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90)
- 2023(4920)
- 2022(4060)
- 2021(4178)
- 2020(3219)
- 2019(7730)
- 2018(7737)
- 2017(12237)
- 2016(8490)
- 2015(9669)
- 2014(9943)
- 2013(8826)
- 2012(8539)
- 2011(7951)
- 2010(8502)
- 2009(7217)
- 2008(7187)
- 2007(6460)
- 2006(5923)
- 2005(5372)
- 学科
- 教育(20071)
- 济(19655)
- 经济(19627)
- 中国(12797)
- 管理(12249)
- 业(10367)
- 学(9208)
- 理论(9029)
- 教学(7865)
- 农(7459)
- 地方(7216)
- 企(7017)
- 企业(7017)
- 方法(6211)
- 发(5351)
- 农业(5048)
- 数学(4997)
- 数学方法(4827)
- 发展(4482)
- 展(4360)
- 业经(4293)
- 技术(4270)
- 研究(4233)
- 学法(4218)
- 教学法(4218)
- 财(4019)
- 学校(3948)
- 思想(3895)
- 制(3749)
- 政治(3738)
- 机构
- 大学(108743)
- 学院(104783)
- 研究(43994)
- 教育(31189)
- 管理(28997)
- 济(28407)
- 范(28138)
- 科学(28041)
- 师范(27944)
- 经济(27387)
- 京(27078)
- 江(25805)
- 中国(25695)
- 理学(24181)
- 理学院(23620)
- 所(23231)
- 师范大学(23184)
- 管理学(22803)
- 管理学院(22569)
- 研究所(21384)
- 技术(18423)
- 中心(18385)
- 农(18010)
- 职业(17482)
- 北京(16753)
- 院(16103)
- 州(15331)
- 业大(15036)
- 财(14372)
- 农业(14159)
- 基金
- 项目(66083)
- 研究(56371)
- 科学(52850)
- 基金(42340)
- 家(36836)
- 国家(36321)
- 教育(35789)
- 社会(30501)
- 科学基金(29274)
- 省(29271)
- 社会科(28260)
- 社会科学(28253)
- 编号(26689)
- 划(26439)
- 成果(25278)
- 课题(23347)
- 基金项目(21669)
- 年(19765)
- 自然(17916)
- 重点(17449)
- 自然科(17403)
- 自然科学(17396)
- 自然科学基金(17071)
- 资助(16761)
- 规划(16693)
- 部(16366)
- 发(15904)
- 江(15824)
- 性(15077)
- 项目编号(14871)
共检索到176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之宸
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在长期教育实践和理论求索中逐渐凝练出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观。他注重在时代变局中求索职业教育的变革路向,自觉用历史唯物主义把握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坚持在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的深度结合中推进职业教育。其对职业教育的探索,不仅推进了职业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实践,也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启迪。
关键词:
杨贤江 职业教育 马克思主义 教育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静
我国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青年运动领导人杨贤江,主张以培养学生实科能力与劳动素养为要的健全人格为主旨,秉持教育与劳动相融合的职业教育本质观,提出涵育学生主体性,注重科学技能素养和劳动生活能力的培养,实施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革新是职业教育有效实施的主要路径。启示当下的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坚守涵育学生健全的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主旨和坚守尊崇劳动、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办学主旨及引入学科、融入生活、多育并举的教学主旨。
关键词:
杨贤江 职业教育主旨观 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桂林
杨贤江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前提,是他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的看法。他认为,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并且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只要是现实的经济关系变了,它是必然地跟着变的。”就教育的起源而言,原始时期教育是由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原始人群为了保存种族,就要把一代代累积的生产劳动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在劳动过程中,青年一代才学会了劳动技能。进入阶级社会,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私有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鹏
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专指农民,教育内容以农业教育为主,对职业教育及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产生并发展于复杂社会环境,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并在职业教育的制度、政策建设及实践层面有较大进步,具有西化色彩浓、重视程度高、注重实践教育等特点。应吸取和借鉴民国时期农村教育的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注重实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多元办学,以推动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农村职业教育 教育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智行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以"生利"为准心、以"三农"为重心发展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进行教育教学。借鉴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应注重:增强职业教育的生利功能;重视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围绕学生发展开展工作,尤其要改善学生专业学习条件,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考核标准。
关键词:
陶行知 职业教育 生利 以学生为中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鸿翔
民国学界农业职业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在深受国内职教思潮影响的同时与职教实践形成了互动。民国学者们在农业职业教育的目标与作用、农业学校的设置、师资选择与培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诸多方面的论述视角多元,观点多样,形成了该历史时期农业职教思想史的丰富面向。民国学者们的主张对当前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启示包括:从推动乡村振兴的高度认识农业职业教育的作用、结合区域实际开展农业职业教育本土化改造、建立农业职业教育教师定期下乡机制、根据工作任务编制农业职业教育教材、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农业职业教育机制等。
关键词:
民国学界 农业职业教育 思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亚平 谢良才 张维佳 郑晶
对学徒制技艺传承模式在当代手工艺行业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细致研究,分析了其特点及其对促进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当代手工艺传承 学徒制 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慧 许晟
近代实业教育作为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前身,在其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过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完善、投入经费不足、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扫清障碍,成为当务之急,而近代实业教育在其发展历程中的种种举措给予了我们重要启示。
关键词:
实业教育 职业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晓田 谢德新
杨卫玉是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先驱,他分别对职业补习教育的定义、目的、需要、功能、范围、设施原则、设科、师资、教材和教学进行了阐述:职业补习教育要以国计民生为旨归,设施要以社会需要为原则,设科要因地制宜,教师要兼具学识和经验,教材要注重实践技能,教学要考虑学生的特殊性。杨卫玉在职业补习教育方面的独到见解,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补习教育思想体系,在当时的职业补习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仍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关键词:
杨卫玉 职业教育 职业补习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巍 姜波 王彦平
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黄炎培先生一生致力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较科学、完整的职业教育评价观。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探究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评价观,主要包括为群服务的学校评价观、躬身入局的教师评价观和德技并修的学生评价观,工学结合、学理与经验兼长、服务勿忘爱国是黄炎培职业教育评价观的精髓,为我们把握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提供了理论遵循。借鉴黄炎培职业教育评价观,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产教融合不深、“双师型”教师整体质量不高、人才供给匹配度低等问题,应加快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双元驱动评价体系;打造“双师型”队伍,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关键词:
黄炎培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评价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育奇
二战之后德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与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密不可分的。文章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概况,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分析,指出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双元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闫广芬 陈沛酉
肇始于1917年的中国职业教育学,迄今求索已百年有余。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考察可以发现,除特定时代背景外,研究群体所独有的理想抱负、知识结构以及实践经历,共同造就了职业教育学"学习西方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中国职业教育变革"的社会使命。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因此呈现出"译介与中国化"的双重特质:职业教育学人以学会和大学为主要阵地,先假道日本与欧美,编译出版了大量职业教育理论书籍;其后伴随着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秉承"贴近中国现实"学术自觉的学者们最终创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 学科发展 知识社会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延强
战前的职业补习教育过于重视商业补习和学校教育形式,存在教学配套措施缺乏等问题。抗日战争期间,职业补习教育的重心发生了转变,重点实施了工农职业补习教育,针对特殊群体开展职业补习教育,成立荣誉军人职业协导会,对伤残军人进行职业补习。其启示在于: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强对特殊群体的职业培训。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职业补习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史卉 闫智勇 谢晓艳
在社会学视野中,职业主要有三种涵义:在一般范畴内来说,职业是人生存的一种状态,与闲暇互为目的和手段;就专门范畴内而言,职业是一种生产和垄断社会资源的劳动手段,其专业化程度越高垄断性越强;从象征符号上来看,职业是社会分工背景下生产关系的表征,附载了多重社会二元对立的涵义。在新时期,建议改革现有教育类型的命名体系,并在保持职业教育垄断优势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开放性,实现职业的教育和闲暇的教育共襄盛举的局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繁相
德国职业教育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且被誉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思辨的文化传统、手工艺发展历史、马丁路德的"天职观",以及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等,造就了德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风气。文章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历史性与现实性成因的初步探究,寻找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双元制 文化传统 师傅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