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7)
2023(2319)
2022(2212)
2021(2118)
2020(1980)
2019(4646)
2018(4908)
2017(10329)
2016(5780)
2015(6812)
2014(7024)
2013(7264)
2012(7024)
2011(6420)
2010(6625)
2009(6556)
2008(6449)
2007(5957)
2006(5544)
2005(5037)
作者
(19324)
(15919)
(15504)
(14874)
(9742)
(7598)
(7312)
(6336)
(5887)
(5723)
(5423)
(5161)
(5063)
(5020)
(4886)
(4801)
(4795)
(4631)
(4603)
(4586)
(4194)
(3950)
(3941)
(3663)
(3656)
(3583)
(3528)
(3401)
(3349)
(3212)
学科
(24599)
经济(24579)
管理(14767)
(13949)
方法(12674)
数学(11870)
数学方法(11740)
(10278)
企业(10278)
中国(8957)
(6888)
(6533)
(6031)
(5699)
贸易(5695)
(5602)
(5495)
银行(5488)
(5291)
(4624)
业经(4159)
(3977)
(3973)
金融(3972)
农业(3964)
环境(3961)
(3862)
及其(3829)
(3812)
税收(3665)
机构
大学(92581)
学院(91405)
(37822)
经济(36945)
管理(33612)
研究(32317)
理学(27998)
理学院(27713)
管理学(27276)
管理学院(27127)
中国(25893)
(21259)
科学(20306)
(19741)
(17841)
研究所(16028)
财经(15370)
(15225)
业大(14742)
北京(14295)
(13733)
中心(13706)
(13557)
(12312)
农业(11951)
经济学(11381)
(11381)
师范(11295)
财经大学(11255)
(11067)
基金
项目(53802)
科学(40281)
研究(38803)
基金(36782)
(32691)
国家(32450)
科学基金(25624)
社会(22779)
社会科(21573)
社会科学(21564)
(21267)
基金项目(19331)
(18019)
教育(17646)
编号(16283)
资助(16261)
自然(16242)
自然科(15756)
自然科学(15748)
自然科学基金(15414)
成果(13798)
重点(12207)
(12068)
课题(11976)
(11710)
科研(10550)
计划(10184)
(10142)
教育部(9814)
项目编号(9671)
期刊
(43308)
经济(43308)
研究(29584)
中国(15881)
学报(14794)
科学(13740)
(13624)
(13046)
管理(11986)
大学(11397)
学学(10789)
(10090)
金融(10090)
农业(9094)
教育(8579)
技术(8285)
业经(7582)
财经(7478)
经济研究(7167)
问题(6772)
(6392)
(5972)
林业(5936)
理论(5839)
统计(5748)
实践(5328)
(5328)
技术经济(5307)
商业(5208)
(4914)
共检索到141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吕全  王卫东  梁军  严东辉  贾秀贞  张星耀  
依据松材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定量地刻画松材线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选取年均温(T)、6,7,8月均温(TN)、海拔(H)、25℃以上的天数(D)和年降水量(W)5项气候生态因子,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定义5因子的隶属函数,以国家气象局气象资料室获取近30a全国639个台站的原始气象数据为依据,利用Qbasic6.0编制处理原始数据程序,把各个因子的原始气象数据根据各自定义隶属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隶属度,建立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得出各个台站适生值。利用MapInfo7.5制作专题图,并划分出μ>0.9为最适宜;μ>0.8为适宜;μ>0.7为可以适宜:μ>0.6为不适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益明  张海军  吕全  梁军  张星耀  
在前人对影响松材线虫以及媒介昆虫生长发育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地理信息系统、地统计学等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影响松材线虫病定殖的4个基本条件(即寄主植物、松材线虫病原、媒介昆虫和环境条件),直观、定量和较为准确地获得松材线虫病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分布范围以及在云南省具体的潜在分布区域。研究可为我国松材线虫病检疫及其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益明  梁军  吕全  张星耀  
松突圆蚧已给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选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综合分析影响松突圆蚧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结合寄主分布特征,非常直观定量地获得了松突圆蚧在我国的潜在发生区,计算结果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生态位模型的AUC值为0.991(非常接近于1),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可为松突圆蚧的检疫及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理永霞  陈友吾  王璇  刘振凯  朱汤军  张星耀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但仍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的现象。松材线虫病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松树流行性病害,也是我国目前危害最为严重的森林病害。潜伏侵染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地广泛存在,目前因为其发生发展机制不明确,给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潜伏侵染的无症状携带者识别难度大,导致疫木清除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最终会吸引媒介昆虫取食和产卵,作为侵染源引起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因此,建议对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快速识别等加强研究,推动更为有效的防控技术产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汝良  石雷  尹立红  
以90m×90m为最小面积单元,评估了云南省松材线虫的适生性。按高度适生、适生、中度适生、不适生4个水平,给出了全云南省每一个栅格单元水平上的适生性分布地图。结果表明高度适生区土地面积在70%以上的县有13个,在50%~70%之间的县有17个,在25%~50%之间的县有27个,在5%~25%之间的县有26个,5%以下县有26个。在像素点水平上建立空间模型进行适生区分析或风险区分析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法,能为基层单位的病虫害防治提供精细化的空间数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琳  周立峰  郭恺  余红仕  胡加付  
【目的】通过测定松材线虫连续交配能力,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并研究松材线虫寿命对交配行为的响应,比较松材线虫雌雄虫生殖策略的差异性,明确松材线虫的交配特性,为从交配干扰角度找到控制松材线虫种群增长的切入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获得同步发育的松材线虫处女雌虫和处子雄虫,通过连续跟踪观察,结合显微录像视频回放,分析松材线虫的连续交配能力。分别收集性成熟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松材线虫,以及不同交配经验的松材线虫,统计其交配成功率和产卵量,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定量分析未交配和已交配松材线虫雌雄虫的寿命。【结果】处子雄虫在不取食的情况下,可以连续与3条处女雌虫成功交配并使其受孕产卵;而处女雌虫成功交配后先进行产卵,不会连续交配。对于未交配雌雄虫而言,交配成功率和平均产卵量均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交配成功率于性成熟后第7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而平均产卵量于性成熟后第5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且雌虫受虫龄的影响较雄虫更为显著。不同交配经验的松材线虫雌雄虫交配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性成熟后第3天未交配雌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为(60.00±9.43)%和100%,而相同虫龄已交配雌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降至(17.50±4.68)%和(25.00±2.34)%,但其平均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交配行为对松材线虫的寿命没有显著影响,未交配和已交配雌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4.47±0.22) d和(24.93±0.70) d,未交配和已交配雄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1.80±0.54) d和(23.43±0.78) d。【结论】松材线虫处子雄虫可以连续进行多次交配,而处女雌虫交配后会优先产卵。虫龄和交配经验均会显著影响松材线虫的交配成功率,但产卵量仅受虫龄影响。此外,交配行为不会加速松材线虫衰老。本研究明确了松材线虫的交配特性,为进一步探究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凯基  杨宝君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来自国内及日本、加拿大、法国、挪威的松材线虫及拟松材线虫株系作酶电泳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苹果酸脱氢酶及纤维素酶酶谱各不相同。超氧化物歧化酶有1条在不同株系中迁移率相同的酶带。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在酯酶谱上差异明显,但培养于裂褶菌、多毛孢和葡萄孢上的来自南京黑松上的同一株系线虫的酯酶谱也显示了明显差异,表明了该酶的不稳定性。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是唯一可区分两种线虫的酶,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39的带,拟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51的带,可用于两种线虫的生化鉴定。对可溶性蛋白质及过氧化物酶的分析,未检测到清晰可辨的酶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海宾  梁军  吕全  张星耀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松树枯萎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原来广泛分布于北美地区,但在原产地并未造成严重危害。19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玮  任雪燕  梁英梅  
【目的】依据气候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松针红斑病分布的影响,预测中国松针红斑病的潜在分布区。【方法】根据松针红斑病已知分布区域和相关气候数据,结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针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发布的CCSM4气候模式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松针红斑病的潜在分布区。【结果】松针红斑病最适宜分布区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和云南省。经刀切法分析(Jackknife)表明,6月降水量、11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最冷季度降水量等主要影响松针红斑病的潜在分布区。在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总适宜区面积呈上升趋势,增加幅度为15. 66%~18. 29%。山东北部、河北、山西的大部分地区、陕西中部和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和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各等级适宜区面积增加,适宜等级上升。【结论】MaxEnt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能够反映松针红斑病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随着未来气候变化,云南、四川交界地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最适宜分布区呈现破碎化的趋势。松针红斑病适生区质心有由东北向华北、西北扩散的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伟  杨宝君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雄虫交合伞形状的比较刘伟,杨宝君关键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雄虫交合伞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Nickle(简作Bx)的形态与非病原拟松材线虫B.mucro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益明  刘洪霞  
选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综合分析影响锈色棕榈象Rhychophorus ferrugineus(Olvier)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结合寄主分布特征,直观定量地获得了锈色棕榈象在我国的潜在发生区,计算结果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生态位模型的AUC值为0.958(非常接近1),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博光  
研究了苦豆草中苦豆碱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讨论了苦豆草生物碱在研究防治松材线虫病中的意义。使用含苦豆碱的培养基培养灰葡萄抱菌菌丝的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苦豆碱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5天后培养基中苦豆碱的LC50=2.63×10-5g/ml,当浓度为1×10-4g/ml和2.63×10-5g/ml时,15天后苦豆碱的杀线率分别为99.9%和94.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峰  赵博光  
该研究采用从中国松材线虫病发生的6个疫区、2种主要寄主马尾松和黑松的不同发病期采集病木,从病木上直接分离并鉴定了松材线虫携带的18株属于假单胞属、泛菌属以及其他属的细菌菌株.用双氧水处理松材线虫卵得到无菌卵,在无菌条件下,研究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能够显著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他细菌菌株均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该试验证明了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在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松材线虫病的线虫与细菌复合致病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仕利  曹福祥  王猛  钱万强  
对目前松材线虫基因水平的研究进行了概述.目前已研究过的松材线虫基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应用于检疫检验的研究,主要研究的基因有rRNA基因,利用rRNA的ITS区核苷酸序列进化速度较快的特点,能准确区分松材线虫与其近缘种;二是探讨致病机理的研究,主要研究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酸裂解酶等在食道腺细胞中表达的酶基因,发现纤维素酶基因可能是由于基因横跨作用从细菌迁移到松材线虫基因组内,有助于研究松材线虫致病性的起源;三是对松材线虫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为控制松材线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佳  王勇军  张立钦  
研究-80℃下松材线虫的冷冻保存方法,比较不同冷冻保护剂对松材线虫低温保存的保护效果,以及解冻后松材线虫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15%甘油对松材线虫保护效果最好,解冻后存活率达36.5%,其次为10%甘油、20%甘油、25%甘油,保护效果最差的是1%二甲基亚砜(DMSO);解冻后线虫能够正常生长繁殖,冻存3天和冻存30天的线虫存活率和繁殖无显著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