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5)
2023(6944)
2022(5817)
2021(5309)
2020(4231)
2019(9422)
2018(9206)
2017(16748)
2016(8542)
2015(9286)
2014(8947)
2013(8916)
2012(8320)
2011(7240)
2010(7182)
2009(6493)
2008(6284)
2007(5718)
2006(4828)
2005(4178)
作者
(24130)
(20319)
(20006)
(18951)
(12938)
(9657)
(8944)
(7719)
(7586)
(7068)
(6909)
(6885)
(6509)
(6385)
(6228)
(6052)
(5932)
(5808)
(5795)
(5759)
(5062)
(4927)
(4764)
(4701)
(4465)
(4461)
(4457)
(4268)
(4096)
(3962)
学科
(36844)
经济(36823)
(29487)
管理(26618)
(26504)
企业(26504)
技术(16024)
方法(12434)
地方(11832)
业经(11797)
技术管理(11625)
中国(10505)
产业(10488)
(9730)
数学(9060)
数学方法(8983)
(7629)
农业(6739)
理论(6710)
地方经济(6420)
(6153)
(6019)
(5962)
结构(5462)
(5461)
环境(5286)
(4944)
银行(4939)
(4917)
金融(4916)
机构
学院(120751)
大学(117499)
(49298)
管理(48544)
经济(48374)
理学(42260)
理学院(41687)
管理学(41082)
研究(41065)
管理学院(40818)
中国(29681)
科学(26093)
(24089)
(20444)
(19577)
(19535)
中心(19157)
(18593)
研究所(18027)
(17682)
师范(17544)
(16645)
财经(16337)
业大(16270)
(15517)
经济学(14688)
北京(14673)
(14630)
师范大学(14154)
商学(13412)
基金
项目(87206)
科学(71626)
研究(64788)
基金(63315)
(55398)
国家(54931)
科学基金(48449)
社会(42963)
社会科(40966)
社会科学(40960)
(37163)
基金项目(35027)
自然(30804)
(30215)
自然科(30153)
自然科学(30149)
自然科学基金(29653)
教育(28406)
(25090)
编号(24776)
资助(22371)
创新(22318)
(21209)
重点(20355)
成果(19015)
课题(18171)
(17939)
国家社会(17758)
(17334)
发展(17205)
期刊
(56183)
经济(56183)
研究(35640)
中国(26096)
管理(20938)
科学(18072)
学报(15999)
(14965)
教育(14887)
(14043)
大学(12357)
学学(11626)
技术(11276)
业经(10639)
农业(10466)
科技(9895)
经济研究(8645)
(8263)
金融(8263)
财经(7603)
技术经济(7220)
问题(7152)
(6854)
(6801)
资源(6457)
(6420)
论坛(6420)
商业(6314)
现代(6272)
(6212)
共检索到177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丹丹  马仁锋  张悦  金邑霞  赵一然  
以杭州市2008、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大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和平均最近邻距离方法探究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与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杭州全域文化创意企业呈多核心聚集分布,分布密度由市中心向外围圈层式递减;杭州文化创意企业沿交通干线布局显著,呈现连片蔓延形态。(2)杭州核心九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和教育培训业具有显著的高校指向性;文化休闲旅游业与现代传媒业则集聚于城区中心休闲娱乐地带;艺术品业和文化会展业集聚于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地。(3)2008—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各类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且呈现外拓和分散态势。各行业的核密度明显升高,标准差椭圆面积由27.26 km2增大到118.56 km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海红  吴丹丹  马仁锋  金邑霞  张悦  
适宜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创意氛围刻画与营造研究成为城市经济地理与宜居城市规划契合难点。采用基于文化创意企业大数据的核密度法和构建城市建成环境场模型,分别分析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及集聚度、城市建成环境场势能的空间特征,继而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法甄别与诠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与城市建成环境场的耦合性及其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呈现以文三路和学院路区块为核心向外围逐渐扩散的圈层结构,内核包含浙江省政府、武林广场、浙大西溪校区围合区域,沿着天目山、体育场、莫干山等路向周边扩展。(2)杭州城市建成环境场势能呈现浙江省政府所在区域为核心高值区,向外距离增加城市建成环境场势能呈现"高—低—次高—低"的卧"S"型曲线。(3)杭州市核心八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城市建成环境场之间存在较高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关联存在地域与行业差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与城市建成环境场势能具有空间不平稳性和空间异质性,高集聚度—高场势能位于城市建成环境场的高值核心圈层,低集聚度—低场势能位于文化创意企业分布的外围圈层,如杭州市八区的西北、正东和正南三翼边缘地带;高集聚度—低场势能和低集聚度—高场势能分布于核心圈与外围圈之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单峰  刘朝晖  韩笑  陈锦清  
以杭州市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空间相关性计算等空间分析方法,分别从城市设施分布特征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两个角度建构其与创意产业空间分布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模型,探索影响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的城市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创意产业在城市空间中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创意人群对于城市空间活力的偏好,而空间的活力来源于各项要素的异质性集聚和多样活动发生的可能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仁锋  吴丹丹  张文忠  倪欣欣  朱保羽  
城市新兴产业区位识别与定量刻画一直是人文地理学微观区位研究的难点与热点。基于区位论脉络与创意场域假说提出城市创意场及其量化模型,并从建成环境视域出发,刻画与可视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微区位。以杭州为实证研究发现:①基于创意场域采用建成环境要素定量刻画与识别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微区位模型行之有效,但是受POI数据源和流动性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源制约度较高。②杭州创意场场强整体呈现由杭州主城向外逐渐递减的圈层结构,外围点缀有创意场次中心。杭州市最适宜发展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位于以文三区块为核心涵盖文三路、学院路、武林广场、杭州未来城—西溪湿地等区块;以省/市/县/区政府为核心的街区是创意场场强高值区,较适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距离核心高值区越远其创意场场强越小,具有明显的距离衰减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海兵  张文忠  余建辉  
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圈层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技术与杭州市工商登记数据探讨杭州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公司数量整体上由中心地区向周边地区呈圈层递减的态势,少数行业的外围地区数量较多。高密度区基本在中心城区成片集聚,不同行业高密度区存在空间分异与趋同现象。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反映:各类行业既有向心集聚,又有不同程度的向外扩展趋势,但它们向心集聚与对外扩张特点不同,部分行业新增企业高密度空间一致。关联、集聚、规划引导机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变。目前部分地段存在写字楼供需不匹配问题,亟需解决写字楼过度空置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桂玲  赵倩  
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各国所瞩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作为国家"软实力"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已形成全球蜂起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上海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加大。本文研究并分析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有重大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心怡  方远平  刘凤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特殊引擎,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成为推动城市更新及城市新经济发展的新生动力。论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内11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探究文化创意产业园空间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主要有:(1)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集聚在广州和深圳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线城市,而肇庆、江门等城市目前的发展水平相对而言较低;(2)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尚未造成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各城市的发展受到附近城市的交互作用是正向的;(3)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意产业产生影响的7大因素中,基础设施、人才、科技和社会包容是积极因素,而政府政策、市场和环境则体现为消极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红霞  吴姝雅  
基于地级市数据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区际差异,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呈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点状集聚状态,集聚程度较高,且近十余年间自我强化。在空间集聚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属性"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性"主要表现为:相比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更集中于市辖区;在≥95%百分位的城市中呈现更集中的集聚状态,在向前5%高位次城市集聚的同时,在高位次城市之间呈现均衡扩散趋势;在75%~90%百分位区间的城市中所占比重增长较快,相应位次城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承载空间。最后,通过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的对比发现,东部集聚最为显著,西部次之,中部集聚程度最小。从集聚模式看,东部地区偏向位序规模分布模式、中部地区呈现均衡分布模式,而西部地区则为混合分布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钟韵  刘东东  
我国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借城市更新置换出来的土地而集聚发展起来的。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在阐释近年来借城市更新而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用地特征的基础上,试图分别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角度,评估集聚区已产生的效益和预期的效益。研究显示,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可以从多方面对城市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其效益仍未能全面体现。总体而言,集聚区的社会效益比较容易实现,也较为明显,经济效益则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鹤  
随着文化及创意产业的日益得到重视,其发展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众多案例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文化及创意产业在空间格局上的需求和特征,并强调城市应当在为创意经济营造空间同时积极创造文化创新城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立伟  何树贵  饶宝红  
创意产业对于促进杭州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创意产业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杭州LOFT49、A8艺术公社、唐尚433、开元198和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五个创意产业园区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对杭州各城区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访问。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对杭州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杭州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江  胡晓鸣  
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基于调研所获取的杭州市创意产业企业基本情况,借助GIS空间分析手段,通过对杭州市创意产业的总体及各行业空间分布强度特征、圈层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创意产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旨在寻找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与当前存在问题,为国内相关城市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成韦  赵炳新  
科技服务业是聚集创新要素的核心产业,研究科技服务业集聚背景下的城市格局特征,对国家协调创新城市体系建设和提升城市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理论,构建科技服务产业集聚背景下的城市关联网络,借用社会网络方法测度城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和趋势。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产业集聚过程中大多数城市围绕少数关键城市形成了相对紧密的关联网络,并且集聚高地由沿海逐渐向东北、西部、中部和山东半岛地区拓展;少数关键城市发挥着以最短路径承载创新要素在城市间流通的中介作用;多数区域之间能够通过若干个城市关联实现互相连通,东北、山东半岛、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与长三角集聚中心均存在最短中介枢纽,并且集聚进程中城市的带动作用差异逐渐扩大;凝聚子群2和3中的城市自组织能力不断增强。最后,针对结论提出推动建立协调创新城市体系和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庆金  侯英津  
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能产生集聚效用,从而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纵向延伸、横向延伸以及价值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三链"融合的集聚演化路径,探讨了网络化价值扩散的集聚演化路径,研究了市场拉动和文化推动下的空间演化路径,从法律法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投融资机制、文化创意企业的培育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洁瑶  
集聚区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默认形式。本文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知识流动路径问题,从知识属性的视角,通过文献分析整理了知识的类型划分和流动特征,并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知识是以依赖实践的隐性知识为主。进一步细分了初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创意主体,基于此构建了集聚区创意主体之间隐性和显性知识流动路径。研究结论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有效合作提供了可行的发展路径,使集聚区从硬件设施建设发展成为产业协同合作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