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5)
- 2023(8963)
- 2022(7407)
- 2021(6918)
- 2020(5703)
- 2019(12485)
- 2018(12437)
- 2017(23133)
- 2016(12673)
- 2015(13641)
- 2014(12989)
- 2013(12694)
- 2012(11187)
- 2011(10063)
- 2010(10020)
- 2009(9317)
- 2008(8796)
- 2007(7807)
- 2006(6785)
- 2005(5612)
- 学科
- 济(44865)
- 经济(44805)
- 业(32387)
- 管理(28708)
- 农(25769)
- 企(21608)
- 企业(21608)
- 方法(17816)
- 农业(17106)
- 数学(15585)
- 数学方法(15365)
- 中国(14176)
- 业经(12892)
- 财(12385)
- 地方(11249)
- 学(10818)
- 制(10319)
- 发(9143)
- 银(8086)
- 银行(8069)
- 发展(7896)
- 展(7879)
- 融(7714)
- 金融(7713)
- 行(7688)
- 贸(7601)
- 贸易(7595)
- 易(7365)
- 农业经济(7275)
- 务(7011)
- 机构
- 学院(165539)
- 大学(160689)
- 济(62057)
- 经济(60571)
- 管理(58221)
- 研究(57016)
- 理学(50464)
- 理学院(49786)
- 管理学(48636)
- 管理学院(48315)
- 中国(43057)
- 农(37724)
- 科学(37601)
- 京(32342)
- 财(29870)
- 所(29046)
- 农业(28635)
- 业大(28008)
- 中心(27657)
- 研究所(26584)
- 江(25843)
- 州(23877)
- 财经(23443)
- 范(22691)
- 师范(22390)
- 经(21265)
- 省(20363)
- 院(20340)
- 经济学(19548)
- 北京(19231)
- 基金
- 项目(116961)
- 科学(91953)
- 基金(85119)
- 研究(83625)
- 家(75600)
- 国家(74939)
- 科学基金(63609)
- 社会(53592)
- 社会科(50516)
- 社会科学(50509)
- 省(48057)
- 基金项目(45030)
- 自然(41344)
- 自然科(40405)
- 自然科学(40394)
- 划(39694)
- 自然科学基金(39653)
- 教育(37898)
- 编号(33808)
- 资助(33491)
- 成果(27062)
- 重点(26744)
- 发(26343)
- 部(24702)
- 创(24516)
- 课题(23655)
- 科研(23041)
- 创新(22983)
- 性(22753)
- 国家社会(22463)
共检索到244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金嘉乐 孙剑 杨利斌 董程锋 齐锋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村镇下垫面特征与地表温度(LST)的相关关系,对明晰村镇热环境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单通道算法反演村镇的下垫面温度,针对遥感数据不同波段的特性计算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不透水面信息指数(NDISI)、归一化水汽指数(NDMI)和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基于杭州市夏、冬两季的地表温度及遥感指数计算结果,统计分析不同类型村镇下垫面两者间的线性相关性。【结果】地表温度与NDVI呈显著负相关,与NDBI呈显著正相关,与NDMI呈显著负相关。NDMI和NDBI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大于NDVI,NDISI和MNDWI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则相对更小;冬季地表温度与遥感指数的相关性弱于夏季。【结论】降低建筑密度,提高下垫面湿度和植被覆盖度都有利于降低村镇夏季地表温度,优化村镇热环境。图7表2参27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媛媛 李召良
被动微波遥感具有穿透云层(甚至雨区)获取地表辐射信息的能力,在处理云的问题上,明显优于可见光、红外遥感,可更好地服务于相关领域研究。由于微波信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被动微波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还不成熟。根据建模手段和方法的不同,从经验反演模型和物理反演模型两方面入手,系统回顾国内外被动微波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并加以评述,指出今后应加强尺度转换、物理机理以及多数据源结合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地表温度 被动微波遥感 辐射传输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廖从健 黄敬峰 盛莉 游和远
以1978年MSS影像,1985、1991、1995、2005、2008年的TM影像和2000年ETM+影像作为数据源,以ArcGIS为制图和数据提取的分析手段,通过引入建成区年均增长率、重心坐标、扩展系数、异速生长特征系数等指标,研究了杭州城市建成区扩展的时空特征以及与人口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建成区扩展明显表现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高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其中,1978~1991年建成区扩展缓慢,1991~2000年建成区快速增长,2000~2008年高速增长;杭州城市建成区重心总体向东北移动;杭州城市建成区扩展与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
关键词:
城市扩展 遥感监测 杭州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郭徵 江洪 陈健 程苗苗 江子山 余树全 李土生
森林作为重要的景观组分,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强烈影响。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沪嘉杭地区,对今后众多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预示性。以余杭区1978年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MSS,1990年Landsat/TM和2003年的Landsat/ETM假彩色合成影像为原始数据,由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辅助并结合地面资料进行处理,利用景观格局分析系统Fragstats 3.3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以此对研究区的森林资源的景观格局和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森林景观破碎度以及森林覆盖面积。森林景观破碎度表现为先增后减,森林覆盖面积表现为先减后增。经济林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明显。人类活动对...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森林景观 景观格局 遥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江颖慧 焦利民 张博恩
城市地表温度与NDVI的空间相关性已被广泛研究,但是其尺度效应常常被忽略,给研究结果带来不确定性。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基于四幅Landsat8影像,经辐射传导法反演地表温度(LST),运用半变异函数识别地表温度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尺度,并结合空间相关指数Moran’s I,从多尺度、多季节、多邻接范围3个方面对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的空间相关性的尺度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LST和NDVI的单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双变量空间相关尺度均在300 m左右;(2)300 m相关尺度内,单变量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显著尺度效应,相比之下双变量空间相关性尺度效应较为微弱;(3)LST和NDVI的单变量空间自相关性和双变量空间相关性尺度效应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4)随着邻接范围增大,LST和NDVI的空间自相关性减弱,尺度效应更明显。因此度量LST和NDVI的空间相关性要考虑时空尺度效应,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LST和NDVI间空间相关性的尺度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仝慧杰 冯仲科 罗旭 张彦林
利用遥感数据研究森林的生物量,建立遥感信息模型,首先要分析各波段与生物量的相关性.通过建立甘肃省小陇山党川林场中幼林典型样地,并伐树称量,建立模型计算出样地的生物量.对试验区的TM影像进行校正,对应每块样地中心点的GPS测量坐标,获取了样地像元各波段的灰度值,并计算各种植被指数.利用MATLAB软件计算了样地生物量与遥感影像各波段的灰度值、各种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在P<0.05水平上,生物量与TM1、TM2、TM3、TM6成显著的负相关.与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和绿度成显著的正相关.建立遥感生物量模型应用这些呈显著正、负相关的波段和派生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生物量与植被指数的统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红霞 邵景安 张雪清
利用Landsat-5TM影像,采用辐射传导方程对三峡库区腹地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在辐射传导方程中,对于地表比辐射率的估算,考虑到库区腹地复杂的地形和地表覆被类型的多样性,采用结合地形、水、建筑和自然表面等因素作用的经验公式进行。结果表明:①地表温度随海拔的升高呈降低趋势,其空间展布与山脉走向一致;②不同的地表覆被格局下,近地面水热交换差异较大,地表温度作为其中重要的参数也展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呈现建筑>自然表面>水体的基本格局。在相同海拔高度下,地表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地表覆被的类型及其转换;③同一覆被类型间在不同海拔下的地表温度间的变化幅度因覆被类型的不同而差异显著,但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忠武 刘新 刘顺喜 冯永忠 何宇华 张天中
研究目的:开展村镇退化废弃地遥感监测技术分析,为村镇退化废弃地遥感快速监测奠定技术基础。研究方法:选择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作为研究区域,设计研究区内典型村镇退化废弃地类型,建立不同类型村镇退化废弃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征,提出利用遥感手段快速监测村镇退化废弃地的技术流程,详细描述了其技术方法,进而阐述村镇退化废弃地快速监测移动作业平台的详细功能需求。研究结果:研究区典型村镇退化废弃地在退化废弃前后的遥感影像特征和实地特征均有显著差别,本文的技术流程和方法可以服务于村镇退化废弃地的快速遥感监测。研究结论:采用遥感手段监测村镇退化废弃地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关键词:
土地信息 村镇退化废弃地 遥感 监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霍文娟 韩震
海洋表面温度是海洋环境的重要参数。遥感技术是进行海表面温度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印度洋北部海域为研究区域,利用Aqua卫星上的微波数据(AMSR-E)和光学数据(MODIS),进行了海表温度反演研究。首先对AMSR-E L2A数据和MODIS L1B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将AMSR-E的各极化通道亮温数据与实测海表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AMSR-E海表温度的反演模型,而MODIS海表温度则通过采用线性多通道算法得到,最后以AMSR-E亮温数据为主,MODIS海表温度数据为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海表温度反演模型。利用该模型反演印度洋北部海域海表温度,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放 沈彦俊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包括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是地表能量平衡与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面过程研究的关键参数。卫星遥感技术的兴起,使获取大尺度非均匀下垫面的地表特征参数成为可能,一系列旨在精确估算地表实际蒸散量的遥感模型由此应运而生,以满足局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蒸散发估算的需求。通过分析净辐射通量和地表与近地面大气层湍流热通量交换的方式,将遥感蒸散发模型分为单层模型和双层模型,总结其模型原理,讨论典型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蒸散发反演存在的遥感模型精度的图像范围依赖性和分辨率依赖性、时间尺度扩展及不确定性、模型验证以及地表辐射温度和阻抗5个问题。指出今后应...
关键词:
蒸散发 遥感 单层模型 双层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耀欢 江东 庄大方 付晶莹
地表水汽压是大气科学、水文学等多项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输入参数。鉴于常规观测方法对于地面气象站点依赖性强且空间不连续的缺点,采用MODIS遥感数据对海河流域的日平均地表水汽压进行估算。通过相关分析得出日平均地表水汽压与MOD07低空可降雨量数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通过对比采用二次曲线进行建模。选取2009年1-4月数据对二次曲线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估算结果与实测日平均地表水汽压1∶1曲线的相关系数R2为0.83。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基于遥感数据估算日平均地表水汽压的方法。
关键词:
地表水汽压 MODIS 海河 可降雨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平 魏兆珍 李建柱
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56—2005年的年降雨量和水面蒸发资料、DEM、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覆盖遥感图,提取了反映下垫面条件和气候特征的物理因子,并以此作为分区指标,以子流域为划分单元,依据下垫面条件和气候因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将海河流域内1 399个子流域划分7类水文类型分区(HTR),并分析了各水文类型分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产汇流机制。其中HTR1、HTR2和HTR4位于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其他水文类型分区位于山区和丘陵区。HTR1耕地面积比例最大;HTR2土壤透水性最差,易产生超渗地表径流;HTR3土壤透水性最好,易产生地下径流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涛 方宏 韦玉春 胡祺 徐晗泽宇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建设用地常常连片分布,其开发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聚集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这在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中更加明显。基于2016年、2017年两期南京市域内的北京2号3.2 m多光谱遥感图像,对比分析了引入变化向量的空间自相关指数作为图像特征后建设用地遥感变化检测的性能。首先提取遥感图像光谱变化向量的局部G指数、Moran’s I和Geary’s C三个典型空间自相关指数,然后确定适用于变化检测的最优空间间隔(Lag)范围和最优自相关指数。结果表明:(1)光谱变化向量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2)全局Moran’s I和半方差函数相结合可以确定最优的Lag范围。(3)在光谱变化向量的基础上加入局部G指数和局部Moran’s I能够提高检测精度,F1分数表明前者优于后者。(4)在光谱变化向量的基础上加入最优Lag范围内的局部G指数作为附加图像特征,F1分数比只使用光谱变化向量提高了20%以上。融合空间自相关信息,特别是多尺度局部G指数作为遥感图像特征可有效地提高连片区域建设用地的变化检测精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哲远 华元春 吴次芳 赵建强
研究目的: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情况以及规划布局与现实的差距,实现"动态规划"。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阐述了基于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精度要求,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是快速进行乡镇级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支撑。研究结论:以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为例,证实了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塘栖镇1997—2005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中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预留区域用途管制规则的比例为86.84%,城乡居民点用地扩展违反规划用途管制规则最为显著。主动调整城乡空间发展过程中的群体利益,是编制第三轮乡...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动态监测 遥感 乡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丹奎 孙伟 陈雯 张亦弛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村镇聚落的空间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重塑过程,探寻其演变规律、研判其背后动力机制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村镇点位数据,运用最近邻比率、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等GIS和统计分析方法,以江苏省为例,从省域和县域尺度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村镇聚落格局及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省域尺度上,江苏省村镇聚落整体呈集聚分布,但集聚态势略有减弱;核密度的区域差异显著,整体东部小于西部,苏北连续性较强而苏南较为破碎;密度核心普遍收缩,苏南地区收缩最为显著。(2)县域尺度上,村镇聚落集聚格局依旧,与省域尺度一样,其集聚程度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冷热点分布较为分散,"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冷点区"均位于苏南地区;时间维度上,"热点区"有扩大趋势,"冷点区"则呈收缩之势;苏南和苏北地区的村镇聚落格局在该尺度上变化均较为明显。(3)演变机理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策制度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村镇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在本文研究时段内,交通、城市化和政策3个因子对江苏省村镇聚落的格局改变具有显著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