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0)
2023(9635)
2022(8242)
2021(7681)
2020(6768)
2019(15314)
2018(15230)
2017(28972)
2016(16094)
2015(18155)
2014(18611)
2013(18407)
2012(17475)
2011(15845)
2010(16126)
2009(14895)
2008(15195)
2007(14096)
2006(12121)
2005(10780)
作者
(49854)
(41927)
(41823)
(40125)
(26576)
(20379)
(19093)
(16232)
(15701)
(15211)
(14345)
(14077)
(13683)
(13343)
(13249)
(13067)
(12964)
(12262)
(12198)
(12041)
(10653)
(10337)
(10303)
(9533)
(9496)
(9463)
(9438)
(9421)
(8680)
(8505)
学科
(65969)
经济(65908)
管理(43467)
(39338)
(30619)
企业(30619)
方法(30345)
数学(26739)
数学方法(26444)
(19789)
(17453)
中国(17422)
地方(17406)
(16944)
业经(13419)
环境(13046)
农业(12989)
(12767)
(12151)
贸易(12143)
(11720)
(11101)
(10811)
银行(10772)
(10234)
(10224)
金融(10222)
(10076)
财务(10031)
财务管理(9995)
机构
大学(232108)
学院(232008)
(89914)
经济(87690)
研究(84063)
管理(83704)
理学(71105)
理学院(70158)
管理学(68700)
管理学院(68267)
中国(62965)
科学(55959)
(50900)
(47745)
(44752)
(41661)
研究所(40947)
业大(39760)
中心(39184)
农业(37461)
(37282)
财经(32625)
北京(32093)
(31736)
师范(31383)
(30823)
(29985)
(29496)
(28088)
经济学(27512)
基金
项目(156614)
科学(120390)
基金(110806)
研究(110371)
(99391)
国家(98611)
科学基金(81622)
社会(67299)
社会科(63586)
社会科学(63563)
(62509)
基金项目(59254)
自然(54340)
(53051)
自然科(52895)
自然科学(52872)
自然科学基金(51889)
教育(50599)
资助(45429)
编号(44539)
重点(36778)
成果(36481)
(34399)
(33882)
课题(31935)
(31623)
科研(30643)
计划(30439)
创新(29713)
(28612)
期刊
(100885)
经济(100885)
研究(64558)
中国(48511)
学报(44257)
(42498)
科学(38087)
(33234)
大学(32158)
学学(30292)
农业(28421)
管理(28179)
教育(25551)
(21291)
金融(21291)
技术(20026)
业经(16658)
(16065)
财经(16044)
经济研究(15320)
(13836)
问题(13764)
(13021)
图书(12768)
资源(12704)
林业(11436)
科技(11381)
业大(11190)
技术经济(10996)
理论(10630)
共检索到349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帆  刘维暐  邓文强  王杰  王勇  
尽管三峡工程带来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引起一些不可逆的生态环境问题。消落区是水陆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消落区植被对维护库岸稳定、降低水土流失、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水体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适宜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防护林建设的适宜树种必须具备耐冬季水淹、适应夏季干旱、改良土壤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经济价值。从消落区特性、杨树的生长特性及经济价值、耐水淹能力、耐干旱能力、修复土壤环境能力等方面阐述杨树用于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防护林建设的可行性。综合分析,黑杨组杨树具备较强的耐水淹能力,适宜作为消落区生态防护林建设的模式树种,建议开展三峡水库消落区杨树生态防护林试点示范建设及应用研究,为消落区的生态防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江  解明曙  王玉杰  李洁  
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三峡库区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功能防护林建设已成为改善、恢复与重建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长江三峡库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建设的主要途径为:全方位培育保护和发展利用多功能防护林,合理安排树种配置和林种结构;封山育林与培育改造相结合;植树造林与定向培育相结合;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建设;建立健全多功能防护林营建监督管理措施体系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淑端  王勇  张全发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库竣工运行后,库区将出现落差达30 m的消落带。消落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在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其功能包括:缓冲带功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境的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等。从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环境特征和生态功能出发,剖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带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剧,库区土地资源锐减,环境地质灾害加剧,旅游资源恶化,流行性病情和疫情的发生,生态系统更为脆弱等。针对这些问题从系统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三峡水库消落带环境保护和综合防治对策,为科学地制定三峡水库消落带的保护与规划方案提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小华  谢德体  魏朝富  
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调度引起库水位周期性的涨落,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区域即消落区。消落区是水、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频繁性等特点。随着三峡工程逐步投入使用,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也逐渐增加,并且消落区自身存在生态脆弱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它将影响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整个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消落区的水、土环境变化特点,分析了消落区土壤与水环境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缓冲带、复合生态、坡地农业、流域生态学、人工湿地及生态河堤等技术来对消落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调控的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虹  
三峡工程建成后,随水库运行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 m的消落区,面积达300多km~2。消落区的形成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大、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被破坏、诱发地质灾害、暴发流行性疾病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对消落区进行合理分类对于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以三峡库区消落区的重庆段为例,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区的人文环境、气候、坡度、水深、地貌等区域基本特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GIS技术为手段,分析消落区的基本特点、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消落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功能定位,更好地保护消落区的生态安全。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洪江  高中琪  解明曙  王玉杰  李洁  
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体系主要由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护滩林、道路防护林及四旁植树等林种构成。多功能防护林布局一是要遵循不同地貌部位的立地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功能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改善环境等生态功能;二是根据防护对象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设不同的防护林林种;三是以保障库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使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最有效、最合理地得以利用;四是在多功能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五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六是在树种选择上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林种配置上,网、带、片相结合;七是以防...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忠礼   冯源   朱姿涵   赵青   邵迎  
水库是在河流、湖泊等天然水体中拦截筑坝形成,水文节律受人为调控的水体。其中,库周水位变动影响的区域为水库消落带,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由于受人为干扰强烈,生态环境问题突显,消落带研究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本文通过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重点梳理2000-2023年水库消落带植物研究沿革,搜集中文文献164篇,英文文献422篇。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及关键词时序和突显分析,得出研究热点为水位波动对植物生存、生长、生产以及群落组成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地研究水库河岸带能量循环及景观格局。本文以三峡水库消落带为例,结合团队多年研究工作,从水位变动下消落带植物群落时空格局与动态、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特征、植物功能性状、水淹胁迫下植物生理生态特征、消落带植被恢复和生态工程、植物-微生物分子作用关系的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水库消落带植物基础与应用研究,对水库消落带植物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有庆  刘荣光  许志春  孙长春  温俊宝  
在明确“三北”地区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主要成因 (林分树种组成过于单一 ,且多为易感天牛树种 ,抗御天牛灾害功能低下 )的基础上 ,从控制天牛灾害的角度 ,根据其树种配置结构 ,将各地的防护林网划分为 3类 ,即一代林网、二代林网和加强型二代林网 .指出构建加强型二代林网这种生态调控技术 ,是持续控制杨树天牛灾害的根本措施 .在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杨树天牛灾害理论 (以生态系统稳定性、风险分散理论和抗性相对论为基础 )指导下 ,提出加强型二代林网配置中的树种类群应包括非寄主树种、抗性树种和诱饵树 3类 ,界定了 3类树种相应的特点和功能 ,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多树种配置原则和技术 ,以及简便有效的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平  吴斌  张宇清  耿相国  刘运伟  
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化验分析了山东郓城农田防护林8、10、13、16年4个龄级杨树干、枝、叶、根器官有机含碳率。结果表明:山东郓城黑杨派中林46杨树叶平均含碳率为55.13%,树枝平均含碳率为54.65%,树干平均含碳率为50.05%,根平均含碳率为45.40%,不同器官组分含碳率按平均值可排列为树叶>树枝>枝干>树根;杨树叶、枝、干含碳率随高度层次不同而发生变化,依平均值依次为下层叶>中层叶>上层叶,中层枝>上层枝>下层枝,上层干>中层干>下层干,但变化不大,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随着深度的增加,树根的含碳率总体上呈现减小趋势,且各层之间差异也不显著,但粗根含碳率显著大于细根;各器官总体平均含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军  任荣荣  朱金兆  宋闯  刘杰锋  傅建强  胡海波  王建修  李慧敏  徐佳佳  
三峡水库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峡谷型水利工程,根据"蓄清排浊"的运行方案,水库的水位在145~175m之间变化,在库区内形成了落差达30m、面积达350km2的消落带。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大、水淹时间长(部分消落带水淹时间长达6个月),具有"冬水夏陆"的特点(王海锋等,2008)。消落带是库区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阔  袁兴中  王晓锋  袁嘉  候春丽  魏丽景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库的建设和运行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已有研究多关注于三峡库区中某一段消落带或某一支流消落带的土壤环境变化,而缺乏对全库区消落带进行研究。以全库区尺度(8个断面)的不同海拔消落带土壤(155~165和165~175 m)为研究对象,以断面未淹没区(175~185 m)土壤为对比,对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SOM、总氮-TN、总磷-TP、总钾-TK)及生态化学计量(C/N、C/P和N/P)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消落带SOM、TN、TP和TK的含量均低于未淹没区,而C/N、C/P和P/K的值均高于未淹没区;(2)消落带165~175 m的SOM和TN分别为21.27和1.14 g·kg~(-1),均显著低于155~165 m海拔和对照组相对应的土壤养分含量,而T/N和N/P分别为11.07和2.68,与对照组的土壤化学计量比有显著的差异性,且SOM变异性最小为6%、TP变异性最高为24%;(3)三峡库区全域内,上游(涪陵区)和中游(忠县、万州区、云阳县、奉节县)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下游(巫山县和秭归县)地区,且SOM、TN、TP和TK的最高值为忠县和万州区消落带土壤,而库区中上游的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比显著低于下游,且C/N、C/、PN/P的最低值均为涪陵区消落带土壤;(4)消落带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受到消落带的海拔及采样点环境特征的显著影响,且采样点环境特征的影响程度更大。研究表明,自2010年175 m蓄水后,经历了8年季节性淹没-出露的影响,消落带的养分流失状况依旧存在,其中库区下游及165~175 m的消落带土壤养分保持能力较差,应重点加强该区域和消落带中部高程区土壤保持,以维持三峡水库消落带及水生生态系统健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志永  万成炎  郑志伟  邹曦  潘晓洁  胡莲  冯坤  陈小娟  
以三峡水库小江消落区为研究区域,于2009~2011年研究了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消落区坡度、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小江消落区有维管束植物146种,其中草本植物有134种。优势度大于0.02的物种主要有苍耳、香附子、狗牙根、马唐、白茅和小白酒草等19种。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进而影响植物分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植物鲜重与地形坡度负相关(P<0.05),与土壤全氮(P<0.01)、全磷(P<0.05)、全钾(P<0.01)、有效氮(P<0.01)和有效钾(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植物鲜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昌晓  耿养会  叶兵  Schneider Rebcca  
落羽杉与池杉适应和耐受水淹环境已被广泛认可,然而干旱、盐碱、污染与病虫害将很容易影响3年生以下幼苗的生长与发育。在三峡库区库岸带多种胁迫环境条件下,选择3年生或者更大更健壮的落羽杉与池杉营造库岸林较为理想。3年生或者更大更健壮的落羽杉与池杉与年龄偏小的幼苗相比抵抗多种逆境胁迫的能力会更强。在三峡库区盐碱地环境条件下,选择落羽杉与墨西哥落羽杉杂交种中山杉302,以及池杉与墨西哥落羽杉杂交种中山杉401作为造林树种较为适宜。总体来讲,落羽杉与池杉是三峡库区库岸造林的优良候选树种。然而,大量开展落羽杉与池杉对深淹胁迫、多种胁迫因子叠加条件下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仍然是必需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幸池  苏琴琴  谢姣姣  苏晓磊  林锋  阿依巧丽  曾波  
三峡水库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包括由于水库拦蓄所导致的泥沙沉积问题。水库泥沙沉积对水库消落带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一方面,沉积在消落带的泥沙会直接改变消落带的地形地貌;另一方面,泥沙沉积也给消落带带来了营养物质,有利于土壤瘠薄区域的消落带的植被生长和生态保护。为了揭示三峡水库蓄水期间消落带泥沙沉积强度的影响因素,为消落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三峡水库选择了12个典型消落带样点,采用实地检测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对各样点消落带的泥沙沉积强度及其自然环境特征进行检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期间消落带泥沙沉积强度受消落带距大坝里程、海拔高程、河岸形态、坡度、植被覆盖度的影响;(2)对于影响三峡水库蓄水期间消落带泥沙沉积强度的自然因素而言,消落带距大坝里程是影响消落带泥沙沉积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其余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海拔高程、植被覆盖度、河岸形态,坡度对消落带泥沙沉积强度的影响最弱。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简尊吉  
基于三峡水库巫山段和秭归段消落带海拔155 m175 m区段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前(2008年)和经历多次水库水位涨落后(2009年、2012年、2015年)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的定位监测,揭示长期水库水位涨落影响下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对经历7次水库水位涨落后植物群落调查和分析,揭示消落带植物种群生态位和种间关联性,并采用CCA方法量化解析了消落带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及三峡水库水文特征的相互关系,旨在为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和生态防控提供科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