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8)
- 2023(11725)
- 2022(10421)
- 2021(10034)
- 2020(8520)
- 2019(19691)
- 2018(19550)
- 2017(37852)
- 2016(20955)
- 2015(23601)
- 2014(23720)
- 2013(23335)
- 2012(21631)
- 2011(19450)
- 2010(19405)
- 2009(17888)
- 2008(17763)
- 2007(15773)
- 2006(13788)
- 2005(12166)
- 学科
- 济(80569)
- 经济(80445)
- 管理(59536)
- 业(55199)
- 企(46974)
- 企业(46974)
- 方法(37950)
- 数学(32425)
- 数学方法(31947)
- 学(21656)
- 财(21038)
- 农(20970)
- 中国(20761)
- 业经(17507)
- 制(17086)
- 地方(16133)
- 理论(14332)
- 贸(14240)
- 贸易(14233)
- 易(13818)
- 和(13660)
- 农业(13493)
- 务(13104)
- 财务(13036)
- 财务管理(13008)
- 企业财务(12374)
- 环境(12342)
- 技术(12195)
- 银(12168)
- 银行(12116)
- 机构
- 大学(302468)
- 学院(297280)
- 管理(116858)
- 济(112845)
- 经济(110220)
- 理学(101370)
- 研究(101135)
- 理学院(100180)
- 管理学(98280)
- 管理学院(97747)
- 中国(73681)
- 科学(66084)
- 京(65691)
- 财(52296)
- 所(52036)
- 农(50183)
- 业大(47861)
- 研究所(47712)
- 中心(45085)
- 江(42990)
- 北京(42014)
- 财经(42002)
- 范(40377)
- 师范(39912)
- 农业(39077)
- 经(38093)
- 院(37641)
- 州(34971)
- 经济学(33291)
- 师范大学(32411)
- 基金
- 项目(206041)
- 科学(159902)
- 基金(148158)
- 研究(147863)
- 家(130659)
- 国家(129588)
- 科学基金(109740)
- 社会(90557)
- 社会科(85541)
- 社会科学(85519)
- 省(79882)
- 基金项目(79013)
- 自然(73200)
- 自然科(71313)
- 自然科学(71297)
- 自然科学基金(70028)
- 划(67935)
- 教育(67427)
- 资助(62024)
- 编号(59859)
- 成果(49360)
- 重点(46247)
- 部(44859)
- 发(43029)
- 创(41861)
- 课题(41537)
- 科研(39889)
- 创新(39120)
- 大学(38270)
- 教育部(37970)
- 期刊
- 济(124415)
- 经济(124415)
- 研究(87011)
- 中国(54599)
- 学报(53147)
- 科学(47842)
- 农(44669)
- 管理(42140)
- 大学(39853)
- 财(38853)
- 学学(37503)
- 教育(34015)
- 农业(30649)
- 技术(24544)
- 融(23043)
- 金融(23043)
- 财经(20384)
- 业经(20268)
- 经济研究(18772)
- 经(17297)
- 问题(16608)
- 图书(16601)
- 林业(15546)
- 科技(15459)
- 业(15370)
- 理论(14881)
- 版(14655)
- 技术经济(13988)
- 实践(13705)
- 践(13705)
共检索到430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霍艳玲 金辉 赵海玉 王志彬 刘丽颖 黄龙生 李永宁
杨桦次生林是冀北山地的典型森林类型,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冀北黑龙山的杨桦次生林为例,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及大小比数以及参数熵权修正层次分析法,对中龄林与幼龄林的结构及森林自然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树种组成均较单一,中龄林的树种多样性指数较高,树种组成较好;中龄林的直径分布范围较大,林木个体分化程度明显;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树高结构均呈单峰型,幼龄林树高分布范围较小,林层分化不明显;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林分角尺度都呈聚集分布,但中龄林林木个体分布较趋于随机;中龄林与幼龄林均以零度混交比例为主,中龄林的林分整体混交度相对较好;幼龄林与中龄林林分大小比数分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君璞 宁杨翠 郑小贤
以金沟岭林场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基本测树因子,对样地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来表达林分的水平结构,用林层指标来反映林分垂直方向的结构特征,从而得出杨-桦次生林各演替阶段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以及随着演替的进行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演替初期林木分布为随机分布,演替中期与演替的亚顶级阶段林木分布为团状分布;林木混交程度随着演替由中度混交逐渐转变为强度混交和极强度混交;随着演替进行,先锋树种的优势程度逐渐减小,顶级树种的优势程度逐渐增大。(2)演替初期,各林层伴生树种比例逐渐增加,先锋种比例逐渐减少;演替中期,则顶级树种比例逐渐增加,先锋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龙生1 李永宁1 冯楷斌1 赵中凯1 霍艳玲1 金辉2
摘 要:在木兰林管局桃山林场选取面积为 100 m×100 m 的杨桦次生林样地,以每株林木树高、胸径和坐标为基础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杨桦次生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林分中山杨 Populus davidiana 和白桦 Betula platyphylla 在株数和断面积比例上占优势,为林分内优势树种;(2)林分各混交类型的比例相差不大,林分整体呈中度混交状态;(3)林分优势木和亚优势木相对较多,基于胸径、树高得到的平均大小比数结果基本一致,均能客观反映林分的分化规律;(4)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4,属于随机分布,林下伴生树种以集聚分布为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新章 张智婷 肖文发 黄志霖 刘晓昕
从林隙大小和林隙年龄2个方面初步研究了杨桦次生林经营采伐形成的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冠林隙面积200 m2占7%。28.6%的林隙呈圆形,71.4%的林隙呈椭圆形。椭圆形林隙中55%为南-北方向,30%为东北-西南方向,15%为东南-西北方向。林隙一般由7~10株山杨、白桦或山槐被伐后形成。林隙内更新幼苗的密度和生长状况优于非林隙林分。在林隙形成初期,灌木幼苗在林隙更新中占绝对优势,但随着林隙形成年龄的增加,灌木将逐渐丧失其优势,乔木的优势则逐渐上升。除50~100 m2林隙外,...
关键词:
采伐林隙 更新 次生林 长白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兵兵 张波 赵鹏武 郑欣 周梅 舒洋 王媛
【目的】研究杨桦次生林林窗大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更新的影响,为人为近自然模拟林窗干扰更新与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按面积等级选择林窗12个,每个林窗内设置2 m×2 m样方5个,仅调查样方内的乔木幼苗(胸径≤1 cm)和灌木,同时在每个2 m×2 m样方内设置1 m×1 m的草本调查样方1个,另设置相同面积的林内对照样方(CK)12个,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应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4种多样性指标和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指标,分析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不同面积林窗中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不同面积林窗内乔木更新层更新苗密度为8 333.67~12 833.33株/hm~2,均高于林内8 000.67株/hm~2;林窗内物种数为32~39种,均高于林内物种数20种;无论是林窗还是林内,蒙古栎均为乔木更新层先锋物种,重要值为78.57%~96.07%,但是林窗能够促进其他乔木树种的更新能力,出现蒙古栎优势度衰退的现象;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非与林窗面积正相关,但是对草本和乔木更新层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林窗内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大于林内,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Ⅰ号林窗除外)、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大于林内,而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仅有Ⅲ号林窗与Ⅳ号林窗均大于林内;不同面积等级林窗内物种数量及相似系数变化不大,分别为25~30和70.42%~78.95%,而与林内的共有种数及相似系数较低,仅为17~20和58.62%~69.23%。【结论】林窗的出现增加了大兴安岭南段植被物种数量及更新苗密度,且使原先锋物种优势度呈现衰退趋势,这在草本及乔木更新层表现尤为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莎 李倩茹 许中旗 贾彦龙 庞瑞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9、18、33 a)和杨桦天然次生林(9、18、28 a)2种林型下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2种林型土壤有机质及氮的差异在不同的林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上幼龄和中龄阶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而近熟林则相反;在多数年龄阶段的多数土层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元素含量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除近熟林040 cm土层土壤全钾略低于杨桦天然次生林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其他年龄及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土壤养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宇 廖嘉星 侯嫚嫚 范秀华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5.2 hm~2次生杨桦林样地的群落构建机制。以样地内47种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物种间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径级结构下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结果显示,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的发散程度先增大后减小;而随着径级的增加,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呈现向发散变化的趋势。这表明竞争排除作用和非生物的筛选作用共同影响群落构建的结果。其中,在较小的尺度上竞争排除作用是决定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而在较大尺度上则是非生物的过滤作用起主要作用。通过对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与空间因子、环境因子进行方差分解,发现环境因子对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解释力较强。其中,土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新章 张智婷 肖文发 李冬生 张慧玲
采用样线调查法,从林隙大小和林隙年龄2个方面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经营采伐形成的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200m2的占7%;林隙一般由7~10株山杨、白桦或山槐被伐后形成;林隙内更新幼苗的种类组成较简单,但分布极不均匀;林隙内更新幼苗的种数、个体密度、叶面积指数、平均高生长和径生长均优于非林隙林分;色木槭、花楸、山槐等适合于在林隙内更新,而水曲柳、山荆等更适合于在郁闭林下更新;随着采伐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林隙内的凋落物和土壤养分含量不断提高,更新幼苗的种数、个体密度显著增加,生长...
关键词:
采伐林隙 更新 次生林 长白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熙龙 毕君 刘峰 王超
以木兰林管局16~54年生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材料,通过对12块标准地的生物量与碳密度进行研究,建立了白桦次生林幂函数形式的生物量转换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林木层平均碳密度为37.3263t/hm2,土壤层为144.3060t/hm2,地被层为5.4435t/hm2,林分平均碳密度为187.0760t/hm2;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生物现存总量为137.58687万t,碳储量为296.18239万t。
关键词:
白桦次生林 生物量 碳汇 碳密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妍夏 康冰 迪玮峙 杜焰玲 李万春 张莹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次生林的更新特征,为红桦林的近自然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典型样地法,调查红桦次生林的更新状况,分析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更新层共有木本植物59种,其中乔木树种有25种,占所有木本植物总数的42.4%。更新的木本植物中以灌木种居多,优势种有箭竹(Fargesia spathace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等,红桦在群落更新层中的优势地位不明显。红桦次生林木本植物幼苗在40~60cm高度级内数量最多,0~20cm高度级内分布很少。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方式以萌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慧 刘杏娥 张利萍 张亚伟 方小东
以小黑杨幼龄材和成熟材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化学组成、纤维形态和制浆性能。结果表明:幼龄材的苯醇抽出物、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高于成熟材,综纤维素含量低于成熟材;幼龄材的纤维平均长度低于成熟材。分别采用硫酸盐法制浆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保温时间、用碱量对幼龄材的纸浆得率和卡伯值的影响非常显著;用碱量和保温时间对成熟材的纸浆卡伯值影响非常显著;在相同蒸煮条件下,幼龄材比成熟材纸浆得率高,卡伯值和聚合度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亢新刚 黄庆丰
以华北天然次生林为对象 ,对其主要类型的结构、质量、数量特点进行分析 ,找出现存的问题 .以河北省五道河林场的天然次生林为例 ,提出了结构调整的原则 ,用持续经营的思想和层次分析法 (AHP)对林种和树种结构进行了优化配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思齐 李东丽 宋武刚 张敏 黄炎俊
运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等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国有桂花林场的檫木与杉木、马尾松、南酸枣、鹅掌楸等不同树种形成的混交林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檫木在檫杉混交林中混交度和空间隔离程度最大,而在与其它树种形成的混交林中混交度和空间隔离程度较小;檫木与杉木混交时在生长上处于优势,与马尾松混交时则稍微处于劣势;从林木分布格局上看,檫杉混交林为轻度团状分布,其余为随机分布。总而言之,此地檫木的最佳混交树种是杉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越 夏富才 何怀江 刘宝东 王戈戎 李良
长白落叶松-白桦林是由云冷杉林遭到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于2015年8月在长白山东北坡按照CTFS标准建立了面积为1 hm~2(100 m×100 m)的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挂牌、定位、调查,并应用双相关函数g(r)分析了样地内长白落叶松和白桦2个优势树种不同等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样地共调查到活立木个体1 499株,隶属于9科16属22种,大都属于北温带植物区系类型;样地优势种明显,长白落叶松和白桦是样地的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6.08%和24.75%。样地内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海龙 张群 范少辉 赵克尊 杨文化
本研究以红松幼树及其周围最近4株相邻木组成的小环境结构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相邻木、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6个环境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其中的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3个群落结构特征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顶部透光对红松幼树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东、西北、东南及中部等方向的直射光;(2)上层树种为叶片小或枝叶稀疏的树种时对红松幼树生长有利。(3)草本和灌木的盖度会影响红松幼树的生长,且在红松幼树的不同生长阶段,其影响作用不同。当红松幼树仍处于下木层时,草本和灌木会抑制红松幼树的生长,当红松幼树离开草灌丛后,草本、灌木影响作用将逐渐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