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
2023(1490)
2022(1272)
2021(1262)
2020(1135)
2019(2391)
2018(2229)
2017(3421)
2016(2315)
2015(2586)
2014(2480)
2013(2715)
2012(2657)
2011(2470)
2010(2671)
2009(2479)
2008(2484)
2007(2273)
2006(1990)
2005(1812)
作者
(10412)
(8865)
(8769)
(8221)
(5775)
(4423)
(3864)
(3592)
(3575)
(3191)
(3068)
(3054)
(2976)
(2954)
(2944)
(2930)
(2777)
(2643)
(2597)
(2570)
(2548)
(2464)
(2323)
(2098)
(2048)
(2004)
(1990)
(1988)
(1981)
(1973)
学科
(8919)
(5387)
经济(5384)
教育(5224)
研究(4130)
(3993)
研究生(3525)
生物(2429)
理论(2397)
(2341)
经济学(2277)
(2117)
医疗(2103)
(2094)
制度(2092)
(1994)
管理(1960)
服务(1956)
(1896)
(1752)
虫害(1633)
(1609)
方法(1576)
中国(1490)
病虫(1488)
病虫害(1488)
生物学(1466)
及其(1457)
教学(1430)
水产(1392)
机构
大学(40698)
学院(36229)
研究(19289)
(15573)
科学(15298)
农业(12741)
(11400)
业大(11116)
研究所(10715)
中国(10208)
(9654)
农业大学(8579)
(8547)
(8482)
(8070)
经济(8063)
实验(7549)
实验室(7293)
管理(7234)
中心(7188)
(6984)
重点(6889)
(6708)
(6707)
技术(6474)
教育(6100)
北京(5958)
理学(5836)
(5830)
科学院(5752)
基金
项目(26021)
科学(17436)
(17127)
国家(16990)
基金(16637)
研究(13878)
科学基金(12154)
(11564)
(10061)
自然(9989)
自然科(9701)
自然科学(9687)
自然科学基金(9513)
基金项目(8341)
科技(8043)
教育(7785)
计划(7642)
资助(7380)
重点(6975)
专项(6171)
(6050)
社会(5995)
(5632)
科研(5586)
社会科(5443)
社会科学(5440)
(5395)
创新(5136)
(5092)
编号(5044)
期刊
学报(16937)
(14000)
(11714)
经济(11714)
大学(11529)
研究(11445)
中国(11151)
学学(10920)
科学(10547)
农业(9725)
教育(9139)
(6472)
业大(6150)
(5024)
农业大学(5016)
林业(4029)
(3870)
(3305)
卫生(3305)
研究生(3167)
学位(3141)
自然(3118)
自然科(2979)
自然科学(2979)
中国农业(2843)
(2741)
图书(2707)
科技(2634)
(2474)
农林(2444)
共检索到57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志真  
以5株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和四川桤木的共生Frankia菌株为对照,研究12株杨梅根瘤内生菌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类群、细胞壁类型、营养源利用、固氮酶、宿主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具有分枝状菌丝、多腔孢囊、泡囊等典型的Frankia结构,杨梅菌株FMr16、FMr43和木麻黄菌株FCc64、FCe33还具有串珠状生殖菌丝。多数杨梅菌株在有氮培养基中能形成泡囊,固氮活性差异显著。细胞壁类型多为Ⅲ型,菌株FMr16为Ⅱ型。生理类群有A、B和AB3种,同一株杨梅根瘤内有B和AB2种生理类群的菌株共存。菌株能良好利用丙酸钠、丙酮酸钠、乙酸钠、吐温和酪蛋白,部分菌株利用硝态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德明  李遥  
用根瘤切片法和根瘤均浆法,从四川桤木和台湾桤木根瘤中分离出2株根瘤内生菌,并对其形态观察、生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C0812S009和AC0812T017的形态特征、生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相似。菌株具有典型的弗兰克氏菌菌丝体形态,初步判定为弗兰克氏菌,菌株生理类型为B型,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吐温—80,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2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志真  谢一青  王志洁  杨宗武  陈启锋  
对与福建、广州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共生的 1 7株根瘤内生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生理类群、营养源利用、代谢酶、宿主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 7株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具有分枝状菌丝、孢囊、泡囊等Frankia菌的特征性结构 ,FCc64、FCc92、FCe3 3等菌株还具有串珠状菌丝段。木麻黄内生菌有A、B、AB等 3种生理类群 ,其中B群内生菌多。菌株离体培养具有固氮酶活性 ,且差异显著。多数木麻黄内生菌能良好利用吐温 ,只有少数菌株可利用葡萄糖等糖类物质。内生菌不同生理类群在碳氮源利用、有机酸羧化和代谢酶产生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侵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正国  周俊初  李阜棣  T.A.Lie  
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标准菌株USDA205为对照,对自我国吉林省和湖北省土壤中分离的15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培养特性,碳氮源利用、生长速度、耐盐性、pH适应范围、天然抗药性、质粒图谱、G+C克分子%、血清学特性和共生固氮效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选择2个随机引物经PCR扩增比较分析了供试菌株RAPDs扩增谱带的多样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利芬  项伟波  范彩廷  金鹏  周明兵  徐川梅  
为了系统了解杨梅Myrica rubra开花生物学特性,以杨梅品种东魁Myrica rubra‘Dongkui’雌株和雄株为材料,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雌雄花的外部形态,采用石蜡切片、荧光及曙红染色等技术,研究其花粉活力及内部发育结构。结果表明:杨梅为风媒花,柔荑花序。雄花中每朵小花具有8~20枚花药,每枚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以四面体型为主,少量为连续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刚散粉的花粉活力达到90%以上。杨梅雌花序中的小花主要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等3部分组成,单心皮,1室,子房上位,直生胚珠,单珠被,厚珠心。图4参3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健玲  何新华  李一伟  李峰  秦荣耀  
采用根瘤切片法从广西本地杨梅根瘤中分离获得3株内生菌,经镜检、革兰氏染色和BAP无氮培养基培养,证实这3株内生菌为Frankia sp.,分别命名为MF3、MF6和MF9。对这3株分离株在不同碳源、氮源和pH值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在分别以吐温-80、葡萄糖、丙酸钠为碳源的BAP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株分离株对琥珀酸钠的利用较差;适宜的氮源为酵母膏、酪蛋白和氯化铵,尿素的利用率低。3株分离株均适合在pH 5.5~6.5范围内生长,pH 7.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玉红  焦如珍  牟新涛  
从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巴西含羞草的根瘤中分离到一株根瘤菌,编号为caf324,经过16S rDNA全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caf324与β-根瘤菌含羞草伯克霍尔德菌PAS44(AY752958)的亲缘关系很近,相似度达到99.7%。通过部分生理生化测定发现,caf324接触酶、氧化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阳性,不能利用明胶和淀粉,不能利用葡萄糖发酵产酸,不能水解酪素,不能产生吲哚和3-酮基乳糖;抗逆性研究表明,caf324的生长范围广,可耐2%的NaCl,耐酸碱(pH4~11),最高生长温度4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张忠明  周俊初  李阜棣  
利用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种子浸提物诱导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huakuii)野生型菌株7653R产生结瘤因子(NodRh)。根毛卷曲试验表明,NodRh能诱导产生各种形式的根毛变形、卷曲和分枝,并且能诱导形成典型的“牧羊拐”状卷曲,与菌体正常侵染所引起的变化相同。同时发现,相对较高浓度的结瘤因子NodRh能抑制根的生长,形成粗短根。在制备紫云英根瘤菌接种剂的过程中,利用种子浸提物诱导产生结瘤因子,能显著提高根瘤菌的侵染结瘤能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继宏  陈凤美  曹小迎  孙勇  朱红梅  
对内生镰刀菌Fusariumsp.GI024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内生镰刀菌Fusariumsp.GI024在20~37℃下生长较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5℃,4℃时不能生长。该菌在pH值为5 5~7 5菌落生长较好,最适生长pH值为5 5,pH值4 0~7 5产孢较多。光照对菌落生长和产孢有一定影响,黑暗、连续日光灯照射(24h)、黑暗与日光灯(14h)交替处理对菌落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2h紫外线照射对菌落生长和产孢无抑制作用。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糊精、麦芽糖、DL 丙胺酸和L α 丙胺酸有利于该菌生长和产孢。表4参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对25株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的弗兰克氏菌进行侵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木麻黄属根瘤分离的弗兰克氏菌菌株在同属不同种木麻黄宿主之间可以交叉感染结瘤,显示其专一性在属的水平上。由异木麻黄属根瘤分离的弗兰克氏菌可以感染木麻黄属的根系结瘤,反映出其专一性在科的水平上。从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分离的这些供试菌株均能侵染沙棘,结瘤率达40%~100%,揭示出弗兰克氏菌具有跨越侵染不同科、属的能力。这些菌株全部不侵染滨海木麻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晓丽  顾小平  
研究4种土壤盆栽杨梅生长及结瘤固氮特性表明:花坛土有利于杨梅的生长和结瘤固氮,其生长量、结瘤量及根瘤固氮活性分别为31.687g/株、1.789g/株和3.420μmolC2N4/(g鲜瘤·h);红壤十砂(2:1混合)次之,在这种土壤上栽植的杨梅,其生长量略低于花坛土,结瘤量及根瘤固氮活性接近于花坛土;砂十花坛土(10:1混合)居第三;红壤最差,仅为8。322g/株、0.333g/株和1.315μmolC2H4/(g鲜瘤·h)。红壤施用石灰(15g/盆)土壤pH为5.4~6.0时杨梅的生长量、结瘤量及根瘤固氮活性最高,分别为18.524g/株、1.182g/株和2.524μmolC2H4/(g...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茂山  关天舒  蔡大旺  蔡忠杰  
木霉菌T41菌株是一株分离于土壤中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发酵培养及田间应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室内菌丝生长、产孢测定方法研究了T41菌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T41菌株在PDA、PSA、PMA、NA、查彼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菌落直径达到81mm,产孢量达到2.6×1010个;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在10~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以30℃时菌丝生长最快,培养2d后菌落直径达到93mm,并且产孢量也高于其他培养温度;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光照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葡萄糖、木糖、果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继华  李佳益  刘宏  张建国  罗红梅  何彩云  
【目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根瘤中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探究根瘤内生菌微生物多样性,比较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方法的优劣。【方法】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沙棘根瘤内生菌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差异,并对根瘤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培养,以完成内生菌株库初步构建。【结果】(1)传统分离方法得到纯培养菌株96株,共4门8纲8目13科19属。在门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较高的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2)高通量测序分析6组样品(M1~M6)中共有14门34纲89目148科314属。在门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较高的主要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两者相对丰度之和为87.50%~97.10%。在属的分类水平上,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为20.12%~74.81%,平均相对丰度为51.49%。(3)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方法的结果有明显差异,在科和属的分类单元上差异较大。【结论】2种方法都体现沙棘根瘤内生菌的多样性,但纯培养方法仅能够分离到部分内生菌,难以评估物种组成及相对丰度。高通量测序分析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多样性信息,且为优化纯培养条件而分离特定物种奠定基础。图3表3参4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千禧   郑会全   路国辉   黄荣   韦如萍   王润辉   晏姝  
[目的 ]探究根瘤内生菌群对南洋楹苗木的促生效应,并揭示根瘤优势内生菌组成及其与苗木生长的关系,为南洋楹菌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以来源于广东广州、惠州和茂名等3个地区的南洋楹根瘤提取液为接种菌液(YZ、YD和YX),开展南洋楹组培苗接种对比试验,并对回接根瘤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 ]与对照相比,3种接种处理的南洋楹苗木均能成功接根瘤,其苗期生长与结瘤、生物量积累、光合及固氮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其中苗高、根长、相对叶绿素含量和总氮量等表征南洋楹苗木的综合情况的指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3.74%~95.65%、52.91%~98.41%、74.04%~86.18%和7.6~15.9倍。3种接种处理中,接种菌液YZ对苗木促生、结瘤和固氮效应最为显著。回接根瘤内生菌群组成存在一定差异,YZ处理的根瘤内生菌的比例最均衡、细菌物种数(OTU数)最多和α多样性(香农指数)最高。根瘤内生菌中一种反硝化Fe-Ⅱ氧化细菌与南洋楹苗高、回接根瘤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氮量、总氮量和固氮量呈显著正相关;OTU数和香农指数与南洋楹苗高、根瘤数、总氮量和固氮量等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南洋楹根瘤提取液能对南洋楹苗期的生长与结瘤、生物量积累、光合及固氮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来源的接种菌液对苗木的促生效应及回接根瘤内生菌群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根瘤内生菌种类越丰富、相对丰度越均衡,对南洋楹幼苗促生和固氮作用越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勇  王万立  刘春艳  郝永娟  杨秀荣  
对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生防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生防木霉菌属于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木霉菌属,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该菌以小麦粉和豆粉浸出液培养基生长最适,在小麦粉和PDA培养基上孢子生成最快、产生孢子量多,分生孢子在1%葡萄糖溶液中萌发效果最好;20~30℃为其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木霉菌菌落生长和孢子可以耐受45℃的高温,致死温度为55℃持续15 min;适宜pH为5~8;短时间紫外线照射不会对生防木霉菌的生长和孢子着生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