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0)
2023(8816)
2022(7998)
2021(7614)
2020(6400)
2019(14973)
2018(15076)
2017(29233)
2016(16000)
2015(18207)
2014(18196)
2013(18010)
2012(16303)
2011(14537)
2010(14366)
2009(12956)
2008(12423)
2007(10605)
2006(9119)
2005(7685)
作者
(47145)
(38805)
(38591)
(36795)
(24786)
(18776)
(17540)
(15489)
(14819)
(13863)
(13519)
(12927)
(12168)
(12141)
(11996)
(11843)
(11824)
(11573)
(11117)
(11009)
(9786)
(9433)
(9421)
(8838)
(8716)
(8694)
(8600)
(8515)
(7846)
(7803)
学科
(61181)
经济(61113)
管理(45267)
(42508)
(36273)
企业(36273)
方法(31881)
数学(27569)
数学方法(27135)
(15307)
(15109)
(14471)
中国(14350)
业经(13204)
地方(12258)
理论(11095)
(10734)
(10175)
贸易(10170)
农业(10158)
技术(10050)
(9857)
环境(9851)
(9754)
财务(9693)
财务管理(9675)
(9398)
企业财务(9162)
教育(8983)
(8752)
机构
大学(225898)
学院(223318)
管理(93018)
(82103)
理学(81642)
理学院(80743)
经济(80094)
管理学(79155)
管理学院(78782)
研究(72656)
中国(51593)
(48756)
科学(48692)
(36887)
业大(36683)
(36486)
(35809)
研究所(34143)
中心(32417)
北京(30797)
(30787)
财经(29743)
(29324)
师范(29061)
农业(28715)
(27047)
(26955)
(25614)
技术(24390)
师范大学(23569)
基金
项目(161909)
科学(126166)
基金(116835)
研究(116007)
(102379)
国家(101565)
科学基金(87097)
社会(70206)
社会科(66438)
社会科学(66418)
(63552)
基金项目(62866)
自然(59292)
自然科(57888)
自然科学(57872)
自然科学基金(56800)
(53717)
教育(52880)
资助(48976)
编号(47633)
成果(38014)
重点(35678)
(34882)
(33448)
(33375)
课题(32384)
科研(31498)
创新(31052)
计划(30035)
大学(29834)
期刊
(85191)
经济(85191)
研究(62444)
学报(38751)
中国(37477)
科学(34968)
管理(32764)
(32267)
大学(28655)
学学(26991)
(25243)
教育(24741)
农业(23160)
技术(19492)
(14385)
金融(14385)
业经(14125)
图书(13732)
财经(13196)
经济研究(12983)
科技(12159)
理论(12010)
实践(11382)
(11382)
(11325)
技术经济(11042)
林业(11016)
(11001)
问题(10926)
情报(10835)
共检索到308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阳传和  杨旺  周仲铭  
根据杨树溃疡病的发生规律,在测报期间内,病情指数(Dis)与相应时期的菌量(F_1、F_2、F_3)、积温(CT)、温湿比(TH)、温雨比(TR)及湿雨比(HR)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Dis=19.0-2.8(F_3)~(1/2)+0.1F_1+0.0015(F_2)~3+4.15TH-0.042(CT)~(1/2)-0.4HR+3.5TR,可以预测一个月后的发病情况,模型经实际病情验证,有较高的准确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旺  沈瑞祥  刘红霞  
杨树溃疡病菌为弱寄生菌,具潜伏侵染特性.因此,适地适树、培养壮苗健苗和保证造林后及时返苗成活是杨树溃疡病可持续控制的关键,其主要措施有:选用抗病树种,划定主要造林杨树种的抗病适生区和杨树主要栽植区溃疡病发生的危险等级( 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安全区) ,采用主要包括在造林中尽量减少水分损失,施用防病促生剂、诱导剂,根据造林地生态条件及经营强度分别采用带干、去梢、修侧枝及截干几种不同的造林方法等各种措施提高杨树的抗病性.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及病虫监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建玲  项蔚华  沈瑞祥  
用100、500、1000ppm-浓度的5406细胞分裂素和稀土分别诱导群众杨的离体枝条,3d后进行接种。实验证明,用“5406”发病率降低了63.3%~70%,病情指数降低了51.5~65.2;用稀土发病率降低了60%~70%,病情指数降低了29.1~73.9。接种后的群众杨皮部SOD活性在72~96h内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呼吸强度48h达到最大值,96h明显减弱,并基本稳定。发病后,皮部总蛋白含量增加1.7~4.4倍(对照总蛋白含量仅增加0.9倍),增加的量随诱导剂的浓度增大而增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向玉英  朱湘渝  侯艳  
经10年在华北各省市田间试验和室内抗病测试证明:中林-115、中林-379、中林-34是抗干部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和叶部黑斑病(Marssonina brunnea)的杨树新品种,比北京杨、Ⅰ-214等有显著的抗病力,比群众杨降低溃疡病发病率80%~100%,比加杨、Ⅰ-214和P15A降低黑斑病发病率80%以上,并对杨树的其它病虫如天牛等,也有较强的抗性。它们也是华北地区速生、优质、繁殖易、成活高、适应性强的杨树良种,现正在大量推广使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毛得奖  朱亚玲  项存悌  
感染冰核细菌溃疡病的杨树树皮的果胶质含量比健株略高。病株树皮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总体水平上要低于健株。病株的单糖含量在25℃以上气温时高于健株,在20℃以下气温时却低于健株;在双糖含量上,基本上是健康植株高于患病植株。在病情轻微的情况下,病株树皮的叶绿素含量要高于健株,但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病害能破坏叶绿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毕猛  杜婷  马思佳  石雷  
根据全国范围内2002—2012年杨树溃疡病逐年发生数据,选取发生杨树溃疡病地级行政区的平均发生率作为杨树溃疡病的预测指标,在ClimateChina v4.40气候模拟软件中,计算出发生地区的气象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得到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即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并结合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预测未来我国杨树溃疡病的潜在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结合5月平均气温、5月平均最高气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3月平均最低气温、4月平均最低气温、6月平均最低气温、8月平均最低气温、11月平均降水量、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夏季平均最低气温、大于5℃的有效积温度日和大于18℃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明  陈辉  商鸿生  
:本文研究了VAM (VesicularArbuscularMycorrhizae)真菌诱导北京杨 (Populus‘Pekinensis’Hsu .)树皮中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其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 ,菌根侵染率与宿主树皮中的相对膨胀度、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效磷和总酚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与可溶性总糖呈负相关 ;而杨树溃疡病菌 (Dothiorel lagregaria)的生长与上述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相反。这说明VAM真菌不能够显著地促进杨树对水分的吸收 ,使杨树的树势得到增强 ,而且VAM菌能够通过诱导杨树树皮中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强、总酚和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和可溶性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曾大鹏  戴玉成  刘春静  
由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引起的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在辽宁、河北和山西等省为害严重,它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一致肯定树皮含水量的增加能提高对皮部溃疡病的抗性。钟兆康曾认为,由Dothichiza populea Sacc.etBr.所致的杨树溃疡病的发生还与树干失水有关。我们的试验表明,由D.gregaria引起的大斑型溃疡病受木质部相对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使用截头法栽植杨树,对防治溃疡病、提高幼树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显著作用。这一结论已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所证实。本文着重对这种栽植技术的防病机理是否与提高了树体含水量有关作进一步探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大鹏  刘春静  
杨树移栽时剪掉侧枝或剪掉侧枝及顶梢能减少缓苗期叶片生长量60%~8o%,增加生根量1~10倍;移栽苗用ABT生根粉100ppm蘸根,能提早生根5~7d,增加生根量数倍至十几倍。综合应用这两项栽培技术,提高了树体含水量,因而增强了杨树抗溃疡病能力,防病效果达80%~90%,提高幼树成活率70%~9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蕾  梁军  周国英  倪杨  吕全  张星耀  
【目的】杨树溃疡病是中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生物灾害之一,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杨树溃疡病是持续有效的手段。本研究旨在从杨树林地土壤中分离出对杨树溃疡病菌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拮抗微生物。【方法】以杨树溃疡病病原菌葡萄座腔菌为靶标,进行土壤中生防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土壤微生物的分离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分为初筛、发酵液复筛和拮抗菌株离体复筛3步,初筛采用平板对峙法,拮抗菌发酵液复筛选择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相结合的方法,最终通过离体组织防治效果测定确定目的生防菌株;生防菌株的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河北省廊坊市和河南省原阳县的杨树林地中按上、中、下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华英  钱国良  徐福元  胡白石  张亚川  解春霞  许志刚  
2001年以来,苏北地区每年春季杨树新造林发生大面积死亡,在死亡或濒临死亡的杨树枝干上,几乎都有溃疡病症状的病斑发生。本试验通过对杨树新造林地(I-72杨)溃疡病病组织的分离、纯化培养获得10余株菌株,经接种、发病后再分离,获得6株拟茎点霉菌株;进一步克隆并分析供试菌株核糖体DNA-ITS区域的序列,结果是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Phomopsis eucommiicola的ITS序列有同源性,相似性达到99%。因此将该拟茎点霉菌确定为Phomopsis eucommiicolaC.Q.Chang,Z.D.Jiang&P.K.Chi,。该病原菌侵染杨树引起杨树新造林木溃疡病是首次报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越渠  刘庆珍  李立梅  张杨  韩姣  张永安  
【目的】以生物防治防控杨树溃疡病发生与危害为目标,筛选能有效抑制杨树溃疡病且具有开发潜力的拮抗菌株,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因子。【方法】从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山保护站林下土壤样品中筛选获得1株对杨树溃疡病菌有良好抑制效果的链霉菌,编号为HS1。采用多重筛选法确定菌株HS1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等方法明确其分类地位,运用人工接种法测定菌株HS1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菌株HS1及其发酵液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中对杨树溃疡病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达20.66 mm,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40.26 mm; 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菌株HS1与Streptomyces scopuliridis同源性最高;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S1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60.87%和71.74%。【结论】生防菌株HS1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杨树溃疡病,且对多种农林重要病害病原菌的抑菌作用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小慧  张星耀  严东辉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EF1-728F/EF1-986R对4种杨树溃疡病病原菌株和环境样本的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分别进行普通和多重PCR检测,再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55.6℃,各引物终浓度为0.2μmol·L-1,可以成功地扩增出菌株和环境样本的目的条带,并通过测序比对鉴定出多种来自培养和环境病害组织中的溃疡病病菌,多重PCR能够检测到1ng的基因组DNA。研究结果将为建立溃疡病病原多重PCR鉴定技术和以环境溃疡病病害样本为直接检测鉴定对象的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军  屈智巍  刘惠文  贾秀贞  张星耀  
对杨树溃疡病及松材线虫病对树木电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溃疡病胁迫下,毛白杨扦插苗POD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PPO酶活性持续增大,树木干部电容和单位电容呈减小趋势,而树木干部阻抗呈增大趋势,最先表现出统计学差异性的指标是POD酶活性,其次为树木干部电容,之后为树体干部阻抗,最后是PPO酶活性;树木干部电容和单位电容与马尾松枯针率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利用树体干部电容0·5nF为阈值,判断马尾松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的准确率可达89·2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军  姜俊清  刘会香  贾秀贞  赵嘉平  王媛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的生物灾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植物组织病理学、生理病理学和病理化学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我国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该病害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作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