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4)
- 2023(10055)
- 2022(9134)
- 2021(8812)
- 2020(7407)
- 2019(17142)
- 2018(17220)
- 2017(33159)
- 2016(18535)
- 2015(21027)
- 2014(21144)
- 2013(20888)
- 2012(19505)
- 2011(17404)
- 2010(17290)
- 2009(15855)
- 2008(15661)
- 2007(13679)
- 2006(11907)
- 2005(10371)
- 学科
- 济(70107)
- 经济(70020)
- 管理(51886)
- 业(48605)
- 企(41332)
- 企业(41332)
- 方法(34391)
- 数学(29286)
- 数学方法(28814)
- 学(18854)
- 农(18047)
- 中国(17372)
- 财(17247)
- 业经(15154)
- 地方(14175)
- 理论(13299)
- 贸(12793)
- 贸易(12786)
- 和(12306)
- 易(12306)
- 制(12142)
- 农业(11897)
- 务(11182)
- 技术(11135)
- 财务(11107)
- 财务管理(11084)
- 教育(10825)
- 环境(10720)
- 企业财务(10493)
- 划(9980)
- 机构
- 大学(265583)
- 学院(261256)
- 管理(103708)
- 济(95523)
- 经济(93169)
- 理学(90158)
- 理学院(89114)
- 研究(88531)
- 管理学(87281)
- 管理学院(86828)
- 中国(63873)
- 科学(59346)
- 京(58092)
- 所(46348)
- 农(45496)
- 业大(43774)
- 财(43131)
- 研究所(42569)
- 中心(39431)
- 江(37643)
- 北京(36974)
- 农业(35793)
- 范(35314)
- 财经(35004)
- 师范(34941)
- 院(32780)
- 经(31724)
- 州(31166)
- 技术(29076)
- 师范大学(28338)
- 基金
- 项目(182751)
- 科学(141042)
- 基金(130631)
- 研究(130291)
- 家(115467)
- 国家(114513)
- 科学基金(96732)
- 社会(78112)
- 社会科(73726)
- 社会科学(73705)
- 省(71502)
- 基金项目(69931)
- 自然(65531)
- 自然科(64003)
- 自然科学(63988)
- 自然科学基金(62806)
- 划(60553)
- 教育(59701)
- 资助(55098)
- 编号(53355)
- 成果(43863)
- 重点(40544)
- 部(39367)
- 发(37871)
- 创(37163)
- 课题(36880)
- 科研(35631)
- 创新(34627)
- 计划(34031)
- 大学(33827)
共检索到377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伯葵 胡兹苓 包宏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被进一步证明是两个不同的种。除表现致病力差异外,形态上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特别是前者交合伞卵圆形,后者平截形;生理学试验表明二者不能交配产生后代;生物化学方面的差异是:酯酶凝胶电泳中松材线虫酯酶带3条,迁移率分别为0.42、0.45、0.49;而拟松材线虫只1条酯酶带,迁移率为0.65。二者脂肪酸总量、不饱和度、短链和长链脂肪酸含量都有明显的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凤毛 叶建仁 吴小芹 谈家金 黄麟
为检验已开发的SCAR标记与实时PCR两种分子检测方法鉴定松材线虫的可靠性,本文选用线虫未知种样品7个以及已知种样品3个为实验材料,采用上述两种分子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并且对7个线虫未知种样品进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1)运用SCAR标记检测,第2、3、4、7号4个未知种样品与8号松材线虫样品出现了一条清晰、明亮的860bp特异条带,第1、5、6号样品与9号拟松材线虫、10号大核滑刃线虫均未出现扩增谱带,表明第2、3、4、7号4个待测样品中含有松材线虫,而第1、5、6号3个待测样品中不含有松材线虫;2)运用实时PCR检测,第2、3、4、7号4个样品与8号松材线虫样品表现有明显的阳性扩增信号,其余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琳 周立峰 郭恺 余红仕 胡加付
【目的】通过测定松材线虫连续交配能力,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并研究松材线虫寿命对交配行为的响应,比较松材线虫雌雄虫生殖策略的差异性,明确松材线虫的交配特性,为从交配干扰角度找到控制松材线虫种群增长的切入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获得同步发育的松材线虫处女雌虫和处子雄虫,通过连续跟踪观察,结合显微录像视频回放,分析松材线虫的连续交配能力。分别收集性成熟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松材线虫,以及不同交配经验的松材线虫,统计其交配成功率和产卵量,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定量分析未交配和已交配松材线虫雌雄虫的寿命。【结果】处子雄虫在不取食的情况下,可以连续与3条处女雌虫成功交配并使其受孕产卵;而处女雌虫成功交配后先进行产卵,不会连续交配。对于未交配雌雄虫而言,交配成功率和平均产卵量均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交配成功率于性成熟后第7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而平均产卵量于性成熟后第5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且雌虫受虫龄的影响较雄虫更为显著。不同交配经验的松材线虫雌雄虫交配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性成熟后第3天未交配雌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为(60.00±9.43)%和100%,而相同虫龄已交配雌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降至(17.50±4.68)%和(25.00±2.34)%,但其平均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交配行为对松材线虫的寿命没有显著影响,未交配和已交配雌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4.47±0.22) d和(24.93±0.70) d,未交配和已交配雄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1.80±0.54) d和(23.43±0.78) d。【结论】松材线虫处子雄虫可以连续进行多次交配,而处女雌虫交配后会优先产卵。虫龄和交配经验均会显著影响松材线虫的交配成功率,但产卵量仅受虫龄影响。此外,交配行为不会加速松材线虫衰老。本研究明确了松材线虫的交配特性,为进一步探究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海宾 梁军 吕全 张星耀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松树枯萎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原来广泛分布于北美地区,但在原产地并未造成严重危害。1905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拟松材线虫 迁移 繁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凯基 杨宝君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来自国内及日本、加拿大、法国、挪威的松材线虫及拟松材线虫株系作酶电泳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苹果酸脱氢酶及纤维素酶酶谱各不相同。超氧化物歧化酶有1条在不同株系中迁移率相同的酶带。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在酯酶谱上差异明显,但培养于裂褶菌、多毛孢和葡萄孢上的来自南京黑松上的同一株系线虫的酯酶谱也显示了明显差异,表明了该酶的不稳定性。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是唯一可区分两种线虫的酶,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39的带,拟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51的带,可用于两种线虫的生化鉴定。对可溶性蛋白质及过氧化物酶的分析,未检测到清晰可辨的酶带。
关键词:
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酶谱,电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希 黄金水 曾丽琼 汤陈生 何学友 蔡守平 丁珌 陈伟 郭久江
研究松树体内松材线虫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松材线虫病的林间调查、监测和除治。对马尾松萎蔫病枯立木中的松材线虫研究表明:不同时间疫区枯立木中松材线虫检出率为16%~91.67%,平均为58.92%,即仅有一半枯立木中有松材线虫,取样不准确时,可能存在漏检现象;秋、冬季松材线虫检出率高于春、夏季,秋冬季为松萎蔫病发病的高峰期。5月前后,感病树中的纯松材线虫检出率较高,为50%~100%;秋冬季,树体中只有幼虫、无松材线虫成虫形式存在的检出率较高,为18.18%~26.87%。松材线虫在树体内不同部位(上、中、下)的分布和数量存在差异,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与感病程度有关,应在树体的不同部位同时取样检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伟 杨宝君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雄虫交合伞形状的比较刘伟,杨宝君关键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雄虫交合伞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Nickle(简作Bx)的形态与非病原拟松材线虫B.mucron...
关键词:
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雄虫交合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旭 张志飞 罗宽 何可佳 饶立群
为了获取准确、快速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利用纤维素酶活性、苯乙酸与苯甲酸含量和显色剂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纤维素酶活性检测结果为病树与健树酶活性差异显著.病树的光吸收值与健树的光吸收值差异不显著,但测定结果不稳定.显色剂测定病树内与健树内的显色差异明显,病树的显色结果呈深红色至浅红色,线虫愈多色泽愈深;健康材呈无色,感染拟松材线虫的松材呈清白色或无色.显色剂检测是简单、快速和有应用价值的方法.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纤维素酶 苯乙酸 显色剂 检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希 黄金水 范弘达 洪宜聪 卓秋萍 丁珌 汤陈生 陈伟 郭久江
对分布在50多个小班的747株(份)的疑似松材线虫病死树的研究结果表明:取样数对松材线虫病检出率有一定影响,取样数偏少,会提高或降低松材线虫病检出率,取样数低于10株的,检出率出现0或100%两种情况,取样数大于或等于10株的,检出率处于20%~72.41%之间;从当年的11月中旬开始,松材线虫检出率逐渐提高,到12月中旬达到最高峰65.75%,一直维持到次年的1月中旬,此间松材线虫病发展迅速,4月中下旬检出率也较高达62.50%,与林间松墨天牛羽化高峰相吻合;纯松材线虫检出率平均为9.37%,样本相对比较新鲜、含水量比较高;疫区内拟松材线虫检出率较低,平均为1.74%,未发现与松材线虫共生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钢 王玉嬿 马洪周 李海燕 杨文博
以松材线虫的粉碎虫体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 ,通过免疫印迹考察抗血清的特异性。利用固相松材线虫抗原和游离线虫抗原同线虫抗体相竞争 ,建立竞争型ELISA法用于疫木中松材线虫的分析。该方法可以直接检测出 10mg的木屑中 0 1μg微量的线虫蛋白 ,约 7条线虫的存在。利用该方法对 2 0个不同地区、树种及类型的松材样品进行检测 ,疫木中松材线虫的检出率为 10 0 % ,但拟松材线虫也呈现了一定的交叉反应。研究结果表明 ,以松材线虫抗原蛋白为指标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为松材线虫的快速检疫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线虫鉴定 免疫印迹 ELIS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仕利 曹福祥 王猛 钱万强
对目前松材线虫基因水平的研究进行了概述.目前已研究过的松材线虫基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应用于检疫检验的研究,主要研究的基因有rRNA基因,利用rRNA的ITS区核苷酸序列进化速度较快的特点,能准确区分松材线虫与其近缘种;二是探讨致病机理的研究,主要研究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酸裂解酶等在食道腺细胞中表达的酶基因,发现纤维素酶基因可能是由于基因横跨作用从细菌迁移到松材线虫基因组内,有助于研究松材线虫致病性的起源;三是对松材线虫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为控制松材线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基因 研究进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茅裕婷 马涛 蓝来娇 温秀军
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生态健康有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松林大面积死亡,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伊氏线虫菌是一种松材线虫的内寄生真菌,具有作为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的天敌的潜力。近几年,对于这种鲜为人知的真菌的研究增多。本文从该菌的发现、形态学、培养、侵染机制、分子层面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该菌。伊氏线虫菌共有6个菌株,能产生月形孢子和杆状孢子2种类型的孢子,月形孢子能黏附到松材线虫体表并寄生于体内将其杀死。伊氏线虫菌能在松树和松树分泌的树脂中存活,通过产生宿主松树的香味而引诱松材线虫。培养条件对伊氏线虫菌生长、产孢、孢子侵染活力的影响较大,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等增强其对环境的抗性。伊氏线虫菌基因组已被完整测序,还克隆出1个对松材线虫具有强毒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同时在菌株细胞内发现内生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分子方法检测该菌。在温室和野外采用树干注射、树冠喷洒和伤口接种等不同方法施用含有该真菌的生防菌,均显示其能降低松材线虫对松树的侵染。目前对于该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对于林间防治应用也有研究,但还是较少。关于该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几方面开展:1)分子层面弄清其侵染机制;2)商品化生物制剂; 3)野外防治方案; 4)松褐天牛与伊氏线虫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伊氏线虫菌 松材线虫 生物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伟 杨宝君
运用杂交方法对来自南京、四川、日本、法国和加拿大等地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共10个株系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能杂交成功,但后代数量少且大多不孕,两者间遗传差异较大,这两种线虫各株系间无明显差异。当中国线虫分别与日本、法国、加拿大株系杂交时,无论种间或种内均有差异,前者差异更显著。种间杂交中多数后代雌虫较难与父本回交产生子代幼虫。种间杂交在产生正常后代的同时也产生10%~60%的畸形后代。雄虫畸形主要表现在无交合刺或交合刺不发育,雌虫和幼虫的畸形则是身体的缢缩、弯折等。
关键词:
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遗传杂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海宾 梁军 吕全 张星耀
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微晶纤维素(MC)和水杨素(SC)三种底物,用刚果红染色法和DNS法分别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泌物中纤维素酶系组分和酶活力。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泌物中存在完全降解纤维素所需的3种酶系组分: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松材线虫分泌物中三种酶活力明显高于拟松材线虫酶活力。研究结果为更好的解释松材线虫致病机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拟松材线虫 纤维素酶系 酶活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凯基 王秋丽 杨宝君
1990~1993年,从国内外收集的松材线虫9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5个株系,用皮接法接种3~6年生的松苗,测定线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拟松材线虫,其中国内的5个株系致病力最高。拟松材线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力极低。在同一线虫种内,株系间致病力随寄主不同而不同。在寄主死亡速度上,寄主相同并死亡率相同或相近时,采自南京、广东马尾松病树上的线虫株系接种后,寄主平均死亡时间略短于其它株系。供试的8种松树,依死亡率及感病率,马尾松最为抗病,黑松、华山松最为感病。
关键词:
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致病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