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93)
- 2023(4510)
- 2022(3827)
- 2021(3479)
- 2020(2875)
- 2019(6277)
- 2018(6004)
- 2017(10771)
- 2016(6075)
- 2015(6587)
- 2014(6558)
- 2013(6532)
- 2012(6063)
- 2011(5676)
- 2010(5505)
- 2009(4995)
- 2008(4758)
- 2007(4120)
- 2006(3832)
- 2005(3326)
- 学科
- 济(29136)
- 经济(29125)
- 地方(13196)
- 管理(11025)
- 方法(9527)
- 业(8911)
- 学(8012)
- 地方经济(7816)
- 数学(7424)
- 数学方法(7335)
- 农(6703)
- 中国(6560)
- 企(5891)
- 企业(5891)
- 业经(5379)
- 农业(5252)
- 环境(4987)
- 理论(3974)
- 发(3968)
- 资源(3954)
- 和(3902)
- 融(3397)
- 金融(3396)
- 财(3285)
- 税(3203)
- 生态(3202)
- 税收(2973)
- 收(2940)
- 制(2848)
- 划(2844)
- 机构
- 学院(85878)
- 大学(83562)
- 研究(34698)
- 管理(29009)
- 济(28833)
- 经济(28045)
- 科学(25299)
- 中国(25108)
- 理学(24623)
- 理学院(24153)
- 管理学(23468)
- 管理学院(23300)
- 所(18288)
- 京(18000)
- 研究所(17140)
- 范(15967)
- 师范(15815)
- 中心(15751)
- 农(15314)
- 州(14867)
- 江(14310)
- 院(13503)
- 师范大学(13094)
- 财(12753)
- 业大(12695)
- 农业(11959)
- 省(11633)
- 北京(11422)
- 研究院(10840)
- 科学院(10810)
- 基金
- 项目(63390)
- 科学(50371)
- 基金(45825)
- 研究(42906)
- 家(41919)
- 国家(41630)
- 科学基金(34758)
- 社会(27169)
- 省(26143)
- 社会科(25774)
- 社会科学(25769)
- 基金项目(25168)
- 自然(23873)
- 自然科(23189)
- 自然科学(23183)
- 自然科学基金(22743)
- 划(22440)
- 资助(18565)
- 教育(18541)
- 编号(16255)
- 发(16053)
- 重点(15475)
- 计划(13028)
- 部(12707)
- 科研(12493)
- 课题(12372)
- 发展(12222)
- 创(12202)
- 成果(12168)
- 展(12033)
共检索到126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沈新强 袁骐 陈亚瞿
2001年2、5、8和11月对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进行了4个航次的海洋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共鉴定浮游动物44种(不含16种浮游幼体),优势种15种(优势度Y≥0.02),其中4季皆为优势种的仅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1种,优势种季节更替现象明显。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春季>冬季>秋季。与20年前相比,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种类数和主要优势种组成变化不显著,但优势种优势度(Y)和平均丰度均有所增加,多样性指数(H′)值一般在2左右。表明20年来调查区浮游动...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分布特征 洋山岛 杭州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华 徐兆礼
采用2001年5月、8月以及2003-2007年5月和8月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2个季节12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平面分布和年际变化、优势种对总丰度的回归贡献,及其与洋山工程群施工建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水域6年间的5月和8月总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207.41mg/m3和234.16mg/m3。2007年为两季最高值,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两季最低值。6年调查水域5月和8月的共同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5月主要优势种有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韦章良 柴召阳 石洪华 霍元子 何培民
于2012年11月、2013年2月、5月和8月4个航次对渤海长岛海域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对影响其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8种(属),其中,夏季最多,共26种,其次是秋季23种,春季和冬季最少,分别是14种和13种。浮游动物优势种具有显著的四季演替现象。春季,优势种是墨氏胸刺水蚤(Centropages mcmurrichi)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长腕幼虫(Ophiopluteus larva)和糠虾幼体(Mysidaeea larva)取代两种桡足类成为夏季的优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子涵 钟俊生 胡敏 侯世挺 仇延舫
为了探讨杭州湾北岸表层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014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5年2月(冬季)、5月(春季),在杭州湾北岸水域(121°45'~122°09'E,30°45'~30°51'N)设置10个站点,每月大潮期间,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0 cm,网目0.5 mm)进行表层拖网。结果表明,4航次采集到浮游动物12类42种,其中优势种共10种,秋季优势种最多(7种),夏季最少(4种)。四季共有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火腿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PoPLEsia)、虫肢歪水蚤(torta...
关键词:
杭州湾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季节性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沈维 刘必林 刘庭羽
浮游动物是连接海洋食物网初级生产者和低营养级生物的重要纽带,是渔场形成的重要生物基础。本文根据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渔业资源调查船2021和2022年6—8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进行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期间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对其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年在调查海域共采集浮游动物174种,隶属于10个类群,浮游动物以桡足类和浮游幼体居多,分别鉴定出95种、22种,占种类总数的54.6%、12.6%,其次为水母类,鉴定出18种,介形类、被囊类、毛颚类、磷虾类和腹足类分别鉴定出11种、9种、6种、4种和3种,多毛类、端足类和枝角类各鉴定出2种。优势属(种)包括基齿哲水蚤属、隆水蚤属、拟哲水蚤属、丽哲水蚤属、羽长腹剑水蚤、隐长腹剑水蚤和长腹水蚤科幼体等7类。两年的物种种类和优势属(种)组成类似。2021年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732.89 ind./m~(3),低于2022 年的1418.88 ind./m~(3);2021年的Shanno-Wiener指数为1.57~3.16、均匀度指数为0.54~0.91、丰富度指数为0.84~3.36,三者分别均高于2022年的0.66~2.92、0.26~0.94、0.77~3.11。GAM分析显示,浮游动物的丰度与海表盐度和200m层水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分析认为黑潮和亲潮对丰度的时空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西北太平洋公海浮游动物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基础资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原 赖子尼 王超 庞世勋 魏泰莉 杨婉玲 谢文平
为研究珠江口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于2006年至2007年间,对珠江河口区丰水期(8月份)、平水期(11月份)、枯水期(2月份)的浮游动物进行采样分析。共采集浮游动物94种,甲壳动物占绝对优势,共鉴定出49种,其中桡足类35种,枝角类14种;其次轮虫类有28种;原生动物6种;被囊动物和糠虾类各2种;多毛类、螺类、水母类和异足类各1种;还有3种未知种类。还发现浮游幼虫10类。珠江口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主要有河口半咸水种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短角异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倩 徐兆礼
依据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调查资料,研究了瓯江口水域夏季与秋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优势种组成特点,同时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个季节优势种具有明显更替现象,夏季(6月)主要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秋季(9月)主要优势种是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夏季...
关键词:
瓯江口 浮游动物 优势种 温度 盐度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叶旭昌 陈新军 田思泉 钱卫国 刘必林
根据2004年10~11月印度洋西北海域12°00′~21°30′N、58°00′~65°00′E表层浮游动物的调查资料,对其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其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有腔肠动物水母类3目7科11属15种;浮游甲壳动物7目24科34属40种;浮游软体动物2目5科5属5种;毛颚动物1目1科1属3种;被囊动物1目2科4属4种。生物量较大的种类主要是甲壳动物的尖尾海萤、桡足类、莹虾类、磷虾类、端足类和糠虾类,以及毛颚动物的箭虫类。调查海域总生物量和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9.51±114.06mg/m3和3020±7929个/m3。其中尖尾海萤的生物量(24.30mg/m3)和丰度(1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杰青 全为民 史赟荣 王云龙
为探讨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特征,根据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2月(冬季)东海近岸海域3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春季、夏季和冬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优势种季节变化及生态类群。结果显示,3个航次共鉴定浮游动物108种(含未定种),浮游幼体14类,隶属于7门15大类,其中桡足类和水母类的种类和数量占绝对优势,桡足类为最优势类群,共47种,占总种数的43.52%,水母类共19种,占总种数的17.59%。浮游动物种类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夏季种类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各季节浮游动物种类数目与纬度呈负相关。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与平均生物量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平均丰度与平均生物量冬季最低,平均生物量夏季最高,平均丰度春季最高。根据浮游动物对水文环境条件耐受性和生活海区的差异性将浮游动物群落分为6个生态类群:近岸低盐种、广温广盐种、高温高盐种、近岸暖温种、暖水种和大洋广布种。其中东海北部近岸海域春、冬季近岸低盐种和广温广盐种占绝对优势,夏季暖水性种群所占比例高;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暖水性种群在春、夏、冬三季中均占主导地位;东海中南部近岸海域春、冬季暖水性种群占绝对优势,但夏季高温高盐种、大洋广布种优势明显。各季节中华哲水蚤均为优势种,但其他优势种季节更替较明显,其中春、夏两季优势种更替率为90.9%,夏、秋两季为5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邵于豪 袁林 王琼 薛俊增
通过压载模拟实验,研究分析压载0、1、5、10、15和30 d压载水体中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显示,连续压载30 d后,浮游动物种类数由11种减少至5种,种类数显著下降。压载期间,浮游动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不尽相同,不同类群对于压载环境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各物种之间对于各压载阶段的适应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实验舱内浮游动物丰度经过30 d模拟压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5 d时由于轮虫和浮游幼虫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浮游动物整体丰度显著上升,随后迅速下降,压载至30 d时仍有浮游动物存活。MDS分析结果显示,压载条件下各水龄阶段之间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CCA分析表明:在本次模拟压载实验中,总氮、总磷、悬浮物、浊度以及温度等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产生影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守海 张海景 项凌云 刘材材 秦玉涛
基于2012年4月杭州湾南岸宁波慈溪附近水域(27°38'-28°02'N、120°50'-121°14'E)浮游生物生态群落分布特征,分析这一分布特征与营养化水域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海域富营养化指标E值大于1,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水域高浓度悬沙使水体透光率较低,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悬沙浓度低的水域是浮游植物高密度水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分布趋势基本相同,两者之间显著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由调查水域营养盐和悬浮物分布特征决定。春季浮游动物种类数和优势种种数(2种)相对较少,并呈现出单一优势种的优势度和平均丰度高,多样性指数均值低(1.05)的特征。虽然浮游动物群落...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富营养化 杭州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新强 袁骐
根据2007~2009年每年8~10月在杭州湾海域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后的跟踪调查资料,采用群落结构测度公式、群落的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探讨杭州湾增殖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湾增殖放流海域共出现游泳动物54种,其中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脊尾白虾(Exopalalaem o carinicauda)和葛氏长臂虾(Palaem on gravieri)为各次调查共有优势种。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游泳动物群落在8~9月处于相对稳定,10月处于不稳定状态。2008年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稳定性比2007年和2009年同期明...
关键词:
杭州湾 增殖放流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崔雪森 黄洪亮
根据2001年6-7月在北太平洋152°E~171°W、39°~42°N水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综合调查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均值为92.12mg·m-3(0.81~1035.68mg·m-3),其中中部(160°~180°E、39°~42°N)及西经水域(170°~178°W、40°~41°N)为113.51mg·m-3,西部水域(152°~157°E、41°~43°N)为22.89mg·m-3;桡足类丰度居首(42.11%),其次为海樽类(30.91%);伪细真哲水蚤(Eucalanuspseudattenuatus)、太平洋哲水蚤(Calanuspacifica)和软拟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群 蒋欣慰 徐兆礼 王翠华
为探讨辐射沙洲海域浮游动物饵料变化规律和吕泗渔场的形成机制,于2012年5月(春季)和2012年9月(秋季)采集了苏北浅滩辐射沙洲核心海域浮游动物样品,通过聚集强度、方差贡献、优势度及逐步回归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苏北浅滩浮游动物时空分布与辐射沙洲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春、秋两季,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分布均表现出沙脊水域高于潮沟水域,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不同水域平均生物量分别为沙脊水域606.63 mg/m3、沟底水域428 mg/m3、沟口水域为178.55 mg/m3,秋季为沙脊水域208.01 mg/m3、沟底水域181.30 mg/m3、沟口水域60.47 mg/m3;...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鲁峰 孙岳 徐兆礼
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鱼山渔场-椒江口近海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浮游植物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均是3个季节最高,丰度的高值区位于调查海域的南部,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占绝对优势;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次之,丰度的高值区在大陈岛西南海域,以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海龙箭虫(Sagitta nagae)...
关键词:
椒江口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