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6)
- 2023(9083)
- 2022(8156)
- 2021(7792)
- 2020(6552)
- 2019(15394)
- 2018(15463)
- 2017(29627)
- 2016(16390)
- 2015(18562)
- 2014(18428)
- 2013(18404)
- 2012(16756)
- 2011(14966)
- 2010(14596)
- 2009(13277)
- 2008(12569)
- 2007(10732)
- 2006(9237)
- 2005(7717)
- 学科
- 济(60639)
- 经济(60575)
- 管理(44539)
- 业(42243)
- 企(35440)
- 企业(35440)
- 方法(30318)
- 数学(26267)
- 数学方法(25953)
- 学(16466)
- 农(16086)
- 中国(14616)
- 财(14191)
- 地方(13543)
- 业经(13393)
- 农业(10882)
- 理论(10709)
- 和(10581)
- 贸(10296)
- 贸易(10292)
- 环境(10130)
- 易(9954)
- 技术(9926)
- 务(9403)
- 财务(9345)
- 财务管理(9331)
- 制(9301)
- 企业财务(8840)
- 教育(8800)
- 划(8610)
- 机构
- 大学(227696)
- 学院(225846)
- 管理(92607)
- 济(81730)
- 理学(81048)
- 理学院(80151)
- 经济(79795)
- 管理学(78697)
- 管理学院(78307)
- 研究(75318)
- 中国(53001)
- 科学(51341)
- 京(49228)
- 农(39722)
- 业大(39092)
- 所(38331)
- 研究所(35653)
- 财(35403)
- 中心(33737)
- 江(31787)
- 北京(31177)
- 农业(30941)
- 范(29956)
- 师范(29635)
- 财经(29259)
- 州(29109)
- 院(28341)
- 经(26595)
- 技术(25063)
- 师范大学(24033)
- 基金
- 项目(165420)
- 科学(127976)
- 基金(118307)
- 研究(117906)
- 家(104603)
- 国家(103766)
- 科学基金(87937)
- 社会(70573)
- 社会科(66688)
- 社会科学(66668)
- 省(65727)
- 基金项目(64339)
- 自然(60183)
- 自然科(58695)
- 自然科学(58677)
- 自然科学基金(57591)
- 划(55510)
- 教育(53361)
- 资助(48931)
- 编号(48235)
- 成果(38318)
- 重点(36901)
- 部(35148)
- 发(34755)
- 创(34146)
- 课题(33140)
- 科研(32349)
- 创新(31800)
- 计划(31451)
- 大学(30362)
共检索到313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俞益武 施德法 蒋秋怡 何黎明 陈国瑞
杭州西湖山区北高峰南坡的木荷次生林的生物量、生长量及凋落量的调查结果表明:①林分总生物量为134.113t/hm~2,其中活植物体126.649t/hm~2;②总生物量各个层次分配比例为:乔木层80.16%,更新层5.67%,灌木层3.84%,草本层4.76%,枯落物层5.57%;③在乔木层中,干、枝和叶的生物量分别分53.591,16.996和4.835t/hm~2,占地上部分的70.95%,22.50%和6.40%,根生物量18.474t/hm~2,占该层生物量的29.76%;④全林年生长量18.474t/hm~2,乔木层12.598t/hm~2,占68.19%,更新层1.948t/hm~...
关键词:
生物量 生长量 木荷次生林 杭州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也 王君 杨雨春 何怀江 于海鸥 郑军 张天祥
【目的】了解东北不同山脉胡桃楸次生林径级结构和乔木生物量情况,为后续次生林相关研究及该地区林分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张广才岭、长白山、老爷岭和龙岗山山脉21个典型区域内共设置样地202块,应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Johnson’s SB分布和负指数分布对调查样地内乔木直径进行拟合,并进行相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的精度检验,同时根据调查数据和参考乔木异速生物量方程计算各样地每公顷生物量。【结果】4个山脉的林分径级结构基本相近,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总体呈现出倒"J"型分布,中小径级的林木株数较多,主要集中在6~14 cm径级,张广才岭每公顷林木株数要多于长白山、老爷岭和龙岗山;根据参数和模型拟合,以及实测株数和模拟株数之间的相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的比较,3种模型模拟效果与实际值均较为接近,其中三参数Weibull分布模拟效果在4个山脉中均较其他两种曲线更好,且张广才岭三参数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山脉;各山脉每公顷所有树种地上部分和总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长白山>龙岗山>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和龙岗山生物量大小相似,显著高于张广才岭和老爷岭(P 龙岗山>张广才岭>老爷岭,且长白山林分内胡桃楸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山脉(P <0.05)。【结论】4个山脉林分更新状况良好,林分径级结构模拟均以三参数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且林分中所有树种和胡桃楸单个树种的生物量均在长白山表现最优。
关键词:
胡桃楸 次生林 径级结构 生物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艳平 潘明亮 丁访军 周凤娇 吴鹏
2009年,对贵州西部水城县玉舍林场光皮桦天然次生林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的研究表明:林分林分平均生物量为48.14 t/hm2,各层次的生物量分配顺序为乔木层(70.98%)>灌木层(13.27%)>枯落物层(12.05%)>草本层(3.70%),乔木层占有绝对优势,但灌木层、草本层所占比例还较大,光皮桦对林地地力和空间的利用还不够充分;植被层生物量占了林分生物量的87.95%,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占了林分生物量的85.79%和12.91%,比值较为合理;乔木层平均生物量为34.17 t/hm2,表现为干(52.61%)>枝(29.26%)>根(14.99%)>叶(3.14%);不同径阶生物量...
关键词:
光皮桦 生物量 生产力 天然次生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熙龙 毕君 刘峰 王超
以木兰林管局16~54年生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材料,通过对12块标准地的生物量与碳密度进行研究,建立了白桦次生林幂函数形式的生物量转换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林木层平均碳密度为37.3263t/hm2,土壤层为144.3060t/hm2,地被层为5.4435t/hm2,林分平均碳密度为187.0760t/hm2;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生物现存总量为137.58687万t,碳储量为296.18239万t。
关键词:
白桦次生林 生物量 碳汇 碳密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发林 曾思齐 吕勇 刘勉声 肖化顺 彭其龙 刘玉
为了提高次生林的经营水平,提出了竞争结构单元的新概念,以地上部分生物量为因变量,郁闭度为自变量,模拟木荷次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郁闭度间关系。结果表明: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达最大时,林分的郁闭度为0.685 4;若控制郁闭度为0.68,竞争结构单元面积越大,竞争结构单元越少;竞争结构单元面积最大时,单位面积林分最少保留株数等于最少竞争结构单元个数与每个竞争结构单元林木株数(5株)的积。以木荷标准地资料为例计算了木荷次生林抚育间伐强度,表明基于竞争结构单元的抚育间伐技术可在次生林经营中推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吕飞舟 吕勇 张江
选取青石冈林场木荷次生林4块样地,计算出样地内各林木的间伐指数,并根据间伐指数值对4块样地进行弱度、中度以及强度间伐模拟来调整林分空间结构。基于不同的间伐强度,根据林分空间结构相关指标(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等)和间伐指数对间伐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确定了基于中度间伐的方案可以优化该林场木荷次生林空间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思齐 黄炎俊 肖化顺 张敏 甘静静 彭其龙
通过在木荷次生林中导入闽楠后,研究其导入所在地的林窗面积及影响圈内所有影响木对其的压迫力与其地径初期生长情况的关系,发现在木荷次生林中导入闽楠,其初期生长受到所在林窗面积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林窗面积较小时,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导入楠木初期的生长越好,当林窗面积超过一个极值点后,则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加,导入楠木的初期生长开始下降,甚至出现死亡;当林窗面积相同时,其影响圈内的压迫力也会对其初期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当林窗面积较小时,导入苗木的生长随着其所受压迫力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其相关性逐渐降低,当林窗面积大于临界值时,导入苗木的生长受其所受压迫力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戎建涛 何友均 梁星云
【目的】优化森林经营模式,以提高东北天然次生林生物量。【方法】以东北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样地并分林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凋落物)进行调查与测算的方法,分析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和无干扰3种经营模式下天然次生林生物量的变化。【结果】1)针叶林、阔叶林中林分总体生物量排序为目标树经营>无干扰>粗放经营,针阔混交林中林分总体生物量排序为目标树经营>粗放经营>无干扰,目标树经营与无干扰、粗放经营间差异显著,乔木层占林分生物量的比例均在92%以上;2)乔木层生物量排序均为目标树经营>无干扰>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模式下乔木层生物量与无干扰、粗放经营间差异显著,其中干材生物量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志宏 陈步峰 周光益 吴仲民 王旭 李根 梁瑞友
粤北南岭是我国中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本研究在进行样地测定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样地收获法实测了小坑流域地带性植被天然次生林3块代表性样地(小红栲-木荷群落、藜蒴栲-小红栲群落、木荷-杉木群落)生物量,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对生长方程法估算了该生态系统生物量。结果表明:(1)群落是以藜蒴栲、小红栲与木荷为主要建群种,为地带性植被类型;杉木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与其中一个群落由杉木林皆伐转换而来有关;群落物种的重要值分布符合正态分布;(2)胸径与地上生物量的曲线拟合回归方程B(kg.tree-1)=0.128*D2.367 8可获得二者较高的相关性(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思齐 李东丽 宋武刚 张敏 黄炎俊
运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等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国有桂花林场的檫木与杉木、马尾松、南酸枣、鹅掌楸等不同树种形成的混交林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檫木在檫杉混交林中混交度和空间隔离程度最大,而在与其它树种形成的混交林中混交度和空间隔离程度较小;檫木与杉木混交时在生长上处于优势,与马尾松混交时则稍微处于劣势;从林木分布格局上看,檫杉混交林为轻度团状分布,其余为随机分布。总而言之,此地檫木的最佳混交树种是杉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农友 卢立华 游建华 雷丽群 王亚南 李华 杨桂芳
以南亚热带5个年龄系列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时空互换的方法对其植物多样性及乔木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之间的植物多样性及乔木生物量差异,为次生林的管理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1)共调查植物69种,隶属于39科,55属;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多样性呈波动的不稳定状态,乔、灌、草各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乔木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林下灌、草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呈现前期平稳,中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林下灌、草层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2)通过异速生长方程计算,乔木生物量随演替的进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趋于稳定的状态,演替进行到30 a时,乔木生物量最大(296.91 t·hm~(-2))。(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S差异不显著(P>0.05),但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南亚热带 次生林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俞益武 江志标 胡永旭
用样地法和无样地法, 结合树干解析, 调查分析了杭州灵隐30 年生木荷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特征。结果表明, 该群落的层次发育较完整, 木荷等部分优势树种的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 存在着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性, 但由于影响群落演替趋势的诸多因素之综合作用, 使得该群落的种类组成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乔木层株数随胸径分布呈现截尾正态分布。不同径级的木荷具有大致相同的树高, 表现出同龄林的特征, 说明群落的结构还将继续变化。优势树种的高生长峰值年龄出现在8~12 a , 胸径平均生长和材积平均生长高峰尚未出现, 群落处于旺盛生长阶段。图1 表3 参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晓娜 国庆喜 王兴昌 郑海富
以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层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将各树种按照植株形态分为乔木型植物和典型灌木2类,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构建单物种及混合物种2类器官生物量方程,挑选出标准误较小、拟合性较好的方程作为最佳生物量模型,比较基于不同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的优劣,分析植物生物量与个体大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各树种器官最佳生物量模型大多显著(P<0.05),且R2值大多超过0.800,方程形式以幂函数为主,少数为二次多项式、线性方程和指数方程,乔木型植物生物量均以离地面10cm处树干直径(D10)解释较理想,典型灌木的最佳生物量模型多以冠幅(CA)和冠幅乘以高度(CAH)为自变量;单物种模型与混合...
关键词:
林下植物 生物量方程 相对生长 温带森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颖慧 蔡鑫垚 甄贞
【目的】以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在郁闭度较高的天然次生林中采用非参数模型及随机森林偏差校正模型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为大尺度估测森林生物量提供了依据。【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42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复测数据、机载激光雷达(Airborne laser scanning, ALS)和多光谱Landsat8 OLI影像为数据源,提取46个特征变量(其中ALS:24个;OLI:22个特征变量)后进行特征变量筛选,利用多元逐步回归(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MS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和随机森林偏差校正(Bias-Corrected RF, BCRF)构建森林AGB估测模型,采用调整决定系数(Ra2dj),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对估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多源遥感数据要优于单一数据源,非参数模型(RF(Ra2dj=0.68,RMSE=49.71 t·hm-2, rRMSE=32.48%)和SVM(Ra2dj=0.64, RMSE=52.80 t·hm-2, rRMSE=35.28%))优于传统的MSR模型(Ra2dj=0.52,RMSE=57.29 t·hm-2, rRMSE=43.26%)的估测精度。选择最优的RF估测模型进行偏差校正,BCRF的rRMSE=21.84%,此时的生物量估测效果最佳(较RF模型的rRMSE下降10.64%)。当AGB在100~200 t·hm-2范围内,非参数算法(SVM、RF和BCRF)对AGB估测效果最佳(与MSR模型相比RMSE由48.87 t·hm-2减小到13.72~23.55 t·hm-2,rRMSE由28.15%下降至8.69%~16.13%);特别地,当AGB小于100 t·hm-2时,BCRF模型可以改善RF模型AGB估测的饱和现象,模型预测性能提升11.0%(RMSE与RF相比减小27.66 t·hm-2,rRMSE下降10.99%)。【结论】以多源遥感数据结合为基础,BCRF模型对AGB的估测精度更高,效果更稳定,且BCRF可以有效地削弱生物量估测中出现的小值偏大的现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立彬 李铁华 文仕知 杨柳
以金洞林场14年生闽楠木荷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分层收获法对闽楠与木荷的生长规律以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闽楠与木荷胸径的速生期均为8~12 a,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0 a和12 a时达到最大值;2)闽楠与木荷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第12 a与第10 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急速下降,闽楠树高连年、平均生长量在13 a左右相交;3)0~8 a时,闽楠与木荷的材积生长速度缓慢,8 a以后生长速度上升,14 a时仍处于材积增长的速生期;4)闽楠与木荷单株材积生物量分别为61.43 kg和83.29 kg,各个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皮;5)林分总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36.29 t·hm~(-2),其中乔木层所占比值高达93.09%,各层次单位面积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乔木层>半分解枯落物层>未分解枯落物层>草本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