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2)
- 2023(9742)
- 2022(8803)
- 2021(8427)
- 2020(7263)
- 2019(16753)
- 2018(16806)
- 2017(32607)
- 2016(17904)
- 2015(20163)
- 2014(20254)
- 2013(20002)
- 2012(18142)
- 2011(16132)
- 2010(16072)
- 2009(14670)
- 2008(14022)
- 2007(11982)
- 2006(10237)
- 2005(8708)
- 学科
- 济(71311)
- 经济(71242)
- 管理(51213)
- 业(47610)
- 企(40832)
- 企业(40832)
- 方法(38275)
- 数学(33798)
- 数学方法(33265)
- 农(16685)
- 中国(16423)
- 学(16359)
- 财(16218)
- 业经(14577)
- 地方(13644)
- 理论(12658)
- 和(11743)
- 贸(11428)
- 贸易(11421)
- 农业(11172)
- 技术(11094)
- 环境(11089)
- 易(11073)
- 务(10844)
- 财务(10776)
- 财务管理(10754)
- 制(10645)
- 企业财务(10189)
- 划(9999)
- 银(9393)
- 机构
- 大学(250250)
- 学院(248592)
- 管理(103603)
- 济(92975)
- 理学(91166)
- 经济(90851)
- 理学院(90173)
- 管理学(88226)
- 管理学院(87797)
- 研究(79668)
- 中国(57348)
- 京(53352)
- 科学(53031)
- 财(40440)
- 业大(40344)
- 农(40144)
- 所(40005)
- 研究所(36991)
- 中心(35907)
- 江(34349)
- 北京(33557)
- 财经(33495)
- 范(32306)
- 师范(32006)
- 农业(31508)
- 经(30464)
- 院(29477)
- 州(28626)
- 技术(26667)
- 经济学(26558)
- 基金
- 项目(179853)
- 科学(140494)
- 基金(129876)
- 研究(128479)
- 家(113659)
- 国家(112751)
- 科学基金(96973)
- 社会(78485)
- 社会科(74331)
- 社会科学(74311)
- 省(71265)
- 基金项目(69552)
- 自然(65773)
- 自然科(64248)
- 自然科学(64232)
- 自然科学基金(62996)
- 划(59807)
- 教育(59368)
- 资助(54905)
- 编号(52496)
- 成果(41674)
- 重点(39861)
- 部(38864)
- 创(37141)
- 发(37133)
- 课题(35941)
- 科研(34902)
- 创新(34516)
- 大学(33266)
- 计划(33265)
共检索到343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向玉英 郭树云
通过人工接种发病试验和长期自然发病观测,证明主干上病斑数量、感病指数和材积损失率三者成正相关,可作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防治的三项指标:主干上有病斑25个以下,感病指数10以下和材积损失率10%以下时,是溃疡病受害允许水平,不需采取防治措施,可保持自然平衡;主干上有病斑26~50个,感病指数10~20,材积损失率10%~20%,应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主干上有病斑51~75个,病情指数20~30,材积损失率30%左右,应重点进行药剂防治;主干上有病斑76~100个以上,病情指数40~50以上,材积损失率50%以上,应采取综合全面防治措施,或伐掉重新造林。
关键词:
北京杨,水泡型溃疡病,防治指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亦华 庄明炎
鳗鱼溃疡病防治技术研究李亦华,庄明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州350002)鳗鱼溃疡病又名爱德华病(Edwardsiellosis),其病原根据韩先朴等的研究报告,认为福建鳗鱼溃疡病的病原是一个新种,定名为福建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f...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曾大鹏 戴玉成 刘春静
由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引起的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在辽宁、河北和山西等省为害严重,它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一致肯定树皮含水量的增加能提高对皮部溃疡病的抗性。钟兆康曾认为,由Dothichiza populea Sacc.etBr.所致的杨树溃疡病的发生还与树干失水有关。我们的试验表明,由D.gregaria引起的大斑型溃疡病受木质部相对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使用截头法栽植杨树,对防治溃疡病、提高幼树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显著作用。这一结论已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所证实。本文着重对这种栽植技术的防病机理是否与提高了树体含水量有关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 截头栽植 防病原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大鹏 刘春静
杨树移栽时剪掉侧枝或剪掉侧枝及顶梢能减少缓苗期叶片生长量60%~8o%,增加生根量1~10倍;移栽苗用ABT生根粉100ppm蘸根,能提早生根5~7d,增加生根量数倍至十几倍。综合应用这两项栽培技术,提高了树体含水量,因而增强了杨树抗溃疡病能力,防病效果达80%~90%,提高幼树成活率70%~90%。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修枝技术,生根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超琼 曹支敏 陈敏 周雪
对采自陕西、甘肃等地的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培养特征、无性型形态等进行观察鉴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EF1-728F/EF1-986R和Bt2a/Bt2b对供试菌系的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β-微管蛋白序列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分别进行PCR扩增与测序,比对分析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62个溃疡病菌菌系可按培养特征划分为2个菌落类群:类群Ⅰ为典型喷泉状菌落,类群Ⅱ为平伏状菌落。依据该病菌培养物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该菌系被鉴定为七叶树壳梭孢,即葡萄座腔菌的无性型。同时,供试菌系在rDNA-ITS基因、β-tubulin基因和EF-1α基因序列的NJ...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吉奎 罗宽 肖启明
为减少柑桔溃疡病综合防治中化学农药的使用 ,提高柑桔产量和品质 ,对柑桔溃疡病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研究 .从湖南衡阳等地采集不同品种的叶片、幼果 ,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进行分离 ,共获得 35个分离菌株 .分别测定这些菌株对柑桔溃疡病病菌的拮抗作用 .结果表明 ,K- 2 ,K- 18两种细菌对柑桔溃疡病病菌有明显的拮抗效果 .无菌滤液的水合茚三酮反应结果表明 ,K- 18菌产生的抗生素中含有蛋白多肽类物质 .这两种拮抗细菌的培养液在温室和大田防治试验中对柑桔溃疡病表现出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
关键词:
柑桔溃疡病 拮抗菌 生物防治 防治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蕾 梁军 周国英 倪杨 吕全 张星耀
【目的】杨树溃疡病是中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生物灾害之一,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杨树溃疡病是持续有效的手段。本研究旨在从杨树林地土壤中分离出对杨树溃疡病菌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拮抗微生物。【方法】以杨树溃疡病病原菌葡萄座腔菌为靶标,进行土壤中生防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土壤微生物的分离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分为初筛、发酵液复筛和拮抗菌株离体复筛3步,初筛采用平板对峙法,拮抗菌发酵液复筛选择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相结合的方法,最终通过离体组织防治效果测定确定目的生防菌株;生防菌株的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河北省廊坊市和河南省原阳县的杨树林地中按上、中、下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锋 陈志杰 张淑莲 赵杰 李军 陈林
采用室内抑菌试验与田间喷雾、病斑涂抹和灌根等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药剂种类及其优化施用技术。结果表明,95%CT原粉、60%DTMzWP和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的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田间以95%CT原粉500倍液刮除病斑涂药防治效果最好,治愈率达94.3%,其次为DTMZ、农用链霉素和菌毒清;不同施药方法组合中,以喷雾+刮除病斑涂抹组合的防治效果最好,最高防效可达96%;秋季采用注射法,可有效预防翌年早春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危害。
关键词:
猕猴桃 溃疡病 药剂选择与施用 防治效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志生
药效试验表明,铜铵合剂对柑橘溃疡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锦橙夏秋梢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5.92%和90.45%,且使用安全,原料简单,配制方便,成本低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阳传和 杨旺 周仲铭
根据杨树溃疡病的发生规律,在测报期间内,病情指数(Dis)与相应时期的菌量(F_1、F_2、F_3)、积温(CT)、温湿比(TH)、温雨比(TR)及湿雨比(HR)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Dis=19.0-2.8(F_3)~(1/2)+0.1F_1+0.0015(F_2)~3+4.15TH-0.042(CT)~(1/2)-0.4HR+3.5TR,可以预测一个月后的发病情况,模型经实际病情验证,有较高的准确性。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 预测 多元线型逐步回归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旺 沈瑞祥 刘红霞
杨树溃疡病菌为弱寄生菌,具潜伏侵染特性.因此,适地适树、培养壮苗健苗和保证造林后及时返苗成活是杨树溃疡病可持续控制的关键,其主要措施有:选用抗病树种,划定主要造林杨树种的抗病适生区和杨树主要栽植区溃疡病发生的危险等级( 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安全区) ,采用主要包括在造林中尽量减少水分损失,施用防病促生剂、诱导剂,根据造林地生态条件及经营强度分别采用带干、去梢、修侧枝及截干几种不同的造林方法等各种措施提高杨树的抗病性.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及病虫监测.
关键词:
杨树 溃疡病 可持续控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军 姜俊清 刘会香 贾秀贞 赵嘉平 王媛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的生物灾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植物组织病理学、生理病理学和病理化学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我国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该病害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作了展望。
关键词:
杨树 溃疡病菌 互作 病理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仲东 刘莉丽 曹支敏 张星耀
The results of inoculation on apples with heterokaryotic strains show that heterokaryotic phenomenon is one of important reasons of poplar canker pathogenicity variation. The pathogenicity of heterokaryotic strains relates with the weak wild parental strain significantly. The study of cytology manif...
关键词:
致病力 异核体 RFL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建玲 项蔚华 沈瑞祥
用100、500、1000ppm-浓度的5406细胞分裂素和稀土分别诱导群众杨的离体枝条,3d后进行接种。实验证明,用“5406”发病率降低了63.3%~70%,病情指数降低了51.5~65.2;用稀土发病率降低了60%~70%,病情指数降低了29.1~73.9。接种后的群众杨皮部SOD活性在72~96h内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呼吸强度48h达到最大值,96h明显减弱,并基本稳定。发病后,皮部总蛋白含量增加1.7~4.4倍(对照总蛋白含量仅增加0.9倍),增加的量随诱导剂的浓度增大而增多。
关键词:
群众杨,杨树溃疡病,诱导抗性,抗性育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军 屈智巍 刘惠文 贾秀贞 张星耀
对杨树溃疡病及松材线虫病对树木电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溃疡病胁迫下,毛白杨扦插苗POD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PPO酶活性持续增大,树木干部电容和单位电容呈减小趋势,而树木干部阻抗呈增大趋势,最先表现出统计学差异性的指标是POD酶活性,其次为树木干部电容,之后为树体干部阻抗,最后是PPO酶活性;树木干部电容和单位电容与马尾松枯针率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利用树体干部电容0·5nF为阈值,判断马尾松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的准确率可达89·2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