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45)
- 2023(3782)
- 2022(3155)
- 2021(2896)
- 2020(2593)
- 2019(5581)
- 2018(5381)
- 2017(9497)
- 2016(5497)
- 2015(6110)
- 2014(5860)
- 2013(5914)
- 2012(5713)
- 2011(5327)
- 2010(5321)
- 2009(4904)
- 2008(4895)
- 2007(4430)
- 2006(3967)
- 2005(3664)
- 学科
- 济(18241)
- 经济(18216)
- 学(13687)
- 管理(9894)
- 业(9323)
- 企(7436)
- 企业(7436)
- 方法(6933)
- 数学(5677)
- 数学方法(5556)
- 中国(4940)
- 农(4484)
- 财(3997)
- 理论(3860)
- 经济学(3566)
- 税(3353)
- 业经(3352)
- 制(3337)
- 和(3193)
- 税收(3107)
- 教育(3088)
- 收(3071)
- 农业(3006)
- 水产(2869)
- 贸(2758)
- 贸易(2755)
- 地方(2745)
- 及其(2711)
- 易(2644)
- 银(2589)
- 机构
- 大学(85044)
- 学院(81027)
- 研究(38674)
- 科学(30298)
- 农(26935)
- 中国(26596)
- 济(25848)
- 经济(25152)
- 所(23146)
- 管理(22170)
- 农业(22053)
- 研究所(21763)
- 京(20132)
- 业大(19958)
- 理学(18523)
- 理学院(18150)
- 管理学(17380)
- 管理学院(17262)
- 中心(16276)
- 室(15184)
- 省(14706)
- 院(14382)
- 实验(14232)
- 农业大学(14100)
- 江(13704)
- 实验室(13665)
- 重点(13023)
- 北京(12799)
- 科学院(12575)
- 业(12366)
- 基金
- 项目(59303)
- 科学(43501)
- 家(42309)
- 国家(42029)
- 基金(41904)
- 研究(33314)
- 科学基金(32016)
- 自然(25063)
- 自然科(24414)
- 自然科学(24398)
- 自然科学基金(23964)
- 省(23282)
- 划(21678)
- 基金项目(21598)
- 社会(18115)
- 资助(17974)
- 社会科(16878)
- 社会科学(16869)
- 计划(15796)
- 科技(15480)
- 重点(15345)
- 教育(15318)
- 发(12870)
- 科研(12681)
- 专项(12555)
- 部(11931)
- 创(11656)
- 编号(11407)
- 农(11262)
- 创新(11091)
共检索到126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白鹏华 刘宝生 冯友仁 尹鸿刚 张素芬 许静杨 刘家褀
杨黑点叶蜂(PristiPhora conjugata Dahlb.)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是杨树人工林及苗圃猖獗发生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延边大学教学试验基地8 9年生"三北一号"人工杨树林遭到该虫严重危害,受害株率达100%,受害叶片仅剩叶柄,被害严重的杨树整株叶片全部被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梁香媚
室带槌腹叶蜂Tenthredo nubipennis是中国长江流域常见的一种害虫。在浙江省的遂昌、松阳、庆元、龙泉等地的竹林内有分布,取食竹叶,危害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金竹Phyllostachysnigra var.henonis等竹种。它常与长齿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 longidentus和(或)纹瓣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 retic-ulates混合发生。1 a发生1代,以幼虫越夏越冬,翌年春天化蛹、羽化、产卵。幼虫取食期为4月中旬到6月中旬。大部分时间以预蛹态在地下土茧内度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相富 陶华齐 王于荣 郑永祥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衫的重要害虫,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室中变为预蛹越夏、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林间防治采用3Y-35型喷烟机,5%溴氰菊脂1份和柴油20份的混合剂雾化熏杀1~4龄幼虫效果良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青兰 李克恩 徐文成 蔡一敏
鞭角华扁叶蜂在浙江省温州市主要危害柳杉 ,1a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在 2~ 2 0cm土层中筑土空越冬越夏。越冬滞育幼虫次年 4月中旬开始化蛹 ,5月上旬开始产卵 ,5月下旬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 ,6月中旬为危害盛期。林间防治试验表明 ,40 %氧化乐果 1 0 0 0倍液 ,施药量 30kg·hm- 2 ,4龄前幼虫死亡率为 97 5 % ,5~ 6龄死亡率为 91 3% ;2 5 %溴氰菊酯 80 0倍液 ,施药量 2 2 5mL·hm- 2 ,4龄前幼虫死亡率为 97 8% ,5~ 6龄死亡率为93 6%。表 4参 3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生物学特性 药剂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清萍 周润生 王海川
丹巴腮扁叶蜂(Cephalcia danbaica Xiao),自1987年由肖刚柔教授根据采自四川丹巴(桑地)的标本,定为新蜂种以来,迄今未见有关其生物学和为害的报道。近年来,该虫在青海部分林区为害相当严重,现将其发生情况记述如下。一、生物学特性 (一)寄主主要为害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亦加害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 (二)分布国内发生于四川(丹巴)、甘肃(武威),青海(大通),互助,湟中。大通县东峡林区是丹巴腮扁叶蜂的严重发生地,境内多青海云杉的片状纯林,海拔为2600-2800m。 (三)生活周...
关键词:
丹巴腮扁叶蜂 生物学特性 为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永祥 崔相富 陈绘画 周钦富
Gilpinia lipuensis ,damaged to Pinus massoniana ,was an accidental insect and had 3 generation each year in Xianju of Zhejiang Province.It overwintered in pupa and begined emergence in the middle of April of next year.The larva of first generation occured at the end of April to the middle or late J...
关键词:
荔蒲吉松叶蜂 生物学特性 马尾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汉林 赵仁友 金根明 吕晓平 李春生
天目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陈汉林,赵仁友(浙江省松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松阳323400)(浙江省丽水地区森防站丽水323000)金根明,吕晓平,李春生(浙江省丽水市林业局丽水323000)(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松阳323400)关键词天目腮扁叶蜂,马尾...
关键词:
天目腮扁叶蜂,马尾松,生物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志建 屠永海 徐思善 刘振勇 沈德文
德清真片胸叶蜂1991年首次发现于浙江省德清县对河口乡和筏头乡,主要危害毛竹、石竹和浙江淡竹。该虫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变为预蛹越冬。幼虫共6龄。1~5龄食叶量平均31.7cm ̄2,第6龄不取食。成虫发生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幼虫危害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雌雄性比为1.0:1.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淑芷 黄孝运 张真 王鸿斌 张培毅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在北京地区1a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及周围的枯枝落叶层及松软的土壤中结茧,以预蛹越冬。幼虫群集危害落叶松。卵和幼虫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10.4586和383.5258日度。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6~20℃。林缘及东南方向比林内及西北方向产卵多,分别为0.73、0.3块/枝。茧期各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为83.23%。以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寄生线虫及敌灭灵进行防治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线虫防治室内效果达80%~100%,敌灭灵野外效果达98%~100%,而白僵菌效果为28%~52%,苏云金杆菌的2个亚种效果均不理想,分别为20....
关键词: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生物防治,线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惠成 王建中 郭飞
落叶松叶蜂是危害华北落叶松的重要害虫,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预蛹在茧内越冬。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时,用烟雾剂0.75kg/mu防治2—3龄幼虫,效果达70.1—83.2%;25%灭幼脲Ⅲ号20—30g/mu低容量喷雾防治2—3龄幼虫,效果81.1—95.5%;人工搂树盘暴露越冬预蛹,效果95.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秀军 王振亮
抚宁吉松叶蜂Gilpinia funingensis Zhou et Huang是危害油松的一种新害虫.此虫在河北省抚宁县1年发生两代,以预蛹在地面越冬,有滞育现象.雌雄性比为1:0.61.产卵量平均为70粒,平均寿命4.7天,无孤雌生殖现象.幼虫5龄,喜食老叶,食叶量近400cm.抚宁吉松叶蜂有喜阴习性,在郁闭度较大的油松林中发生较重.天敌主要有平庸赘寄蝇、镶颚姬蜂、松毛虫狭颊寄蝇,寄生率50%左右.应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关键词:
抚宁吉松叶蜂 生物学 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德富 严静君 李广武 刘后平
据在四川省大邑县和北京室内饲养观察,暴猎蝽1a发生一代,以5龄若虫越冬。卵期27.08±1.00d。若虫共5龄,历期334.75±4.30d。成虫羽化后16~18d交配,交配后18~19d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是舞毒蛾、杨扇舟蛾、春尺蠖、北京杨锉叶蜂、柳毒蛾、刺槐蚜等多种林木害虫的捕食性天故。
关键词:
暴猎蝽,形态学,生物学,捕食性天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佳仁 周社文 周正光 周生清 成进 邓萍芳
柚实雷瘿蚊是近年在广东梅县和湖南江永、芷江等地发现的主要柚树害虫 .为阐明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并进而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笔者于 1996~ 2 0 0 0年在湖南对此虫进行了系统调查 ,明确柚实雷瘿蚊在目前主要分布于永州、怀化 ,并对其各虫态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 .柚实雷瘿蚊在湖南一年发生 4代 ,以老熟幼虫于 10月下旬或 11月上旬进入土中或未腐烂的柚果中开始越冬 ,翌年 4月下旬羽化 .幼虫 4龄 ,蛀食柚果 ,造成柚果未熟先黄、落果和烂果 .全年在 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 7月上旬、8月下旬至 9月上旬有 3个为害高峰期 ,尤以 5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 .提出了加强检疫...
关键词:
柚实雷瘿蚊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防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进 唐彦 吴雨恒 梁瑶 商红红 王星
于2017年5月中下旬,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乡县的天然原始次生枫香树林暴发枫毒蛾林区采集枫毒蛾(LymantrianebulosaWileman)幼虫,于室内饲养,观察记录枫毒蛾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枫毒蛾幼虫虫体可视毒毛随着龄期增加而逐渐增多,翻缩腺颜色逐渐加深;随龄期增加,枫毒蛾头宽、体宽及体长均显著加大,其中头宽可作为枫毒蛾幼虫最佳的分龄指标,体长和体宽可作为辅助指标;在27℃的饲养条件下,枫毒蛾幼虫龄期为7龄,完成1个世代约需66.7d,成虫雌、雄比为0.9655,单雌产卵量为(330.43±27.801)粒。
关键词:
枫毒蛾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幼虫龄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历燕 陈庆昌 张小波
红脂大小蠹又名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 ,为国内新纪录种 ,是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的毁灭性害虫 ,可导致几十年生的油松在较短期内死亡。越冬虫态以成虫和老熟幼虫为主 ,占 77 5 % ,2~ 3龄幼虫为辅 ,占 2 1 7% ,少数以蛹越冬 ,占 0 8%。其生活史以成虫越冬的 1a 1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的需跨年度才能完成 1个世代发育 ,以小幼虫越冬的需 3a完成 2代或 2a完成 1代。在种群密度较低时 ,危害生长衰弱的过火木、新伐倒木及新的伐桩 ,种群密度大时 ,能迅速入侵胸径≥ 10cm、树龄在 2 0a生...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