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3)
- 2023(9293)
- 2022(8138)
- 2021(7423)
- 2020(6453)
- 2019(15094)
- 2018(15010)
- 2017(29288)
- 2016(16285)
- 2015(18524)
- 2014(18810)
- 2013(18847)
- 2012(17889)
- 2011(16308)
- 2010(16570)
- 2009(15683)
- 2008(15772)
- 2007(14372)
- 2006(12564)
- 2005(11494)
- 学科
- 济(70071)
- 经济(69971)
- 管理(49181)
- 业(45690)
- 企(36485)
- 企业(36485)
- 方法(30337)
- 数学(26885)
- 数学方法(26650)
- 财(20552)
- 农(20463)
- 制(17609)
- 中国(16657)
- 学(16477)
- 地方(15525)
- 业经(14500)
- 农业(13372)
- 贸(12329)
- 贸易(12326)
- 务(12099)
- 财务(12069)
- 财务管理(12034)
- 易(11934)
- 体(11731)
- 环境(11392)
- 企业财务(11378)
- 银(10994)
- 银行(10951)
- 融(10704)
- 金融(10699)
- 机构
- 大学(243011)
- 学院(241743)
- 济(99510)
- 经济(97338)
- 管理(89944)
- 研究(85141)
- 理学(76807)
- 理学院(75833)
- 管理学(74530)
- 管理学院(74072)
- 中国(65045)
- 科学(53622)
- 京(52127)
- 财(48406)
- 农(46644)
- 所(45135)
- 研究所(40877)
- 中心(39510)
- 业大(38715)
- 江(38650)
- 财经(37683)
- 农业(37091)
- 经(33957)
- 北京(32516)
- 范(31507)
- 经济学(31232)
- 师范(31180)
- 院(30430)
- 州(29768)
- 省(28490)
- 基金
- 项目(159454)
- 科学(124189)
- 基金(115342)
- 研究(114011)
- 家(101860)
- 国家(101058)
- 科学基金(84738)
- 社会(71833)
- 社会科(67958)
- 社会科学(67932)
- 省(62381)
- 基金项目(61733)
- 自然(55246)
- 自然科(53837)
- 自然科学(53820)
- 划(53024)
- 自然科学基金(52848)
- 教育(52234)
- 资助(46866)
- 编号(46304)
- 成果(38221)
- 重点(36816)
- 部(36032)
- 发(34597)
- 制(32826)
- 创(32689)
- 课题(32342)
- 科研(30895)
- 创新(30833)
- 教育部(30139)
- 期刊
- 济(112111)
- 经济(112111)
- 研究(69610)
- 中国(51201)
- 农(42473)
- 学报(41313)
- 财(39713)
- 科学(37784)
- 管理(31059)
- 大学(30375)
- 学学(28813)
- 农业(28083)
- 融(22133)
- 金融(22133)
- 教育(21973)
- 技术(19506)
- 财经(19160)
- 业经(17671)
- 经济研究(16958)
- 经(16373)
- 问题(15335)
- 业(14880)
- 资源(13321)
- 版(12703)
- 贸(12003)
- 技术经济(11779)
- 理论(11521)
- 科技(10945)
- 统计(10809)
- 财会(10360)
共检索到364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王庆日
选择位于杭嘉湖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诊断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贡献作用的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检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5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贤辉 张霞 杨钢桥
采用1996~2004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全省耕地大幅度减少,其次是未利用地和牧草地;林地则迅速增加,其次为居民点及独立工矿、园地、其他农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随后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以湖北省76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单元,进一步对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定量诊断出各驱动因子对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贡献作用的大小。结果显示,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关系可以用4对典型相关变量表示,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林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的发展变化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佳惠 王永军 李团胜
利用榆林地区1985~2004年近20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大型SPSS统计分析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法,定量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用不同的两种数量分析方法均可以得出人类活动(人口、经济、工业化和政策因素)是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翠 王丽平 章明奎
为正确识别平原地区复合土地利用系统中氮磷流失敏感区,利用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局设计的水文模型中的CN值描述地表状况,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下垫面对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运用等标污染负荷计算方法评估不同类型污染源强度;建立了复合土地利用系统中土壤氮、磷流失敏感区的综合指数评价体系。构建的氮、磷流失评价方法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的应用评价结果表明,氮磷流失敏感性高的区块主要为研究区内的居民区、畜牧场和一些施肥量大的种植区,而敏感性最低的区块集中在具有良好植被覆盖的绿化区。高的污染源和高的迁移因子叠加区构成了高的流失敏感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科利 常庆瑞 张俊华
利用1986年、1993年及2003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及回归分析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总体较高,2003年达到36.5%,且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期;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以林地和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和耕地、水域、未利用土地与沙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主要特征。其中林地面积增加了44.18×104hm2,主要由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面积以近0.27×104hm2/年的速度增加,主要由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和沙地转化而来;耕地面积减少了10.52×...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机制 陕北农牧交错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美 翟印礼 韩晓燕 甄伟 张晓男
运用灰色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计算2001~2005年间不同时间段内的辽宁省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灰色动态关联度,并分析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找出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讨论辽宁省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问题,为平原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会然 杨成凤 宋金平
以北京市为例,利用1985、2000和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方向等方面,揭示了北京市1985—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相关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985—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林地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耕地面积、水域面积减少较为迅速,建设用地扩张最为明显。21985—200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99,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为平缓;2000—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1.64,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呈加速趋势;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来看,林地与建设用地的增加速度不断提升,由1985—2000年间的0.1383%、3.7808%增长到2000—2010年间的0.2078%、4.0088%;耕地、草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其中水域面积的减少速度最快。3从转移矩阵来看,1985—2000年,74.54%的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13.30%、11.24%的耕地转化为林地与水域;2000—2010年,耕地依然是各类用地增量的重要来源,建设用地向其他类型用地的转化面积是前一阶段的13.8倍。4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等方面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特征 驱动机制 北京市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兆成
明代的役制很复杂。《明史·食货志》是这样记载的: “役曰里甲、曰均徭、曰杂泛,凡三等。以户计曰甲役,以丁计曰徭役,上命非时曰杂泛。皆有力役,有雇役。府州县验册,丁口多寡、事产厚薄,以均其力”; “役法定于洪武元年。田一顷,出夫一人,不及顷者,以他田足之,名曰均工夫。……黄册成,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分十甲,以上、中、下户三等,五岁均役,十岁一更造。一岁中,诸色杂目应役者,编第均之,银力从所便,日均徭,他杂役曰杂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落成 刘存丽
太湖流域土地总面积36 895km2,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部分区域,其中,江苏占53%,浙江占33%,上海占14%。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按下垫面可以分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4种类型。采用2005年土地详查数据与上次防洪规划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耕地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下垫面,占土地总面积的36.6%,建设用地占土地占面积的23%,与耕地的矛盾十分尖锐,水域面积较大,占土地总面积的14.5%。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趋势是,耕地面积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地区在太湖流域江苏部分,两省一市建设用地均有30%左右的增长幅度,土地围垦得到有效控制,水域面积略有下降。人口增...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机制 太湖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匡文慧
地理结论的可靠性一直以来是地理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信息获取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和参考文献集成与再分析方法。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数据分析结果与研究区40篇参考文献分析结果进行相互验证,提炼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驱动机制的知识规律。结论表明,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的分析结果与参考文献集成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1990年-2005年陕西省耕地总面积减少,耕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地和草地面积逐渐增加;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人口、经济、政策与城市化是该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主要驱动因子。2000年以来实施"生态退耕"工程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程度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丽英 刘彦随 任志远
榆林市地处北方毛乌素沙地向陕北黄土丘陵区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特大型神(木)府(谷)煤田、靖边天然气田的开发建设,区内人口快速增长,工矿业规模日益增大,经济活动对土地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强。本文将现代遥感和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以1985年、1995年和2000年的3期LandsatTM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通过计算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化指数、分离度等指标,进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并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方法,揭示了榆林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导人文驱动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珉
首先构建了从各利益主体的诉求角度对林权制度参与主体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然后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参与主体在林改中有不同的利益需求;林权改革各参与主体对平原林改的必要性大致认可;多数人认为林权改革是政府发起的,这可能会降低相关参与主体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
参与主体 林权制度 平原地区 绩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璨 任鸿昌 薛同良 吴水荣
以苏北地区1991—2001年的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效率模型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农田林网和小片林对农业总产值、种植业产值和畜牧业产值的贡献程度进行计量并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林网对上述3个产值的生态贡献率为负值,小片林对上述3个产值的生态贡献率为正值,林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存在明显的联合生产效果。需要扩大小片林面积和对现有农田林网进行适当改造,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晓军 张洪业 刘庆生
采用渐变尺度的空间结构度量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平原地区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化测度分析,结果表明: ①建设用地斑块中有33%在局部空间上高密度聚集分布,相邻斑块之间的距离在50m~150m范围之内;其余大部分建设用地相邻斑块之间的距离在150m~700m间不等,在空间上弥散分布; ②研究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分布与公路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相对于"公路交通网"聚集分布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对公路聚集分布的程度明显高于独立工矿用地; ③在"城市放射交通干线"的影响范围内,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分布与放射交通干线具有空间相关性,放射交通干线对居民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世艳 张宇清 吴斌 郑慧 李春平
运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全国平原6大区域、26个省2001—2005年间农田防护林的碳储量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全国平原农田防护林碳储量在5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长率高于全国森林碳储量的增长率;2)6大平原区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华东、东北、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区域内各省市农田防护林碳储量也有所差异;3)对2001—2005年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各树种碳储量进行比较后得知杨树仍占绝对优势,其碳储量占全国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碳储量的90%左右;4)2001—2005年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碳密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其碳密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桉树、杨树、木麻黄、杉树、马尾松。
关键词:
平原 农田防护林 碳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