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92)
- 2023(16554)
- 2022(13692)
- 2021(12700)
- 2020(10420)
- 2019(23900)
- 2018(23879)
- 2017(46109)
- 2016(24499)
- 2015(27716)
- 2014(27576)
- 2013(27425)
- 2012(25462)
- 2011(22857)
- 2010(23497)
- 2009(22126)
- 2008(21834)
- 2007(19841)
- 2006(18032)
- 2005(16591)
- 学科
- 济(114077)
- 经济(113965)
- 业(91949)
- 管理(82090)
- 企(81164)
- 企业(81164)
- 方法(45580)
- 数学(36297)
- 数学方法(35689)
- 业经(34448)
- 农(33584)
- 中国(32864)
- 财(29142)
- 地方(27578)
- 技术(24226)
- 农业(23355)
- 制(22953)
- 理论(20199)
- 务(19999)
- 财务(19939)
- 财务管理(19912)
- 和(19233)
- 贸(19113)
- 贸易(19091)
- 企业财务(18763)
- 银(18656)
- 银行(18638)
- 易(18479)
- 学(18391)
- 行(18039)
- 机构
- 学院(360257)
- 大学(353964)
- 济(149663)
- 经济(146467)
- 管理(141341)
- 理学(119952)
- 研究(119024)
- 理学院(118678)
- 管理学(116627)
- 管理学院(115936)
- 中国(94721)
- 京(76992)
- 科学(71848)
- 财(70413)
- 所(59898)
- 农(57952)
- 江(57370)
- 财经(54716)
- 中心(54686)
- 研究所(53576)
- 业大(51549)
- 北京(49351)
- 经(49273)
- 州(46048)
- 范(45847)
- 师范(45377)
- 农业(45106)
- 经济学(44435)
- 院(43630)
- 经济学院(39976)
- 基金
- 项目(229198)
- 科学(181406)
- 研究(170573)
- 基金(163779)
- 家(141703)
- 国家(140420)
- 科学基金(121628)
- 社会(107924)
- 社会科(102485)
- 社会科学(102461)
- 省(93397)
- 基金项目(86374)
- 教育(77588)
- 自然(77420)
- 划(76520)
- 自然科(75622)
- 自然科学(75605)
- 自然科学基金(74300)
- 编号(69344)
- 资助(66636)
- 成果(55617)
- 发(54295)
- 创(52353)
- 重点(51479)
- 课题(49252)
- 部(49035)
- 创新(48148)
- 业(44727)
- 国家社会(43988)
- 发展(43796)
- 期刊
- 济(177604)
- 经济(177604)
- 研究(109410)
- 中国(76582)
- 管理(60391)
- 财(55789)
- 农(54060)
- 学报(49362)
- 科学(49226)
- 教育(40198)
- 大学(38954)
- 农业(37373)
- 技术(37289)
- 学学(36570)
- 融(36428)
- 金融(36428)
- 业经(32058)
- 经济研究(27471)
- 财经(27048)
- 问题(23567)
- 经(23469)
- 业(22146)
- 技术经济(21178)
- 科技(18317)
- 统计(18258)
- 商业(18176)
- 现代(18107)
- 贸(17943)
- 策(17805)
- 图书(16137)
共检索到560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芮明杰 左斌
在国家一系列的科技发展规划和自主创新战略指导下,经过了17年发展的高新区已进入"再创业"发展阶段。通过引入松散耦合系统理论,本文设计了其基本分析框架。从"生物群落"这一"次系统"层次分析了我国高新区初创期和再创业期的松散耦合要素、形态、纽带、强度、动力和政策,同时探讨了这一转型的实现手段与方式,并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实践介绍了这种转型的建设经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晔 闫娜娜 胡志芳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耦合效应评价模型与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起来,对2004-2013年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子系统与农业子系统的耦合效应和产业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和农业处于中级耦合、弱度失调阶段,同时两种产业的关联性非常高,显示该两种产业是非常适合通过耦合进行发展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农业 耦合发展 江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捷
生物医药产业是广西的重点发展产业和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南宁高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聚集了资源、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和人才等诸多优势。文章认为,应通过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链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措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以为实现南宁和广西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生物医药产业 培育 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晓帆 朱睿倩 字来宏
随着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快速推进,生物医药产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由于生物医药所具备的各种优越性和高附加值特点,使得该产业成为当今国内外最热门的投资行业之一。本文意在通过对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成功经验的比较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甘春华 张炳申
桂林国家高新区要在二次创业中奋起直追,必须调整过去的发展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新区的主要发展模式以及桂林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特点,认为以密集的智力资源为基础的模式是适合其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高新区 智力资源 工业基础 政策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首魁 党兴华 李莉
将技术创新网络看成是由模块化结点形成的复杂网络组织,网络结点模块的双重性特征,使得合作创新网络的整体性和模块结点的独立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协调,超越了传统的组织理论。Weick等的松散耦合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技术创新网络及其结点模块特征的分析,从网络整体性与模块独立性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松散耦合理论映像的N-M(Network-Modularity)矩阵,提出了技术创新网络是一个松散耦合系统的观点,并对技术创新网络的松散组织结构与弱耦合关系强度及耦合过程进行了讨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勋来 刘晓倩 李文琪
以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分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带来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市生物医药集聚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产业集群通过多重效应共同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据此,提出扩大集群规模、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等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育宝 李国平
为建立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内外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和深入我国高新区重点是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的比较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培育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西安高新区 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毛睿奕 曾刚
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10年来,学术界掀起了对创新活动研究的高潮,经济学家、经济地理学家、管理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创新的形成动机、过程、模式及演变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显示,一方面,创新是集体行动的结果,企业间互动对创新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创新网络要素结构差异对创新功能的实现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将基于集体学习机制,从网络个体与整体结构差异出发,分析和总结结构差异下不同创新网络模式特点,并以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网络作为实证案例。
关键词:
集体学习 创新网络模式 生物医药产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巍 李明昊 邵云飞 刘思晴
以2001—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纵向案例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网络经历了形成、拓展、稳定和更替等演化阶段;不同阶段呈现企业内部合作型、焦点企业中心型、局部密集型和复杂密集型等结构特征,凸显涌现、多元、集聚和跨界等主导发展特征;随着突破性创新网络演化,网络内部知识扩散速度、广度和深度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且知识扩散速度在拓展期达到峰值,跨学科知识成为演化后期主要扩散源,主体间知识距离越远越有利于深化知识扩散,更替期具有完全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良虎 赵国杰
文章认为,创新活动本身具有集群特质和要求,这是科技集群形成的基础。科技集群是特定领域的科学技术资源相互关联形成的具有科技创新功能,并与相关的各种社会要素反馈互动的以集群为特征的系统。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科技集群 生物医药 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胜男 申俊龙 李洁
探索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组合模式,进一步拓展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组合模式宏微观的系统性研究。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基于2013—2021年相关专利合作数据,构建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网络,宏观上分析整体网络特征与创新组合模式变化趋势,微观上通过个体中心度分析掌握核心主体。结果发现: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技术创新合作生态系统;创新组合模式由链式化结构向模块化结构再向集群化结构演变,产学研组织创新合作模式是主流力量,高校和科研院所体现出巨大优势,但处于网络中心的多为企业。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链式、模块化和集群化生态性创新组合模式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晓隽 高汝熹 杨舟
生物医药产业三高一长的特性,决定了该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空间特征。本文通过对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分析,总结出3种发展模式,并进一步剖析了影响生物医药集群式发展的原因、影响要素及其启示。
关键词:
生物医药集群 模式 要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伟鹏 匡欣怡 司航
生物医药行业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产业集群视角提出强化政府的集群领导职能,加快产学研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机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多体系集群协同发展的集群升级对策。
关键词:
生物医药 产业集群 升级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文俊 彭有为 贺正楚 胡心怡
采用聚类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考量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结果显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分布极不平衡,东部沿海省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中部省份次之,大部分西部省份发展水平较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同类集聚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