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67)
2023(2838)
2022(2373)
2021(2207)
2020(1739)
2019(4170)
2018(3839)
2017(7648)
2016(4051)
2015(4100)
2014(3915)
2013(3938)
2012(3787)
2011(3315)
2010(3306)
2009(2984)
2008(2764)
2007(2333)
2006(2136)
2005(1876)
作者
(11262)
(9619)
(9460)
(9117)
(6143)
(4709)
(4291)
(3754)
(3599)
(3379)
(3321)
(3270)
(3158)
(3133)
(3083)
(2911)
(2867)
(2827)
(2713)
(2683)
(2455)
(2279)
(2278)
(2163)
(2157)
(2152)
(2124)
(1901)
(1899)
(1892)
学科
(19826)
经济(19820)
(9291)
管理(9124)
方法(7389)
(7314)
企业(7314)
地方(6971)
数学(6586)
数学方法(6536)
中国(5295)
结构(5006)
(4991)
产业(4536)
业经(4286)
(4114)
(4077)
(3715)
地方经济(3660)
农业(3428)
(3136)
产业结构(2973)
(2804)
金融(2803)
环境(2784)
体制(2699)
(2489)
贸易(2487)
(2435)
财务(2435)
机构
学院(56531)
大学(56271)
(24153)
经济(23642)
管理(20913)
研究(20755)
理学(18545)
理学院(18235)
管理学(17891)
管理学院(17784)
中国(14327)
科学(13473)
(11518)
(10350)
(10268)
(10042)
研究所(9337)
中心(9215)
(8780)
(8759)
(8646)
财经(8569)
师范(8544)
业大(8234)
经济学(8178)
(7993)
(7748)
经济学院(7443)
师范大学(7142)
北京(6912)
基金
项目(42331)
科学(34819)
基金(32534)
研究(29146)
(28673)
国家(28490)
科学基金(25140)
社会(20359)
社会科(19511)
社会科学(19507)
基金项目(18146)
自然(16709)
(16646)
自然科(16337)
自然科学(16332)
自然科学基金(16041)
(14003)
教育(12884)
资助(12269)
编号(10419)
重点(9821)
(9739)
(9238)
国家社会(8869)
(8797)
创新(8284)
科研(7996)
教育部(7868)
成果(7815)
发展(7777)
期刊
(26238)
经济(26238)
研究(17048)
科学(9151)
学报(9056)
中国(9032)
(7521)
管理(7165)
(6977)
大学(6607)
学学(6371)
农业(5063)
经济研究(4518)
(4323)
金融(4323)
财经(4243)
业经(4196)
技术(4049)
问题(3922)
(3659)
资源(3506)
教育(3405)
(3314)
地理(3226)
现代(3102)
城市(3039)
商业(2897)
(2781)
技术经济(2688)
科技(2666)
共检索到78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成书  程玉申  
都市圈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有演变为区域经济合作主体模式的倾向。杭州都市圈实践活动活跃、发育成长迅速,对其空间结构和演进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和市场找准突破点协同推进都市圈建设。采用"城市断裂点理论",运用经济距离、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等定量指标,初步划定了杭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并借鉴"企业集团层次论"揭示其圈层结构特征:包括核心区、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视角研究了都市圈的演进机理:包括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背景影响、城市规划调整、行政区划变更、企业和高校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人口郊区化和周边县市主动对接等多方面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成书  程玉申  
都市圈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有演变为区域经济合作主体模式的倾向。杭州都市圈实践活动活跃、发育成长迅速,对其空间结构和演进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和市场找准突破点协同推进都市圈建设。采用"城市断裂点理论",运用经济距离、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等定量指标,初步划定了杭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并借鉴"企业集团层次论"揭示其圈层结构特征:包括核心区、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视角研究了都市圈的演进机理:包括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背景影响、城市规划调整、行政区划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玮  徐建春  
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为契机,从调查分析杭州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及"城市蔓延"等问题入手,借鉴美国俄勒冈州城市发展边界(UGB,UrbanGrowthBoundary)的理念和实践,提出了优化杭州城市空间结构的设想,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及管理提供了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岳文泽  刘勇  
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重要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多中心结构投影到各类城市空间要素上,形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复杂的空间布局与交互模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良性发展。以杭州为例,从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密度、夜间灯光强度等要素出发,利用GIS空间分析、剖面线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不同时相下各要素的空间结构,以此反映城市多中心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杭州的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强主城,弱副城"的空间特征;各级中心分布内密外疏,不均衡,具有空间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静  
伴随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城市化进程加剧的特点。在新一轮现代化建设高潮中,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将重新审视如何实现更为有效的保护问题。文章以杭州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以苏州和杭州为代表的两种不同形式的保护途径,分析杭州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弯路和教训,针对城市空间结构转变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实意义,分层次讨论杭州通过借助新城发展得以保护老城现状的城市"理性增长"必然性,最终提出依托休闲经济发展实现杭州"以老城养老城"良性循环的解决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岳文泽  刘勇  
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重要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多中心结构投影到各类城市空间要素上,形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复杂的空间布局与交互模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良性发展。以杭州为例,从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密度、夜间灯光强度等要素出发,利用GIS空间分析、剖面线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不同时相下各要素的空间结构,以此反映城市多中心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杭州的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强主城,弱副城"的空间特征;各级中心分布内密外疏,不均衡,具有空间异质性;部分副中心的实际发展与规划设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主中心与副中心之间、各副中心之间的功能性联系不强;制约多中心开发的主要因素是过于依赖规划和政府力量,内生驱动不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文钊  董晓峰  
以兰州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范围划分和空间组织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了日常都市圈范围划分的依据与兰州都市圈规划范围的确定;接着,对兰州都市圈的结构特点与兰州都市圈的基本范围划分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标准都市圈范围划分的重要性与原则方法,探索了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统计中关于范围问题的解决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正永  孙大君  
文章通过计算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从城镇空间随机集聚的向心性、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和城镇要素空间相关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徐州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测算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城镇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集聚性,但城镇空间向心性集聚分布的特征并不显著,城镇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均衡性,城镇要素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关性,城市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相互作用比较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秀玲  
本文在研究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的目标,并结合都市圈内城镇紧密分工协作,都市圈内基础设施统一布局,都市圈内建设统一市场,都市圈内建设主体功能区等优化思路,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都市圈内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发展次级中心城市,有效弥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不足;加强各地重点开发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集聚带动效应;加快城市等级体系合理化调整步伐,促进都市圈和谐发展等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调控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波  谢伟星  林琳  
以广州都市圈为例,基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等多源数据,运用空间锁链模型、优势流、空间结构指数、引力模型,进行多要素和多维度的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各类流要素视角下,广州都市圈都以广州为核心呈单极化发展态势。由于人口迁移距离和方向偏移以及交通的影响,人流、交通流在中心度和网络密度方面的极化趋势较弱;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空间网络结构仍然受到传统“场空间”生长极的影响,核心-边缘结构更明显。(2)广州都市圈内形成了“一核、一轴、一面、多边缘”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空间层级化明显,核心-边缘结构显著,以广州为核心、广(州)—佛(山)为轴线、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为基本发展面,共同带动云浮、韶关城市的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陶永诚  赵振华  
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金融合作互动发展的视角,对杭州都市经济圈金融合作基础与现状进行分析,以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金融合作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从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概括了跨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杭州都市圈金融合作发展的思路和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晶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方向。低碳目标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协调。文章以杭州为例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中二者协调的经验和问题,并得出启示和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金准  
本文通过对携程旅行网上的旅杭游记进行阶段对比分析,研究旅游产品和旅游流空间结构的相对变动关系,说明了产品结构对旅游流空间结构的优化作用,并提供了一种由旅游流空间结构入手,剖析旅游产品结构缺陷,再通过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市场——产品对应分析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杰  贾生华  
以杭州地铁项目为例,基于大样本住房交易跨期综列数据,构建扩展的特征价格模型,通过比较期望交通改善和非改善区域在地铁项目传言、立项前后住房价格的变化,分析了公共交通改善期望对附近住房价格及其价格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公共交通改善期望对住房价格和价格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效应,且影响效应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从空间上看,期望交通改善对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远郊区影响最为明显,而对于繁华的市区影响却不显著。从时间上看,地铁开始传言和地铁规划批准使得远郊和近郊住房价格有较大的上涨,且地铁规划获批准后的增值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琴诗  朱喜钢  吴伟进  刘风豹  钭利珍  
以杭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城市因子生态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杭州市99个街道,99项指标进行社会区分析,构建市民化空间结构与阶段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影响杭州市社会区形成的主因子有5个,主要社会区类型有6种,呈明显的交叉与散点分布特征;(2)杭州市主城区已表现出综合素质、社会身份、生存职业、基本社保等不同程度的市民化特征;(3)杭州市市民化空间结构呈一定程度的中心集聚与镶嵌式分布,市民身份与行为素质的转变是未来杭州城镇化内涵式转型的重要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