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83)
- 2023(5500)
- 2022(5125)
- 2021(4745)
- 2020(4389)
- 2019(10287)
- 2018(10175)
- 2017(19859)
- 2016(11514)
- 2015(13253)
- 2014(13565)
- 2013(13894)
- 2012(13250)
- 2011(12091)
- 2010(12302)
- 2009(11603)
- 2008(11774)
- 2007(10837)
- 2006(9237)
- 2005(8216)
- 学科
- 济(48459)
- 经济(48414)
- 管理(29597)
- 业(29544)
- 方法(26520)
- 数学(23832)
- 数学方法(23639)
- 企(23602)
- 企业(23602)
- 农(12953)
- 学(12831)
- 财(12293)
- 中国(11096)
- 制(9600)
- 贸(9500)
- 贸易(9500)
- 地方(9233)
- 易(9188)
- 业经(8418)
- 农业(8374)
- 务(7621)
- 财务(7587)
- 财务管理(7562)
- 和(7507)
- 教育(7371)
- 企业财务(7145)
- 理论(7142)
- 研究(6675)
- 银(6661)
- 银行(6627)
- 机构
- 大学(177926)
- 学院(173531)
- 济(67293)
- 经济(65591)
- 研究(63349)
- 管理(62407)
- 理学(54029)
- 理学院(53305)
- 管理学(52109)
- 管理学院(51817)
- 中国(44441)
- 科学(42723)
- 农(39873)
- 京(38608)
- 所(34872)
- 业大(33281)
- 研究所(32085)
- 农业(31882)
- 财(30000)
- 中心(27820)
- 江(27314)
- 财经(24231)
- 北京(24209)
- 院(22844)
- 范(22758)
- 师范(22463)
- 经(21885)
- 州(21299)
- 省(21279)
- 农业大学(21184)
- 基金
- 项目(116010)
- 科学(88057)
- 基金(82139)
- 研究(78470)
- 家(74053)
- 国家(73452)
- 科学基金(60160)
- 社会(46661)
- 省(46535)
- 社会科(44030)
- 社会科学(44013)
- 基金项目(44008)
- 自然(41478)
- 自然科(40483)
- 自然科学(40457)
- 自然科学基金(39760)
- 划(39555)
- 教育(37723)
- 资助(34822)
- 编号(31670)
- 重点(26839)
- 成果(26125)
- 部(25549)
- 发(24670)
- 计划(23886)
- 科研(23493)
- 创(23490)
- 课题(22908)
- 创新(22025)
- 科技(21750)
共检索到252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锋 杨玲 龚姝榕 张林 牛秋红
采用16S rrNA基因文库和illumiNA miSeq技术测序对松材线虫内生细菌群落的宏基因组进行初步分析,文库显示优势菌群为黄单胞菌科(22.41%)、鞘脂杆菌科(17.66%)、丛毛单胞菌科(14.71%)、根瘤菌科(10.17%)。采用稀释平板法,从松材线虫体内分离出5株内生细菌。利用形态学、生理学及16S rrNA序列特征等对这些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发现这些内生细菌在体外均显示较强的杀线虫活性,其中克雷伯氏菌属Sct5的杀虫活性最大,作用4 d松材线虫的死亡率即可达到100%。该细菌产生毒性蛋白酶并在体外快速形成生物膜。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内生细菌与杀线虫芽孢杆菌B16之间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谈家金 冯志新
利用马尾松水培离体松枝作接种材料 ,分别接种消毒后的松材线虫、松材线虫伴生细菌坚强芽孢杆菌和松材线虫与坚强芽孢杆菌的混合液 ,以研究松材线虫与其伴生细菌在松枝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 ,松枝发病 ,松枝髓部发生褐变 ,褐变的过程是由接种枝发展到主枝 ,再由主枝下部向上部发展 ,而单独接种松材线虫或坚强芽孢杆菌 ,松枝不发病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较单独接种松材线虫 ,松枝中的松材线虫繁殖量大、扩散速度快 ;松材线虫在松枝中扩散的过程是 :接种枝→主枝→侧枝→新梢 ,在主枝中由下部向上部扩散 ;松枝髓部褐变过程和松材线虫在松枝中扩散过程相一致 ,松材线虫...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立群 巨云为 杨振德 赵博光
对接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后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接种枝内的细菌和线虫的数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最初几天内线虫从接种点向其他部分移动缓慢;至接种的主干上松脂减少时,线虫开始增加,木块组织的带菌率的变化与线虫数量的变化趋势相似,细菌和线虫的数量与病树的症状发展密切相关。细菌的优势属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anas。表3参9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松材线虫 黑松 细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峰 赵博光
该研究采用从中国松材线虫病发生的6个疫区、2种主要寄主马尾松和黑松的不同发病期采集病木,从病木上直接分离并鉴定了松材线虫携带的18株属于假单胞属、泛菌属以及其他属的细菌菌株.用双氧水处理松材线虫卵得到无菌卵,在无菌条件下,研究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能够显著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他细菌菌株均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该试验证明了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在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松材线虫病的线虫与细菌复合致病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假单胞属 复合侵染 繁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阳雪 赵晓佳 谈家金
为了进一步阐明细菌在松材线虫病中的作用,采用松材线虫(CK)和松材线虫与马尾松内生细菌GD2的混合物(T)分别接种马尾松,对松材线虫进行转录组测序、 Gene Ontology(GO)及KEGG富集分析,并利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验证目标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空白虫)CK相比,共筛选到143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其中有63个上调基因,80个下调基因。Gene Ontology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免疫系统过程、细胞膜、代谢过程、转运活性等功能类富集。KEGG通路在ECM-receptor互作、肾素-血管紧张素、糖酵解、胰岛素信号等通路富集。这些GO功能与KEGG通路涉及机体的免疫调节。选取8个基因进行RT-qPCR验证,表达水平与测序结果一致,证明了测序结果的准确性。表明菌株GD2可以通过提高松材线虫的免疫调节能力来影响松材线虫病的发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立群 赵博光 巨云为 梁波
首次用改进的染色方法对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进行了光镜观察,表明细菌存在于松材线虫的体表及线虫生活的环境中;同时采用平板计数法统计了线虫虫体上携带的细菌数量,平均每头线虫为170~280个细菌。这进一步证实了松树的萎蔫是由松材线虫及其携带的细菌造成的。图2参12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细菌 光镜观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泽斌 黄丽 王海燕 李健文 王如兰 徐胜光 夏振远
植物寄生线虫是危害植物的重要病原物,为了筛选到能在烟草体内稳定定殖并且对线虫具有明显杀线虫活性的烟草内生生防细菌,从127株烟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出5株对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具有明显杀线虫活性的细菌。这5株细菌的发酵液稀释5倍处理线虫12 h后,线虫的死亡率均达90%以上;24 h后,死亡线虫虫体发生消解或渗漏。5株杀线虫细菌发酵液的杀线虫活性在12 h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降低。通过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这5株杀线虫细菌中的4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余1株鉴定为苏云...
关键词:
内生细菌 线虫 筛选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楠 王宇欣 王平智 张明 林聪
为阐明3种不同品种韭菜的内生细菌、叶围和根际5个生态隔间中细菌群落组成的变化及各生态隔间相关网络的结构差异,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及分析,对不同功能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功能微生物在各个生态隔间中的丰度变化及地上隔间、地下隔间和各品种的微生物共现网络。结果表明:1)‘久星16号’韭菜品种叶围微生物中与病原菌防御相关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2)生态隔间对于门和属水平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性影响,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在植物内部呈现由上至下逐渐递减的趋势;3)地下生态隔间的微生物共现网络较地上隔间复杂性和抗干扰性更强,韭菜各品种间存在网络直径相似但中心节点不同的微生物共现网络,‘久星16号’‘久星18号’因其应对温度变化特性,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间拥有更多负相关作用。综上,生态隔间对韭菜微生物的结构分布和互作网络的影响要高于韭菜品种,且不同韭菜品种会根据自身特性招募特异微生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博光 梁波 赵林果 徐梅
该文报道了以黑松细胞为材料的一种改进的细胞荧光染色显微生测法.用该方法测定了接种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GcM5--1A菌株或该菌株和无菌松材线虫混合物接种后的愈伤组织水提物的毒性.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无菌松材线虫或单独接种该菌株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未表现出毒性;而接种无菌松材线虫与该菌株的混合物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与接种野生松材线虫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的毒性以及该菌株的NB培养液的无细胞滤液的毒性均很强,并且它们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说明松材线虫在寄主组织中能促进细菌的产毒.向该菌株的NB培养液的无细胞滤液中添加松材线虫后测定其毒性,结果表明无菌松材线虫对其毒性并无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曾腓力 贲爱玲 郑敬荣 韩正敏
为证实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虫株携带弱毒细菌替代强毒株系防治松树萎蔫病这一思路的可行性,从2个美国松材线虫虫株体表分离并确定了优势细菌,测定了各优势细菌的毒性和致病性,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细菌分离结果显示:MG4,MG5,MG8和MG9等4菌株为美国线虫体表的优势菌株。毒力测试表明,与中国松材线虫携带的强致病菌相比,美国松材线虫携带的4个菌株的产毒能力和致病性均较低,可以作为生防细菌的候选菌株使用。经细菌的常规染色、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MG4,MG5,MG8和MG9菌株分别被鉴定为代夫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博光 郭道森
从患松材线虫病致死的黑松和马尾松病树组织及松褐天牛虫体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虫体上均分离到同一细菌菌株 .经致病性、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测定 ,将致病菌株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ATBExpression自动鉴定仪的鉴定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同 .在分离过程中该菌出现频率较高 ,说明是松材线虫携带的主要细菌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 ,用无菌线虫或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分别接种的黑松无菌苗不发病 ,而用二者混合接种则使无菌苗迅速发生褐变和萎蔫 .林间利用 6年生黑松进行的接种试验结果证明 ,用无菌松材线虫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混合接种的黑松与使用野生松材线虫接种的黑松都 1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博光 梁波 徐梅 赵林果
用荧光染色显微生测法检测液体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研究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鉴定的荧光假单胞GcM5-1A菌株在寄主体外培养的产毒现象。结果表明:GcM5-1A液体培养的无细胞滤液对黑松细胞的毒性随培养天数增加而增强,培养到第4天时,无细胞滤液的毒性开始进入相对稳定期。因此,在进行该菌株毒素的分离鉴定工作中,可将4d作为其培养时间。使用DM-36透析膜对培养4d的GcM5-1A无细胞滤液透析后的毒性测定结果显示:其膜内和膜外组分生测毒性分别与对照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之间的t检验差异显著,证明其透析膜内、膜外组分均有毒性。该结果表明:GcM5-1A菌株的毒素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由比较多的物质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贲爱玲 曾腓力 乔雪娟 郑敬荣 韩正敏
松材线虫体表的细菌存在演替现象,美国松萎蔫病危害不严重的原因可能是松材线虫体表细菌演替的结果。利用美国线虫体表的细菌来替代中国线虫体表的细菌,从而降低中国松萎蔫病的流行,为松萎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可能。为此,本研究从3株美国松材线虫体表分离得到15株细菌菌株,并确定MG3、MG4、MG5、MG8、MG9、MG11、MG12为优势菌株。用中国松材线虫体表的4个致病细菌菌株YG1、YG2、YG3、YG4分别和15株美国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对峙,发现美国MG4、MG5、MG8、MG9等菌株在松材线虫体表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用竞争能力最强的3个美国菌株MG5、MG8、MG9,混同无菌松材线虫分别对黑...
关键词:
松材线虫 优势菌 对峙试验 致病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立群 巨云为 赵博光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和线虫携带的细菌共同引起的。本文对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的不同发病阶段 ,树体内非接种枝上的线虫、细菌的种类及数量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非接种枝上 ,在病树出现少量黄色针叶时 ,能有细菌检出 ;较多黄色和褐色针叶时 ,线虫才开始出现 ,细菌开始增多 ;至发病后期 ,病树基本枯死时 ,线虫和细菌数量迅速增加。对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细菌种类鉴定表明 ,发病中期 ,细菌种类比较单一 ,随着病情的发展 ,细菌不但数量迅速增加 ,而且种类也增多 ,但优势菌群为荧光假单胞菌、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泛菌属和少动鞘氨醇单胞杆菌
关键词:
黑松 松材线虫 病程 假单胞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茅裕婷 马涛 蓝来娇 温秀军
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生态健康有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松林大面积死亡,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伊氏线虫菌是一种松材线虫的内寄生真菌,具有作为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的天敌的潜力。近几年,对于这种鲜为人知的真菌的研究增多。本文从该菌的发现、形态学、培养、侵染机制、分子层面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该菌。伊氏线虫菌共有6个菌株,能产生月形孢子和杆状孢子2种类型的孢子,月形孢子能黏附到松材线虫体表并寄生于体内将其杀死。伊氏线虫菌能在松树和松树分泌的树脂中存活,通过产生宿主松树的香味而引诱松材线虫。培养条件对伊氏线虫菌生长、产孢、孢子侵染活力的影响较大,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等增强其对环境的抗性。伊氏线虫菌基因组已被完整测序,还克隆出1个对松材线虫具有强毒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同时在菌株细胞内发现内生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分子方法检测该菌。在温室和野外采用树干注射、树冠喷洒和伤口接种等不同方法施用含有该真菌的生防菌,均显示其能降低松材线虫对松树的侵染。目前对于该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对于林间防治应用也有研究,但还是较少。关于该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几方面开展:1)分子层面弄清其侵染机制;2)商品化生物制剂; 3)野外防治方案; 4)松褐天牛与伊氏线虫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伊氏线虫菌 松材线虫 生物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松材线虫病木内天牛蛀道蛹室的优势长喙壳真菌分析
松材线虫入侵的黑松内栖真菌区系初步研究
临湘市具尾尖突松材线虫病病原的鉴定及病源分析
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doides rugaoensis及其共生菌serratianema todipHila r187与黒腹果蝇免疫系统的互作研究
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doides rugaoensis及其共生菌Serratianema todiphila R187与黒腹果蝇免疫系统的互作研究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不同株系线粒体DNA RAPD分析
松材线虫侵染前后马尾松树体内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无菌松材线虫对10年生黑松致病性的研究
用松枝解剖法快速检测松材线虫病原
内寄生真菌Esteya vermicola对松材线虫侵染活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