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5)
- 2023(12184)
- 2022(9760)
- 2021(8997)
- 2020(6869)
- 2019(15866)
- 2018(16072)
- 2017(28603)
- 2016(16638)
- 2015(18787)
- 2014(18860)
- 2013(17685)
- 2012(16678)
- 2011(15147)
- 2010(15475)
- 2009(13713)
- 2008(13404)
- 2007(12063)
- 2006(11213)
- 2005(10598)
- 学科
- 济(65282)
- 经济(65218)
- 管理(35282)
- 业(34506)
- 中国(28446)
- 地方(24702)
- 企(23835)
- 企业(23835)
- 农(22383)
- 教育(21195)
- 业经(17192)
- 方法(16563)
- 农业(15628)
- 发(14953)
- 学(14947)
- 数学(13675)
- 数学方法(13502)
- 地方经济(12726)
- 财(12305)
- 理论(12231)
- 制(11933)
- 发展(11851)
- 展(11723)
- 银(11630)
- 银行(11613)
- 融(11454)
- 金融(11453)
- 行(11278)
- 环境(10946)
- 技术(10774)
- 机构
- 大学(218952)
- 学院(218494)
- 研究(85406)
- 济(82013)
- 经济(79897)
- 管理(71944)
- 中国(61004)
- 理学(59653)
- 理学院(58690)
- 管理学(57513)
- 管理学院(57061)
- 科学(52004)
- 京(51283)
- 所(43425)
- 范(42383)
- 师范(42040)
- 江(41874)
- 研究所(39160)
- 财(38396)
- 中心(38140)
- 农(36876)
- 教育(34795)
- 师范大学(34136)
- 北京(32890)
- 院(31255)
- 州(30612)
- 业大(30068)
- 财经(28725)
- 农业(28170)
- 技术(27897)
- 基金
- 项目(138435)
- 研究(110947)
- 科学(109422)
- 基金(93574)
- 家(80644)
- 国家(79737)
- 社会(67575)
- 科学基金(67022)
- 社会科(63567)
- 社会科学(63551)
- 省(58114)
- 教育(55991)
- 划(49179)
- 基金项目(49081)
- 编号(48534)
- 成果(42060)
- 自然(39562)
- 自然科(38527)
- 自然科学(38519)
- 自然科学基金(37776)
- 课题(37566)
- 发(37276)
- 资助(36193)
- 重点(33117)
- 年(31385)
- 部(30549)
- 发展(30474)
- 展(29920)
- 规划(28831)
- 创(28800)
共检索到368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陈家顺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本土化的范例。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同时吸收康德的“完人”教育思想和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思想的合理因素,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针对教育的现状而提出的。考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理论来源、形成过程及主要特征,有助于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将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转化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玉
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和本质特征,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以及毛泽东同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前后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的异同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如果对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作动态的、辩证的考察,上述理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桂林
杨贤江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前提,是他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的看法。他认为,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并且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只要是现实的经济关系变了,它是必然地跟着变的。”就教育的起源而言,原始时期教育是由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原始人群为了保存种族,就要把一代代累积的生产劳动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在劳动过程中,青年一代才学会了劳动技能。进入阶级社会,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私有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小筠
学习南翔校长的教育思想坚持全面发展的方向郑小筠蒋南翔校长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对无产阶级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对他在无产阶级教育事业中的伟大功绩的认识,是随着我们这一代人自身的成长和工作年限延长而越来越深刻的。建国后不久,蒋南翔同志来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文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吕一军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并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伟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具备"双主体"的工作意识,关注大学生合理的现实需要,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滕常勇
以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包涵了先进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途径、方法、目标等一系列内容,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邓小平 先进文化 全面发展 思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东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日益为理论界所关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不是一个乌托邦的梦想,也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它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所有制演进而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 自由 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甘华银 王丽华
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将其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有专业建设和文化建设两大核心,根据"冰山结构""坐标结构"和"椭圆结构"理论,高职院校应坚持专业建设与文化建设"双核共振"为高职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并可在高职内涵建设的不同层面使这一理念得以实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育人理念 双核共振 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立柱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基于实践人学的历史生成性存在,具有独特的致思逻辑、理解向度与内在规定。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主体需求的满足及其程度、资源的基础支撑与社会时空的延展是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三个关键词。当代中国,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现实,中国共产党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恰当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辩证关系,积极拓展广大人民群众完整性生成的社会时空,有效推动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融共生性,真正走出了一条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的认识,而且从各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包括教育理论)。加强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对我们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小红 陆通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理念提来由来已久,它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从促进人发展的实际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之更有益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文章将之与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相结合,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概况如下:首先,从"以人为本"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按人的需求展开"两方面,梳理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内涵。接着,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这三个视角,探析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内涵精神中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的有关要求。最后,探寻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实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人性化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 全面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志勇 付树林
党的十六大已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作为承担组织收入、调控经济和公平分配职能的税收工作,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税收管理理念,敢于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税收管理规定和措施,敢于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税收管理体制弊端,切实承担起保护广大纳税人根本利益,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时代重任。下面就此谈谈笔者的管窥之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