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1)
2023(5528)
2022(4646)
2021(4145)
2020(3420)
2019(7329)
2018(6975)
2017(12907)
2016(7177)
2015(7522)
2014(7039)
2013(6795)
2012(6205)
2011(5468)
2010(5146)
2009(4657)
2008(4456)
2007(3656)
2006(3123)
2005(2499)
作者
(23923)
(19999)
(19957)
(18550)
(12562)
(9854)
(8715)
(7956)
(7650)
(6978)
(6806)
(6525)
(6465)
(6463)
(6283)
(6063)
(6019)
(6010)
(5779)
(5745)
(5251)
(4913)
(4607)
(4559)
(4406)
(4376)
(4355)
(4282)
(4110)
(4038)
学科
(24376)
经济(24346)
管理(20034)
(19124)
(14623)
企业(14623)
方法(12555)
数学(11535)
数学方法(11426)
(7542)
(7301)
(7122)
(6666)
贸易(6666)
(6531)
环境(5952)
中国(5925)
业经(5606)
农业(5273)
技术(4696)
(4642)
财务(4618)
财务管理(4614)
企业财务(4408)
(4365)
(3978)
产业(3907)
及其(3692)
地方(3629)
(3581)
机构
大学(101112)
学院(100466)
(38852)
经济(38265)
管理(37130)
研究(36588)
理学(33654)
理学院(33272)
管理学(32456)
管理学院(32313)
(28827)
科学(27359)
中国(25468)
业大(24148)
农业(23320)
(21027)
(20346)
研究所(19365)
农业大学(16090)
中心(16007)
(15370)
(13882)
(13817)
财经(13279)
(13084)
(12816)
实验(12509)
北京(12406)
(12311)
经济学(12010)
基金
项目(80004)
科学(61607)
基金(59538)
(56910)
国家(56467)
研究(47946)
科学基金(46579)
自然(33750)
自然科(33024)
自然科学(33010)
自然科学基金(32441)
基金项目(32379)
(31459)
社会(31459)
社会科(29913)
社会科学(29904)
(27109)
资助(23425)
教育(21302)
重点(18383)
计划(18346)
科技(17017)
(16998)
科研(16816)
(16568)
(16439)
编号(16155)
创新(16007)
(15675)
专项(14126)
期刊
(34093)
经济(34093)
学报(28262)
(24445)
科学(22699)
研究(21884)
大学(20137)
学学(19826)
农业(16495)
中国(15681)
管理(11373)
(10976)
业大(9331)
(8809)
林业(7957)
农业大学(7526)
(6962)
经济研究(6561)
科技(6528)
业经(6506)
(6203)
金融(6203)
财经(6151)
技术(5882)
(5215)
中国农业(5092)
问题(5007)
商业(4986)
自然(4980)
资源(4860)
共检索到130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玉惠  叶建仁  魏初奖  
1.5年生马尾松植株接种松材线虫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活性高峰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前夕,并在植株发病后下降。叶内PAL和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晚于茎,与叶部病害发展一致。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发病时达到高峰。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AL、POD、PPO3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松材线虫的侵染明显影响寄主植物的苯丙烷类代谢,由此可知,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松材线虫诱导感病寄主苯丙烷类代谢的异常变化有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婉凤  梁光红  张飞萍  
为揭示松材线虫病对马尾松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了松材线虫侵染的马尾松针叶中的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松材线虫侵染导致马尾松针叶中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下降,同时富含脯氨酸的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和过氧化物酶的编码基因也下调表达;随着侵染虫量的增加,过氧化物酶基因在马尾松针叶中的表达增强,而在茎干、枝条中的表达减弱,导致抗氧化酶活力下降,马尾松的抗病防御能力减弱.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松材线虫侵染致使马尾松最终枯萎死亡过程中抗氧化系统的变化,为林业生产上制定防控松材线虫病害的相应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郝德君  谈家金  陈凤毛  杨剑霞  戴华国  
为研究松材线虫侵染对寄主植物生理生化物质代谢的影响,以黑松和马尾松4 5年生苗为实验材料,测定了接种松材线虫对2种寄主植物的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结果显示:接种松材线虫初期,黑松和马尾松的总糖含量均较高,随接种时间的延长,总糖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黑松的可溶性糖含量一直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马尾松的可溶性糖含量在侵染前期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明显,而15 d后快速降低;黑松和马尾松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侵染前期均低于对照,后升高,再降低;黑松的单宁含量明显高于对照,马尾松的单宁含量接种第1天略低于对照,第3天后开始升高;黑松和马尾松的总酚含量均在侵染前期高于对照,而后降低。这些物质的变化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冀营  骆有庆  
2003年11月和2004年6、9月在浙江省舟山市马尾松纯林内选取处于松材线虫病不同侵染期的马尾松进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及分布位置的调查.明确了处于不同侵染期的马尾松上的昆虫的种类,计算了昆虫的优势度,划分了不同的昆虫功能团,比较了不同侵染期的马尾松上的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并对昆虫群落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松林中,分解性昆虫占有绝对的优势,衰弱木上的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较高.而健康木上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最低.可将6种侵染期的松树上的昆虫群落最终划分为3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贺  骆有庆  石娟  
[目的]明确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树针叶光合特性、光合响应曲线、主要光合响应指标及碳氮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期在光合生理水平上提供松材线虫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技术,为林业管理者采取快速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健康期、感病中期和感病末期马尾松树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分别测定不同感病阶段马尾松树针叶光合特性及所测针叶样品的C%、N%和δ~(13)C含量。[结果]健康马尾松树在松材线虫胁迫条件下,可显著降低其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其数值大小均表现为:健康期>感病中期>感病末期;不同感病阶段马尾松的暗呼吸速率数值之间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数值的大小表现为:感病中期>健康期>感病末期;健康期马尾松的光补偿点显著低于感病中期的光补偿点,但是其光饱和点显著高于感病中期的光饱和点。此外,不同感病阶段马尾松树针叶的平均C素含量变化不大,但平均N素和平均δ~(13)C含量则会显著下降。[结论]松材线虫侵染健康马尾松树后,可降低其对外界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致使其光合特性显著下降;感病马尾松树针叶N素损失是导致马尾松光合能力显著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感病马尾松树针叶气孔导度下降是导致其针叶δ~(13)C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亦说明松材线虫的入侵会显著降低马尾松树针叶的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婉凤  梁光红  
[目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具有靶向沉默信使RNA(mRNA)表达的功能,是基因表达的负调控因子;研究并明确马尾松在遭受松材线虫侵染下是否存类似的调控模式,对于未来探析寄主植物对病原侵染胁迫下的应激机制及获得调控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miRNA及其靶标mRNA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前期高通量测序获得的松材线虫侵染1、2、3 d的马尾松针叶mRNA和miRNA表达谱为研究对象,采用STEM软件分别分析mRNA和miRNA的表达变化模式,并运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法研究松材线虫侵染下的马尾松针叶中miRNA与mRNA的表达关联情况。[结果]松材线虫侵染下的马尾松针叶中的miRNA呈2种显著的表达变化模式,mRNA呈8种显著的表达变化模式,且15个miRNA与其12个靶标mRNA的表达变化模式相反,符合miRNA对靶标mRNA的负调控特点,这些靶标mRNA编码具有识别病原作用的ACRE、CC-NBS-LRR基因等。[结论]松材线虫侵染下的马尾松针叶中miRNA及mRNA均呈多种表达变化模式,且部分miRNA与靶标mRNA的表达变化模式相反,推测其中部分miRNA可能是病原识别基因的负调控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亮  刘振宇  吕全  梁军  张星耀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引起的严重病害,引起重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钙调素(CaM)是真核生物中Ca2+主要传导蛋白,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首次从马尾松中克隆获得CaM,命名为pmCaM,并检测了其响应松材线虫侵染的表达特征。序列分析表明:pmCaM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核苷酸序列为450bp,编码14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含有4个EF-hand结构域,具有钙调素的典型特征,与其它植物的CaM蛋白均有较高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接种松材线虫后30 180 min时间段,马尾松苗根、茎、叶器官中的pmCaM均下调表达,但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温晓健  巫建军  李永先  王璇  理永霞  张星耀  
[目的]以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疫区健康和枯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为研究对象,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前后马尾松树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为利用马尾松内生微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积累微生物种质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健康和枯死马尾松不同组织内的(根部、干部和针叶)真菌和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木霉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松材线虫取食木霉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从健康和枯死马尾松树体内分别分离得到真菌19个属共106个菌株和10个属共86个菌株,优势类群均为木霉属真菌。不同组织间真菌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干部和针叶的多样性指数高于根部。健康马尾松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依次为2.37、0.87和0.51,高于枯死马尾松的1.72、0.76和0.39,二者的相似性指数小于0.5。从健康和枯死马尾松树体内分别分离得到细菌13个属共59个菌株和12个属共56个菌株,优势类群均为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沙雷氏菌属细菌。健康和枯死马尾松中均为干部的细菌多样性最高,针叶的细菌多样性最低,二者的相似性指数大于0.5。木霉作为马尾松树体内的优势类群,本次共分离到6个种,通过取食实验发现木霉FXY7显著抑制了松材线虫的种群数量。[结论]健康马尾松树体内的真菌多样性高于枯死马尾松,二者的真菌菌群相似性较低,而且不同组织间真菌菌群相似性也较低,但健康和枯死马尾松的细菌群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表明松材线虫入侵会影响马尾松体内的真菌多样性,但对细菌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中还分离到多株可能对松材线虫病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菌,为探索松材线虫病的新型防控技术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华潮  骆有庆  张琴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引起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该病自20世纪初在日本首次发现以来,已从北美扩散蔓延至亚洲、欧洲等多个国家,造成大批松树死亡(Fielding et al.,199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娟  骆有庆  武海卫  严晓素  陈卫平  蒋平  
该文以浙江省富阳市5块不同林型不同受害程度的松林为研究对象,从生长量、生物量和木材产出率的角度,分析了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林植物群落功能的影响.松材线虫入侵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入侵松林后,对于受害松树不管是其被伐倒还是自然倒地之后,对周围活马尾松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均显著,而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从生长量、生物量和木材产出率3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伐除受害木和利用引诱剂诱集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等措施的干预下,使特定林分的平均生长水平出现了高峰,但要想保持受害区林分中未受害马尾松林木的平均生长量,还必须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娟  骆有庆  曾凡勇  陈卫平  严晓素  蒋平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松材线虫不同受害阶段的马尾松群落中13个主要种群进行了生态位研究.以群落组成类型:①马尾松+木+白栎,②黑松+马尾松+冬青+柃木,③马尾松+冬青+栀子+短柄,④马尾松+篌竹+木,⑤木荷+马尾松+苦槠+短柄,⑥栓皮栎+冬青+杜虹花,及所建立的综合资源梯度指数(10~70)综合为一维资源位,调查6个资源位,定量测定不同受害阶段马尾松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并阐述了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由于松材线虫的入侵,加之随后的人为伐除马尾松受害木,马尾松林正朝着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两个方向演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学雨   简尊吉   王少博   党英侨   魏可   王小艺   肖文发  
[目的 ]为了探讨松材线虫入侵后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 ]以湖北三峡地区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0 a(未入侵)、6 a、10 a和16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和土壤有效蓄水量定量比较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在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1)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枯落物蓄积量、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枯落物总厚度为3.47~5.34 cm,总蓄积量为6.11~9.62 t·~(-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9.71~14.77 t·~(-2)。(2)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毛管持水量为333.42~378.33 t·~(-2),饱和蓄水量为386.27~461.20 t·hm~(-2),入侵6 a的马尾松林0~10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蓄水量(62.08 t·~(-2)和50.08 t·~(-2))、10~20 cm土层土壤饱和蓄水量(386.27 t·~(-2))均最小。(3)综合林分枯落物和土壤层蓄水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入侵10 a(219.72t·~(-2))>未入侵(191.85 t·~(-2))>入侵16 a(182.64 t·~(-2))>入侵6 a(121.86 t·~(-2)),入侵6 a林分综合蓄水量显著低于其他林分。[结论 ]湖北三峡地区马尾松林受松材线虫入侵的持续危害后,短期内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能力下降,随年限增加林分水源涵养能力逐渐恢复。因此,今后应加强松材线虫入侵的防控力度,以维持和尽快恢复三峡地区马尾松林水源涵养功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江英成  
在室内 ,就绿僵菌和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供试的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株在室内对马尾松毛虫 3~ 4龄幼虫的毒力相当。在 2 5℃时 ,绿僵菌的致死中浓度为 6 38× 1 0 8个·L- 1 ,致死中时为 8 60~ 1 5 1 9d ;白僵菌的致死中浓度为 5 0 6× 1 0 8个·L- 1 ,致死中时为 7 80~ 1 4 79d (在孢子为 1 0× 1 0 1 1 ~ 1 0× 1 0 7个·L- 1 浓度下 )。试验还显示 ,与白僵菌相比 ,绿僵菌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旱能力。在高温低湿的条件下绿僵菌的杀虫效果优于白僵菌。因此 ,绿僵菌在防治松毛虫上可能具有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瑞贺  宋德文  黄瑞芬  石娟  骆有庆  刘洪高  陈京元  
近些年来,松材线虫入侵对三峡库区马尾松林造成严重危害,并严重威胁着三峡库区松林资源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安全。以不同的马尾松林生态系统(健康、感病1年、感病3年、感病5年、感病7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和每木调查法,分析松材线虫入侵早期马尾松林群落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共调查了37种乔木物种,隶属于30科33属,其中马尾松是群落内的优势树种(IV=49.63%),樟树、槲栎、栓皮栎和檵木等树种的重要值也较高,为亚优势种;与健康林地相比,感病林地内马尾松的数量显著下降,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呈现明显增加趋势;松材线虫入侵对群落内植物不同空间结构(乔木、灌木、草本)的物种多样性影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漳  徐乐勤  江涛  
与供试白僵菌菌株相比,某些绿僵菌菌株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旱能力。经室内毒力测定,8个绿僵菌菌株中有2个菌株(M2和M4)对马尾松毛虫有毒力,其中M4的毒力与白僵菌相当,其致死中量为4.75×107个孢子·L-1,致死中时为6.19~12.20d(在1.0×1011~1.0×107个孢子·L-1的浓度下)。结果显示绿僵菌在防治马尾松毛虫上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