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4)
2023(8567)
2022(7794)
2021(7457)
2020(6209)
2019(14552)
2018(14627)
2017(28406)
2016(15613)
2015(17611)
2014(17571)
2013(17399)
2012(15830)
2011(14123)
2010(13811)
2009(12414)
2008(11817)
2007(9965)
2006(8559)
2005(7177)
作者
(45675)
(37543)
(37324)
(35366)
(23927)
(18050)
(16903)
(15008)
(14291)
(13240)
(12986)
(12542)
(11765)
(11745)
(11580)
(11488)
(11453)
(11286)
(10672)
(10601)
(9459)
(9044)
(8995)
(8434)
(8428)
(8386)
(8366)
(8211)
(7655)
(7499)
学科
(58016)
经济(57952)
管理(43525)
(41078)
(34850)
企业(34850)
方法(29477)
数学(25513)
数学方法(25223)
(14911)
(14395)
中国(14014)
(13797)
业经(12894)
地方(12026)
理论(10431)
(10217)
农业(9996)
(9990)
贸易(9986)
(9678)
技术(9649)
环境(9533)
(9239)
财务(9182)
财务管理(9168)
(8923)
企业财务(8689)
教育(8607)
(8394)
机构
大学(217443)
学院(215062)
管理(89315)
(78855)
理学(78476)
理学院(77634)
经济(77004)
管理学(76274)
管理学院(75911)
研究(70243)
中国(49509)
科学(47264)
(46720)
业大(36169)
(36012)
(35567)
(34166)
研究所(33017)
中心(31085)
北京(29376)
(29315)
(28505)
财经(28410)
农业(28352)
师范(28219)
(26216)
(25910)
(24583)
技术(23309)
师范大学(22923)
基金
项目(157217)
科学(122135)
研究(113044)
基金(113023)
(99379)
国家(98550)
科学基金(84081)
社会(68225)
社会科(64512)
社会科学(64494)
(61906)
基金项目(61443)
自然(57023)
自然科(55655)
自然科学(55645)
自然科学基金(54630)
(52311)
教育(51327)
资助(46587)
编号(46501)
成果(37099)
重点(34735)
(33727)
(32768)
(32665)
课题(31654)
科研(30733)
创新(30375)
计划(29196)
大学(29076)
期刊
(81813)
经济(81813)
研究(60266)
学报(37915)
中国(35562)
科学(34433)
(32138)
管理(31121)
大学(28172)
学学(26593)
教育(24072)
(24010)
农业(22994)
技术(18047)
(14004)
金融(14004)
业经(13888)
图书(13041)
财经(12713)
经济研究(12469)
科技(12048)
理论(11650)
(11268)
林业(11243)
实践(11045)
(11045)
问题(10637)
(10592)
业大(10386)
情报(10246)
共检索到295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松墨天牛幼虫在松树内钻筑的生息坑道对其生存和繁殖具重要意义。研究显示:松墨天牛幼虫坑道数量分布与不同松树高度、胸径、株内高度、树干皮层厚度有着密切关系。幼虫坑道数量比率随不同松树高度、胸径的增加而增高,与株内不同高度区域的材积大小无关。平均树高4~6m和8~9m的马尾松,幼虫坑道分布率以树高2~3m和3~4m处为最高。马尾松和黄山松寄主上,幼虫坑道分布率分别以1 1~2 0mm和3 1~4 0mm厚的皮层为最大。为阻止同类幼虫侵入坑道,幼虫以啮木发出警示声,平均每次持续2min35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洪剑  朴春根  汪来发  申相澈  郑荣镇  束庆龙  
在不同温度、不同剂量下用白僵菌侵染松墨天牛越冬4龄幼虫,结果表明:20~25℃是白僵菌作用松墨天牛的最适温度范围。20℃时3种浓度剂量的白僵菌孢悬液在松墨天牛体内有效继代校正宿存率均达最高,分别为58%、95%、100%。通过白僵菌、管氏肿腿蜂及携带白僵菌的管氏肿腿蜂分别对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作用比较发现:第7天时,单独接种白僵菌的最高死亡率在25℃条件下是26.3%;单独接肿腿蜂的最高死亡率是55.0%;携菌肿腿蜂的最高致死率为94.4%。林间防治试验表明: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使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61.1%,而肿腿蜂使松墨天牛幼虫的林间致死率是40.8%,白僵菌的为0。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可对松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奇   赵立娟   刘磊   黄瑞芬   韩有志   张志伟   崔绍朋   高瑞贺  
【目的】明确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为松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3月中旬于江西省德兴市采集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设置25℃(对照)、4、0、-5、-10、-15和-20℃7个温度梯度和30 min、1 h和3 h共3个时间梯度,分别测定虫体耐寒能力、耐寒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低温胁迫对中肠损伤情况。【结果】(1)在过冷却点((-9.27±0.90)℃)附近,50%致死时间约为1.9 h(114.97 min),99%致死时间约为2.8 d(4 061.86 min),在低于过冷却点(-15℃)的低温胁迫下,50%和99%致死时间约为-10℃低温处理下的1/4。(2)在低温胁迫处理后,4龄越冬幼虫虫体含水率变化不显著,脂肪含量和糖原质量浓度在0℃处理3 h后显著下降(P <0.05),山梨醇质量浓度在-5℃处理1 h后显著上升(P <0.05),在-20℃处理1 h后显著下降(P <0.05)。(3)低温胁迫处理后,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 <0.05)。(4)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中肠在-15℃处理3 h后中肠内壁分解,细胞之间出现空泡,-20℃处理3 h后中肠细胞破裂,细胞内容物逸散并充满整个肠腔,空泡消失。【结论】本文明确了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响应低温胁迫的氧化应激生理反应,可丰富、完善松墨天牛耐寒机理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daily mean temperature that M.alternatus adult's eclosion and leave host trees was 25~26 ℃.Monochamus alternatus adult carring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both the longevity and feeding numerical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n-carrier.The phototactic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柴希民  何志华  李春才  唐陆法  程圣富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在浙江省杭州地区每年6月下旬开始产卵,9月初结束。产卵最多时间是7月20日至8月20日.产卵高峰出现在一年中最炎热干旱的时间。不同产卵开始期的成虫产卵量不同,以6月30日开始产卵的成虫产卵量高,产卵历期长,有卵的刻槽比例高,成虫咬啮的刻槽卵粒主要分布在树干的中部或中部偏上。树皮厚度在0.2~0.4cm内刻槽卵粒数量最多。松墨天牛成虫能在生长健康的雪松树干和树枝上咬啮刻槽和产卵,但是幼虫不能蛀食树皮,对雪松生长没有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远亮  杨忠岐  王小艺  喻锦秀  颜学武  
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1~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采用林间和室内罩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松褐天牛肿腿蜂产卵之前的刺蛰、补充营养取食能直接造成松褐天牛1~3龄幼虫死亡,对1、2及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95.66%、85.91%、57.88%,并可产卵寄生2、3龄幼虫;林间释放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后,在刺蛰和补充营养取食后能有效寄生寄主的肿腿蜂雌蜂数量比例变化较大,有效肿腿蜂率最高为14.9%,最低为2.3%。松褐天牛肿腿蜂寄生行为不受寄主聚集程度的影响,但刚羽化出茧肿腿蜂雌蜂的寄生效率比经饲喂后的雌蜂高近5倍。从肿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霞  傅慧静  李俊楠  林中平  张飞萍  
为揭示松墨天牛幼虫肠道木质纤维素降解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结合刚果红法筛选肠道纤维素降解细菌,共获得154株肠道纤维素降解细菌,分别隶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的8个菌属、10个菌种.其中噬纤维细菌科细菌Siphonobacter aquaeclarae表现为最优势纤维素降解菌,占肠道纤维素降解细菌群落的31.8%,其次为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占20.1%,其它依次为芽孢杆菌(Bacillus),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鞘脂菌(Sphingobium),丛毛单孢菌(Comamonas)和黄色单胞菌(Lysobacter).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华潮  徐金华  张立钦  林海萍  杨萍  程剑明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其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菌体的1端或2端形成蛋白晶体,这种蛋白晶体被称为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proteins,ICPs)或δ-内毒素(delta-endotoxin)。因ICPs具有杀虫高效、广谱、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洪剑  束庆龙  汪来发  朴春根  方建民  董广平  
将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分别与海藻糖、葡萄糖、L-丙氨酸和FeSO44种增效剂混合,各自配成4种不同浓度的增效剂白僵菌孢悬液,接种于松墨天牛幼虫体表。结果表明,4种增效剂在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幼虫的过程中都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添加海藻糖可使天牛幼虫的致死率平均提高18.05%,葡萄糖平均提高8.75%。第11天时,4种浓度海藻糖使天牛幼虫的致死率分别提高23.1%、76.9%、15.4%、53.8%;葡萄糖分别提高30.8%、0.0%、53.8%、7.7%;L-丙氨酸分别提高38.5%、23.1%、23.1%、-7.7%;FeSO4分别提高14.04%、36.39%、16.71%、20.6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惊秋  
对寄主木段中的桔褐天牛Nadezhdiella cantori(Hope)幼虫、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幼虫的声行为进行了研究。天牛幼虫在寄主内可因取食、爬行活动而产生沿寄主传导的固体声。与爬行声相比,幼虫取食声的振幅大、持续时间短(约60ms)、间歇发出,振动频率可达700Hz;爬行声的振幅小、持续时问可达数百毫秒、可连续发出,振动频率低于300Hz。取食声信号因天牛幼虫的种类和寄主的种类不同而有明显差别。桔褐天牛幼虫取食声功率谱为准谐型,谱带2(B_2)为主能量带,其主峰频率(MPF=424±43Hz)约为B_1的MPF的1.8倍频。桑粒肩天牛幼虫取食声功率谱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斯竹  安榆林  徐梅  杨晓军  常虹  嵇保中  
为了开展天牛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采用酚-氯仿提取法、TakaraDNA快速提取试剂盒及GenMagBio动物细胞组织/细胞基因组DNA磁珠提取试剂盒3种方法分别对75%乙醇常温保存、无水乙醇-20℃冷藏保存和活体4℃保存3种保存方式且保存时间1年以上的松墨天牛幼虫进行DNA提取,并对不同提取方法所获取的DNA纯度与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长时间保存天牛幼虫以无水乙醇浸渍-20℃冷藏保存效果最佳,而用GenMagBio磁珠法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出现降解的标本提取效果最好。应用GenMagBio磁珠提取试剂盒对实验室保存多年的天牛幼虫标本进行DNA提取,并对提取DNA是否适合后续的PCR扩增及D...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连芹  宋世涵  黄焕华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马尾松、湿地松、黑松及日本赤松的主要蛀干害虫,也是台湾五针松、北美短叶松、日本冷杉、欧洲云杉、柳杉等主要蛀干害虫之一。该虫在我国分布于西藏以东、河北以南,东至台湾、南至广东;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近10年来,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区)多处发生天牛危害,不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史先慧  马涛  陆雪雷  沈婧  孙朝辉  温秀军  邓培雄  
[目的]通过对松材线虫的媒介松墨天牛的防控以达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松墨天牛成虫行为与化学生态学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松墨天牛成虫活动范围较小,当食物短缺时会远距离迁飞。大部分成虫补充营养10 d后才开始交配,交配分为三个阶段:雌雄成虫共同受寄主植物挥发物吸引,雄虫通过短距离信息素吸引雌虫,再通过接触信息素识别雌虫。植物挥发物如α-蒎烯和乙醇等可以引起松墨天牛成虫的反应,樟子松墨天牛雄虫分泌的聚集信息素2-undecyloxy-1-ethanol能同时引诱雄虫和雌虫,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张常青  戴建昌  蒋平  孙胜利  周关校  
松墨天牛成虫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成虫羽化逸出规律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在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的监测和综合治理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期和高峰期,平均每年分别为83 d 和12.3 d。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寿命为29.8d。松墨天牛成虫全身均能携带松材线虫,其数量比率顺序为胸> 头> 腹> 触角> 足> 翅。在浙江省富阳市,林间采用引诱剂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每头携带2 900条松材线虫,雌成虫携带的数量是雄成虫的2.6倍。在诱捕期,松墨天牛成虫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比率,出现两个明显的峰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永安  张龙  王玉珠  秦启联  蒋平  
Monochamus alternatus microsporidium is a newly discovered pathogen whose scientific name is Nosema alternatus . The pathogen has a strong pathogenicity to the longhored beetles.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bout 7.7% of the real pathogens for naturally dead longhorned beetles were m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