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5)
2023(7585)
2022(6588)
2021(6093)
2020(5640)
2019(12770)
2018(12635)
2017(25212)
2016(14049)
2015(15764)
2014(16105)
2013(16286)
2012(15617)
2011(14177)
2010(14701)
2009(14180)
2008(13488)
2007(12225)
2006(10182)
2005(9271)
作者
(42738)
(35861)
(35771)
(34246)
(22839)
(17394)
(16626)
(14028)
(13381)
(12790)
(12198)
(12020)
(11346)
(11307)
(11306)
(11297)
(11242)
(10666)
(10453)
(10202)
(8963)
(8888)
(8700)
(8163)
(8038)
(8004)
(8004)
(7916)
(7346)
(7192)
学科
(57441)
经济(57385)
(41914)
管理(37898)
(32146)
企业(32146)
方法(31148)
数学(28067)
数学方法(27816)
(17132)
中国(15758)
(14933)
(12869)
(12809)
(12461)
银行(12436)
(11810)
金融(11808)
(11745)
(11572)
财务(11555)
财务管理(11523)
(11364)
贸易(11363)
(11070)
(11028)
企业财务(10980)
保险(10934)
业经(10351)
地方(9873)
机构
大学(207861)
学院(205644)
(85138)
经济(83313)
管理(77928)
研究(69585)
理学(66625)
理学院(65873)
管理学(64657)
管理学院(64267)
中国(56443)
科学(44002)
(43710)
(41974)
(38916)
(36929)
研究所(33679)
财经(33443)
业大(33257)
中心(32808)
农业(30951)
(30946)
(30386)
北京(27617)
经济学(27108)
财经大学(25107)
(24936)
经济学院(24799)
(24737)
师范(24652)
基金
项目(135229)
科学(105056)
基金(98894)
研究(94408)
(87465)
国家(86788)
科学基金(72876)
社会(59325)
社会科(56169)
社会科学(56151)
基金项目(52429)
(52069)
自然(48762)
自然科(47628)
自然科学(47609)
自然科学基金(46796)
(44533)
教育(43641)
资助(42013)
编号(37378)
成果(30842)
重点(30840)
(30701)
(27911)
(27327)
科研(27079)
教育部(26001)
(25942)
课题(25889)
计划(25722)
期刊
(87799)
经济(87799)
研究(60119)
中国(37040)
学报(36409)
(33964)
(33682)
科学(32046)
大学(27015)
学学(25843)
管理(25597)
(25402)
金融(25402)
农业(22146)
财经(16778)
教育(16428)
技术(16015)
经济研究(14434)
(14235)
业经(13308)
(12298)
问题(11978)
理论(10693)
(10669)
统计(10632)
技术经济(10519)
(10020)
实践(9724)
(9724)
(9511)
共检索到300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朝然  詹敏  
对松十二齿小蠹(Ips sexdentatus Boerner)进行了危险性评估分析,该虫在中国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R)为1.628,为中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虽然该虫目前在我国仅有局部发生,但能危害大部分松树,无论对衰弱木或健康的活立木,其侵害攻击力和适应性都很强。因此,应加强内部检疫和口岸检疫,防止传播蔓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燕学  汤社平  董才学  傅冬良  沈炳顺  
对进口木材和宁波本地木材上的小蠹虫种类进行了调查记载,并对它们的危险性作了初步分析。获得的小蠹虫共有55种,其中从国外进口材上获得49种。主要来自原苏联,计27种。有12种小蠹虫被认为有很大危险性,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黄杉大小蠹,在我国尚未见有分布报道。检疫工作者必须予以密切关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磊  王建国  王章训  李猷  鞠瑞亭  
【目的】研究枫香刺小蠹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现状,为其早期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及周边北美枫香种植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枫香刺小蠹标本,镜检观察其各虫态外部形态特征、前胃和雄虫外生殖器,并比较其与中国已知刺小蠹属昆虫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枫香刺小蠹成虫鞘翅坡面有齿4对,各着生于第2、4、6、8沟间部,前足和中足胫节外侧具4枚齿状突起,雌虫鞘翅坡面上齿小于雄虫;枫香刺小蠹与中国已经报道的2种刺小蠹属昆虫形态差异明显,华南刺小蠹体长小于2 mm,鞘翅坡面有齿3对,多刺小蠹与枫香刺小蠹大小相似,但多刺小蠹鞘翅坡面有8对尖锐的长齿,枫香刺小蠹有齿4对;枫香刺小蠹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取食北美枫香主干韧皮部内侧导致寄主快速死亡;在上海及周边的苗圃、公园、绿地等生境下,共发现14处北美枫香种植区遭受枫香刺小蠹为害而致死,累计死亡植株超过30 000株,也有个别地区的中国枫香被为害致死。【结论】枫香刺小蠹是刺小蠹属昆虫为害健康植物的首例报道。枫香刺小蠹属于寡食性害虫,其寄主范围目前已知仅限于枫香属植物,取食为害其他植物的可能性不大,其更偏好于取食北美枫香,可能与寄主植物的生理等效性原理有关。枫香刺小蠹对我国引种栽培外来观赏性色叶乔木北美枫香存在严重威胁,需高度重视该虫的危害风险,各地北美枫香种植区应尽快开展监测,一旦发现枫香刺小蠹为害,应立即清除有虫植株,设置隔离区,保护健康植株,阻止成虫侵入,防止其扩散蔓延;同时需加强对枫香刺小蠹适生区的风险预测、早期预警和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该虫的最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林陶然  张英干  王衍戈  张锦彬  
通宵实验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分析归纳了通宵实验的危险性,并从实验安全防护、实验工艺、仪器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谢辉  王磊  
河南省水旱灾害十分频繁。本文在1450年-1979年分区历史水旱灾年频率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由1980年-2009年数据得到的降雨量距平百分率旱年频次,以及由多年(1980年-2010年)平均汛期雨季(6月-9月)降水量和降水变率获得的综合降水量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度,根据频率越高,危险性越大的原则,利用GIS技术,从时空尺度上对河南省干旱灾害危险性、洪水灾害危险性、水旱灾害综合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干旱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郑州市和许昌市的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和信阳市;洪水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南部、漯河市南部和周口市的西南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贺山峰  李铮  陈超冰  吴绍洪  潘涛  
认知登陆台风的特征规律并分析其致灾危险性,对于科学提高台风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中国台风网资料,对1949―2021年登陆海南省的台风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频率、强度和路径三要素开展海南省各市县台风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73年来海南省年均登陆台风约2.3个,登陆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内台风登陆时间集中在7―10月,其中8月和9月登陆台风数量约占全年的48%。台风登陆点主要集中在海南省东部沿海市县,以文昌市和万宁市居多;台风过境高频次地区主要位于海南省中部沿“东南―西北”呈带状分布。海南省台风危险性等级空间格局与台风过境频次相似,整体上沿海市县台风危险性高于内陆市县,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处于台风高危险性等级。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台风防灾减灾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欢  陈廷方  丁明涛  
泥石流对不同岩性的敏感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岩性在泥石流相关的科学研究中也难以量化使用。本研究选择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采用工程地质岩组划分方法,将研究区的地质岩性分为14个工程地质岩组;进而引入岩性敏感度计算公式Fn=Nn/Sn,分析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点分布与地质岩组的相关性,计算出泥石流对各地质岩组的敏感值。在ArcGIS 9.0平台的支持下,根据泥石流对岩性的敏感值,将研究区的地质岩性进行量化分级,划分为4个敏感性等级,并将本研究成果应用到三江并流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应用中。本文选择坡度、岩性、断裂、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等5个影响因子为泥石流危险性的评价指标,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在GIS...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明涛  韦方强  王欢  苏鹏程  谢涛  
三江并流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同时又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评价了三江并流区泥石流的危险性,这种非监督分类的方法适用于没有足够训练数据的情况,可以快速对一个区域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估。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选择了能够反映三江并流区泥石流灾害主控因素的8个影响因子:地形坡度、坡向、植被、地层岩性、断裂带密度、河流切割密度、降雨量和道路网密度。聚类分析算法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将整个研究区域划分为四个子类,分别对应极低、低、中等和高危险区,其评价结果与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分布的点密度值相吻合。从危险性评价图可以发现,即使在极低危险区域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震  王家宏  艾万政  
本文以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为分析依据,得出台风天气下影响渔船回港航线的基本因素包括:气象条件、航线条件、船舶条件和船员条件四个方面,每一方面又包含若干具体因素。针对致灾因子较多且难以明确量化的问题,将各因子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对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提出基于AHP模型的渔船回港预先危险性分析评判方法,为台风天气下渔船回港避风的航线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倩  俞海洋  李婷  龙爽  邵威  王瑛  许映军  
台风引发的连续暴雨是京津冀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开展台风危险性评估,旨在识别台风灾害高危险区,为京津冀地区台风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根据1974-2015年间影响京津冀地区的台风资料,选取该地区148个国家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包括最大日降水量、累积降水量及最大风速3个指标。借助Gumbel分布,求出各气象站点5 a、10 a、30 a及50 a一遇水平下的气象指标数值,利用Arc GIS空间插值表征其空间分布,据此评估京津冀地区台风危险性。结果表明,50 a一遇下台风灾害最大日降水最大值为190.62 mm,累积降水量最大值为253.04 mm,最大风速最大值为16.81 m/s。其中北京东南部、天津北部、河北省东南沿海地区和太行山一带的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区为高危险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成国  王义民  唐言明  黄强  金菊良  
【目的】建立基于现代智能方法的洪水危险性评价模型,进一步提高评价精度,为制定区域防洪规划、实现洪水资源安全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鉴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相对差异度函数构造困难、计算量大的不足,利用集对分析方法直接构造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相对差异度函数,进而通过确定指标权重,将洪水样本不同指标相对差异度综合为样本隶属度,建立基于集对分析的洪水危险性评价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长江下游南京站历史洪水样本的等级评价中,实现对不同洪水样本危险等级的分类排序。【结果】实例应用表明,采用基于集对分析的洪水危险性评价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确定的洪水样本危险等级差异明显、分辨率高,与投影寻踪方法确定的洪水分类结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海  陈华  
将未确知测度理论与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用于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根据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和等级划分标准,选取泥石流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泥砂补给长度比、24小时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等10个指标作为泥石流危险评价因子,利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未确知测度理论的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合理、置信度高、结果可靠,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霓雯  张晓丽  张凝  朱程浩  孙振峰  
【目的】充分考虑影响灾害发生及灾害等级的气象、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实现多因子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和制图,以期为灾前的防控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省西部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油松分布范围,以高程、坡向、坡度、降雨量、活动积温、日照时数、上一年灾害程度和距离上一年重灾区远近8个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建立加权信息量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将油松的受灾危险性划分为5个等级: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实现危险区划制图,并与实际灾害程度监测结果对比进行精度验证。【结果】1)根据信息量法原理,信息量值越大代表发生灾害的危险性越大。本文计算得到的各因子类别信息量值均与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2)研究区2017年虫灾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建平县北部,中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部分地区和建平县与凌源市交汇处,其他地区发生虫灾危险性较低,与实际调查结果相吻合。3)最终划分等级中的中低危险区和实际受灾油松失叶率大小对应关系明显,实际成灾油松林地中有90.32%被划分至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结论】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油松毛虫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充分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对灾害发生影响程度的差异,得到的风险区划结果较为准确,具有应用价值,可为大区域的森林病虫害危险性评价及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包黎莉  秦承志  朱阿兴  呼雪梅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计算得到的坡度、坡向等地形属性是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重要输入数据,DEM误差会导致地形属性计算结果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结果。本文选择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和逻辑斯第回归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研究DEM误差所导致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结果不确定性。研究区位于长江中上游的重庆开县,采用5 m分辨率的DEM,以序贯高斯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大小(误差标准差为1 m、7.5 m、15 m)和空间自相关性(变程为0 m、30 m、60 m、120 m)的12类DEM误差场参与滑坡危险性评价。每次模拟包括100个实现,通过对每次模拟分别计算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的标准差图层和分类一致性百分比图层,用以评价结果不确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的DEM精度下,两个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所得结果的总体不确定性随空间自相关程度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当DEM空间自相关性程度不同时,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总体不确定随着DEM误差增加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而逻辑斯第回归模型的评价结果总体不确定性随着DEM误差大小增加而单调增加。从评价结果总体不确定性角度而言,总体上逻辑斯第回归模型比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更加依赖于DEM数据质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建  陶凯  牟莎  方佳毅  杜士强  
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灾害过程往往源自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给区域安全和风险防范带来诸多挑战。论文结合文献计量,在系统梳理复合极端事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复合极端事件的概念内涵、类型特征和主要驱动因素,并归纳了复合事件时空关联分析和危险性评估的主要方法。结果表明:(1)近年来研究的事件类型丰富多样,不同时空关联、不同要素组合类型事件的研究不断涌现;(2)研究内容体系日益完善,概念特征、关联关系、成因机制和危险性评估的研究持续推进;(3)研究技术手段不断发展,以Copula为核心的联合概率统计建模实现由二维向多维、由静态向动态发展,以耦合水文水动力学模型和海洋模式为代表的数值模拟精细度不断提高。但在部分重难点问题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包括时间继发型和空间异地型复合事件复杂时空关联结构的诊断建模,天气系统、大尺度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多因素对复合事件综合影响的研究,复合事件危险性情景及多维联合概率分析等。此外,未来亟需探究气候变化下复合事件边缘分布和关联结构的非平稳变化及其对复合事件风险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