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37)
2023(4738)
2022(4261)
2021(4036)
2020(3504)
2019(7868)
2018(7967)
2017(14273)
2016(8304)
2015(9516)
2014(9395)
2013(9019)
2012(9045)
2011(8050)
2010(8285)
2009(7883)
2008(8069)
2007(7322)
2006(6832)
2005(6060)
作者
(27502)
(23420)
(23144)
(22092)
(15511)
(11570)
(10473)
(9136)
(8899)
(8559)
(8314)
(8163)
(7857)
(7529)
(7524)
(7230)
(7094)
(7023)
(7020)
(6894)
(6202)
(6024)
(5675)
(5411)
(5328)
(5241)
(5198)
(5165)
(4907)
(4832)
学科
(30418)
经济(30377)
管理(23092)
(19435)
(16297)
企业(16297)
(12979)
方法(12236)
环境(10229)
数学(9935)
数学方法(9626)
地方(8252)
(8174)
中国(7768)
(6907)
(6800)
理论(6259)
业经(5948)
(5618)
(5492)
(5365)
贸易(5360)
农业(5321)
(4997)
资源(4831)
(4756)
金融(4755)
规划(4557)
(4421)
财务(4407)
机构
大学(125987)
学院(123775)
研究(49159)
(41606)
经济(40546)
管理(40418)
科学(35952)
中国(35457)
理学(34516)
理学院(33934)
管理学(32780)
管理学院(32559)
(28396)
(27957)
(27894)
研究所(25941)
农业(22752)
业大(22086)
中心(21812)
(21334)
(20013)
(19474)
(19046)
师范(18689)
(17994)
北京(17277)
(16759)
财经(15448)
技术(15389)
(15138)
基金
项目(84420)
科学(64583)
基金(60422)
(56024)
国家(55602)
研究(55047)
科学基金(45443)
(33465)
社会(32873)
自然(32346)
基金项目(31682)
自然科(31561)
自然科学(31542)
自然科学基金(30947)
社会科(30940)
社会科学(30925)
(29183)
资助(25843)
教育(25216)
编号(20903)
重点(20206)
计划(18207)
成果(18180)
(18111)
(17654)
科研(17075)
科技(16774)
(16469)
课题(15813)
创新(15611)
期刊
(49575)
经济(49575)
研究(33825)
学报(29780)
中国(26681)
(25211)
科学(24723)
大学(20839)
学学(19735)
农业(17302)
(15028)
管理(14803)
教育(14379)
(9714)
金融(9714)
技术(9684)
(9391)
(8624)
业大(8425)
图书(7772)
资源(7751)
财经(7633)
经济研究(6933)
农业大学(6868)
业经(6675)
(6535)
科技(6344)
问题(6341)
林业(6181)
统计(6059)
共检索到191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美珍  王国良  薛超波  董志国  潘雪央  
研究了杭州湾南岸慈溪滩涂贝类养殖区的微生物在水平、垂直及季节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个采样区的异养细菌的数量变动在1.62×103~6.62×105cfu.g-1之间,平均值为4.28×104cfu.g-1,细菌数量在春季和夏季的数量偏低,10月份异养细菌的数量开始上升,并于11月份达到最高,表层高于底层;其中以革兰氏阳性菌比例最高,为主要的优势种,具有陆源性特点。各站位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和硫酸还原菌的检出率均为100%,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整体上数量具有表层高于底层的特点,3种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季节演替与异养细菌具有类似的结果,均为10-11月达到最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尹晖  孙耀  徐林梅  陈碧娟  姜守轩  孟伟  宋建中  
通过计算单位面积的浮游植物和底栖微藻生产的有机碳供应量、单位面积浮游动物和其它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及其对有机碳的需求量,首次对乳山湾滩涂贝类(以菲律宾蛤仔为代表,后文简称蛤仔)在不同养殖季节的养殖容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不同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容量均表现为10月份最大,6月份次之,8月份最小。壳长在1.5~2.5 cm范围内的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为2 692 ind.m-2,目前乳山湾蛤仔实际养殖密度为1 080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尚有较大发展余地;壳长在2.5~3.5 cm范围内的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为1157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基本接近其实际养殖密...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吴鹏  孙耀  徐林梅  孟伟  姜守轩  宋建中  
根据2004年6、8和10月对乳山湾的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了乳山湾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TOC、TP的平均含量及其各层次含量均未超标,TN部分超标。无论平面分布还是垂直分布,TOC、TP、TN的含量季节差异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TP、TN、TOC最大值,集中在污水排放口和高密度养殖区;垂直分布,大部分站位表层以下垂直变化基本趋于平稳,各层次含量基本相近;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相比,TOC、TP的平均含量及其各层次含量基本表现为养殖区大于非养殖区,但二者相差不大。结果显示,乳山湾集约化贝类养殖对其滩涂养殖环境尚未造成积累性自身污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楠楠   范瑞良   陈渊戈   欧阳珑玲   姜伟行   全为民  
为掌握启东潮间带滩涂底栖贝类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现状,于2019年春季和秋季在启东沿海滩涂开展底栖贝类调查,分析了启东潮间带滩涂底栖贝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栖息密度、优势种及其分布格局,可为贝类种质资源保护与栖息地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春、秋两季调查共记录到30种底栖贝类,其中腹足纲14种、双壳纲16种。沿潮间带高程梯度,底栖贝类平均栖息密度空间格局呈现为: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的分布规律。潮间带滩涂底栖贝类的优势物种为四角蛤蜊(Mactraveneriformis)、薄片镜蛤(Dosinialaminata)、文蛤(Meretrix meretrix)、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和泥螺(Bullacta exarata)。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nMDS)结果显示启东潮间带滩涂底栖贝类可分为3个类群:Q1 (吕四港)断面3个潮区为第一组群,特征性物种为彩虹明樱蛤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Q8 (启兴沙)断面3个潮区及个别中部断面的中、低潮区为第二组群,特征性物种为薄片镜蛤和泥螺;其余中部断面为第三组群,特征性物种为文蛤和四角蛤蜊。典范相关分析法(CCA)显示:四角蛤蜊和文蛤的栖息密度均与砂质含量和D50(中值粒径)呈正相关关系,与黏土的含量呈负相关;彩虹明樱蛤的密度分布与黏土含量呈正相关,与砂含量呈负相关性;薄片镜蛤的分布与TOC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欧阳俊峰  陈思扬  魏娜  张沙沙  鄢庆枇  林茂  马英  
为研究厦门近岸潮间带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对双齿围沙蚕扰动的响应,采用PCR-DGGE技术对室内模拟沙蚕生物修复过程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集美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主要分为后生动物(包括6个门:颚口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腹毛动物门),丝足虫门,硅藻门和囊泡虫总门(又分为纤毛虫门和甲藻门)。其中囊泡虫总门的纤毛虫门为优势类群。后生动物中的线虫门为次优势类群。Peridinium quinquecorne(属于囊泡虫总门中的甲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洪山  申玉香  
本文研究了江苏沿海滩涂盐地碱蓬(Suaeda salsa(Linn.)Pal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和芦苇(Phrag-mit es communis Trirn.)湿地以及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特异功能群的变化。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的数量明显高于三种自然植被湿地土壤。三种自然植被湿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依次为:互花米草>碱蓬>芦苇,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依次为:芦苇>碱蓬>互花米草,土壤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自然湿地和稻田土壤中夏季的微生物数量均大于冬季,以土壤真菌和固氮菌数量的季节性差异最明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华  徐兆礼  
采用2001年5月、8月以及2003-2007年5月和8月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2个季节12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平面分布和年际变化、优势种对总丰度的回归贡献,及其与洋山工程群施工建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水域6年间的5月和8月总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207.41mg/m3和234.16mg/m3。2007年为两季最高值,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两季最低值。6年调查水域5月和8月的共同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5月主要优势种有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振彬  杜琦  蔡清海  方民杰  钱小明  许翠娅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通过现场对位于南海南部的罗源湾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生态效率、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养殖贝类有机碳含量及其含壳重与鲜组织重比值、养殖贝类和野生滤食性动物滤水率、潮间带和潮下带及吊养区附着滤食性动物现存量等的调查和检测。应用营养动态模型、沿岸能流模型估算贝类生态容量,进而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以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同时采用已报道模型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并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品种的适养面积。3种模型估算的罗源湾贝类养殖容量分别为104064t,127321t,113675t。贝类适养总面积为2622hm2,其中缢蛏450hm2、牡蛎2000hm2、贻贝125h...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钟硕良  蔡玉婷  董黎明  吴立峰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对4种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泥蚶和缢蛏)体中石油类(TPH)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的分布和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4种养殖贝类体中TPH和PCBs含量范围分别为(2·89~34·6)mg/kg,湿重和(5·06~45·7)μg/kg,湿重,总平均值分别为12·3mg/kg,湿重和15·5μg/kg,湿重。总体上,养殖贝类体TPH和PCBs含量的区域分布,潮间带养殖贝类>浅海养殖贝类>虾池养殖贝类,呈西海域和同安湾内较高,大嶝海域较低的格局。养殖贝类体TPH和PCBs含量季节变化呈春...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祁铭华  马绍赛  曲克明  辛福言  
描述了海洋及沉积物中硫的主要形态、分布及无机硫化物的形成机理。阐述了环境条件对硫化物形成的影响。并依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重点讨论了沉积环境中硫化物的形成、贝类养殖过程中生物沉降对沉积环境中硫化物的影响及养殖活动与底质中硫化物的关系。提出了贝类养殖活动中生物沉降过程对沉积环境中微生物贡献的定量研究将成为贝类养殖对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过锋  赵俊  陈聚法  陈碧鹃  刘传霞  张艳  
依据2011年3、5、8、10月和1997~2010年5、8、10月水环境调查资料,对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分析了海水富营养化的成因,可为赤潮的预测预警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2011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较为严重,除3月其含量符合标准要求外,5、8、10月均存在氮、磷污染,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1.11%~100%,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33.33%~66.67%,无机氮超标率均值高于活性磷酸盐。2)氮、磷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10月最重,8月次之,3月最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1.35和0.93,氮污染重于磷污染。3)氮、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春梅  庾旸  张艺玟  李慧  徐航  栾奎峰  
采用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杭州湾北部沉积物中总磷,利用SMT分级提取法对沉积物中无机磷进行提取并分析无机磷中各形态磷的含量,有机磷的含量则为总磷含量与无机磷含量的差值,探讨了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TP的范围为722.25~874.49μg/g,整体呈现靠近海岸逐渐增大的趋势,无机磷(IP)占63%,钙结合态磷(Ca-P)、有机磷(OP)、铁铝结合态磷(Fe/Al-P)、可交换态磷(Ex-P)为磷的主要赋存形态。Ca-P沿杭州湾北部自南向北呈减小趋势;Fe/Al-P在杭州湾北面含量较高,随着向外海延伸,其含量逐渐降低;Ex-P的空间分布与铁铝结合态磷的分布相似,随着远离海岸方向基本呈现减小的趋势。OP在海岸至外海的方向上无明显规律,其空间分布与IP的空间分布呈现近似相反的结果。生物有效磷(BAP)占总磷比重为42.22%~56.99%,含量较高,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被释放出来,从而被水生生物所利用。因此,推测杭州湾北部磷具有一定的释放风险,需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桂宏  薛贵彬  
沿海滩涂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正确理解、准确认定滩涂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地类的性质,对于保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各地类数据的准确性,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祉宾  钟俊生  洪波  周轩  王淼  
为了探明以杭州湾北岸水域仔稚鱼分布和多样性特征, 2019年5月、8月、11月,在杭州湾北岸水域设立12个站位点,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m,网目0.5mm)进行表层水平拖网采集仔稚鱼,测量表层温度、盐度、溶氧量及pH。结果表明,共36次拖网调查采集到仔稚鱼9019尾,其中淡水性鱼类2种,河口性鱼类12种,海洋性鱼类14种,洄游性鱼类11种。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最多,占总个体数的40.32%,其次依次为凤鲚(Coilia mystus)(15.58%)、鮻(Liza haematocheilus)(9.83%)、黄鳍多纪鲀(Takifugu xanthopterus)(1.39%)、单鳍喉褶?(Eleutherochir mirabilis)(1.36%)和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1.35%)。仔稚鱼物种数与密度均为5月最多, 11月最少。物种数和密度均呈现近岸站点较远岸站点高的现象。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elef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两指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现5月最高、8月次之而11月最低的情况。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杭州湾北岸仔稚鱼主要分为湾口近岸、湾口离岸和湾内3种群落类型,单独对各月仔稚鱼群落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月、8月仔稚鱼主要分为湾口和湾内两种群落类型, 11月仔稚鱼分布较为均匀,没有明显聚类特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淼  洪波  安传光  张玉平  孙振中  
为研究不同时期杭州湾渔业资源多样性及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等分析方法对杭州湾东北部水域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时期共捕获40种渔业生物,其中丰水期捕获34种,枯水期捕获22种,两时期Jaccard相似性系数仅为40%,为中等不相似水平(middle nonsimilar level)。丰水期优势种为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枯水期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