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4)
- 2023(1533)
- 2022(1294)
- 2021(1201)
- 2020(918)
- 2019(1868)
- 2018(1677)
- 2017(3296)
- 2016(1951)
- 2015(1939)
- 2014(1802)
- 2013(1692)
- 2012(1717)
- 2011(1589)
- 2010(1633)
- 2009(1512)
- 2008(1525)
- 2007(1293)
- 2006(1265)
- 2005(1197)
- 学科
- 管理(6109)
- 济(5591)
- 经济(5584)
- 业(4998)
- 企(4494)
- 企业(4494)
- 学(2663)
- 农(2336)
- 制(2188)
- 财(2116)
- 体(2023)
- 方法(1922)
- 工作(1880)
- 环境(1823)
- 土地(1778)
- 体制(1657)
- 业经(1655)
- 务(1652)
- 财务(1651)
- 财务管理(1647)
- 企业财务(1620)
- 资源(1540)
- 数学(1493)
- 数学方法(1479)
- 划(1457)
- 家(1412)
- 公司(1392)
- 国家(1360)
- 农业(1235)
- 发(1221)
- 机构
- 大学(27849)
- 学院(27508)
- 研究(11978)
- 管理(9214)
- 科学(8867)
- 中国(8863)
- 理学(7857)
- 济(7822)
- 理学院(7755)
- 管理学(7600)
- 管理学院(7562)
- 经济(7559)
- 农(7501)
- 京(7057)
- 所(6784)
- 业大(6524)
- 研究所(6364)
- 农业(6014)
- 院(5201)
- 中心(4831)
- 省(4533)
- 江(4472)
- 北京(4402)
- 财(4343)
- 资源(4132)
- 农业大学(4106)
- 研究院(4010)
- 室(3977)
- 科学院(3952)
- 实验(3723)
共检索到40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取生 李秀军 李晓军 王志春 宋长春 章光新
该文介绍了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分布及利用现状 ,对苏打盐碱地农业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苏打盐碱化的成因、特性和近年来对其治理方面的最新攻关研究进展 ,实施分类治理 ,分别提出了一些可行有效的方法 :即对低洼易涝盐碱地进行高产优势水稻开发 ,采取包括施用土壤改良剂、增施有机肥、以砂压碱等多种形式的土壤改良措施和以盐碱地水稻钵育大苗抗逆栽培技术为核心的栽培措施 ;对地势相对较高的碱化旱田采用微咸水淋洗改良措施等。试验表明 :施用TC 1号苏打盐渍化土壤改良剂 1a后 ,耕层土壤溶液钠离子浓度降低 2 6 2 %~ 3 9 9% ,土壤渗透性增强 ,团聚体增加 12 0 %~ 15 0 %...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秀军 李取生 王志春 刘兴土
松嫩平原西部有盐碱化土地面积 373万 hm2 ,是世界三大片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 ,由于区域内独特的地貌条件、成土母质组成、气候条件、地下水水位及其含盐量等因素作用 ,尤其是近几十年人为因素的干扰 ,盐碱地面积增加 ,盐碱化程度加剧 ,重度盐碱化土地面积以每年 1.4 %的速度扩展 ,生态环境恶化 ,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盐碱化旱田、盐碱化草地和盐碱化湿地的特点 ,提出采用低洼盐碱地种稻模式 ,盐碱湿地育苇—养鱼模式 ,盐碱湖泡养鱼 ,盐碱化旱田改土培肥、种植耐盐碱作物或牧草、微咸水淋洗和物理化学改良 ,盐碱化草地恢复等多种措施 ,遏制盐碱化的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经...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盐碱地 利用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广友 王海霞
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查明,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是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蒸发使地表水析盐和地下水上升地表积盐的耦合机制是主导成因。盐类以苏打为主,类型包括盐土、碱土及衍生的盐-碱化土。面积393.70万hm2,盐渍化过程还在持续。种稻排盐是改良苏打盐渍土的主要途径。古河道发现和试验示范为其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可行性。大安等多个灌区建设具有强化粮食基地,优化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综合效益,并成为东北地区第四大水稻区,使区域盐碱地开发形成完整格局。但是,这种盐碱地大规模开发存在使松花江和嫩江以及查干湖水体污染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在分析这些风险成因基础上,提出不向河湖直接排放稻田含盐碱尾水,并在查干湖外围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红旗 王立新 孙广友 杨阳
文章应用"3S"技术和野外调查相结合方法,对松嫩低平原盐碱地资源现状及其开发潜力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现有盐碱地125.6万hm2,轻、中度盐碱地占到盐碱地总面积的70%以上,土壤肥力较高,具有实施"种稻改碱"工程、建设水稻基地的资源优势。杜尔伯特南部、大庆—肇源—肇洲、肇源、泰来片、大安东北、乾安、通榆东北部片、镇赉—泰来等区,盐碱地集中连片,水土资源配置良好,可作为重点开发区规模化发展水稻;大安—通榆—洮南区、镇赉区、林甸区和肇东区的水土资源条件稍差,可适度发展水稻。两者合计具有发展约33.3万hm2水田的资源潜力。大庆—安达—肇州区和通榆—长岭区,草地退化严重,地势相对较高,水资...
关键词:
松嫩低平原 盐碱地 评价 开发潜力分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滨 董明辉 杨令宾 佟志军
土地盐碱化作为一种地质环境灾害,严重威胁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盐碱地形成机理、动态变化监测的研究已经较多,但盐碱地演化预测方面的研究却鲜见报道。论文以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典型地区通榆县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区域内1992~2001年土地盐碱化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条件约束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对全县未来49年内的土地盐碱化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50年,通榆县盐碱地总量将达到380581.4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4.80%。其中,轻、中、重度盐碱地在盐碱地总量中所占比例将调整为25.12%、30.46%和44.41%。高、中覆盖度草地、耕地和水库将是未来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富亿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盐碱性湿地分布广,面积大,是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结合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八五”国家攻关项目的实施,本文从渔业利用方面,初步总结了吉林省白城地区及松原地区盐碱性湿地开发的实践经验,报道9种开发利用途径及其主要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艺璇 王珂 曲鲁平 姜世成 邵长亮
[目的]通过2019—2021年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土壤呼吸的监测,探究盐碱土是否存在净碳吸收过程,明确盐碱土碳吸收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文章基于纯盐碱地原位土壤呼吸的3年连续监测,探究盐碱地土壤CO_(2)通量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响应。[结果](1)松嫩平原盐碱地除碳释放外存在阶段性碳吸收,不同年份盐碱土发生碳吸收的时间和强度不一致。(2)2019年和2021年土壤碳吸收主要发生在夜间,两次间歇性碳吸收分别发生于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其强度与土壤温、湿度显著相关,是由水分参与下的NaCO_(3)转化为NaHCO_(3)的化学性吸碳。(3)松嫩平原盐碱土在水淹期间存在连续性碳吸收,水淹状态下的吸碳来源于温度梯度驱动的大气CO_(2)形成水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吸碳。[结论](1)生长季的不同时期,松嫩平原盐碱土有着不同的碳吸收模式和强度。(2)土壤水分是影响盐碱土夜间间歇性吸碳的关键因素,温差是影响水淹吸碳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温差加大,土壤碳吸收加强。(3)2019年和2021年夜间土壤碳吸收的最大值分别为-0.31 μmol CO_(2 )m~(-2) s~(-1)和-0.75 μmol CO_(2 )m~(-2) s~(-1);2020年和2021年淹水期间碳吸收最大强度为-1.51 μmol CO_(2 )m~(-2) s~(-1)和-1.27 μmol CO_(2 )m~(-2) s~(-1)。(4)松嫩平原盐碱土的规律性固碳可为生态系统年净碳吸收贡献15%。不考虑土壤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其每年的碳吸收潜力预计可达0.37 Tg C a~(-1)。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恩泽 张磊
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约有300万亩难利用土地,素有“300里旱海”之称。研究和提出改造难利用土地的对策,对增产粮食、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现有耕地、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一、环境特点与制约的因素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地处北纬43°59′~16°18′,东经121°38′~126°12′,幅员4,7011kM~2,境内有洮儿河、嫩江、松花江、第二松花江、拉林河、霍林河、蛟流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珊眉 邵东彦 龙显助 付建和 迟风琴
2008年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部的北安市(47.53°N,126.16°E)和依安县(47.45°N,125.13°E)所在的乌裕尔河阶地上的寒均腐土地区,进一步观察了7个土壤剖面,发现其中有3个剖面具有变性特征。其母质有第四系中更新世(Qp2)黄土性冲-湖积物,和白垩系的泥页岩风化物(K2)。诊断特征:全剖面黏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汪勇 孟庆峰
为了探究施用有机肥对盐碱土壤脱盐效果的长期效应,以腐熟牛粪为改良材料,根据牛粪施用年限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施用牛粪8,12,18 a,以未施用牛粪的作为对照。通过对土壤可溶性盐分组成、交换性盐基、有机质、容重、EC和pH值等指标的测定,定量化探讨牛粪对各个指标影响及其关系,阐明长期施用牛粪对盐碱土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牛粪显著降低了土壤HCO_3~-的含量,消除了CO_3~(2-);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降低了Na~+含量,增加了土壤交换性Ca~(2+)、可溶性K~+和Mg~(2+)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ESP和pH值与交换性Na~+、HCO_3~-和CO_3~(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钠吸附比的主要因素是可溶性Mg~(2+),其次是可溶性Na~+,即:施用牛粪后,SAR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可溶性Mg~(2+)的增加和可溶性Na~+的降低而引起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牛粪的累积施用量与土壤pH值、EC、ESP和SAR等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每年施用牛粪导致了土壤pH值、碱化度、电导率和钠吸附比显著降低,这是由于土壤胶体上的Na~+被游离的Ca~(2+)替换,并且促进了土壤可溶性盐从土壤表层淋溶,降低了可溶性盐的含量,也使得可溶性盐的离子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些可能是每年施用有机肥导致土壤钙镁离子含量以及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容重降低的结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越 宋戈 吕冰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松嫩平原典型区域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GIS和RS技术,采用Matlab编程,结合多智能体(MA)和粒子群算法(PSO),建立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型,以粮食生产、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为优化目标,设计政府、职能部门和个体三类智能体(Agent),并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目标的决策偏好确定其优化方案。结果表明:①基于多智能体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型,实现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在时空上的合理匹配及其空间构型和空间组合方式合理配置,建立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型可行;②3个优化方案中,方案1更加偏向于生态安全优化目标的实现,方案2更加偏向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方案3更加偏向于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在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子目标决策偏好的实现上,3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方案对实现粮食生产、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等优化目标的决策偏好具有显著差异;③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不同优化方案呈现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布局上有显著的分异特征。本文完善和丰富了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可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宗明 张柏 宋开山 刘殿伟 张树清 李方 国志兴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在获取松嫩平原三期土地利用动态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成因及其所引起的生态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0年,松嫩平原草地、水域和湿地面积大量减少,耕地、城镇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在增加。该地区总生态价值从1986年的34 926.10×106美元减少到2000年的31 744.54×106美元,减少率为9.11%,净损失值为3 181.56×106美元。1995-2000年的5年时间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对生态价值变化的空间区域分析表明,黑龙江省部分生态价值损失不大,而吉林省部分,特别是吉林西部环境脆弱带生态价值损失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昭阳 汤洁 孙平安 王晨野
生态资产测量与价值评估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和自然资源价值为核心,直接反映了生态环境发展变化的状态和结果,进行区域生态资产核算,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生态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以TM和MODIS卫星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和DEM数据为数据源,在进行松嫩平原腹地土地利用变化遥感解译和生态环境要素定量反演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生态资产遥感测量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进行了松嫩平原生态资产的定量测算与分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腹地2002年总生态资产价值为659.6818亿元,平均生态资产价值林地最高,达到18432.16元/hm2,其次为湿地和高覆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伟 吕宪国
松嫩平原西部由于特有的地质、地理演化过程和气候、水文条件制约,集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为一体,并伴随该区人口的增加,较长时期只顾开发,忽视治理和保护,从而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该区灾害的防治应以协调人地关系为原则,水利控制与生物工程相结合,开发与治理和保护并举。
关键词:
松嫩平原 西部 自然灾害 防治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