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6)
2023(9079)
2022(8267)
2021(7886)
2020(6595)
2019(15424)
2018(15452)
2017(29711)
2016(16655)
2015(18679)
2014(18618)
2013(18461)
2012(16770)
2011(15069)
2010(14767)
2009(13314)
2008(12736)
2007(10837)
2006(9245)
2005(7828)
作者
(50785)
(41973)
(41738)
(39543)
(26871)
(20304)
(18845)
(16627)
(16066)
(14914)
(14475)
(14082)
(13349)
(13253)
(13044)
(13003)
(13003)
(12580)
(12073)
(11912)
(10749)
(10271)
(10263)
(9422)
(9415)
(9406)
(9402)
(9225)
(8584)
(8518)
学科
(59531)
经济(59466)
管理(44226)
(41895)
(35527)
企业(35527)
方法(30198)
数学(26077)
数学方法(25741)
(17275)
(15301)
中国(14212)
(14074)
业经(13127)
地方(12219)
理论(10787)
(10550)
农业(10281)
(10180)
贸易(10176)
技术(9872)
(9860)
环境(9803)
(9420)
财务(9362)
财务管理(9347)
(9252)
企业财务(8858)
教育(8775)
(8560)
机构
大学(232959)
学院(230126)
管理(91302)
(80961)
理学(80244)
理学院(79280)
经济(79007)
研究(78689)
管理学(77715)
管理学院(77335)
科学(55692)
中国(54329)
(50096)
(45775)
业大(42596)
(41525)
研究所(38795)
农业(36400)
(35122)
中心(34440)
(32403)
北京(31345)
(29824)
师范(29406)
(29355)
财经(29186)
技术(27016)
(26638)
(26564)
(24559)
基金
项目(170110)
科学(130225)
基金(121111)
研究(117347)
(108809)
国家(107939)
科学基金(90409)
社会(69492)
(68041)
社会科(65648)
社会科学(65628)
基金项目(65617)
自然(63000)
自然科(61483)
自然科学(61463)
自然科学基金(60332)
(57817)
教育(53281)
资助(50478)
编号(47303)
重点(38293)
成果(38028)
(35797)
(35731)
(35292)
计划(34353)
科研(33776)
创新(32938)
课题(32938)
科技(31414)
期刊
(83870)
经济(83870)
研究(62155)
学报(48193)
科学(41039)
(40866)
中国(38688)
大学(34788)
学学(33150)
管理(31967)
农业(28811)
(24644)
教育(24360)
技术(18636)
(14281)
金融(14281)
(14173)
业经(14166)
业大(14036)
科技(13568)
林业(13523)
图书(13352)
财经(13076)
经济研究(12805)
(12378)
理论(11808)
实践(11181)
(11181)
(10899)
问题(10880)
共检索到316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英  刘君昂  李倩茹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2种不同颜色6个不同来源的松乳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发现分离松乳菇较好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筛选出8株生长较好菌株。对菌株A1进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菌株A1碳源利用范围广,蔗糖最好,葡萄糖次之,果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单一氮源优于复合氮源,其中尿素不能利用;无机氮源铵态氮优于硝态氮,以硫酸铵效果最好,亚硝酸盐不能利用;对盐浓度适应能力很强,在盐浓度为14g·L-1条件下也具有生长能力,适宜生长的盐浓度范围为0~6g·L-1。生长温度范围为7~37℃,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30℃,最佳生长温度是27℃。喜中性偏酸性环境,适宜生长的pH值为5~7,最适pH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慧   王迪   崔宝凯   彭卫红   李玉   何晓兰  
【目的】从乳菇(Lactarius sp.)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并筛选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MHB),以提高松乳菇菌根苗人工合成效率。【方法】从乳菇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得到细菌,将纯化后的细菌液体培养离心后获得胞外代谢产物,以添加了不同菌株和不同浓度胞外代谢产物的PDA培养基接种松乳菇菌丝块,并以未添加胞外代谢产物PDA平板接种松乳菇菌丝为对照,比较25 ℃培养30 d后松乳菇菌丝生长的直径大小和菌丝密度;另一方面,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结果】共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胞杆菌属细菌,即菌株L1、L2和L3。当3株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添加量为2.5%时,均能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其菌落直径分别增加33.6%、55.6%和75.4%。当3株菌株胞外代谢产物以不同组合等比例混合后,在混合物添加量为5.0%时,L1-L3,L1-L2-L3两个组合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松乳菇菌丝直径分别增加36.9%和42.5%。L3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在添加量为2.5%、5.0%和7.5%时均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且添加量为7.5%时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效果最佳;L1-L3和L1-L2-L3两个组合也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通过对3株菌株形态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L1菌株为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L2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B. cereus,L3菌株为环状芽孢杆菌B. zanthoxyli。【结论】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孢杆菌,其中Bacillus zanthoxyli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效果最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君昂  
红汁乳菇菌种分离实验表明,红汁乳菇可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纯菌,不同地域的红汁乳菇子实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分离时,菌丝生长的快慢不同。红汁乳菇一级菌种培养时,菌丝在PDA、MMN、酵母葡萄糖酸钙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和旺盛,菌丝在MS、查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且生长很弱。用液体培养的红汁乳菇接种马尾松幼苗可形成菌根化苗,苗木菌根形成率为73 3%,且菌根明显促进马尾松苗木生长。马尾松菌根化苗可以提高马尾松苗出圃率及造林成活率,促进马尾松生长,为实现红汁乳菇的半人工栽培提供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荣山  方蕊  
草原白蘑是我国珍稀食用菌资源,由于草场退化及人为过度采集,产量不断下降。为了保护草原白蘑且对其进行更好的开发利用,对其生长因子进行单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选取菌褶处的组织进行分离菌丝体,萌发率为38%。草原白蘑的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当碳氮比为20:1~30:1时,菌丝生长较快。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5~7.0。VB1浓度为10mg.L-1时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鸿雁  杜双田  孟胜楠  纪晓朋  
【目的】探讨不同碳、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红汁乳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汁乳菇LH-1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为测定指标,研究了13种碳源、22种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红汁乳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在13种碳源中,以果糖为碳源时,红汁乳菇菌落长势最好,其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48.31mm、8.37mm/d和41.87;在22种氮源中,以酵母膏为氮源时红汁乳菇菌落长势最好,其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50.82mm、7.84mm/d和39.18;红汁乳菇对氨基酸及铵盐类物质利用较差。【结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志江  李荣春  程远辉  戚淑威  和琼姬  赵琪  徐中志  
研究了尖顶羊肚菌菌种在不同条件下的短期保藏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寻求适宜的菌种保藏条件。采用10℃/5℃(昼/夜)和15℃/10℃2种变温条件、散射光和黑暗2种光照条件,分别保藏菌种30 d和60 d,以冰箱(4℃)保藏为对照。结果表明,10℃/5℃保藏时,尖顶羊肚菌的菌丝生长优于15℃/10℃及对照保藏;散射光保藏菌落颜色和菌丝气生性好于黑暗保藏;在10℃/5℃温度下,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可以继续延长保藏时间,在15℃/10℃温度下,不宜超过60 d的保藏时间。因此,较适宜的保藏条件是10℃/5℃、散射光、保藏30 d,菌株表现为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气生性中等,菌丝致密,菌落角变面积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丽娟  何莉莉  鄂玉洋  刘狄  王淑杰  佟贤  韩成玲  
研究了蛹虫草菌种在不同条件下保藏对其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寻求适宜的菌种保藏条件。采用10℃/5℃(昼/夜)和15℃/10℃两种变温条件、散射光和黑暗两种光照条件,分别保藏菌种30d和60d的时间,以冰箱(4℃)保藏为对照。结果表明:10℃/5℃保藏时,蛹虫草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优于15℃/10℃及对照保藏;散射光保藏菌落颜色和菌丝气生性及子实体产量好于黑暗保藏;在10℃/5℃温度下,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影响不大,可以继续延长保藏时间,在15℃/10℃温度下,不宜超过60d的保藏时间。因此,较适宜的保藏条件是10℃/5℃、散射光、保藏30d,菌株表现为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气生性中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吕明亮  应国华  胡美芳  范良敏  
为提高生产中菌袋制作成品率,对柱状田头菇菌丝体的营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柱状田头菇最适宜碳源为红糖,最适宜氮源为蛋白胨,pH值适应范围较广,但以5 5~7 5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表4参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远辉  侯志江  徐中志  
研究了碳源、氮源、温度、pH值和不同培养基对紫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对紫红蘑菇的菌丝生长最有利,其次为蔗糖。氮源中牛肉膏最好,其次为蛋白胨;经温度梯度试验得出紫红蘑菇菌丝生长温度为5~35℃,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紫红蘑菇最适宜的pH值为9.8,较其它食用菌差异很大。其最适宜的培养基为小麦培养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学忠  张莉芬  杨翠花  张静  
研究了4种杀菌剂对金针菇菌丝及绿色木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杀菌剂和同一杀菌剂不同使用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多菌灵对绿色木霉及金针菇菌丝生长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0.833 g/L即可完全抑制2种菌丝生长;福美双、氢氧化铜在使用浓度分别为0.375~0.188 g/L和0.963~0.481 g/L时,既能抑制绿色木霉的生长,又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可望在金针菇栽培中应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民和  刘咏梅  杨新美  陈立国  
通过对松茸的组织分离、冷藏、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子实体菌褶部位易于分离到松茸菌丝,子实体其它部位、菌根、菌窝土壤难于分离到菌丝。新鲜子实体是理想的分离材料,但低温保存60d的子实体,仍然可以分离到菌丝。松茸菌丝体在18~25℃下生长良好,22℃为最适生长温度。pH值以4.5~6.0较为适合,最适pH值为5.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敏  张季军  刘俊杰  刘娜  李红  
对滑菇单核菌丝体的培养特征和单核体间交配反应进行研究,并进行单核体出菇试验,检验单核体出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滑菇属于二极性交配系统,单核体菌丝的培养特征具有多态性,两种交配型单核体的比例符合1∶1的分离规律;滑菇具有单核体结实的特性,但单核体栽培对产量造成影响,在发菌正常的情况下减产20%左右,因此,实际生产中应避免滑菇菌丝单核化现象对产量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微  杜双田  常昕  朱永真  王崇鼎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及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效应。【方法】以钉子菇菌株J-4为供试材料,以菌丝生长速率及气生菌丝的长势为指标,考察10种碳源及20种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钉子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在10种碳源中,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碳源有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和蔗糖,其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4.28,2.76和2.04。在20种氮源中,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氮源有牛肉膏、酵母膏和牛肉蛋白胨,其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6.432,5.440和5.436;钉子菇对复合氮源利用效果较好,对无机氮和氨基酸类氮源利用效果较差。【结论】钉子菇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琴  杜双田  张桂香  
【目的】研究pH值、温度、光照条件、基质含水量等环境因素对新疆博斯腾湖野生大肥蘑菇组织分离菌株200561-1菌丝的影响,为其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分别研究不同培养基pH值(pH 4.5,5.0,5.5,…,8.5)、培养温度(4,8,12,…,32℃)、光照条件(连续黑暗、12h/12h光暗交替、持续光照)、基质含水量(45%,52%,59%,…,80%)对大肥蘑菇菌株200561-1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大肥蘑菇菌株200561-1菌丝适宜在中性偏酸环境下生长,pH为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小龙   黄世会   洪奔   杨茂发   罗昌庆  
【目的】艾诺垂蕈甲是一种真菌害虫,可对侧耳属蘑菇造成严重危害,研究艾诺垂蕈甲的生物学特性,测定9种生物源农药对艾诺垂蕈甲的毒力及其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对艾诺垂蕈甲毒力高,且对平菇安全的生物源农药,为合理有效防治平菇上的艾诺垂蕈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踏查法及饲养观察,分析艾诺垂蕈甲的发育历期与危害特点;以登记可用于食用菌上的化学杀虫剂氯氟·甲维盐为对照,采用滤纸接触法及平板加药法,测定9种生物源农药对艾诺垂蕈甲成虫的室内毒力,并分析平菇菌丝对该9种生物源农药的室内敏感性。【结果】艾诺垂蕈甲为完全变态类昆虫,个体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及成虫4个虫态。其幼虫与成虫均可对平菇子实体进行取食危害,同时排泄大量虫粪污染菇体。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杀霉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对艾诺垂蕈甲成虫的毒力较高,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83和0.195 mg/L,均高于化学杀虫剂氯氟·甲维盐;印楝素、藜芦碱以及除虫菊素对艾诺垂蕈甲成虫的毒力次之, LC50分别为4.249,5.327和9.135 mg/L;鱼藤酮、桉油精、蛇床子素和苦参碱对艾诺垂蕈甲成虫的毒力较低。供试9种生物源农药对平菇的安全性依次为多杀霉素>氯氟·甲维盐>苦参碱>印楝素>乙基多杀菌素>鱼藤酮>桉油精>除虫菊素>蛇床子素>藜芦碱。【结论】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以及印楝素对艾诺垂蕈甲成虫具有较高毒力,且对平菇菌丝的安全性较高,可作为防治艾诺垂蕈甲的潜在杀虫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