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9)
2023(1658)
2022(1418)
2021(1322)
2020(1057)
2019(2223)
2018(2071)
2017(3254)
2016(2343)
2015(2613)
2014(2409)
2013(2547)
2012(2583)
2011(2337)
2010(2518)
2009(2208)
2008(2147)
2007(2020)
2006(1702)
2005(1583)
作者
(11010)
(9186)
(9127)
(8559)
(5847)
(4650)
(4025)
(3639)
(3598)
(3249)
(3247)
(3209)
(3113)
(3108)
(3088)
(2995)
(2914)
(2739)
(2680)
(2673)
(2586)
(2460)
(2367)
(2209)
(2120)
(2103)
(2055)
(2025)
(2013)
(2011)
学科
教育(4306)
(4285)
(4014)
经济(4006)
(3948)
研究(3755)
研究生(3494)
(2688)
管理(2678)
(2586)
(2239)
(2223)
制度(2211)
(2138)
服务(2134)
(2121)
医疗(2119)
及其(1982)
虫害(1879)
中国(1873)
(1793)
企业(1793)
水产(1726)
病虫(1698)
病虫害(1698)
(1668)
(1642)
生物(1625)
动物(1450)
防治(1450)
机构
大学(35337)
学院(32563)
研究(19502)
(16541)
科学(15590)
农业(13408)
(11993)
业大(11714)
研究所(11265)
中国(10520)
(9829)
(9511)
(8744)
农业大学(8719)
实验(8643)
实验室(8293)
(8118)
重点(7816)
(7363)
(7323)
中心(6990)
经济(6860)
(6659)
技术(6476)
研究院(6343)
(6160)
管理(6034)
科学院(5793)
林业(5505)
北京(5426)
基金
项目(26169)
(18312)
国家(18177)
科学(17466)
基金(16624)
研究(13191)
科学基金(12621)
(12034)
(10661)
自然(10626)
自然科(10342)
自然科学(10327)
自然科学基金(10154)
科技(9048)
计划(8552)
基金项目(8475)
重点(7123)
资助(7093)
专项(6795)
(6728)
教育(6627)
(6158)
科研(6003)
(6001)
(5709)
创新(5457)
社会(5434)
技术(5281)
农业(5176)
社会科(5008)
期刊
学报(16722)
(14754)
中国(11976)
大学(11406)
科学(11196)
学学(11077)
研究(10713)
(10076)
经济(10076)
农业(10022)
教育(7484)
(6375)
业大(6094)
林业(5260)
(5125)
农业大学(4957)
(3595)
(3248)
卫生(3248)
自然(3175)
研究生(3127)
学位(3117)
自然科(3072)
自然科学(3072)
科技(3059)
中国农业(2887)
农林(2659)
(2659)
科技大(2596)
科技大学(2596)
共检索到53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慧   王迪   崔宝凯   彭卫红   李玉   何晓兰  
【目的】从乳菇(Lactarius sp.)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并筛选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MHB),以提高松乳菇菌根苗人工合成效率。【方法】从乳菇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得到细菌,将纯化后的细菌液体培养离心后获得胞外代谢产物,以添加了不同菌株和不同浓度胞外代谢产物的PDA培养基接种松乳菇菌丝块,并以未添加胞外代谢产物PDA平板接种松乳菇菌丝为对照,比较25 ℃培养30 d后松乳菇菌丝生长的直径大小和菌丝密度;另一方面,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结果】共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胞杆菌属细菌,即菌株L1、L2和L3。当3株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添加量为2.5%时,均能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其菌落直径分别增加33.6%、55.6%和75.4%。当3株菌株胞外代谢产物以不同组合等比例混合后,在混合物添加量为5.0%时,L1-L3,L1-L2-L3两个组合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松乳菇菌丝直径分别增加36.9%和42.5%。L3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在添加量为2.5%、5.0%和7.5%时均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且添加量为7.5%时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效果最佳;L1-L3和L1-L2-L3两个组合也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通过对3株菌株形态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L1菌株为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L2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B. cereus,L3菌株为环状芽孢杆菌B. zanthoxyli。【结论】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孢杆菌,其中Bacillus zanthoxyli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效果最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英  刘君昂  李倩茹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2种不同颜色6个不同来源的松乳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发现分离松乳菇较好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筛选出8株生长较好菌株。对菌株A1进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菌株A1碳源利用范围广,蔗糖最好,葡萄糖次之,果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单一氮源优于复合氮源,其中尿素不能利用;无机氮源铵态氮优于硝态氮,以硫酸铵效果最好,亚硝酸盐不能利用;对盐浓度适应能力很强,在盐浓度为14g·L-1条件下也具有生长能力,适宜生长的盐浓度范围为0~6g·L-1。生长温度范围为7~37℃,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30℃,最佳生长温度是27℃。喜中性偏酸性环境,适宜生长的pH值为5~7,最适pH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鸿雁  杜双田  孟胜楠  纪晓朋  
【目的】探讨不同碳、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红汁乳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汁乳菇LH-1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为测定指标,研究了13种碳源、22种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红汁乳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在13种碳源中,以果糖为碳源时,红汁乳菇菌落长势最好,其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48.31mm、8.37mm/d和41.87;在22种氮源中,以酵母膏为氮源时红汁乳菇菌落长势最好,其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50.82mm、7.84mm/d和39.18;红汁乳菇对氨基酸及铵盐类物质利用较差。【结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微  杜双田  常昕  朱永真  王崇鼎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及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效应。【方法】以钉子菇菌株J-4为供试材料,以菌丝生长速率及气生菌丝的长势为指标,考察10种碳源及20种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钉子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在10种碳源中,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碳源有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和蔗糖,其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4.28,2.76和2.04。在20种氮源中,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氮源有牛肉膏、酵母膏和牛肉蛋白胨,其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6.432,5.440和5.436;钉子菇对复合氮源利用效果较好,对无机氮和氨基酸类氮源利用效果较差。【结论】钉子菇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琴  杜双田  张桂香  
【目的】研究pH值、温度、光照条件、基质含水量等环境因素对新疆博斯腾湖野生大肥蘑菇组织分离菌株200561-1菌丝的影响,为其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分别研究不同培养基pH值(pH 4.5,5.0,5.5,…,8.5)、培养温度(4,8,12,…,32℃)、光照条件(连续黑暗、12h/12h光暗交替、持续光照)、基质含水量(45%,52%,59%,…,80%)对大肥蘑菇菌株200561-1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大肥蘑菇菌株200561-1菌丝适宜在中性偏酸环境下生长,pH为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万里   刘露   汤子萱   刘卓   钟继芝   尹福强   刘铭  
[目的 ]鉴定引起万州区香樟叶斑病的病原菌,明确病原菌菌丝生长特性,筛选出有效抑制叶斑病病原菌的杀菌剂,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和纯化病原菌,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特征及ITS、tub2、GAPDH、ApMat多基因联合分析鉴定其病原菌种类;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其菌丝生长特性,并进行杀菌剂的筛选。[结果 ]分离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3 d呈现灰褐色,边缘灰白色,后期有橘红色孢子堆出现,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两端钝圆、透明无色、为独立的单胞,测量其孢子大小为(9.8~18.6)μm×(4.2~6.0)μm;用两种方法对优势菌株ZT-1进行致病性检验,均能引起香樟叶片发病;代表菌株ZT-1和ZT-5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聚在一支,支持率达100%;菌落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0,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甘氨酸,最适的光照条件是全黑暗;在化学和生物杀菌剂中,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的室内毒力较强,对C.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效果明显,其EC50值均小于10μg·mL~(-1)。[结论 ]C. gloeosporioides是万州区香樟炭疽病的病原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可作为防治的杀菌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迟冉  王辉  赵新华  李思怡  赵晓爽  曹敏建  
通过发芽试验筛选玉米根际土壤中的促生细菌,将初筛获得的菌株分别制成菌悬液拌种处理种子,进行实验室盆栽出苗试验.进而筛选出具有促进生长性能、且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提高种子抗旱性的菌株,最终获得2株既有促进生长作用又兼有提高抗旱性菌株B1和B2,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初步鉴定为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研制促生抗旱玉米拌种菌剂奠定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祁丽萍  贾定洪  鲜灵  
对3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与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均出现2种交配型,2种交配型比例不一致,其中有2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符合1∶1,1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不符合1∶1,并且在交配型比例上出现偏差现象。对3个金针菇菌株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生长速度试验表明,单核原生质体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其出发菌株比较,表现出生长速度慢的现象,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两两配对杂交菌株,其生长速度均快于其出发菌株和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且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生长速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因子有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学忠  张莉芬  杨翠花  张静  
研究了4种杀菌剂对金针菇菌丝及绿色木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杀菌剂和同一杀菌剂不同使用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多菌灵对绿色木霉及金针菇菌丝生长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0.833 g/L即可完全抑制2种菌丝生长;福美双、氢氧化铜在使用浓度分别为0.375~0.188 g/L和0.963~0.481 g/L时,既能抑制绿色木霉的生长,又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可望在金针菇栽培中应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云  谭著明  沈宝明  申爱荣  刘丽娜  
【目的】筛选用于菌根苗接种的高质量红汁乳菇菌株,为提高红汁乳菇产量提供支持。【方法】以10个红汁乳菇菌株(JH1、JH2、JH4、JH5、JH7、JH8、JH10、JH11、JH12、JH13)为研究对象,将菌株分别在PDA和BAF培养基上培养后,测定菌株生长势指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将红汁乳菇液体菌种接种于马尾松幼苗根部合成菌根苗,以不接种为对照(CK),培养210 d后对菌根合成能力(菌根数量、菌根侵染率、菌根化率)和宿主植物生长量(苗高、主根长、地径、干质量)进行测定。对上述9个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隶属函数法对菌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在PDA固体培养基上,以菌株JH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17 mm/d;在BAF液体培养基上,以菌株JH5的菌丝生物量最大,为3.28 g/L。(2)所有菌株均能与马尾松根系形成外生菌根,但菌根形态并不相同。接种红汁乳菇菌株JH5的马尾松苗的菌根数量为45.65个/株,菌根化率为90.67%,菌根侵染率为79.60%,显著高于其他9个菌株,表现出较强的合成菌根苗能力。(3)接种不同红汁乳菇菌株的马尾松苗,在苗高、主根长、地径和干质量等指标上表现各异。接种菌株JH4的马尾松苗高、主根长和干质量表现最优,较对照分别提高24.45%,16.72%和53.33%;接种菌株JH5的马尾松苗地径生长量表现最优,较对照提高5.19%。(4)相关性分析表明,菌丝生物量与菌根化率和菌根苗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菌根数量与菌根化率和菌根苗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5)基于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汁乳菇JH5为适合培育菌根苗的最佳菌株,JH4和JH7为次优菌株。【结论】筛选出1个优良红汁乳菇菌株JH5,该菌株的生长势和菌根苗品质整体表现较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爱玲  王进涛  陈立国  杨新美  
通过对双孢蘑菇覆土层中微生物作用分析发现,覆土中同时存在对蘑菇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抑制作用和作用不明显3种类型的微生物。对蘑菇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的微生物包括放线菌、固氮菌和细菌,经鉴定分析属于链霉菌属、固氮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假单孢菌属。在平板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内分别处理这些微生物,蘑菇菌丝体生长速度加快,菌丝量增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会明  柴红梅  赵静  魏云林  赵永昌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杨柳田头菇菌株单孢生长速度与交配型之间的相关性做出分析。结果证明,该菌的单孢生长速度与极性、交配因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尤其是极性,存在一个单孢生长极慢的极性。对于交配因子,单孢生长速度与交配因子Ax最相关,其次为Bx、By、Ay,而且可以说明交配因子的亚基X比Y更与单孢生长速度相关,它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关键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荣山  方蕊  
草原白蘑是我国珍稀食用菌资源,由于草场退化及人为过度采集,产量不断下降。为了保护草原白蘑且对其进行更好的开发利用,对其生长因子进行单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选取菌褶处的组织进行分离菌丝体,萌发率为38%。草原白蘑的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当碳氮比为20:1~30:1时,菌丝生长较快。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5~7.0。VB1浓度为10mg.L-1时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正阳  邵登科  张春源  赖泽成  李望豪  周瑞鹏  刘梓烨  王荣波  林占熺  鲁国东  叶文雨  
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筛选培养基培养法和16S rRNA鉴定的方法,从福建莆田盐碱土壤中分离、筛选、鉴定得到1株耐盐碱能力最强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命名为PT6-1.通过试验测定其生理生化特性和耐盐碱促生能力.结果表明,PT6-1多项生理生化特性呈阳性,在盐碱土培养条件下,施加PT6-1菌液对巨菌草株高、总鲜质量、总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较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3.10%、45.73%、156.37%、68.14%、11.84%,对玉米各项指标分别增加了38.03%、123.02%、77.26%、18.25%、9.59%. PT6-1具有良好的耐盐碱促生能力,在盐碱地治理,菌草业、农业发展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敏  张季军  刘俊杰  刘娜  李红  
对滑菇单核菌丝体的培养特征和单核体间交配反应进行研究,并进行单核体出菇试验,检验单核体出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滑菇属于二极性交配系统,单核体菌丝的培养特征具有多态性,两种交配型单核体的比例符合1∶1的分离规律;滑菇具有单核体结实的特性,但单核体栽培对产量造成影响,在发菌正常的情况下减产20%左右,因此,实际生产中应避免滑菇菌丝单核化现象对产量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