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77)
- 2023(3995)
- 2022(3323)
- 2021(3092)
- 2020(2598)
- 2019(5708)
- 2018(5637)
- 2017(10377)
- 2016(6080)
- 2015(6300)
- 2014(6176)
- 2013(6137)
- 2012(5895)
- 2011(5358)
- 2010(5269)
- 2009(4631)
- 2008(4628)
- 2007(4089)
- 2006(3428)
- 2005(3075)
- 学科
- 济(17558)
- 经济(17537)
- 业(13258)
- 管理(13025)
- 企(10202)
- 企业(10202)
- 学(9650)
- 方法(8702)
- 数学(7554)
- 数学方法(7453)
- 财(5318)
- 农(5037)
- 中国(4227)
- 环境(4198)
- 土地(4177)
- 制(3780)
- 及其(3772)
- 务(3680)
- 财务(3676)
- 财务管理(3669)
- 企业财务(3589)
- 农业(3371)
- 技术(3356)
- 银(3354)
- 融(3332)
- 金融(3329)
- 银行(3329)
- 业经(3323)
- 行(3182)
- 防(3064)
- 机构
- 大学(86430)
- 学院(85467)
- 研究(35834)
- 农(29441)
- 科学(28828)
- 济(27043)
- 经济(26406)
- 管理(25541)
- 中国(24104)
- 农业(23925)
- 业大(22423)
- 理学(22410)
- 理学院(21991)
- 所(21317)
- 管理学(21285)
- 管理学院(21159)
- 研究所(20159)
- 京(18890)
- 农业大学(15839)
- 中心(15130)
- 室(14633)
- 省(14444)
- 实验(13962)
- 实验室(13441)
- 院(13215)
- 江(13130)
- 财(13032)
- 业(12942)
- 重点(12747)
- 科学院(12281)
- 基金
- 项目(66739)
- 科学(49848)
- 基金(48644)
- 家(47922)
- 国家(47619)
- 科学基金(37722)
- 研究(37633)
- 自然(28865)
- 自然科(28185)
- 自然科学(28165)
- 自然科学基金(27663)
- 省(26600)
- 基金项目(26038)
- 划(23653)
- 社会(22239)
- 社会科(21041)
- 社会科学(21032)
- 资助(20124)
- 计划(17195)
- 教育(17019)
- 科技(16546)
- 重点(16415)
- 科研(14066)
- 发(14010)
- 创(13748)
- 部(13710)
- 专项(13303)
- 创新(13097)
- 农(12945)
- 业(12765)
共检索到118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春雪 黄寿臣 陈飞 李丽丽
为考察松嫩盐碱草地旋覆花(Inula japonica)根围AM真菌侵染特性及其多样性,本研究对黑龙江省肇东市西南部松嫩盐碱草地旋覆花根系和根际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pH的土壤生境下,旋覆花根系均被AM真菌侵染,在土壤pH为8.76时,侵染率达到100%,泡囊丰度与丛枝丰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5.67%和74.32%;在土壤pH为8.71时,侵染率为85%,泡囊丰度与丛枝丰度最低。通过形态学鉴定共分离出AM真菌8属37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21种,占总种数的56.7%,为优势属,根内球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璿濛 王玉丹 杨春雪
为深入了解松嫩盐碱草地蒲公英根围AM真菌类型,丰富该地AM真菌资源多样性,以及为更高效地修复盐碱农业用地提供新的途径及想法,利用形态学鉴定的研究方法,对松嫩盐碱草地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根围AM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侵染特性及其种类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pH不同的土壤生态环境下,蒲公英根系均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并形成典型的重楼型(Paris-type,P型)菌根结构,且侵染率均达到100%。2)对利用湿筛法提取出的蒲公英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6属21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0种,为本区域蒲公英根围AM真菌优势属,摩西球囊霉占比最多,为本区域蒲公英根围优势AM真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和平囊霉属(Pacispora)、原囊霉属(Archaeospor)、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各1种。3)由于此次试验中侵染率极高,说明轻度碱性的土壤情况可能有利于AM真菌与宿主植物亲和以及AM真菌的生长,并且该样地处于适宜菌丝生长的pH范围内。
关键词:
盐碱草地 AM真菌 蒲公英 多样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邓錡璋 王绍明 邱成书 刘红玲
为揭示大田中丛枝菌根(AM)真菌对植物根围细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对象,设置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和不接种对照(CK) 3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接种处理之间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功能和形成差异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Gi和Gm)显著改变了土壤养分含量,接种后速效磷含量和pH显著高于CK处理(P <0.05),但Gi中糖类物质代谢和脂质代谢的功能菌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Gm和CK,这表明Gi可能会抑制土壤糖类物质代谢和脂质代谢,并且AM真菌接种可能是通过影响甘草根围磷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分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廷速 李松 张金莲 覃晓娟 刘红坚 谭裕模 袁照年 李杨瑞
研究菌根对甘蔗的侵染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在盆栽灭菌条件下,利用丛枝菌根球囊霉菌株Glomus sp1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进行接种实验,研究其对侵染甘蔗根系形成菌根的影响。结果表明:Glomus sp1能很好的侵染甘蔗根系,根系有明显的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泡囊和孢子;菌根能促进植株生长,表现在植株高度、叶长、绿叶数和茎径都比对照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甘蔗 丛枝菌根(AM) 菌根侵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汤洁 李昭阳 林年丰 孙平安
本文以遥感信息作为主要数据源,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手段,首次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区不同覆盖度的草地资源以及草地内部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1989年~2001年间高、中、低覆盖草地之间以及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数量和特征。结果表明,12年间研究区3种草地类型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它们转化为旱田的比例分别占转移总面积的77.78%、70.13%和36.57%,说明人类对草地的持续开发是造成草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从与盐碱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来看,3种草地类型转化为盐碱地的面积比例随着草地覆盖率的减少而增大,比例分别为0%、4.62%和32.81%,可见植被覆盖率对于草...
关键词:
草地退化 空间分析 时空变化 松嫩平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邦平 陈俊愉 张启翔 郭良栋
通过采集昆明黑龙潭公园不同梅花品种的根围土壤样品,研究其共生的丛枝菌根(AM)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梅根围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平均孢子密度为(183.4±116.5)个100 g,其中‘美人’梅的根围土壤孢子密度最大;AMF种丰度平均为6.7±2.1,其中‘蒿明小’梅的根围土壤AMF有11种,最多;从20个梅花品种的土样中分离得到AMF 3属24种,其中Glomus属为优势属,Glomus trimurales、G.geosporum为优势种。结果证明,梅根围土壤AMF种类或孢子密度与梅花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根围AMF种类多、孢子密度大的植株生长较好;而根围AMF种类少、孢子密度小的植株...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种丰度 孢子密度 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杰 吕光辉 马媛
【目的】通过对胡杨林根围土壤和背景土壤的理化因子测定及数据分析,对其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孢子分离与鉴定以及对其根系共生am真菌进行群落构成进行分子鉴定,分析荒漠生态系统中胡杨幼苗am真菌共生状况和群落结构特点,以探讨荒漠生态系统中胡杨根际共生am真菌生态学功能及其对地上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在新疆艾比湖国家自然湿地保护区,分别采集胡杨保护林中7株胡杨幼苗根围土壤及根组织。对土样理化因子进行测试并采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湿筛法对胡杨根围土壤中am真菌孢子进行分离,压片法进行孢子鉴定,并计算am真菌孢子...
关键词:
艾比湖 胡杨 AM真菌 多样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富亿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盐碱性湿地分布广,面积大,是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结合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八五”国家攻关项目的实施,本文从渔业利用方面,初步总结了吉林省白城地区及松原地区盐碱性湿地开发的实践经验,报道9种开发利用途径及其主要技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盛宝钦 段霞瑜 周益林 向齐君
对采自我国和由美、加、日、捷、斯、阿(阿富汗)和前苏联引入的18个种的披碱草,用我国小麦白粉病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进行接种,有15个种接种成功。用14份发病披碱草上产生的白粉病菌分别回接小麦,也全部回接成功,说明国外的披碱草和我国的一样具同源性,都属于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寄主范围,具中间寄主传播病菌的潜力。对国外披碱草在疆域接壤的邻国间传播新小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披碱草,侵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亚娟 张剑 付琦媛 侯晓强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对兰科杓兰属大花杓兰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潜在兰科菌根真菌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克隆文库技术对大花杓兰根际土壤真菌的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BLAST分析。【结果】共获得96个真菌克隆,其中44个克隆鉴定为未知真菌,52个真菌克隆基于97%的序列相似性被划分为2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属于5门6纲11目16科15属。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大花杓兰根际土壤的主要真菌类群。综合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报道,对24个OUTs进一步分析,发现4个OTUs为潜在的兰科菌根真菌,分别属于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的丝核菌属Rhizoctonia(OTU1)和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OTU2)及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OTU3和OTU4)。【结论】根际土壤真菌及潜在兰科菌根真菌类群的构成及多样性研究,对从土壤中分离筛选有效的大花杓兰菌根真菌及其野生种群的迁地保育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取生 李秀军 李晓军 王志春 宋长春 章光新
该文介绍了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分布及利用现状 ,对苏打盐碱地农业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苏打盐碱化的成因、特性和近年来对其治理方面的最新攻关研究进展 ,实施分类治理 ,分别提出了一些可行有效的方法 :即对低洼易涝盐碱地进行高产优势水稻开发 ,采取包括施用土壤改良剂、增施有机肥、以砂压碱等多种形式的土壤改良措施和以盐碱地水稻钵育大苗抗逆栽培技术为核心的栽培措施 ;对地势相对较高的碱化旱田采用微咸水淋洗改良措施等。试验表明 :施用TC 1号苏打盐渍化土壤改良剂 1a后 ,耕层土壤溶液钠离子浓度降低 2 6 2 %~ 3 9 9% ,土壤渗透性增强 ,团聚体增加 12 0 %~ 15 0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滨 董明辉 杨令宾 佟志军
土地盐碱化作为一种地质环境灾害,严重威胁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盐碱地形成机理、动态变化监测的研究已经较多,但盐碱地演化预测方面的研究却鲜见报道。论文以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典型地区通榆县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区域内1992~2001年土地盐碱化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条件约束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对全县未来49年内的土地盐碱化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50年,通榆县盐碱地总量将达到380581.4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4.80%。其中,轻、中、重度盐碱地在盐碱地总量中所占比例将调整为25.12%、30.46%和44.41%。高、中覆盖度草地、耕地和水库将是未来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秀军 李取生 王志春 刘兴土
松嫩平原西部有盐碱化土地面积 373万 hm2 ,是世界三大片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 ,由于区域内独特的地貌条件、成土母质组成、气候条件、地下水水位及其含盐量等因素作用 ,尤其是近几十年人为因素的干扰 ,盐碱地面积增加 ,盐碱化程度加剧 ,重度盐碱化土地面积以每年 1.4 %的速度扩展 ,生态环境恶化 ,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盐碱化旱田、盐碱化草地和盐碱化湿地的特点 ,提出采用低洼盐碱地种稻模式 ,盐碱湿地育苇—养鱼模式 ,盐碱湖泡养鱼 ,盐碱化旱田改土培肥、种植耐盐碱作物或牧草、微咸水淋洗和物理化学改良 ,盐碱化草地恢复等多种措施 ,遏制盐碱化的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经...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盐碱地 利用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邦平 陈俊愉 张启翔 郭良栋 陈瑞丹 蔡超
从北京、武汉、南京、重庆、昆明五个梅园和野梅主要分布区的云南嵩明、四川木里、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以及北京林业大学的梅圃中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采集梅花根际土壤300份。以梅花根际土壤和蛭石体积为1∶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种植三叶草,培养4个月后,应用染色镜检法测定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三叶草根系的状况。结果表明:所有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都有丛枝菌根侵染;野生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率高于人工梅园;四季的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丛枝菌根侵染在季节间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菌根 丛枝菌根真菌 梅花 三叶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佳良 曹杰 邓波 陈积山 张月学
为了改善松嫩平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日益退化及生产力急速降低的问题,本研究依据羊草克隆生长能力强的特点,在羊草草地分别设计了刀片间距为20与30cm,深度为5、10、15cm共6种组合的切根处理,并在羊草的生长周期内对其高度、密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切根处理均对羊草的生长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切根深度为5和10cm时均能显著提高羊草的高度和密度,显著降低了群落多样性指数(P<0.05),其中以5cm切根深度对羊草的生长最有利。因此得出结论:适宜的切根处理能够
关键词:
切根 羊草草地 松嫩平原 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