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2)
2023(9888)
2022(8451)
2021(7970)
2020(6886)
2019(15918)
2018(15891)
2017(30850)
2016(17300)
2015(19622)
2014(19962)
2013(19859)
2012(18811)
2011(17035)
2010(17422)
2009(16382)
2008(16369)
2007(15272)
2006(13425)
2005(11986)
作者
(52132)
(44493)
(43842)
(41794)
(27599)
(21311)
(20011)
(17499)
(16614)
(15721)
(15058)
(14902)
(13964)
(13860)
(13825)
(13607)
(13604)
(12755)
(12731)
(12671)
(11132)
(11128)
(10854)
(10252)
(10105)
(9938)
(9891)
(9684)
(9146)
(8951)
学科
(73879)
经济(73802)
(49047)
(47291)
管理(40510)
农业(31121)
方法(29072)
(27563)
企业(27563)
数学(25946)
数学方法(25730)
中国(20393)
业经(18522)
(16994)
(16387)
地方(16378)
(16279)
(12740)
贸易(12737)
(12340)
(12163)
土地(11992)
(11731)
(11706)
银行(11671)
(11172)
(10776)
金融(10767)
农业经济(10500)
(9995)
机构
学院(251108)
大学(247253)
(102189)
经济(99848)
管理(93050)
研究(88655)
理学(79258)
理学院(78372)
管理学(76940)
管理学院(76498)
中国(69029)
(67996)
科学(56742)
(53315)
农业(52845)
(47238)
业大(46910)
(44918)
研究所(42896)
中心(42688)
(41242)
财经(35224)
(34178)
(33641)
师范(33269)
北京(32984)
农业大学(32838)
(31872)
(31785)
(30690)
基金
项目(164694)
科学(127310)
研究(120568)
基金(116639)
(102663)
国家(101720)
科学基金(84765)
社会(74421)
社会科(69872)
社会科学(69845)
(66633)
基金项目(62201)
(55270)
教育(54294)
自然(54063)
自然科(52702)
自然科学(52683)
编号(51966)
自然科学基金(51705)
资助(47173)
成果(42418)
重点(37042)
(36838)
(36812)
(36552)
课题(35293)
(33356)
科研(31517)
创新(31268)
计划(30557)
期刊
(120420)
经济(120420)
(69966)
研究(69835)
中国(58161)
农业(47051)
学报(45007)
科学(40190)
(34026)
大学(33208)
学学(31554)
管理(27712)
(25914)
金融(25914)
教育(25706)
业经(25657)
(23101)
技术(21347)
问题(17632)
财经(16998)
经济研究(16599)
(15468)
农村(14952)
(14952)
(14569)
农业经济(14349)
资源(13638)
世界(13408)
业大(12804)
经济问题(12429)
共检索到383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翠珍  徐建春  刘霞  
研究目的:根据农户转出劳动力就业形式、流动规模和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进行农户群体类型划分,探讨农户劳动力流动和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制定农村地区发展政策提供基础研究支持。研究方法:针对杭州、绍兴农户劳动力流动的情况,选择了7个村159户农民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调研地区农户群体类型分划基本清晰,主要为打工主导型和转出滞留型,占调研总数的50.94%、30.80%;(2)45.68%的打工主导型农户和22.45%的转出滞留型农户将土地全部转出用于农业用途,户均转出面积分别为0.12 hm2、0.14 hm2,而32.65%的转出滞留型农户则将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林  姚顺波  
文章根据时间特征对退耕农户劳动力的流动类型进行分类,涉及志丹县6镇5乡的农村家庭人口1207个样本,运用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农村劳动力选择流动类型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与退耕还林补贴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差异性显著影响着退耕农户劳动力参与流动的类型。基于分析结果,文章提出后退耕还林时代,退耕地区应当适时调整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根据劳动力参与流动的不同类型制定促进当地城镇化进程的相关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俊杰  任倩  余劲  
在耕地不断减少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保障农业产出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的定论。本文通过阐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土地利用效率三者之间的理论机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阈值模型,基于粮食主产区鲁豫皖三省621个固定农户5年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仅直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还通过农业资本投入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即农业资本投入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0.286%;②农业资本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受到农业劳动力年龄双重阈值效应的影响,阈值分别为47岁和70岁,农业资本投入的边际报酬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因此短期内对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应该持悲观态度,应提高农资利用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长期来看应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志海  李鹏  王雅鹏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路径与效应尚未厘清,而健康状况作为影响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重要因素,却很少被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基于1 992户种植业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在考虑健康因素的前提下,分析了老龄化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化与健康状况均对样本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务农劳动力年龄越高,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越低,健康状况越差,耕地利用效率越低。此外,健康状况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对"中年户"与"老年户"具有显著影响,对"青年户"的影响却不显著。但是,上述结果并不意味着老龄化必然带来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下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张逸兴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导致农户借出的概率和金额显著增加。机制分析发现,家庭的非完全性迁移增加了留守成员对农村社会网络的依赖程度,从而导致农户增加借出以维系社会网络。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的借出效应在低收入和低人力资本家庭中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共养老服务和教育资源可及性的增强无法替代流动人口家庭对社会网络的需求。本文为解释农户间的非正规借贷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对劳动力流动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提供了有益补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流涛  许立民  
在SLA框架下,从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两方面探讨农户生计资本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0-2009年全国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生计资本不同方面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兼业状态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两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人力资本的兼业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农户适当的从事非农兼业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但兼业过度(家庭非农劳动力比例超过0.480)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因此,应适当地鼓励农户从事非农兼业活动,并创建促使过度兼业农户真正向非农产业转化的制度环境;人力资本素质对土地利用效率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淑豪  曲福田  黄贤金  
从生产规模、收入水平和兼业行为方面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初步探讨了不同类型农户对经济政策刺激的反应及其可能采取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退化 (保护 )的效果。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旨在使政府宏观目标与农户经济收益两者兼得的“双赢”政策调控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慧婷  谢芳婷  朱述斌  
基于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2011—2016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考虑非农就业的内生性,采用IV-Probit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转入有抑制作用,但对林地转出具有促进作用,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长期、有效、稳定的非农就业转移这一问题上做出相关努力,以促进农户间的林地流转,最终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的目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流涛  曲福田  诸培新  马凯  
构建了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及其效率作用机理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分组比较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兼业类型对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农户的投入行为、施肥行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经营规模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总体上说,兼业农户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化肥施数量、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低于纯农户,在兼业农户中二兼农户又低于一兼农户;同时,不同的土地利用行为又导致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从DEA效率来看,一兼农户略大于纯农户,并且二者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娜  邓金钱  
文章基于托达罗"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函数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并采用中国199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贡献最大,而西部地区贡献最大者则为农户迁移投资;城乡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正向路径依赖特征;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和迁移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健康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存在区域异质性。根据地区差异有针对性促进农户人力资本存量积累和结构优化、突破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瓶颈,有助于促进城乡劳动力良性流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娜  邓金钱  
文章基于托达罗"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函数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并采用中国199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贡献最大,而西部地区贡献最大者则为农户迁移投资;城乡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正向路径依赖特征;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和迁移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健康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存在区域异质性。根据地区差异有针对性促进农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鑫  李丁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多要素联合决策的分析框架下,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种不同形式及其不同的劳动力损失效应,研究农户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包括非农就业报酬、土地流转租金在内的要素价格与农户要素禀赋对农户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劳动力转移和土地转出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由于两种劳动力转移形式的劳动力损失效应不同,就地转移与土地转出之间的正相关性较弱,而异地转移与土地转出之间的正相关性相对较强。这一研究结论为推进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贺振华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周期对农户长期投资的影响,发展了一个存在完整的土地产权和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时的农户长期投资模型,分析说明,农户的长期投资依然少于社会最优。并且,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周期越明显,农户长期投资越少。因此,解决农户长期投资减少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户外出的稳定性,使得农户能够永久性的获得城市工作和身份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国东  李娅  沈艳  
[目的]土地是农民家庭的重要资产,易地搬迁后如何利用好迁出地土地资源是保障农户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法]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是我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区域,该研究基于该市的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23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移民搬迁后加剧了迁出地“三块地”撂荒,搬迁后农户对宅基地、林地、耕地选择撂荒的比例明显提高,所占比例分别为74.7%、35.7%以及76%;(2)不同的安置点农户对于“三块地”的利用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搬迁距离近的农户选择继续耕种土地的可能高;(3)家庭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社会特征对搬迁后农户迁出地土地利用行为有重要影响,搬迁后农户生活生产方式转变、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务农劳动时间的机会成本增加以及居住地到耕地的距离增加对土地利用行为有影响。[结论]在厘清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对于“三块地”利用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搬迁后迁出地“三块地”撂荒比例显著提高的问题,建议当地政府积极探索迁出地农户土地退出机制、构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两山”转化实现生态产品经济价值。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严雨  
中国农村家庭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约束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农户的流动性困境,严重制约了农户消费的扩大,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缓解农户的流动性约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流动性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显著缓解了农户的流动性约束,且这一基本结论在更换流动性约束定义方式、放松工具变量的排他性约束条件和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低社会网络农户的流动性约束产生了更大的缓解作用,缩小了由于宗族网络、父辈禀赋、外部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等社会网络不平等所产生的两极分化。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中年家庭、低人力资本家庭和北方家庭的流动性约束产生了更为显著的缓解效应。本研究为解决农户的流动性约束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降低农村内部的经济不平等提供了新视角,也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