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0)
2023(10304)
2022(9276)
2021(8745)
2020(7350)
2019(17117)
2018(17039)
2017(32548)
2016(18249)
2015(20495)
2014(20337)
2013(20297)
2012(18665)
2011(16743)
2010(16456)
2009(14847)
2008(14229)
2007(12257)
2006(10633)
2005(9202)
作者
(56673)
(46664)
(46629)
(44097)
(30127)
(22612)
(20972)
(18543)
(17989)
(16630)
(16120)
(15849)
(15156)
(14935)
(14737)
(14544)
(14337)
(14132)
(13544)
(13380)
(11965)
(11533)
(11447)
(10663)
(10585)
(10488)
(10445)
(10278)
(9593)
(9392)
学科
(65916)
经济(65838)
管理(48628)
(45696)
(38489)
企业(38489)
方法(32475)
数学(28000)
数学方法(27636)
(19630)
(17114)
中国(16564)
(15959)
业经(14511)
地方(13400)
理论(11909)
(11553)
农业(11484)
(11461)
贸易(11456)
(11108)
(10846)
环境(10715)
技术(10701)
(10252)
财务(10179)
财务管理(10160)
教育(9740)
企业财务(9640)
(9356)
机构
大学(256838)
学院(252911)
管理(98196)
(90717)
研究(90564)
经济(88545)
理学(85829)
理学院(84785)
管理学(83009)
管理学院(82612)
中国(63848)
科学(63423)
(56315)
(52329)
(48536)
业大(46802)
研究所(45126)
农业(41805)
(39585)
中心(39355)
(36659)
北京(35430)
(33954)
(32931)
师范(32388)
财经(32246)
技术(30129)
(29718)
(29429)
(28578)
基金
项目(184646)
科学(141478)
基金(131893)
研究(126622)
(119369)
国家(118412)
科学基金(98643)
社会(75010)
(73444)
社会科(70802)
社会科学(70779)
基金项目(70733)
自然(69102)
自然科(67415)
自然科学(67390)
自然科学基金(66184)
(63008)
教育(57491)
资助(55482)
编号(50627)
重点(41960)
成果(40720)
(39040)
(39027)
(38241)
计划(37717)
科研(36849)
创新(35712)
课题(35707)
科技(34264)
期刊
(96256)
经济(96256)
研究(70638)
学报(53808)
中国(46537)
(46435)
科学(45890)
大学(38857)
学学(36894)
管理(35600)
农业(32750)
(28275)
教育(27990)
技术(20739)
(17166)
金融(17166)
(16587)
业经(15660)
业大(15652)
经济研究(14964)
财经(14886)
图书(14675)
林业(14505)
科技(14483)
(13598)
理论(12869)
(12522)
问题(12384)
农业大学(12228)
实践(12069)
共检索到360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宝君  
松材线虫和尖尾伞滑刃线虫可在松树木段上生长繁殖达8个月以上,在白云杉、花旗松和西方铁杉木段树皮上不能很好繁殖,基本不进入木材中。在供试的29种真菌中,加拿大盘革菌、松壳囊孢和克拉夫特杰夫干酪菌非常适合两种线虫的生长繁殖,而枝状枝孢等11种真菌是不适宜食源。松材线虫和尖尾伞滑刃线虫在真菌上的生长情况和真菌的原寄主及分类地位没有明显联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峰  赵博光  
该研究采用从中国松材线虫病发生的6个疫区、2种主要寄主马尾松和黑松的不同发病期采集病木,从病木上直接分离并鉴定了松材线虫携带的18株属于假单胞属、泛菌属以及其他属的细菌菌株.用双氧水处理松材线虫卵得到无菌卵,在无菌条件下,研究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能够显著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他细菌菌株均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该试验证明了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在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松材线虫病的线虫与细菌复合致病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军  王翔凤  王振朝  宁少华  张星耀  
研究高压脉冲电流对松材线虫活力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脉冲电流可杀死松材线虫,能抑制松材线虫的迁移扩散能力,脉冲宽度越大,脉冲个数越多,电处理间隔越短,对松材线虫活力影响越强,脉冲宽度和电处理间隔为影响松材线虫活力的主要因子;高压脉冲电流可抑制松材线虫繁殖,脉冲宽度越大,电处理时间越长,对松材线虫的繁殖抑制作用越强;不同龄期的松材线虫对高压脉冲电流的反应不同,成虫对高压脉冲电流的抗性更强,尤以雌虫更具抗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晓放  陈德强  王东伟  王 珂  吴文佳   徐春玲   谢 辉  
采用胡萝卜和甘薯愈伤组织培养的方法,分别在4个不同培养温度和6个不同培养时间条件下,观察菊花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ritzemabosi(Schwartz,1911)Steiner&Buhrer,1932)在2种植物愈伤组织上的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菊花滑刃线虫在2种植物愈伤组织上培养繁殖的适温为15~25℃,温度达到30℃及以上均不能正常繁殖.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培养,20℃时第5周繁殖率最大,为3937.50倍;在甘薯愈伤组织上培养,20℃时第6周繁殖率最大为576.68倍;在相同培养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菊花滑刃线虫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的繁殖率均大于在甘薯愈伤组织上的繁殖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茅裕婷  马涛  蓝来娇  温秀军  
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生态健康有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松林大面积死亡,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伊氏线虫菌是一种松材线虫的内寄生真菌,具有作为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的天敌的潜力。近几年,对于这种鲜为人知的真菌的研究增多。本文从该菌的发现、形态学、培养、侵染机制、分子层面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该菌。伊氏线虫菌共有6个菌株,能产生月形孢子和杆状孢子2种类型的孢子,月形孢子能黏附到松材线虫体表并寄生于体内将其杀死。伊氏线虫菌能在松树和松树分泌的树脂中存活,通过产生宿主松树的香味而引诱松材线虫。培养条件对伊氏线虫菌生长、产孢、孢子侵染活力的影响较大,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等增强其对环境的抗性。伊氏线虫菌基因组已被完整测序,还克隆出1个对松材线虫具有强毒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同时在菌株细胞内发现内生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分子方法检测该菌。在温室和野外采用树干注射、树冠喷洒和伤口接种等不同方法施用含有该真菌的生防菌,均显示其能降低松材线虫对松树的侵染。目前对于该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对于林间防治应用也有研究,但还是较少。关于该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几方面开展:1)分子层面弄清其侵染机制;2)商品化生物制剂; 3)野外防治方案; 4)松褐天牛与伊氏线虫菌之间的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凯基  杨宝君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来自国内及日本、加拿大、法国、挪威的松材线虫及拟松材线虫株系作酶电泳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苹果酸脱氢酶及纤维素酶酶谱各不相同。超氧化物歧化酶有1条在不同株系中迁移率相同的酶带。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在酯酶谱上差异明显,但培养于裂褶菌、多毛孢和葡萄孢上的来自南京黑松上的同一株系线虫的酯酶谱也显示了明显差异,表明了该酶的不稳定性。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是唯一可区分两种线虫的酶,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39的带,拟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51的带,可用于两种线虫的生化鉴定。对可溶性蛋白质及过氧化物酶的分析,未检测到清晰可辨的酶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凡勇  骆有庆  吕全  梁军  郝俊  张星耀  
44 isolate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xylem of the Pinus thunbergii samples(healthy stem,weak stem and withered stem)infected by the pine wilt disease caused by pine wood nematode,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from infected trees at Zhoushan and Pinghu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and these isol...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文霞  杨宝君  
Terminal mucro of adult female was the distinct character between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Bx) and its allied species 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Bb). In general, Bx had no mucro. But it could have mucro in some situations. In the test, Bx without mucro was inoculated on Chineses pine (Pinus tabul...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麦树荣  陈晓玲  曾文才  方羽生  
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中的最小外接矩形算法和镜像变换算法,用Visual c++作为开发工具,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机对伞滑刃属线虫交合刺形态图像鉴定规范化和定位的智能化。输入伞滑刃属66个有效种的交合刺形态图像运行程序,均获得正确的定位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伟  杨宝君  
运用杂交方法对来自南京、四川、日本、法国和加拿大等地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共10个株系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能杂交成功,但后代数量少且大多不孕,两者间遗传差异较大,这两种线虫各株系间无明显差异。当中国线虫分别与日本、法国、加拿大株系杂交时,无论种间或种内均有差异,前者差异更显著。种间杂交中多数后代雌虫较难与父本回交产生子代幼虫。种间杂交在产生正常后代的同时也产生10%~60%的畸形后代。雄虫畸形主要表现在无交合刺或交合刺不发育,雌虫和幼虫的畸形则是身体的缢缩、弯折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凯基  王秋丽  杨宝君  
1990~1993年,从国内外收集的松材线虫9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5个株系,用皮接法接种3~6年生的松苗,测定线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拟松材线虫,其中国内的5个株系致病力最高。拟松材线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力极低。在同一线虫种内,株系间致病力随寄主不同而不同。在寄主死亡速度上,寄主相同并死亡率相同或相近时,采自南京、广东马尾松病树上的线虫株系接种后,寄主平均死亡时间略短于其它株系。供试的8种松树,依死亡率及感病率,马尾松最为抗病,黑松、华山松最为感病。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立群  巨云为  杨振德  赵博光  
对接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后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接种枝内的细菌和线虫的数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最初几天内线虫从接种点向其他部分移动缓慢;至接种的主干上松脂减少时,线虫开始增加,木块组织的带菌率的变化与线虫数量的变化趋势相似,细菌和线虫的数量与病树的症状发展密切相关。细菌的优势属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anas。表3参9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鸿  顾建锋  李红梅  赵立荣  何洁  
[目的] 从广东口岸进境的台湾木质包装材料中截获到一种伞滑刃属(Bursaphelenchus)线虫,本文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旨在为我国口岸植物检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形态特征描述、形态测计值比较、核糖体 DNA(rDNA)的 ITS-RFLP 酶切图谱分析以及基于 rDNA 18S 区、28S D2/D3 区以及 ITS 区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截获线虫群体进行鉴定。[结果] 确定该截获群体为松材线虫组(xylophilus group)成员之一——吉拉尼伞滑刃线虫(B. gillanii),其主要形态鉴别特征是:唇区缢缩明显,口针长约 13 μm,口针基部球小;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伟  杨宝君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雄虫交合伞形状的比较刘伟,杨宝君关键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雄虫交合伞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Nickle(简作Bx)的形态与非病原拟松材线虫B.mucron...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琳  周立峰  郭恺  余红仕  胡加付  
【目的】通过测定松材线虫连续交配能力,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并研究松材线虫寿命对交配行为的响应,比较松材线虫雌雄虫生殖策略的差异性,明确松材线虫的交配特性,为从交配干扰角度找到控制松材线虫种群增长的切入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获得同步发育的松材线虫处女雌虫和处子雄虫,通过连续跟踪观察,结合显微录像视频回放,分析松材线虫的连续交配能力。分别收集性成熟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松材线虫,以及不同交配经验的松材线虫,统计其交配成功率和产卵量,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定量分析未交配和已交配松材线虫雌雄虫的寿命。【结果】处子雄虫在不取食的情况下,可以连续与3条处女雌虫成功交配并使其受孕产卵;而处女雌虫成功交配后先进行产卵,不会连续交配。对于未交配雌雄虫而言,交配成功率和平均产卵量均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交配成功率于性成熟后第7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而平均产卵量于性成熟后第5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且雌虫受虫龄的影响较雄虫更为显著。不同交配经验的松材线虫雌雄虫交配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性成熟后第3天未交配雌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为(60.00±9.43)%和100%,而相同虫龄已交配雌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降至(17.50±4.68)%和(25.00±2.34)%,但其平均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交配行为对松材线虫的寿命没有显著影响,未交配和已交配雌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4.47±0.22) d和(24.93±0.70) d,未交配和已交配雄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1.80±0.54) d和(23.43±0.78) d。【结论】松材线虫处子雄虫可以连续进行多次交配,而处女雌虫交配后会优先产卵。虫龄和交配经验均会显著影响松材线虫的交配成功率,但产卵量仅受虫龄影响。此外,交配行为不会加速松材线虫衰老。本研究明确了松材线虫的交配特性,为进一步探究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