能分离到 ,是普遍存在病木组织中松材线虫携带的主要细菌 .致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所有假单胞菌属和泛菌属的菌株对无菌黑松切根苗均有致萎活性 .用假单胞菌和泛菌分别与无菌松材线虫混合接种室内无菌黑松苗和野外多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立群  巨云为  赵博光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和线虫携带的细菌共同引起的。本文对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的不同发病阶段 ,树体内非接种枝上的线虫、细菌的种类及数量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非接种枝上 ,在病树出现少量黄色针叶时 ,能有细菌检出 ;较多黄色和褐色针叶时 ,线虫才开始出现 ,细菌开始增多 ;至发病后期 ,病树基本枯死时 ,线虫和细菌数量迅速增加。对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细菌种类鉴定表明 ,发病中期 ,细菌种类比较单一 ,随着病情的发展 ,细菌不但数量迅速增加 ,而且种类也增多 ,但优势菌群为荧光假单胞菌、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泛菌属和少动鞘氨醇单胞杆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锋  杨玲  龚姝榕  张林  牛秋红  
采用16S rrNA基因文库和illumiNA miSeq技术测序对松材线虫内生细菌群落的宏基因组进行初步分析,文库显示优势菌群为黄单胞菌科(22.41%)、鞘脂杆菌科(17.66%)、丛毛单胞菌科(14.71%)、根瘤菌科(10.17%)。采用稀释平板法,从松材线虫体内分离出5株内生细菌。利用形态学、生理学及16S rrNA序列特征等对这些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发现这些内生细菌在体外均显示较强的杀线虫活性,其中克雷伯氏菌属Sct5的杀虫活性最大,作用4 d松材线虫的死亡率即可达到100%。该细菌产生毒性蛋白酶并在体外快速形成生物膜。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内生细菌与杀线虫芽孢杆菌B16之间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谈家金  冯志新  
利用马尾松水培离体松枝作接种材料 ,分别接种消毒后的松材线虫、松材线虫伴生细菌坚强芽孢杆菌和松材线虫与坚强芽孢杆菌的混合液 ,以研究松材线虫与其伴生细菌在松枝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 ,松枝发病 ,松枝髓部发生褐变 ,褐变的过程是由接种枝发展到主枝 ,再由主枝下部向上部发展 ,而单独接种松材线虫或坚强芽孢杆菌 ,松枝不发病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较单独接种松材线虫 ,松枝中的松材线虫繁殖量大、扩散速度快 ;松材线虫在松枝中扩散的过程是 :接种枝→主枝→侧枝→新梢 ,在主枝中由下部向上部扩散 ;松枝髓部褐变过程和松材线虫在松枝中扩散过程相一致 ,松材线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灿  张路平  
该文用透射电镜观察比较松材线虫南黑株系、拟松材线虫杭九株系幼虫期和成虫期食道腺和分泌物颗粒的形态以及在生活史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二者的食道腺的结构以及在不同时期活性的变化是一致的:幼虫期亚腹食道腺发达,内有大量的分泌颗粒;成虫期背食道腺发达,内有大量的分泌颗粒.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食道腺分泌颗粒可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分泌颗粒在体积和电子密度上都存在差异.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株系间的分泌颗粒在体积上存在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贲爱玲  曾腓力  乔雪娟  郑敬荣  韩正敏  
松材线虫体表的细菌存在演替现象,美国松萎蔫病危害不严重的原因可能是松材线虫体表细菌演替的结果。利用美国线虫体表的细菌来替代中国线虫体表的细菌,从而降低中国松萎蔫病的流行,为松萎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可能。为此,本研究从3株美国松材线虫体表分离得到15株细菌菌株,并确定MG3、MG4、MG5、MG8、MG9、MG11、MG12为优势菌株。用中国松材线虫体表的4个致病细菌菌株YG1、YG2、YG3、YG4分别和15株美国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对峙,发现美国MG4、MG5、MG8、MG9等菌株在松材线虫体表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用竞争能力最强的3个美国菌株MG5、MG8、MG9,混同无菌松材线虫分别对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新荣  朱孝伟  胡月清  黄焕华  孔祥超  贾文慧  
利用本研究筛选出的一对松材线虫特异性PCR引物(上游引物:5′-CTACGTGCTGTTGTTGAGTTGGC-3′,下游引物:5′-TGGTGCCTAACATTGCGCGA-3′),从松材线虫DNA中,扩增出一条长度403bp(基因库登陆号:DQ855275)的特异性DNA片段。该引物可以将松材线虫DNA与松墨天牛组织以及拟松材线虫、畸刺伞滑刃线虫、变异伞滑刃线虫、小角伞滑刃线虫、利昂伞滑刃线虫、湖南伞滑刃线虫、红松滑刃线虫、滑刃属线虫、斯坦纳长尾线虫、小茎线虫、剑尾齿杆双胃线虫和寄生小杆属线虫等12种线虫的DNA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利用PCR技术直接从受感染的松墨天牛组织中检测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立淳  时勇  姜生伟  郑雅楠  
[目的 ]对辽宁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内天牛种类及其体内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旨在明确辽宁松材线虫媒介昆虫的种类及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对辽宁疫区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至2019年连续两年,从5月上旬至9月下旬天牛羽化期,在辽宁省抚顺、大连、丹东和本溪4个松材线虫发生区进行林间调查,收集诱捕器内收集到的天牛成虫,带回实验室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并统计每一种的数量,2020年4月在抚顺大伙房林场调查云杉花墨天牛成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收集包网疫木内初羽化的云杉花墨天牛成虫,活体剪碎,采用贝曼式漏斗法分离其体内携带的线虫。并对线虫进行形态学和基因组学鉴定。[结果 ]表明,在辽宁省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共调查到9种松树天牛,分别是云杉花墨天牛、松褐天牛、褐梗天牛、脊鞘幽天牛、松皮花天牛、小灰长角天牛、双簇污天牛、灰长角天牛和钩突土天牛。其中,能够携带松材线虫的天牛共计有4种:云杉花墨天牛、松褐天牛、褐梗天牛和脊鞘幽天牛。云杉花墨天牛携带松材线虫数量的试验中,共检测了160头从疫木内羽化的云杉花墨天牛,平均携带量为513.69条·头-1,最大携带量为10 060条·头-1。[结论 ]根据林间诱捕天牛的数量及其体内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证实云杉花墨天牛为辽宁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内数量最多的天牛种群,并推测其为辽宁疫区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大连市松材线虫发生区内褐梗天牛种群数量较多,但其是否为传播媒介尚未有定论,目前大连市松材线虫主要媒介昆虫为松褐天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