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9)
2023(4154)
2022(3440)
2021(3350)
2020(2691)
2019(6426)
2018(6262)
2017(11741)
2016(6606)
2015(7541)
2014(7465)
2013(7600)
2012(7002)
2011(5896)
2010(5948)
2009(5345)
2008(5252)
2007(4269)
2006(3752)
2005(3112)
作者
(16395)
(13810)
(13396)
(12870)
(8946)
(6576)
(6250)
(5202)
(5161)
(4950)
(4732)
(4490)
(4346)
(4168)
(4125)
(4090)
(4085)
(3981)
(3933)
(3712)
(3236)
(3223)
(3209)
(3099)
(3071)
(2978)
(2970)
(2932)
(2714)
(2698)
学科
(24957)
经济(24926)
管理(21203)
(20221)
(15970)
地方(12490)
(12451)
企业(12451)
财政(11748)
中国(11634)
(9320)
(8000)
财务(7994)
财务管理(7956)
方法(7521)
企业财务(7509)
(7496)
数学(6765)
城市(6764)
数学方法(6711)
(6274)
城市经济(4916)
农业(4891)
业经(4743)
(4616)
制度(4613)
(4586)
环境(4486)
地方经济(4196)
(4001)
机构
学院(80384)
大学(79569)
(29757)
管理(29508)
经济(28791)
研究(27485)
理学(24961)
理学院(24556)
管理学(24231)
管理学院(24044)
(23174)
中国(21215)
(17606)
科学(17342)
财经(14110)
(13638)
中心(13301)
(13169)
(13058)
(12534)
(12312)
师范(12258)
研究所(11330)
北京(10804)
(10588)
(10283)
(10177)
业大(10118)
师范大学(10051)
财经大学(9952)
基金
项目(54385)
科学(42602)
研究(41258)
基金(38457)
(32363)
国家(32055)
科学基金(28320)
社会(26135)
社会科(24668)
社会科学(24659)
(22012)
基金项目(21695)
(17975)
教育(17906)
自然(17881)
自然科(17420)
自然科学(17417)
自然科学基金(17028)
编号(16980)
资助(14523)
成果(13857)
(12147)
课题(12097)
重点(11751)
(11147)
(10854)
国家社会(10532)
(10296)
创新(10181)
大学(10060)
期刊
(36819)
经济(36819)
研究(29131)
(23280)
中国(18553)
学报(9623)
科学(9538)
管理(9009)
(8619)
城市(7875)
大学(7441)
教育(7436)
财经(6837)
学学(6814)
(6749)
财政(6749)
问题(6709)
(6659)
(6520)
金融(6520)
会计(6395)
技术(6263)
财会(6231)
(5796)
农业(5740)
资源(5600)
经济研究(5544)
业经(5295)
现代(4562)
通讯(4350)
共检索到130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岳文泽  刘勇  
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重要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多中心结构投影到各类城市空间要素上,形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复杂的空间布局与交互模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良性发展。以杭州为例,从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密度、夜间灯光强度等要素出发,利用GIS空间分析、剖面线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不同时相下各要素的空间结构,以此反映城市多中心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杭州的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强主城,弱副城"的空间特征;各级中心分布内密外疏,不均衡,具有空间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岳文泽  刘勇  
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重要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多中心结构投影到各类城市空间要素上,形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复杂的空间布局与交互模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良性发展。以杭州为例,从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密度、夜间灯光强度等要素出发,利用GIS空间分析、剖面线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不同时相下各要素的空间结构,以此反映城市多中心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杭州的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强主城,弱副城"的空间特征;各级中心分布内密外疏,不均衡,具有空间异质性;部分副中心的实际发展与规划设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主中心与副中心之间、各副中心之间的功能性联系不强;制约多中心开发的主要因素是过于依赖规划和政府力量,内生驱动不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会清  王旭  
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合作对于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比较南京与杭州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分析工业行业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指出两座城市可在基础设施、产业分工、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廉军伟  曾刚  滕堂伟  
区域经济联系和城市圈中心城市功能扩散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杭州都市圈在其紧密层城市的功能扩散类型分析,运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探讨了经济联系强度与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与杭州经济联系强度不同,会在紧密层城市空间布局上呈现不同城市功能类型;经济联系强度偏弱的地区,反而对教育、医疗、科技等高端功能要素需求比较大。因此,紧密层城市在加强与杭州中心城市联系的同时,按照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科学制订对接政策和平台,有选择地对接杭州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类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远  徐建军  袁红清  
聚焦湾区经济,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协调湾区内产业带和城市间联动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策源地、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环杭州湾大湾区内六个中心城市(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为样本,进行空间差异与协调分析,探索湾区内各主要城市联动发展、协同路径,缩小区域差距,提升发展层级,使湾区内各市平衡发展,释放大湾区发展潜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坚韧  雷雅昕  杜敏  
随着杭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光污染问题与日俱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杭州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目标,光污染不利于杭州低碳之城的建设。为了解杭州市的城市光污染情况,本次调查以教学改革课题为平台,研究小组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就杭州城市道路、广场、居住区三种类型环境各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有重点的走访和调查,全面剖析杭州城市光污染的现状,得出杭州城市光污染问题较严重,并针对杭州光污染的现状提出关于光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叶信岳,孙于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对城市人居环境概念的剖析入手,制订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通过问卷调查对杭州城市人居环境作了评价,归纳总结了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3点结论和有关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范虹邑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发展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样态。杭州作为独具特色的南方城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良好的接管与改造,采取了党和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市民群众共同努力形式,以三大载体为工具,对人、事、物进行治理,开启良好发展之路。新时代下,城市治理需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恰当挖掘、使用载体,实现对客体的有效治理。通过对城市治理推动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诚君  陈雯  张京祥  
区域产业发展与竞争取决于不同地区对制造业所需生产服务体系的供给竞争。以私营经济为主的浙江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在于 ,产业调整与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金融约束。而对杭州城市发展来说 ,要继续保持杭州在浙江乃至长江三角洲的竞争力 ,影响力和辐射力 ,杭州必须进行城市功能和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建立与上海金融中心错位经营、为地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区域金融中心 ,是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史及伟  
本文研究了杭州的历史文化特征及其与新人文精神的关系 ,提出新人文精神源于杭州历史文化传统 ,这种人文精神就是精致和谐与大气开放 ,是千余年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阮一晨  刘声  李王鸣  
城市公共中心体系的识别是引导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立于城市中观层面,从供需两方面入手建立识别系统,以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使用者作为评价识别对象,采用传统数据、POI及手机信令等多数据源。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识别公共中心布局及其体系,判别萧山区公共中心多级多中心结构。结论主要有:①中心布局呈现"政区化"的整体特征。②公共服务资源具有"內聚外散"、"北高南低"的特征。③中心体系依托道路网与边缘接近初步形成。④公共中心体系存在整体能力不足,次级中心体量过小,主中心依赖度过大的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倪天华  左玉辉  
探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演变机制,重点剖析了杭州天然廊道空间形态、街道空间形态和节点空间形态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与杭州城市特色内涵之间的关系,对未来杭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了前瞻性探讨,提出塑造特质城市空间形态是保持和发展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夏谊  
分析了温州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提出应当培育三大核心功能:第一,构建制造业垂直分工体系,强化生产性服务功能;第二,发展独占性资源产业,提升流通服务功能;第三,培育知识密集型产业,增强流通服务功能。最后,结合温州的发展现状及区位优势,提出了建立区域协调机制,重构产业体系与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等三点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本文介绍了城市选择主导产业的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赫希曼产业关联理论、罗斯托经济理论等 ,采用层次分析法 ,对杭州市主导工业进行优选 ,认为杭州宜发展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